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chì bí
2 英文参考
rosacea[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randy nos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acne rosacea[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赤鼻为病证名[1]。有两个义项。
4 小儿脾胃实热所致鼻色赤
小儿鼻色赤,乃脾胃实热,治宜清脾泻热;用泻黄散[1]。如只微赤,则为脾胃虚热;宜异功散加升麻、柴胡治之(《证治准绳》)[1]。
5 酒齇鼻
赤鼻即酒齇鼻[1]。见《中医外科概要》。指鼻准发红,甚至延及鼻翼,皮肤变厚,表面隆起,鼻头增大的病证[1]。
酒渣鼻(brandy nose;acne rosacea)为病名。因鼻色紫红如酒渣故名酒渣鼻。出《魏书·王慧龙传》。中医称之为酒皶鼻、酒齄鼻、酒齇鼻、鼻齄、肺风、肺风粉刺、赤鼻、鼻准红赤,俗称酒渣鼻、酒糟鼻,古名鼻赤[2]。是指发生于鼻部,以鼻色紫赤、丘疹,甚则鼻头增大变厚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3]。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面部中央的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的慢性皮肤病。由脾胃湿热上熏于肺所致[2]。
《外科大成·酒渣鼻》云:“酒渣鼻者,先由肺经血热内蒸,次遇风寒外束,血瘀凝滞而成,故先紫而后黑也。治宜宣肺气化滞血,行营卫流通,以滋新血,乃可得愈。”本病以颜面部中央的持续性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伴丘疹、脓疱、鼻赘为临床特征。多发生于中年,男女均可发病,尤以女性多见。
西医称之为酒渣鼻、酒渣性痤疮、玫瑰痤疮。
酒渣鼻相当于西医的玫瑰痤疮[3]。
证治详见酒渣鼻条。
6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3.
-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84.
-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赤鼻相关药物
- 甲硝唑凝胶
处方药药品。【适应症】用于炎症性丘疹、脓疱疮、酒渣鼻红斑的局部治疗。【规格】0.75%【用法用量】...
- 哈西奈德乳膏
寄生虫引起的原发性皮肤病变。溃疡性病变。痤疮、酒渣鼻。眼睑部用药(有引起青光眼的危险)。渗出性皮肤...
- 复方醋酸曲安奈德溶液
,长期使用可能造成局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酒渣鼻样皮炎、口周皮炎、痤疮样疹等副作用。【禁忌】对...
- 哈西奈德乳膏
寄生虫引起的原发性皮肤病变。溃疡性病变。痤疮、酒渣鼻。眼睑部用药(有引起青光眼的危险)。渗出性皮肤...
- 复方醋酸曲安奈德溶液
,长期使用可能造成局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酒渣鼻样皮炎、口周皮炎、痤疮样疹等副作用。【禁忌症】...
- 更多赤鼻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赤鼻
- 《疡医大全》:[卷十二颧脸部]赤鼻门主方
牙,漱口水淋洗。久而自退。又方生白果嚼烂敷鼻上。赤鼻、酒。黄柏苦参槟榔(各等分)研末。以猪脂调敷。血...
- 《普济方》:[卷五十七鼻门]鼻酒(附论)
气。相搏所生也。故令鼻面生。赤匝匝然方硫黄膏专治赤鼻。生硫黄香白芷栝蒌根腻粉〔以上各半铢(钱)〕芫菁...
- 《疡医大全》:[卷十二颧脸部]赤鼻门主论
功曰∶平素嗜饮,胃经湿热糟粕之气,上熏肺金,故有赤鼻之证也。(《正宗》)冯鲁瞻曰∶赤鼻,乃肺中积热,...
- 《世医得效方》:[卷第十大方脉杂医科]头痛
钱)全蝎(两个,焙)上为末,麻油调敷。白龙丸治酒渣鼻,面上肺风疮。每用白龙丸洗面。如用澡豆法,更须...
- 《普济方》:[卷一百十九积热痼冷门]诸热
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颔颊结硬。口舌生疮。痰实不利。涕唾稠粘。睡卧...
- 更多古籍中的赤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