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木香

目录

1 拼音

chuān mù xiāng

2 英文参考

radices jurineae[朗道汉英字典]

vladimiriae,radix[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川木香为中药名,出自《中药志》[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来源及产地

菊科植物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 (Franch.)Ling或灰毛川木香V. souliei (Franch.)Ling var. cinerea Ling的根。主产四川。[1]

5 性味归经

辛、苦,温。入肝、脾、胃、大肠经[1]

6 功能主治

行气止痛,和胃止泻。治肝胃气痛,中寒气滞,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痢疾里急后重[1]

7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宜后下;研末,0.6~0.9g[1]

8 化学成分

本品含挥发油、川木香内酯(Mokko lactone)[1]

9 川木香药典标准

9.1 品名

川木香

Chuanmuxiang

VLADIMIRIAE RADIX

9.2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 Franch.)Ling或灰毛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Franch.)I.ing var.cinerea Ling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泥沙及根头上的胶状物,干燥。

9.3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或有纵槽的半圆柱形,稍弯曲,长10~30cm,直径1—3cm。表面黄褐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外皮脱落处可见丝瓜络状细筋脉;根头偶有黑色发黏的胶状物,习称“油头”。体较轻,质硬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黄色,有深黄色稀疏油点及裂隙,木部宽广,有放射状纹理;有的中心呈枯朽状。气微香,味苦,嚼之粘牙。

9.4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韧皮部射线较宽;筛管群与纤维束以及木质部的导管群与纤维柬均呈交互径向排列,呈整齐的放射状。形成层环波状弯曲,纤维束黄色,木化,并伴有石细胞。髓完好或已破裂。油室散在于射线或髓部薄壁组织中。薄壁细胞可见菊糖。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挥于,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川木香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一乙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9.5 检查

9.5.1 水分

不得过12.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 第二法)。[2]

9.5.2 总灰分

不得过4.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9.6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9.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65: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5nm。理论板数按木香烃内酯峰计算应不低于6000。

9.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木香烃内酯对照品、去氢木香内酯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lml各含0.lmg的混合溶液,即得。

9.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3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人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放置过夜,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50kHz)30分钟,取出,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9.6.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ul,注人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木香烃内酯(C15H20O2)和去氢木香内醋(C15H18O2)的总量,不得少于3.2%。[2]

9.7 川木香饮片

9.7.1 炮制

9.7.1.1 川木香

除去根头部的黑色“ 油头” 和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晾干或低温干燥。[2]

本品呈类圆形切片,直径1.5〜3cm。外皮黄褐色至棕褐色。切面黄白色至黄棕色,有深棕色稀疏油点,木部显菊花心状的放射纹理,有的中心呈枯朽状,周边有一明显的环纹,体较轻,质硬脆。气微香,味苦,嚼之牙。

[参考资料]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增补本[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9.7.1.2 煨川木香

取净川木香片,在铁丝匾中,用一层草纸,一层川木香片,间隔平铺数层,置炉火旁或烘于室内,烘煨至川木香中所含的挥发油渗至纸上,取出,放凉。

本品形如川木香片,气微香,味苦,嚼之粘牙。

[参考资料]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增补本[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9.7.2 性味与归经

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经。

9.7.3 功能与主治

行气止痛。用于胸胁、脘腹胀痛,肠鸣腹泻,里急后重。

9.7.4 用法与用量

3~9g。

9.7.5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9.8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0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9.
  2. ^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增补本[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