次传是指五脏病以相克的次序相传。如《黄帝内经灵枢·病传》所言的“病先发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等是。五脏病依次传其所胜,于病为逆,预后不良,故《病传》又谓:“诸病以次相传如是者,皆有死期”。
详见百科词条:次传 [ 最后修订于2016/8/16 13:52:48 共104字 ]
治疗次传的穴位如下:
- 中空
灸。经穴别名·中空:中空为经穴别名,即中髎穴。《针灸大成·胜玉歌》:“腰痛中空穴最奇”。注:“‘中空’穴,以肾俞穴量下三寸,各开三寸是穴。灸十四壮;向外针一寸半。此即膀胱经之中髎也。”所说分寸有误。次髎为经穴名(CìliáoBL32)。出《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又名中空(《针灸大成》)。次即第二,谬即骨隙,四对骶后孔为八髎所在,本穴位居第二,故名次髎。次髎穴同上...
- 一次脉
拼音:yīcìmài英文:一次脉指颈部旁开任脉第一行次的经脉,以穴表示。七次脉之一。次即位次。一次脉即足阳明胃经,以穴表示即人迎穴。七次脉指任、督脉及手足三阳经在颈项部由前至后的分布关系,以穴表示分别是:天突、人迎、扶突、天窗、天容、天牖、天柱、风府。其中除天突、风府外,均是阳经在颈部的“入”穴。...
- 次髎
拼音:cìliáo英文:CìliáoBL32;cìliáo;B32;BL32概述:次髎为经穴名(CìliáoBL32)。出《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又名中空(《针灸大成》)。次即第二,谬即骨隙,四对骶后孔为八髎所在,本穴位居第二,故名次髎。次髎穴同上髎穴,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常用穴。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不孕,遗精,阳痿,疝气,癃淋,衄血,呕吐,肠鸣泄泻,...
- 砭灸处
拼音:biānjiǔchù英文:砭灸处指施行针(砭)、灸的处所,即腧穴。《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当论俞所居,及气当上下出入邪逆顺,以宜镵石定砭灸处。”...
- 营俞
拼音:yíngshù英文:营俞即荣俞。指穴位。《难经·七十八难》:“当刺之时,必先以左手厌按所针营俞之处。”参见营输:营输在这里指分布和归属于经脉上的穴位(经穴)。营:指经脉。为血气运行的通路;输:腧穴。《黄帝内经灵枢·禁服》:“通其营输,乃可传于大数。”...
- 营输
拼音:yíngshū英文:营输在这里指分布和归属于经脉上的穴位(经穴)。营:指经脉。为血气运行的通路;输:腧穴。《黄帝内经灵枢·禁服》:“通其营输,乃可传于大数。”...
- 异穴
拼音:yìxué英文:异穴指不同一般、特别有效的穴位。《琼瑶神书·卷四》:“不传异穴:后溪小指小肠经,内关田里厥阴心……”...
- 董氏奇穴针灸学
ǔxué英文:《董氏奇穴针灸学》为书名。杨维杰著。1995年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对董氏奇穴的学术思想、学术特点、穴位分布与临床应用等进行了详细论述。参董氏奇穴:董氏奇穴是由台湾著名针灸师董景昌传授的针刺穴位的总称。董氏奇穴的分布及应用,既源于传统的经络系统和针灸方法,又有所创新而独具特色。共有740穴,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有一定脉络可寻。例如手指部称“一一部位”,手掌部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