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川连枳壳汤 (最后修订于2015/8/31 16:02:21)[共109字]
摘要:概述川连枳壳汤为方剂名,出自《症因脉治》卷三。处方黄连、枳壳、木通、甘草、大腹皮、地骨皮。功能主治主治膏粱积热,脾热痿软,肌肉不仁,身重不能转侧,纵缓不能举动,及脾实腹胀,肛门灼热。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症因脉治》卷三......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症因脉治》:[卷三痿症论]外感痿症
;或湿热中于皮肤,传合经络,湿【湿热痿软之脉】浮濡沉数,濡主乎湿,数主乎热,浮濡主表,沉数主里,浮沉皆数,表里皆热。【湿热痿软之治】脉见浮数,湿热在表,败毒散、太阳二妙丸。脉沉而数,积热在里者,川连枳壳汤、阳明二妙丸。表里见症者,二方加荆芥、防风。羌活败毒散羌活独活柴胡前胡防风荆芥陈皮川芎甘草太阳二妙丸黄柏独活阳明二妙丸黄柏苍术川连枳壳汤川黄连枳壳陈皮甘草表有湿热者,合荆防二妙丸。《症因脉治》元
- 脾热痿软
脾热痿软 病证名。由膏梁积热、湿热伤脾所致之痿弱病证。《症因脉治》:“脾热痿弱之主,唇焦齿燥,口干作渴,肌肉不仁,身重不能转侧,纵缓不能举动……”治以清热化湿为大法。湿热甚者,用栀连平胃散、栀连二陈汤;膏粱积热者,选用川连枳壳汤或泻黄散,参见痿、肉痿条。作者:
- 《症因脉治》:[卷三痿症论]内伤痿症
此《内经》脾热痿弱之症也。【脾热痿软之因】或因水饮不谨,水积热生,或因膏粱积热,湿热伤脾,脾主肌肉,故常不仁,脾主四肢,故常痿软。【脾热痿软之脉】六脉濡滞,湿气所伤,若见洪数,乃是湿热。右关主脾,脉弦乃病。【脾热痿软之治】水湿生热者,栀连平胃散、栀连二陈汤。膏粱积热者,川连枳壳汤,栀连平胃散栀连二陈汤上二方见脾热肿门。川连枳壳汤泻黄散上二方见脾实腹胀。《症因脉治》元朱丹溪公元1279-1368年
- 肉痿
病证名。肌肉萎弱麻痹之证。痿症之一,亦称脾痿。由脾气热而致肌肉失养,或湿邪困脾,伤及肌肉所致。症见肌肉麻痹不仁,口渴,甚则四肢不能举动等。《素问·痿》:“脾主身之肌肉……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治宜清热化湿,健脾和胃,选用川连枳壳汤、泻黄散、栀连平胃散、栀连二陈汤、二术二陈汤、霞天膏等方。参见痿条。作者:
- 《症因脉治》:[卷四泄泻论]附录食泻
仍立方治,然皆是改常之症也。按∶食入即泻,有寒热虚实之别。脾胃积热,火性急速,则食入即泻。河间云∶食入即泻,肠胃填满,无容物之地故也,栀连平胃散。酒入即泻,肠胃热甚,复得酒性之热,则寻窍下泻也,川连枳壳汤,加木通、干葛,此湿热之泻也。快脾丸、五味丸主之。夫脾胃虚寒而泄泻,人人知之;脾胃实热而泻,有不知者,大凡着书立说,不能尽举,有虚寒一条,即有实热一条,故着积热食积之脾实热泻,随着脾虚脾寒之不足
- 《症因脉治》:[卷三肿胀总论]内伤腹胀
实,或见洪长,或见沉急。【脾实腹胀之治】眼目黄肿,龙胆泻肝汤。肚腹时热,川连戊己汤、川连枳壳汤。小便赤色,导赤各半汤。泻下黄沫,家秘泻黄散。肛门热,川连枳壳汤加黄柏、槐米。胸前满闷,栀连二陈汤、栀连平胃散,加枳实以消痞满。龙胆泻肝汤见前肺热肿。川连戊己汤白芍药甘草川黄连川连枳壳汤川连枳壳木通甘草大腹皮地骨皮导赤各半汤黄芩黄连甘草犀角麦冬滑石栀子茯神知母人参家秘泻黄散川连枳壳苍术浓朴广皮甘草栀连二
- 脾实腹胀
腹胀。多由厚味伤及脾胃,积热与湿邪困脾,脾失健运所致。《症因脉治》:“脾实腹胀之证,眼目黄肿,夜不得卧,肚腹时热,小便赤色,大便或结或泻,或时作痛,泻下黄沫,肛门热痛。”宜清化湿热,兼以导滞行气。眼目黄肿,用龙胆泻肝汤;肚腹时热,用川连戊己汤;小便赤色,用导赤各半汤;泻下黄沫,家秘泻黄散;肛门热,川连枳壳汤加黄柏、槐米;胸前满闷,栀连二陈汤、栀连平胃散加枳实以消脾满。”参见腹胀、内伤腹胀条。作者:
- 《症因脉治》:[卷一中风总论]内伤口眼斜
耳,以内有痰涎积热,每多口眼斜,故凡流涎口角,而斜口眼者,悉以胃热主治,而用清胃汤、防风干葛汤;舌音不清斜者,皆主心胃有热,而用转舌膏;大便硬为大肠燥火,而用四顺饮;即或泻或结,亦是大肠湿热,用川连枳壳汤;小便赤涩不利,为小肠燥火,即或数数欲小便者,亦为小肠湿火,用导赤各半汤;二便皆涩,八正散。大凡治病,当察何经主病,何经兼见;上观唇口眼鼻,则知上焦虚实寒热;下观二便通涩,即知下焦之虚实寒《症因
- 《伤寒大白》:[卷四]下利
羌活防风柴胡茯苓黄芩半夏广皮甘草外感下利,皆从毛窍而入,必当仍从毛窍而出,故用此方。黄芩芍药汤黄芩白芍药川黄连甘草燥火利,以大黄、归、芍同用,则清血分之火;与枳壳同用,则清气分之火。今湿火伤血,故以黄连、芍药同用,加枣肉,又名芍药黄连汤,兼治内伤血利。香连丸木香川连等分枣肉为丸湿火伤血,用当归黄连清血中之火。今湿火伤气,故以木香、黄连同用。家秘加枣肉为丸,则不损中州。三乙承气汤见大便秘。保和丸见发
- 《症因脉治》:[卷四泄泻论]内伤泄泻
浓味,酒湿辛辣香燥之物,时积于中,积湿成热,热蒸于胃,下【积热泄泻之脉】脉必沉数,沉则为积,数则为热。右脉沉数,积热在气。左脉沉数,积热在血。积热内伏,脉乃促结。【积热泄泻之治】若右脉数大,宜以黄连枳壳汤,加六一散,清其肠胃。兼腹痛,欲便不得便者,大黄枳壳汤,或加玄明粉,此通因通用之法也。如元气虚而积热又甚,应清者黄连枳壳汤,加人参,应下者大黄枳壳汤,加人参。若左关脉数,龙胆泻肝汤,右关脉数,清
- 积热泄泻
积热泄泻 病证名。因多进膏粱厚味,酒湿辛辣等物,热积肠胃所致的泄泻。见《症因脉治》卷四。其证发热口渴,肚腹皮热,时或疼痛,小便赤涩,泻下黄沫,肛门重滞,时结时泻,脉多沉数,或见促结。治宜清肠胃积热,方用黄连枳壳汤、龙胆泻肝汤、清胃汤等。欲便不爽者,清热导滞,用大黄枳壳汤。元气虚者加人参。参见热泻条。作者:
- 湿热痢
脉滑数,苔黄腻,或可见恶寒发热。治宜清热燥湿,调气止痢。选用芍药汤、白头翁汤、香连化滞汤、香连丸等方。若兼表邪,恶寒发热、头痛,用荆防败毒散,身热甚,用葛根芩连汤。湿火伤于气分(白冻多于红冻),黄连枳壳汤;湿热伤于血分(红冻多于白冻),用河间黄连汤。如偏于气滞、食滞,则腹痛、里急后重较甚,宜用枳实导滞丸。此外,单方用马齿苋、一见喜、地锦草、白槿花等亦均效,食疗以大蒜为易得。参见痢疾、湿痢、热痢等
- 《症因脉治》:[卷四大便秘结论]内伤便结
大便不行,此积热便结之症也。【积热便结之因】或膏粱积热,热气聚于脾中而不散,或过服温热,热气伏于大肠而干结,皆能令人大便闭结也。【积热便结之脉】右寸细数,肺热下遗。右寸大数,大肠积热。右关细数,脾家之热。【积热便结之治】肺热下遗大肠,清肺饮。大肠积热者,黄连枳壳汤。脾家积热者,黄清脾饮见前小便不利。黄连枳壳汤川黄连枳壳各半同煎。黄连戊己汤见前小便不利。《症因脉治》元朱丹溪公元1279-1368年
- 热结小便不利
热结小便不利 病名。由热结脏腑所致的小便不利证。见《症因脉治》卷四。因热结脏腑不同,证候与治疗亦异。热在肺与胃肠者,小便不利兼见喘咳面肿,气逆胸满,脉数,用清肺饮、黄芩泻白散、黄连枳壳汤、清胃汤等方。热在心与小肠者,小便不利兼见烦热闷躁,舌赤便秘,脉细数或大数,用泻心汤、导赤各半汤等方。热在肾与膀胱者,小便不利兼见腰痛骨蒸,两足心热,脉细数或大数,用知柏地黄丸、车前木通汤等方。参见小便不利、癃
- 《此事难知》:[卷下]桔梗枳壳汤
活人书。言治痞当知是痞。宜先用(桔梗枳壳汤)非用此以治心下痞也。审知错下必成痞证。是气将陷而过于胸中。故先用此。使不致于痞也。若已成痞。而用此。则失之晚矣。不惟不能消痞。胸中之气反病矣。先之一字。预早之意也。先用(枳壳汤)若不应。后以仲景痞药治之则可。若执(枳壳汤)以治痞。其害亦深矣。先之一字。不可不知也。《此事难知》元王好古公元1279-1368年
- 《瑞竹堂经验方》:[十五、小儿门]前胡枳壳汤
疮疹方治疮疹,痰实壮热,胸中烦闷,大便壮实,卧则喘急,用之屡效。前胡(一两)枳壳赤茯苓大黄甘草(炙。以上各半两)上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量大小加减。如身温《瑞竹堂经验方》元沙图穆秀克公元1279-1368年
- 《苏沈良方》:[卷第二]枳壳汤
,扶答∶向药一服便觉大佳,更复乞耳,予谓竺,向答曰上人不忧作缘,但恐夜更来乞,失人眠耳,果尔如何。余复与数弹丸,明日便愈,遂至今用之。护军司法刘元宝外家病,亦如此。叔复与之一服,如鸡子一丸便瘥。叔知故文武,遂多蒙救济,伤寒难疗,故详记焉。此行功自叙也。余以此丸,与枳壳汤兼服,理无不验,理中丸所用枳实。只是枳壳,古人只谓之枳实,后人方别出枳壳一条。《苏沈良方》北宋沈括及苏轼撰公元960-1127年
- 《鸡峰普济方》:[卷第三伤寒中暑附]枳壳汤
治伤寒痞气胸满欲死者桔梗枳壳(各一两)上锉如豆大用水一盏半煎减半去滓分二服《鸡峰普济方》宋张锐公元960-1279年
- 《奇效良方》:[卷之十]桔梗枳壳汤
治结胸,心下痛欲死者。桔梗(炒)枳壳(麸炒)甘草(炙,各等分)上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服,或不用生姜亦可。痰多加半夏生姜,有热加黄芩。《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祖剂》:[卷之一升麻鳖甲汤]枳壳汤
枳壳(五两)甘草(二两)末之葱白汤调下治腰背气动发痛《祖剂》明施沛公元1368-1644年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四胸痞证治]桔梗枳壳汤
治中寒气痞,胸满欲死。桔梗枳壳(麸炒去瓤,各一分)上为锉散。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陈言公元1174年
- 《仁术便览》:[卷四疹]【前胡枳壳汤】
治痘疮欲靥已靥之间,壮热痰实,胸中烦闷,大便坚实,卧则喘急,如无头温,足冷腹胀,泄泻切牙者,宜服。脉微者,不可服。前胡枳壳赤茯大黄(蒸)甘草(炙。各五钱)水煎服。《仁术便览》明张洁公元1368-1644年
- 《症因脉治》:[卷四小便不利论]内伤小便不利
数,肺经有热。寸数连尺,大肠之热。寸数连关,肺胃皆热。左寸细数,心经之火。左寸大数,小肠之热。左尺细数,肾火之诊。左尺大数,膀胱结热【热结小便不利之治】肺经有热者,清肺饮、黄芩泻白散。大肠有热,黄连枳壳汤。胃热胱结热,车前木通汤。清肺饮桔梗黄芩山栀连翘天花粉玄参薄荷甘草黄芩泻白散黄芩桑白皮地骨皮甘草黄连枳壳汤见湿热利。清胃汤见腹痛。泻心汤川黄连(三钱)甘草(二钱)导赤各半汤见前。知柏地黄丸即六味
- 黄连黄连素薄层层析鉴别方法及条件探讨
提要列举了不同制剂中黄连、黄连素薄层层析(TLC)鉴别方法及条件,为令后在制剂中有效成分黄连青的分析及测定提供参考。黄连来源于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deltoideaC.Y.ChengetHsiao或云连CoptisteetaWall.的干燥根茎。性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为常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药。黄连古多种生物碱成分,黄连索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三十六滞下门]药方
(《质疑》)黄连枳壳汤治痢疾初作,多由湿热,但下之后,即服此汤一二剂,并无再作,百发百效。川黄连(一钱)枳壳(八分)当归(八分)白芍药(一钱)茯苓泽泻青皮槟榔(各七分)木香(五分,磨汁入)甘草(四分)上咀,作一服,水二钟、姜三片,煎一钟,食前温服。湿热积滞,初作炽迫者,宜下之,加大黄、朴硝各二钱。血痢,加黄芩、地榆、川芎、桃仁各六分。白痢,加吴茱萸(泡)五分。腹痛者,倍芍药加玄胡索、泽兰叶。赤白
- 河北林业局立项在武安市建设黄连木基地
目前,黄连木籽在邯郸武安市成了抢手货。这种以前只能榨取食用油的果实,现在已能被加工成生物柴油用作动力能源,性能和石化柴油不相上下,价格还相对较低,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黄连木是武安的乡土树种,分布较广,其果实含油率较高,俗称“木了”,以前利用价值不高,大多放任生产,产量不高。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生物质能开发力度,利用黄连木籽加工生物柴油技术已成熟。目前,武安正和生物柴油有限公司年产这种生物柴油能力
- 黄连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及适应症是什么?
黄连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三角叶连或云连的根茎、根须。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临床应用:临床多用于肠胃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呕吐及热病,热盛火炽、壮热、烦躁,甚至神昏谵语等证。有去中焦湿热、泻火解毒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黄连素是从中药黄连中提取的一种季胺类生物碱——小蘖碱。过去多用于消炎止泻,治疗肠炎。1985年,有人(Shaffe
- 黄连解毒汤五皮饮泻白散
黄连解毒汤黄连(三钱)、黄芩(三钱)、黄柏(二钱)、栀子(三钱)通治三焦之热,内外证加减随宜。五皮饮陈皮、茯苓皮、姜皮、桑皮、大腹皮各等分煎服。泻白散地骨皮(三钱)、生桑皮(三钱)、糯米(四钱)肺为火克,以此生金,清火利水,水清火自降矣。作者:唐宗海
- 黄连法
黄连法 古代下胎毒法之一。取黄连捣碎,用水浸泡出汁,时时滴儿口中。婴儿初生,体内蕴有胎热,或值夏季气候炎热之时用之。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作者:
- 不要一腹泻就吃黄连素
无论居家还是旅游,黄连素也许是人们最常提到的必备药物了。它的学名叫做“盐酸小檗碱”,是从黄连、黄檗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生物碱。黄连素对多种细菌,如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及白喉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痢疾杆菌作用最强,常用来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通常每次口服0.1--0.5克,每日3次。2003年6月,国家药监局公布了一批停用的药品,其中包括复方黄连素片和复方黄连素注射液
- 腹泻不一定吃黄连素
无论居家还是旅游,黄连素也许是人们最常提到的必备药物了。它的学名叫做“盐酸小檗碱”,是从黄连、黄檗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生物碱。黄连素对多种细菌,如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及白喉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痢疾杆菌作用最强,常用来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通常每次口服0.1-0.5克,每日3次。2003年6月,国家药监局公布了一批停用的药品,其中包括复方黄连素片和复方黄连素注射液,
- 黄连素临床应用近况
【摘要】黄连素常用于治疗肠道细菌感染性疾病,随着临床上进一步的研究,近年来发现其对心律失常、高血压、血小板聚集、糖尿病、高脂血症、消化性溃疡、胆囊炎等疾病的治疗均有满意的疗效,可供临床用药参考。 【关键词】黄连素;临床应用;抗菌消炎 黄连素(又名小檗碱),是从中药黄檗、黄连、三棵针、唐松草等植物的药材中提取出来的生物碱。临床上应用的制剂多为盐酸黄连素,现能人工合成。由于黄连素能使细菌表面的菌毛
- 刘源超到利川视察黄连GAP项目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本网讯(记者覃颖)10月22日,省药监局局长刘源超一行4人在州药监局局长周杰的陪同下来到利川,听取了该市建立5000亩黄连规范示范基地及500吨黄连GAP规范初加工生产线项目的情况,检查指导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副市长刘晓冰,市政协副主席、药业领导小组组长吴银术陪同视察。 吴银术向视察组汇报了该市建立5000亩黄连规范示范基地及500吨黄连GAP规范初加工生产线项目的情况。利川是黄连生态栽培技术研究
- 黄连素的临床新用途
黄连素(又名小檗碱),是从中药黄檗、黄连、三棵针、唐松草等植物的药材中提取出来的生物碱。临床上应用的制剂多为盐酸黄连素,现能人工合成。由于黄连素能使细菌表面的菌毛数量减少,使细菌不能附着在人体细胞上引起感染,因而具有抗菌作用,对革兰阳性、阴性细菌均能抑制,故常用于治疗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金葡菌等引起有肠道疾病和化脓性中耳炎。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它还有一些新的用途,现概括如下。1抗心律失
- 黄连与吴茱英分煎后配伍时主要组分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解度的影响以及药渣对组分的吸附作用,本实验设计了黄连和吴茱英药材先分煎,然后再用分煎液配伍的思路,来研究配伍后主要组分的含量变化规律,以期为中药配伍理论提供现代科学依据。1材料与仪器黄连为毛莫科植物味连(CoptischinensisFranch)的干燥根,吴茱英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英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均由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何希荣主管中药师提供并鉴定。盐酸小聚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和吴茱英次
- 科学研究发现黄连素可以降血脂
物美价廉的中药黄连素通常用来治疗痢疾和肠炎,但是今后它可能还可以用于防治冠心病、糖尿病——南京市第一医院的专家在临床上发现黄连素具有降血糖及降血脂功能,并从分子水平揭开了黄连素降血脂的奥秘。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杂志《自然》上,成为发掘祖国医药宝库中一个重要事件,也标志着我国天然药物研究获得世界领先的成就。该研究2006年度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近日又获得2007年度南京市科技进步
- 黄连素的临床新用途
黄连素是由毛莨科草本植物黄连,芸香科乔木植物黄柏提取的一种生物碱。作为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肠道疾病和腹泻。随着现代科技发展,通过对其药理学的研究,指导临床实践。黄连素在治疗其他疾病方面确有疗效,现介绍如下。 1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特征的全身性慢性心血管疾病,属中医“头痛”、“眩晕”、“肝阳上亢”等范畴,为人体阴阳平衡失调所致。张思坦等[1]报道用黄连素治疗高血压
- 自制黄连液纱条换药38例
2005年3~6月,笔者自制黄连液纱条换药治疗皮肤感染3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中心换药室换药的皮肤感染性伤口患者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17~65岁。其中脓肿切开12例,皮肤擦伤后感染15例,疖肿2例,浅Ⅱ度烫伤后感染9例。身体状况良好,无糖尿病、癌症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1.2方法 1.2.1药物配制取黄连100g,置入1200ml水中,煮
- 全国唯一以黄连木种子提炼生物柴油项目落户城固
近日,国家唯一用黄连木种子提炼生物柴油的加工厂项目落户城固县,计划总投资2.84亿元。黄连木种子是制取生物柴油的上佳原料,汉中市现在有黄连木资源143万亩,计划新建良种繁育基地1075亩,集中于城固等地。去年以来,城固县委、县政府邀请有关人士到城固县实地考察,最终争取到国家发改委推荐的黄连木种子提炼生物柴油项目在城固实施。据悉,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84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7.57亿
- 黄连素治疗心律失常的体会
黄连素是常用的药物之一,主要用于肠炎、痢疾等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其副作用小,口服安全,价格低廉。近年来,随着对该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观察发现,黄连素抗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自2003年4月~2004年4月,我站收心律失常病人50例(其中阵发性心动过速32例,室性心律失常18例)。经黄连素治疗后,有2例患者便秘,但症状轻微,不影响生活和治疗,服药后血常规、尿常规攻肝功能均无异常改变。各传导系统的传导亦未
- 濒危野生药材岩黄连人工栽培技术
岩黄连为罂粟科紫堇属植物石生黄堇C0rydalissaxicolaBun—ting的干燥根或全草,是黔、桂石灰岩山区名贵中药材,性凉味苦,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痛、散淤消肿等功能。临床上用于治疗疮疖肿毒、急性黄疽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随着对岩黄连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研究的深入开展,其临床应用也在逐步扩大,用量逐年增加。以岩黄连总生物碱为主要有效成分的岩黄连注射液、片剂等中药制剂和相关产品也已被相
- 同济医学院初步阐明:黄连解毒汤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机制
本报湖北讯日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研究发现,黄连解毒汤能调节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质代谢,同时能降低血清瘦素和抵抗素的水平,认为这是黄连解毒汤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 科研人员选用链脲佐菌素(STZ)大鼠,随机分成中药组(给予黄连解毒汤)、黄连素组(灌服盐酸小檗碱悬液)、西药组(灌服阿司匹林悬液)、模型组(灌服含5%羧甲基纤维素的PB
- 黄连素控制血糖的体会
2003年,我国已有4000万糖尿病患者;并有许多葡萄糖耐量低减者,如不早诊治也会很快发展成糖尿病患者。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中有2/3血糖控制较差,其中约有1/3的患者已进入疾病的严重期。近年来有人用黄连素(盐酸小檗碱片)治疗2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病发症取得一定疗效,但药典尚无记载。 1黄连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中医学经验 黄连素为止泻类非处方药,直接药理作用对痢疾、大肠杆菌等引起的肠道感染有效。因黄
- 多国研究称传统中药黄连有助降血糖治糖尿病
制成中国传统中药的黄连根。 中新网8月1日电据澳洲星岛日报报道,中国、澳洲和韩国科学家合作研究证明,黄连素对治疗糖尿病有效。澳洲科学家说,传统中药黄连根茎中的主要药用成份,将可能成为与澳洲患者日益增加的两种疾病作斗争的最新武器。 中医长久以来运用天然黄连产生的黄连素(小蘗碱)治疗多种疾病,包括帮助伤口愈合和治疗腹泻。最近黄连素还被指可帮助二型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而这两种类型糖尿病长期影响一百二
- 黄连的药理作用及临床使用研究
【摘要】综述了黄连的成分、药理作用以及近年来的临床使用效果,介绍了黄连对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的治疗作用。 黄连,又名王连、支连。李时珍释其名曰:“其根连珠而色黄,故名。”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云南黄连的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1成分 黄连根茎含小檗碱(berberine),黄连碱(coptinsine),表小檗碱,小檗红碱,甲基黄连碱,阿魏酸,木兰花碱,黄柏酮
- 黄连羊肝丸
中药名称黄连羊肝丸拼音名HuanglianYangganWan性状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苦。鉴别 (2)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及上述对照品溶液各10μl,点于同一用4%醋酸钠制备的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醋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处方黄连
- 黄连素治疗小儿过早搏动12例临床观察
近年来,黄连素治疗成人心律失常已有不少报道,笔者试用黄连素对12例小儿过早搏动进行治疗,经临床观察疗效良好,且副作用极少,观察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一般情况本组12例病儿中,男5例,女7例;年龄5~13岁。引起过早搏动的原因:心肌炎4例,心肌病1例,风心病2例,原因不明5例。过早搏动种类:室性早搏8例,房性早搏3例,房室交界性早搏1例。1.2病例选择本组患儿病程为3个月~3年。接受治疗前1~
- 黄连木前景广阔
:未来生态能源林建设和生物质柴油产业发展 “国家计划明年在陕西和河北建立两家生产生物质柴油的工厂,总生产力约10万吨左右。同时,目前陕西、河北、河南和安徽等地结合绿化造林任务,已规划了1000万亩黄连木能源林基地,建成后到2015年,按100公斤每亩计算,可生产种子100万吨,产生物柴油40万吨,该项目已纳入国家能源林规划。”这是王涛报告中的一段话,这一连串的数字透露出一个信息———未来国家会对
- 保康黄连木是巨大的生物质能源库
湖北省林业专家调研保康县黄连木种质资源后发现,保康县野生黄连木分布面积达10多万亩,约5万多株。专家认为,黄连木是该县重要的生物质能源资源,是一个巨大的可再生资源库。黄连木是漆树科黄连木属的落叶大乔木,其果实为核果,9月~10月成熟。据检测,黄连木种子含油率超过40%,种仁含油率高达50%,可为生物质柴油工业提供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据湖北省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副所长刘学全研究员介绍,木本生物质能源属于我
- 思密达与黄连素联合灌肠治疗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的儿童,主要由轮状病毒引起,临床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常引起脱水及酸碱平衡紊乱。临床上一般多采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治疗,同时补充电解质,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我科2003~2004年使用思密达与黄连素联合灌肠及抗生素、抗病毒、补液治疗秋季腹泻10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秋季腹泻患儿100例,患儿全部符合以下条件:(1)年龄6个月~3岁;(2)大便每日7
- 黄连阿胶汤加味治疗失眠50例
自1980年以来,笔者用黄连阿胶汤加味治疗失眠5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均为门诊病人,男18例,女32例;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65岁,平均39.5岁;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5年;入睡困难或睡而不酣,时睡时醒,醒后不能再睡的轻证者36例,整夜不能入睡的重证者14例。均排除器质性病变。 1.2治疗方法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黄芩各9g,白芍1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