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脉传睛

目录

1 拼音

chì mài chuán jīng

2 英文参考

red vessels invading white ey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iliary hyperemia[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red vessel spreading to black of ey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赤脉传睛(red vessel spreading to black of eye)为病证名[1]。见《银海精微》。又名赤脉侵睛[1]。是指以赤脉起自两眦,传向黑睛为主要表现的眼病[2]。《银海精微》还将它作了进一步划分:自大眦起者,称大眦赤脉传睛;自小眦起者,称小眦赤脉传睛。一般多两眦同起,且双眼同病。

赤脉传睛类似西医学的眦结膜炎。

4 赤脉传睛的病因病机

《银海精微》:“赤脉传睛之症起于大眦者,心之实也。此心邪之侵肝也。心属火主血,肝属木主筋。筋得血灌引,渐至黑睛蔓延瞳人,甚则看物如同隔绢。是三焦相火炎上,或劳心事太过,或夜观书史,或能饮酒,及好食五辛煎炒热物,”《银海精微》还载曰:“小眦赤脉传睛者,心之虚也……多因夜近灯火,劳伤心经,致使心虚气弱,血运不行,积在小眦之间。”

赤脉传睛多由心火上亢,三焦积热或心阴不足,肾水亏虚所致[2]

一、恣嗜五辛,脾胃蕴热,或肝郁化火,上犯于心,心经蕴热,郁于两眦而发病。

二、劳瞻竭视,或用意太过,心阴暗耗,虚火上炎,壅于眦部脉络。

5 赤脉传睛的症状

赤脉传睛初起,患者自觉眦部涩痒,眦角皮肤红赤,赤脉呈多数细分枝状,自眦部发出,走传白睛,甚至延及黑睛[2]

由于较少引起黑睛疾病,故一般不影响视力。

6 赤脉传睛的诊断

一、自觉症状轻微,仅觉眼部痒涩不舒,视力不影响。

二、眦部白睛微赤,有赤脉横生。

7 需要与赤脉传睛相鉴别的疾病

赤脉传睛应与胬肉攀睛相鉴别。胬肉攀睛多生于大眦,初起大眦赤脉丛生,,继之胬起如肉呈三角形,如翼状,横贯白睛,最后攀附于黑睛之上。

8 赤脉传睛的治疗

8.1 辨证治疗

在辨证上,主要为火热所致。属虚属实应根据赤脉色泽、粗细、多寡及兼症等进行辨。一般丝脉红赤粗大,痒涩刺痛,眵干泪热属实证[2]。若丝脉淡红,微痒不痛,一般属虚[2]。治疗上,属实火当清泻为主,虚火宜滋阴为主。

8.1.1 心经实火

8.1.1.1 症状

两眦赤脉粗大鲜红,横贯白睛,痒涩刺痛,眵多于结,头痛烦热,口干咽燥,或口舌生疮,大便燥结,小便黄赤,舌尖红,舌苔黄,脉数。

8.1.1.2 证候分析

两眦属心,心主火,主血脉。心火上炎,壅于两眦,故眦头血脉粗大鲜红,痒痛并作,眵多干结;心火亢盛,循经上炎,故烦热口渴,口舌生疮,舌尖红;移热于小肠,故小便黄赤。

8.1.1.3 治法

清心泻火。

8.1.1.4 方药治疗

泻心汤合导赤散加减。泻心汤中黄连、黄芩、大黄泻心降火;导赤散中地黄凉血清热,竹叶清心火,木通泻心火,利小便,甘草泻火解毒。两方配合应用,共奏泻心降火、清利小便的作用。

可选用泻心汤加减[2]

8.1.2 心经虚火

8.1.2.1 症状

两眦赤脉淡红,细小稀疏,微痒不舒,舌红少苔,脉细数。

8.1.2.2 证候分析

两眦属心,红赤属火。现两眦血脉淡红而细小,微痒而不痛,证属心经虚火上炎。心烦不寐,舌红少苔,脉细数亦属心经虚火之象。

8.1.2.3 治法

滋阴清热,养血宁心

8.1.2.4 方药治疗

可选用补心汤或六味地黄丸加减[2]

补心汤中人参、黄芪、甘草补心气;当归、远志、麦冬、地黄滋阴养血安神;知母配连翘,清心经虚火;桔梗载药上行,直达目窍。

8.2 外治法

黄连西瓜霜眼药水、胆汁二连膏或八宝眼药点眼,每日3次。

9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6.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