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羽病毒

目录

1 拼音

chì yǔ bìng dú

2 英文参考

Akabane virus

3 中文名称

赤羽病毒

4 英文名称

Akabane virus

5 分类类型

6 分类

布尼亚病毒科>正布尼亚病毒属>赤羽病毒

7 赤羽病

赤羽病(Akabane disease),又称阿卡班病,是牛、羊的一种以流产、早产、死胎、胎儿畸形、木乃伊、新生胎儿发生关节弯曲积水性无脑综合症(Arthrogryposis-Hydranencephaly Syndrome,简称AH综合征)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AH综合征早在20世纪30年代首先在澳大利亚羊群中暴发,却世纪40年代末,日本也暴发本病,但其病原长期不明,直到1961年在日本群马县赤羽村的伊蚊和库蚊体内分离出病毒,乃命名为赤羽病病毒,也称阿卡班病病毒(Akabane disease virus)。随后证实澳大利亚、非洲和中东地区流行的AH综合征的病原也是这种病毒。在亚洲现已分离出病毒的国家和地区除日本外,还有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巴基斯坦、泰国和我国台湾省。1990年证实我国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河北、陕西、甘肃、吉林、内蒙古、安徽、湖南等地均存在本病。本病的流行对养牛、养羊业的发展构成巨大威胁,已引起普遍重视。

8 赤羽病毒的基本特征

赤羽病的病原是赤羽病病毒,是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正布尼亚病毒属的成员。病毒颗粒呈球形,有囊膜,直径90~100nm。表面有糖蛋白纤突。病毒含单股RNA,由大、中、小3种分子组成,分别与核衣壳蛋白构成螺旋状核衣壳,核衣壳的直径为2~3nm。病毒含4种蛋白,G1、G2、N、L,G1和G2为糖蛋白,具有血凝素活性和中和抗原位点,并决定病毒的毒力,N为核蛋白,具有补体结合抗原位点,L为脂蛋白,具有复制和转录活性。病毒在胞浆内复制,以出芽方式释放。本病毒适于多种细胞培养,易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除适应牛、猪、豚鼠和仓鼠肾细胞以及鸡胚原代细胞培养外,还能适应于Vero、BHK-21、HmLu-1等各种传代细胞,其中HmLu-1细胞株的敏感性高。实验动物中小鼠易感,小鼠脑内接种可引起脑炎致死,但脑以外途径接种不感染;仓鼠对本病毒虽较易感,但以孕鼠的腹腔或皮下接种时,才可导致胎儿感染。病毒存在于血液、肺、肝、脾、胎儿和胎盘中,以胎儿和胎盘的毒价为最高并能较长期分出病毒。将病毒接种鸡胚卵黄囊内,能引起鸡胚发生积水性无脑综合征、大脑缺损、发育不全和关节弯曲等异常体态。病毒不耐乙醚和氯仿,对56℃,低pH和0.1%脱氧胆酸敏感。病毒有凝集性和溶血性,通过提高盐浓度和适当的pH(pH5.9),病毒可凝集鸽和鹅的红细胞,通过反复冻融可增强病毒对鸽红细胞的溶血活性,但当冻融超过10次时,溶血活性即不再增加,溶血活性在37℃时最高,O℃时几乎不发生。对牛、羊、豚鼠、小鼠和1日龄鸡的红细胞无溶血活性。本病毒为嗜神经性病毒,乳鼠对该病毒易感性最高,接种后出现神经病变。在迄今分离到赤心病病毒株中,该病毒存在4个型。

9 流行病学

怀孕的牛、绵羊和山羊对赤羽病毒最易感,围产期的胎儿常受到感染。马、水牛、骆驼也可感染,人和猪的易感性较低。病毒主要由吸血昆虫传播,在澳大利亚是短附库蠓,在日本是三带喙库蚊和骚扰伊蚊,有的国家从按蚊体内分离到病毒,因而本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日本异常分娩发生于8月份,10月份达到高潮,并可一直延续到次年3月,但在同一地区连续发生的情况较少见。据报道,虫媒带毒后可借风力到达不同地区,再度叮咬易感动物引起病的流行。有试验证明,用本病病毒胸腔接种库蠓,病毒可在其体内复制并至少能在体内持续9d。

赤羽病毒可引起多种动物感染,除耕牛、乳牛和肉牛易感外,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还从马、羊、猪、驼和猴等动物体内分离出ADV。因为本病主要通过吸血昆虫传播,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尽管本病的发生具有季节性和地区性,但同一头母牛连续两年产异常胎儿的几乎没有。在同一地区连续两年发生的极少,即使发生头数也很少。

10 赤羽病的症状与病变

感染赤羽病的孕牛,一般不现体温反应和临床症状。特征性的表现是妊娠牛异常分娩,多发生于怀孕7个月以上或接近妊娠期满的牛。感染初期胎龄越大的胎儿早产发生的越多。中期因体型异常如胎儿关节弯曲、脊柱弯曲等而发生难产。即使顺产,新生犊也不能站立。后期多产出无生活能力的犊牛或瞎眼的犊牛。绵羊在怀孕1~2个月内感染本病毒后,可产生畸形羔羊,包括关节弯曲、脑积水和元脑症。病理变化主要是胎儿体形异常(关节、脊柱和颈骨弯曲等)、大脑缺损、脑形成囊泡状空腔、躯干肌肉萎缩并变白。组织学检查,感染时间较短的流产胎儿呈非化脓性脑脊髓炎,大脑、脊髓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样细胞浸润,神经细胞变性,神经细胞周围有神经胶质细胞聚集;流行中后期的病例,表现脊髓前角神经细胞减少和消失,由于前角神经细胞是骨倍肌的运动中枢,因此这些中枢神经细胞的死亡使其控制下的肌肉变性、萎缩。

11 赤羽病的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病原学鉴定和血清学试验。病原学鉴定时,可将病料接种于小鼠脑内,一般在接种后6d左4右发病,传第2代时2-5d死亡,收获鼠脑,分离病毒;或取病料接种HmLu-1细胞或Vero细胞,2~4d后出现细胞病变,4-5d后出现蚀斑;也可取上述死亡鼠脑或感染细胞培养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查病毒抗原。血清学试验,可用未吃初乳的新生犊牛或流产胎儿血清,做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斑点免疫吸附试验。

目前国内报道的试验方法较少,所见的只有微量中和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在上述各种血清学试验中,以中和试验结果较为可靠。

12 赤羽病的防治

加强进出口检疫防止病原传入,改善环境卫生彻底消灭吸血昆虫及其孽生地,制定计划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是预防赤羽病的三项有效措施。日本和澳大利亚用HmLu-1细胞培养病毒,用甲醛灭活,添加磷酸铝胶作为佐剂,制成灭活苗,在流行季节到来之前,给妊娠母牛和计划配种牛接种两次,免疫效果良好。在日本,已研制出弱毒苗,据说其效果优于灭活苗。

由于赤羽病主要由吸血昆虫引起,因此,消灭畜舍内的蚊子、库蠓等吸血昆虫对本病有一定预防效果。最可靠的预防方法是:在流行期之前对妊娠家畜及预定配种的家畜进行赤羽病疫苗接种,可得到充分的免疫力。目前所用疫苗有灭活苗和活苗两种,活苗为30℃下,在HmLU-1细胞上致弱的弱毒疫苗。Kurogi等(1977)将OBE1株赤羽病病毒接种HmLU-1细胞,吸附90min后加入维持液,继续培养,当其出现明显细胞病变时,收集细胞培养液,3000r/min离心10min后,取上清液应用或置于8℃低温保存备用。制苗时加入0.1%福儿马林,感作24h,使其完全灭活。最后加入氢氧化铝胶作为佐剂。给牛注射两次,间隔4周每次3mL,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犊牛和妊娠羊在如上接种以后,用强毒进行攻击,不发生病毒血症和胎儿感染。现在对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