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骨直肠肌综合症手术

目录

1 手术名称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手术

2 别名

耻骨直肠肌综合症手术

3 分类

普通外科/肛管、直肠手术/出口处梗阻型便秘的手术治疗

4 ICD编码

48.7905

5 概述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手术用于出口处梗阻型便秘的手术治疗。 这是一种以耻骨直肠肌痉挛性肥大,致使盆底出口处梗阻为特征的排便障碍性疾病。组织学改变是耻骨直肠肌纤维肥大。诊断靠下列检查:①直肠指检:肛管张力增高,肛管明显延长,耻骨直肠肌明显肥大、触痛、有时有锐利边缘;②肛管压力测定:静止压及最大缩窄压均增高,提示有异常排便反射曲线,括约肌功能长度显著增加,可达5~6cm;③气囊逼出试验:50ml或100ml气囊均不能自直肠排出(正常在5min内排出);④盆底肌电图:耻骨直肠肌有显著反常肌电活动;⑤结肠传输功能检查:有直肠潴留;⑥排便造影:各测量数据尚正常,但排便时肛管不开,在静止及用力排便时均有“阁架征”。

因耻骨直肠肌肥大造成肛管上端狭窄,病人均有长期排粪困难,反复大量用药甚至多次肛肠手术史,故保守治疗常无效。采用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有助于解除肛管狭窄,从而缓解排便困难(图1.8.7.3-1,1.8.7.3-2)。

6 适应症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手术适用于经排便造影等检查证实为耻骨直肠肌肥大所致排便困难,经各种保守治疗无效者。

7 禁忌症

虽诊断为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但未经保守治疗者,不宜先采用手术治疗。

8 术前准备

1.饮食  术前3~5d进半流食,术前1~2d进清流食。

2.内服泻药  术前3d每晚口服25%硫酸镁30ml或蓖麻油30ml。

3.机械性肠道灌洗  术前3d,每晚盐水灌肠1次,术前晚清洁灌肠。

4.口服抗生素  下述方案可任选一种:①新霉素1g,红霉素0.5g,术前1d 8时、14时、18时、22时各服1次;②卡那霉素1g,甲硝羟乙唑0.4g,术前3d,3次/d。

5.其他药物  维生素K4~8mg,4次/日。注意水与电解质平衡。必要时,术前1d静脉输入适量的水与电解质溶液。为避免结肠准备过程中营养供给不足,可用要素饮食替代半流食和全流食。要素饮食本身可导致轻微腹泻,故应减少或不给泻药。如用要素饮食达1周左右,则口服泻药及肠道灌洗均可免除,但仍需服抗生素及维生素K。

6.全胃肠道灌洗法  手术前日中餐给流食,午餐后3h开始做全胃肠道灌洗。灌洗液为等渗的电解质溶液或用温开水1000ml加氯化钠6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0.75g配制的溶液,经胃管注入或口服,每小时灌入2000~3000ml,直到肛门排出的液体清洁无粪渣为止。该法优点是快速、效果好并可免除饥饿状态。缺点是易致腹胀,可引起水钠潴留,故心、肝、肾功能不全者不宜应用。

9 麻醉和体位

骶麻或腰麻。俯卧位。

10 手术步骤

1.切口,自尾骨尖向下做正中切口,长约3~4cm距肛缘1~2cm(图1.8.7.3-3)。

2.电刀逐层切开皮下各层,显露尾骨尖,即为耻骨直肠肌上缘标志。

3.术者左示指伸入直肠,向上顶起耻骨直肠肌,协助分离,并有助于止血(图1.8.7.3-4)。

4.用弯血管钳将耻骨直肠肌向二侧各分离出2~3cm,自尾骨尖处将耻骨直肠肌大部用中弯血管钳挑起,下缘括约肌至少要保留1~1.5cm(图1.8.7.3-4)。

5.在耻骨直肠肌二侧各夹一弯血管钳,两钳距离约5cm,或V形,尖端向下。在两钳间切除耻骨直肠肌约5cm×3cm,断端缝扎止血(图1.8.7.3-5、图1.8.7.3-6)。

6.冲洗伤口后,放橡皮片引流,逐层缝合皮下及皮肤各层。

11 术中注意要点

1.在分离耻骨直肠肌后壁时,术者左示指应放入直肠,做到分离时心中有数,以免损伤肠壁。

2.分离及切除耻骨直肠肌时,要小心止血,以防出血和感染。

3.切除耻骨直肠肌的上端标志是尾骨尖,下端因无明显标志,一般应保留肛管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1~1.5cm,防止大便失禁。

12 术后处理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手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术后24h拔除橡皮引流片,拔出前做直肠指检,看有无渗血存留。

2.术后禁食3d,保持伤口清洁。

3.继续使用抗生素。

4.大便后应坐浴换药。

13 并发症

1.伤口出血,常因术中止血不牢所致,一般压迫止血即可奏效。

2.伤口裂开不多见。预防方法是:伤口应10d拆线,术后少走动。

3.伤口感染及窦道形成。很少见,多由于伤口出血后所致,一般经换药多可痊愈。

Maria对13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行渐进性肛管扩张治疗,有好的疗效。采用3种扩张器(直径为20,30,27mm)每日对病人行渐进性肛管扩张,由细到粗,每次扩张10min,为期3个月。治疗后6个月自然排便增加为0~5次/周,使用泻剂也减少,由4~6次/周~1次/周,同时也有助于反馈训练。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