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辞典》:赤沙糖
2.1 出处
《随息居饮食谱》
2.2 拼音名
Chì Shā Tánɡ
2.3 赤沙糖的别名
沙糖(《唐本草》),紫沙糖(《纲目》),黑沙糖(《本草原始》),红糖(《医林纂要》),片黄糖(《本草求原》)。
2.4 来源
2.5 性味
甘,温。
①《唐本草》:"味甘,寒,无毒。"
②《纲目》:"性温。"
③《医林纂要》:"甘,热。"
2.6 归经
入肝、脾、胃经。
②《本草求真》:"入肝。"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④《本草撮要》:"入足太阴、阳明经。"
2.7 功能主治
①《唐本草》:"功体与石蜜同,而冷利过之。"
④《本草衍义》:"治心肺大肠热。今医家治暴热,多以此物为先导。"
⑤《纲目》:"和中助脾,缓肝气。"
⑥《本经逢原》:"熬焦,治产妇败血冲心,及虚羸老弱血痢不可攻者。"
⑦《本草从新》:"补,和中和血,功用与白者相仿而稍逊。和血则紫者为优。"
⑨《随息居饮食谱》:"散寒活血,舒筋止痛。"
2.8 赤沙糖的用法用量
内服:开水、酒或药汁冲化,3~5钱。外用:化水涂或研末敷。
2.9 注意
有痰湿者不宜服。
①《食疗本草》:"多食损齿,发疳匿,不可长食之。"
②《本经逢原》:"助湿热,不可多食。"
2.10 附方
①治下痢噤口:沙糖半斤,乌梅一个。水二碗,煎一碗,时时饮之。(《摘元方》)
②治痘不落痂:沙糖调新汲水一杯服之;白汤调服亦可,日二服。(《纲目》)
③治上气喘嗽烦热,食即吐逆:沙糖、姜汁等分,相和,慢煎二十沸,每咽半匙。(《纲目》)
④治食韭口臭:沙糖解之。(《摘元方》)
⑤治虎伤人疮:水化沙糖一碗服,并涂之。(《摘元方》)
⑥治火烧、水烫:赤沙糖瓦上煨,研末,菜油调敷。(《中医杂志》(20):6,1966)
2.11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赤沙糖的方剂
- 四物饮
拼音:sìwùyǐn《验方新编》卷十二:组成:赤沙糖1斤,生甘草1斤,川贝母1两(去心研细),老姜...
- 宫方定风酒
桂枝3钱。制法:绢袋盛之,汾酒20斤,净白蜜、赤沙糖、米醋各1斤,搅匀,浸以瓷坛,豆腐皮封口,压以...
- 银楂姜桂大黄汤
:银楂姜桂大黄汤组成:银花炭3钱,南楂炭3钱,赤沙糖3钱,大黄1钱,肉桂2分,炮姜2分。主治:痢色...
- 乌发糖
拼音:wūfātáng处方:核桃仕50克,赤沙糖500克。制法:1.将红糖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用...
- 万应愈风酒
节4两,野桑枝(切)4两,红曲5钱,大枣1斤,赤沙糖1斤,白蜜糖8两,桂元肉2两,鹿角胶(炖)2两...
- 更多用到中药赤沙糖的方剂
古籍中的赤沙糖
- 《本草便读》:[果部果类]甘蔗
止渴解酲能导下。入中焦而和胃。消痰滋燥性甘寒。赤沙糖系蔗汁煎成。能和血而性温稍异。(甘蔗甘平入脾胃...
- 《王氏医案绎注》:卷二
或劝服生化汤。孟英诊曰。阴虚内热。天令炎蒸。虽赤沙糖不可服也。以生地丹参丹皮豆卷茺蔚子茯苓桃仁山楂...
- 《续名医类案》:[卷二]中风
钱,川桂枝三钱,绢袋盛之,汾酒二十斤,净白蜜、赤沙糖、陈米醋各一斤。搅匀,浸以瓷坛,豆腐皮封口,压...
- 《回春录》:[二、妇产科]产后痹痛
瞽,闻而笑曰∶君诚天医也。小女服过生化汤两帖,赤沙糖八斤。从此渐病,不识尚可起废图全否?孟英曰∶幸...
- 《疡医大全》:[卷二十五腿膝部]附骨疽门主方
去壳,净肉切片,香油炒脆,各一两)共为细末,用赤沙糖打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钱,无灰酒送下。鹤膝筋...
- 更多古籍中的赤沙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