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肘关节后脱位切开复位术

目录

1 拼音

chén jiù xìng zhǒu guān jíe hòu tuō wèi qiē kāi fù wèi shù

2 英文参考

open reduction for old posterior dislocation of elbow joint

3 手术名称

陈旧性肘关节后脱位切开复位术

4 分类

骨科/关节脱位及关节损伤手术/肘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

5 ICD编码

79.8201

6 概述

肘关节脱位最为常见,其发生率约占全身四大关节脱位总数的一半。肘关节尺骨冠状突较鹰嘴突小,对抗尺骨向后移位的能力要比对抗向前移位的能力差。加之侧方韧带坚强,后方关节囊相对薄弱。所以肘关节后脱位远比其他方向脱位多见。肘关节新鲜脱位如伤后时间短,不用麻醉,复位成功率也很高。如果未能及时治疗,延误3周以上,手法复位难度大,结果也不十分理想。手术复位往往也会遗留部分肘关节功能障碍。

陈旧性肘关节脱位切开复位的功能疗效取决于手术治疗的早晚。手术愈早,术后功能恢复愈好;若脱位时间过久,对成人的疗效不甚满意,因而,在切开复位的同时,应考虑做关节成形术或关节固定术。

对骨骺发育尚未成熟的儿童或青少年,陈旧性脱位的治疗,只考虑做单纯切开复位术,而且功能恢复较成人为好;甚至脱位超过3年行切开复位,仍有获得满意功能的可能。脱位后因发育所致的关节组合不良,也可在发育过程中重新获得塑造和纠正。如复位后运动恢复不良,可待成年后再考虑行关节重建手术(图3.6.3.1-1~3.6.3.1-8)。

7 适应症

陈旧性肘关节后脱位切开复位术适用于:

1.骨骺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

2.脱位时间较短,或闭合复位失败的成年人。

8 禁忌症

云雾状骨化性肌炎是手术的唯一禁忌证。此时应推迟手术,直到骨化性肌炎静止,骨密度增大和轮廓清楚时再考虑手术治疗。

9 麻醉和体位

选用臂丛麻醉或全麻。病人仰卧位,上臂缚扎气囊止血带,肘部置于胸前。

10 手术步骤

10.1 1.切口

做肘部后外侧切口,从尺骨鹰嘴突上8cm处,向下直切延伸至鹰嘴突下5~7cm处止(图3.6.3.1-9)。

10.2 2.显露及游离尺神经

牵开切口内侧皮瓣,于肱骨内上髁后侧尺神经沟中摸清尺神经后切开其表层筋膜,游离,并用橡皮膜条轻轻将其牵向一侧妥善保护。

10.3 3.显露肱骨下端和肘关节

当肱三头肌已有挛缩,或需要做肘关节广泛暴露时,可做肱三头肌腱膜舌状瓣切开。舌状瓣切口的顶端起于鹰嘴突上方约8~9cm处,其基部在关节平面上。舌状瓣的切开应从近侧切向远侧,刀口应偏向中线,切成的舌状瓣要求从尖端部至基底部逐渐增厚,尖端部只含三头肌腱膜,中段应包括腱膜和一薄层肌肉组织,基部除包括腱膜外还应含较多的肌肉。舌状瓣切成后向远侧翻转。基底部远侧附着在尺骨鹰嘴上。从上臂下段后侧中线上做一直切口,切开剩下的三头肌及骨膜,做骨膜下剥离后连同肌肉向两侧牵开,显露肱骨下端和肘关节后侧,为显露整个肱骨下端,可进一步剥离肱骨内、外上髁附着的肌肉及肱骨前侧软组织。如肱三头肌无挛缩时,则可在三头肌腱膜的中线上做纵行切开,直切至骨膜,向下延伸,切开肘关节后侧关节囊,显露肘关节后侧部。充分显露桡骨小头与尺骨鹰嘴及半月切迹,并彻底清除其间的纤维瘢痕粘连组织(图3.6.3.1-10,3.6.3.1-11)。

10.4 4.复位肘关节

在桡骨小头、尺骨鹰嘴与半月切迹充分显露,纤维粘连组织彻底清除后,即可旋转前臂,并在适当牵引和反牵引下,轻柔地使肘关节复位。若复位尚感困难,可再将肘关节周围软组织做适当的剥离和松解,切不可使用暴力复位或反复多次复位操作,以免损伤关节软骨。复位后试验肘关节伸屈活动,如能达到伸屈完全无障碍,且复位关节稳定时,则缝合肱骨后侧骨膜,屈肘90°位下缝合肱三头肌舌状腱膜瓣,延长挛缩的肱三头肌(图3.6.3.1-12)。

放松止血带,彻底止血,放置皮下引流条,依层次缝合切口。如考虑到肘关节复位后尚不稳定,则可用克氏针经尺骨鹰嘴固定在肱骨下端,针尾剪短折弯埋于皮下。

11 术中注意要点

1.清除关节内瘢痕时,注意勿损伤关节软骨。

2.剥离肱骨髁前方时,注意勿损伤肱动、静脉和正中神经。

3.脱位过久,若复位发现尺神经受牵张,应将其前移。

4.合并肘部骨折者,在关节复位的同时应将其复位和内固定。

12 术后处理

肘关节屈曲90°石膏托固定。术后24~48h后拔除引流,10~12d拆线并拔除克氏针。每日去除石膏托行肘关节主动活动数次,并辅以物理治疗。当肘关节达到中等度以上强有力的主动活动范围后,白天可去除石膏托练习,夜间继续用石膏托制动保护2~3个月。对脱位时间较长的病人,只要能坚持刻苦锻炼,可获得较为满意的功能。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