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手

目录

1 拼音

chuí shǒu

2 英文参考

Fēngshì GB31[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垂手为经穴别名,即风市[1]。出《医学原始》。

穴位风市
汉语拼音Fengshi
罗马拼音Fengshih
美国英译名Windy Fair
各国代号中国GB31
日本31
法国莫兰特氏VB31
富耶氏
德国G31
英国G31
美国GB31

风市为经穴名(Fēngshì GB31)[2]。出《肘后备急方》。属足少阳胆经[2]。风即风邪,市即集市,此穴在下肢风邪聚集之处,善治风痹,故名风市[2]。风市穴主治腰腿疾患:如腰尻重痛,下肢萎痹或麻木,膝痛,腨肠冷痛,浑身瘙痒,厉风,疝气,遗尿,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痒,脚气,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现代又用风市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腰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膝关节炎,头痛,眩晕,耳鸣,荨麻疹等。

4 风市穴的别名

垂手(《医学原始》)。

5 出处

《肘后备急方》:治风毒脚弱痹满上气方……次乃灸风市百壮。

6 穴名解

风即风邪,市即集市,此穴在下肢风邪聚集之处,善治风痹,故名风市[2]

风,为六淫之一,百病之长。市,集市,货物集散之处。本穴为风气集结之所,善治中风偏枯,《神农经》有:“治偏风半身不遂,两脚疼痛。”为祛风要穴,犹治疗诸风之市集也,因名风市。[3]

7 所属部位

大腿[4]

8 垂手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风市穴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5]。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5]

风市穴位于大腿外侧中线,当腘横纹上7寸处;或直立垂臂,于中指尖到处取穴[6]

风市穴位于股部,直立垂手,掌心贴于大腿时,中指尖所指凹陷中,髂胫束后缘。正坐或侧卧取穴[6]

风市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风市穴在大腿部的位置

风市穴在大腿部的位置

风市穴在大腿部的位置(肌肉)

风市穴在大腿部的位置(骨骼)

9 垂手穴的取法

侧卧位,大腿外侧,腘横纹上7寸,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当直立垂手时,中指止点处取穴。

风市穴位于股部,直立垂手,掌心贴于大腿时,中指尖所指凹陷中,髂胫束后缘。正坐或侧卧取穴[6]

侧卧位,大腿外侧,于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连线的上2/3与下1/3交点稍向上(0.7寸),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取穴;或患者直立垂手贴于大腿外侧,于中指尖下取穴[7]

取穴时稍屈膝,大腿稍内收提起,可显露髂胫束[7]

风市穴的取法(《中国针灸学词典》)

10 垂手穴穴位解剖

风市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髂胫束、股外侧肌、股中间肌。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分布着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皮肤由股外侧皮神经分布。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参与股四头肌的形成。该肌由股神经支配。旋股外侧动脉起自股深动脉的外侧壁,在股直肌深面分为上下支,下支营养股前外侧肌。(参看居髎穴)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髂胫束→股外侧肌→股中间肌[7]

皮肤→皮下组织→髂胫束→股外侧肌→股中间肌[8]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股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股神经肌支和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分布[8]

布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和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8]

11 垂手穴的功效与作用

风市穴具有祛风化湿,通经活络的功效。

风市穴有祛风寒,强筋骨的作用[8]

本穴具有祛风湿、调气血、通经络之功效[9]

风市穴以祛风见长,善治因风所致病证,经脉又循行于下肢,故可主治上述病证[9]

风市穴有祛风利湿、舒筋活络之功,主治腰腿酸痛,下肢痿痹,脚气,全身瘙痒[9]

《春秋繁露·五行对》:“地出云为雨,起气为风。”故下肢最易遭受风邪之侵袭,风市穴处为风邪所常入,亦为治风之常穴,但限于外侵之风。若以治内生之风,须兼取解热之穴。用针同于用药。[9]

12 垂手穴主治病证

风市穴主治腰腿疾患:如腰尻重痛,下肢萎痹或麻木,膝痛,腨肠冷痛,浑身瘙痒,厉风,疝气,遗尿,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痒,脚气,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现代又用风市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腰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膝关节炎,头痛,眩晕,耳鸣,荨麻疹等。

风市穴主治腰腿疾患,如腰尻重痛、下肢萎痹或麻木、膝痛、腨肠冷痛、浑身瘙痒、厉风、疝气、遗尿等[9]

风市穴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痒,脚气;以及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荨麻疹等[9]

风市穴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遍身瘙痒、脚气[9]

风市穴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脚气;遍身瘙痒[9]

现代又多用风市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荨麻疹等[9]

现代常用于治疗下肢瘫痪、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小儿麻痹后遗症、膝关节炎、荨麻疹、头痛、眩晕、耳鸣等[9]

1.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腰腿痛,膝关节炎,脚气;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眩晕,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小儿麻痹后遗症;

3.荨麻疹,耳鸣等。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直剌1~1.5寸,局部有胀重感[9]

一般直刺1~2寸[9][9][9]

取穴时稍屈膝,大腿稍内收提起,可显露髂胫束[9]

13.2 灸法

可灸[9][9][9]

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9]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14 垂手穴的配伍

风市配阳陵泉、悬钟,有舒筋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下肢痿痹。

风市配风池、曲池、血海,有活血祛风止痒的作用,主治荨麻疹。

风市配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治下肢痿痹[9]

风市配风池、曲池、血海、风门、肺俞、膈俞,治荨麻疹[9]

15 文献摘要

《备急千金要方》:主两膝挛痛,引胁拘急。缓纵痿痹,腨肠疼冷不仁。

《针灸大成》:主中风腿膝无力,脚气,浑身瘙痒,麻痹,厉风疮。

《医宗金鉴》:主治腿中风湿,疼痛无力,脚气,浑身瘙痒,麻痹等证。

《玉龙歌》:膝腿无力身立难,原因风湿致伤残,倘知二市穴能灸,步履悠然渐自安。

《胜玉歌》:腿股转酸难移步,妙穴说与后人知。环跳风市及阴市,泻却金针病自除。

《杂病穴法歌》:腰连脚痛怎生医,环跳行间与风市。

16 垂手穴研究进展

16.1 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

取风市,皮肤常规消毒后,用夹持进针法缓慢直刺50~65 mm,进针后施行缓慢的提插捻转手法。待患者得气后,改用强刺激的子午捣臼法,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在得气感渐强的同时,施行迎随补泻之泻法,令针尖朝上,使得气感向患处传导。持续运针2~3 min,然后停止运针,留针3 min后再继续运针2~3 min,如此反复3次。以上操作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共治疗8例,治愈4例,显效3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为100%。

16.2 治疗肝病高胆红素血症致瘙痒症

针刺双侧风市,垂直进针1~2寸,采用泻法,留针30 min。共治疗50例,治愈30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100%。

16.3 治疗面肌痉挛

主穴取风市,配穴取翳风、风池、颊车、合谷。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局部皮肤消毒后,配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进针1寸,获得针感后留针30 min,加特定电磁波谱(TDP)照射。风市采用齐刺法,直刺1针,进针2寸,获得针感后,在其左右旁开1寸再各针1针,针尖直达第1针针尖以增强针感效果,留针30 min,加TDP照射。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休息5d再进行下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共治疗150例,痊愈120例,显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6.7%。

16.4 治疗遍身瘙痒

首先在风市(双侧)点刺,破皮即可,然后加火罐,拔罐15~20 min,负压不要太强,以患者可以耐受为度。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6例,痊愈25例,显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2%。

17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34.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54.
  3. ^ [3]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4. ^ [4]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8.
  5. ^ [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5.
  7. ^ [7]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21-322.
  8. ^ [8]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4.
  9. ^ [9]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21-322.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