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光因素

目录

1 拼音

chè guāng yīn sù

2 英文参考

off-element

3 注解

撤光因素亦称撤光纤维(off-fiber)。在脊椎动物的视神经纤维,对网膜连续进行光刺激,兴奋可被抑制而完全无反应,但当撤光(off)数秒钟,便有明显的冲动释放(撤光效应),撤光因素即指此撤光释放型而言。给光时(on)释放冲动,称给光因素或第一型;在给光和撤光时都释放冲动,称为给光-撤光因素或第二型;与上述因素相反,即撤光因素也称为第三型。此三型,曾由H.K.Hartline(1938)通过青蛙网膜的显微解剖描记活动电流已予以说明。给光因素在给光开始时首先出现高频率的冲动,如予以短时停光,则乃转为恒定的低频率的冲动,而继续给光,在给光-撤光因素中将缺少后一反应,撤光时可再产生短时的放电(撤光效应)。一般刺激光强度的增加,可带来冲动频率(周波数)的增加(埃得里安定律),最高周波数,猫的给光因素是200赫兹,同样给光-撤光因素为400赫兹。蛙(具有混合网膜),给光因素为20%,撤光因素为30%,其余50%是给光-撤光因素。对视锥细胞较少的哺乳类,撤光因素停留在1%—2%之间,其余的是给光及给光-撤光因素。后者的百分率豚鼠(具有视杆细胞网膜)为10%,猫(具有混合网膜)为60—70%,常见有中间型的反应因素。这些视神经的冲动时间经过与其在网膜电图上的完全一致。

这种放电类型不仅限于视觉器,而且在其他感觉系统中也可看到,特别是在听觉系统可见于上位中枢,认为是由于神经元相互间抑制,即E.March所说的由于神经元的侧向抑制。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