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虫叮咬

目录

1 拼音

chòu chóng dīng yǎo

2 疾病分类

皮肤性病科

3 疾病概述

人被臭虫叮咬后,常引起皮肤发痒,过敏的人被叮咬后有明显的刺激反应,伤口常出现红肿、奇痒,如搔破后往往引起细菌感染。

4 疾病描述

我国最早称臭虫为“床虱”。种类较多,分布于世界各地,和人类关系密切的主要是热带臭虫和温带臭虫,能刺吸人血。凡因臭虫叮咬而引起皮肤反应称臭虫痒症,亦有人称臭虫皮炎。

5 症状体征

被臭虫叮咬后皮肤反应情况因人而异,有人可毫无反应或反应很轻,有人反应较重,皮肤上出现红斑、丘疹、风团或紫癜等损害,在损害中央有针头大的出血点或水疱。一只臭虫可连续叮咬多处,所以皮疹往往排列成线状或片状。主要在腰、臀、肩、踝部,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感,常因搔抓引起抓痕、血痂或继发感染。对臭虫敏感的患者,或一次被多个臭虫叮咬,可引起广泛的水肿性红斑或全身性风团,奇痒难忍。

臭虫叮咬后除引起皮肤反应外,目前尚未发现和证实臭虫能传播任何疾病,仅在实验时发现臭虫可感染某些病原体。

6 疾病病因

臭虫属昆虫纲,有吻目。有刺吸型口器,一生分卵、稚虫(亦称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成虫长约5mm,为红褐色、扁平卵圆形、具有特殊臭味的体外寄生虫,有群居的习性,因翅已退化而无功能,只能爬行。白天常潜伏躲在家俱、地板缝、床板下及被褥皱折处。具有耐饿、产卵多(一生产卵200—300个,有多达540个的记录)、繁殖快(一年可繁殖5~6代)、吸血量大的特征。成虫、稚虫、雌雄虫均能吸血,成虫得不到吸血也能活6~7月,寿命约1年左右。

7 病理生理

臭虫以刺器刺入皮肤吸血,在吸血时先将口器直立,以下唇紧贴人的皮肤将刺针刺入皮肤,在吸血的同时注入唾液和放出一种能使血管扩张的碱性毒汁,使血液暂时不能凝固,引起皮肤反应。臭虫的孳生场所主要在人的住房中,夏秋季节活跃,在正常情况下很少停留在人的皮肤上,一般是在夜间活动吸血,每次吸血长达10~15分钟,在饥饿时臭虫也能白天吸血,除吸吮人血外,亦能刺吸鼠、鸡、兔等动物血,维持生命。

8 诊断检查

在身体较隐蔽的部位如腰部、臀部、背部等处在夜间突然出现瘙痒性、水肿性红斑或风团要考虑有本病的可能。若在居室内发现了臭虫则可确诊。叮咬后引起的皮炎要和其它昆虫叮咬引起的皮炎相鉴别。主要是根据发现的成虫来区分。

9 治疗方案

主要是消炎止痒,可涂搽各种止痒药水,如1%酚或薄荷炉甘石洗剂,5%樟脑醑、清凉油和市售的皮炎药水。皮疹广泛或反应较重者可给予抗组胺药或皮质类固醇。

10 预后及预防

要采取综合措施杀灭臭虫。常用开水煮烫、浸泡或针挑、烟熏、堵塞隙缝等方法杀死虫体。也可用杀虫药毒杀,如3%敌百虫、林丹(γ-666)溶液、0.3%敌敌畏、5%滴滴涕喷洒臭虫隐居处或用百部煎剂(50g百部加水500mL煎汁)、10%辣椒煎剂喷洒,也可紧闭门窗用硫磺、敌敌畏、敌百虫烟熏杀死臭虫。

11 特别提示

1

、多发于小儿;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2

、小儿一旦被臭虫叮咬,可在局部涂以清凉油、风油精、虫咬水等止痒药,以减轻炎症反应及皮肤瘙痒。

3

、避免小儿抓挠,以免引起继发感染。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