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cháo shí mù tǔ
2 英文参考
eating in the morning but vomiting in the evening[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eating in the morning but vomiting out in the evening[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注解
朝食暮吐为症状名[1]。出《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指早餐吃的东西,至黄昏时吐出的表现[2]。也有傍晚所进食物,至第二天早晨吐出,称暮食朝吐[1]。多属反胃范畴[1]。《金匮要略心典》卷下:“夫胃为阳,脾为阴。浮则为虚者,胃之阳虚也;涩则伤脾者,脾之阴伤也。谷入于胃而运于脾,脾伤则不能磨,脾不磨则谷不化。而朝食者暮当下,暮食者朝当下,若谷不化则不得下,必反而上出也。”亦可由食积所致[1]。《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病者胸腹胀闷,四肢厥冷,恶闻食臭,食入即呕,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此由饮食伤脾,宿谷不化之所为也。”
《景岳全书·杂证谟》:“反胃一证,本属火虚。……然无火之由,则犹有上中下三焦之辨,又当察也。若寒在上焦,则多为恶心,或泛泛欲吐者,此胃脘之阳虚也;若寒在中焦,则食入不化,每食至中脘,或少顷或半日复出者,此胃中之阳虚也;若寒在下焦,则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乃以食入幽门,丙火不能传化,故久而复出,此命门之阳虚也。”虚在下焦,而朝食暮吐,或食人久而反出者,宜六味回阳饮,或人参附子理阴煎,或右归饮之类[3]。
详见反胃。
4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84.
-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36.
治疗朝食暮吐的穴位
- 膈俞
,呕吐,呃逆,腹痛积聚,饮食不下,噎膈,黄疸,朝食暮吐,嗜卧怠惰,肩背疼痛,骨蒸潮热,咳逆气喘,自汗...
- 血会
、呕吐、呃逆、腹痛积聚、饮食不下、噎膈、黄疸、朝食暮吐、嗜卧怠惰、肩背疼痛、骨蒸潮热、咳逆气喘、自汗...
- 腧府
之气,输之内府,故名俞府,即有关内府之俞穴也。肺朝百脉,穴居肺之上方,全身以俞命名的各穴皆在其下,...
- 输府
之气,输之内府,故名俞府,即有关内府之俞穴也。肺朝百脉,穴居肺之上方,全身以俞命名的各穴皆在其下,...
- 俞府
之气,输之内府,故名俞府,即有关内府之俞穴也。肺朝百脉,穴居肺之上方,全身以俞命名的各穴皆在其下,...
- 更多治疗朝食暮吐的穴位
治疗朝食暮吐的方剂
- 加味化肾汤
两,肉桂3钱,巴戟天5钱。功能主治:肾中无火,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或食之1日至3日而尽情吐出者。用...
- 两生汤
钱,附子1钱,熟地2两,山茱萸1两。功能主治: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或食之一日至3日而尽情吐出者。用...
- 定胃汤
,茯苓3钱。功能主治:大补肾中之水火。主反胃,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而吐止,10...
- 右归饮加减汤
子(制)1钱,肉桂(去皮,另炖)5分,炙草7分。主治:病在下焦,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食入久而反出者。...
- 地黄肉桂汤
另炖)6分。功能主治:热补。主反胃,病在下焦,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食入久而反出。摘录:《不知医必要》...
- 更多治疗朝食暮吐的方剂
治疗朝食暮吐的中成药
- 老蔻丸
睾丸,疼痛欲绝,胃寒呕吐,胃寒不运,食不消化,朝食暮吐。用法用量:每服1丸。服后缓泻,胸即畅快。每服...
- 小儿敷脐止泻散
期间忌食生冷、油腻。3.用药期间腹泻增多,伴有呕吐者及时上医院诊治。4.对薄膜贴剂皮肤过敏及患儿哭...
- 心脑灵
评:心脑心脑灵自1989年先后在北京市第六医院、朝阳、天坛和积水潭医院等广泛应用,并对110例心脑...
- 黑锡丹
语艰涩,神昏气乱,喉中痰响,状似瘫痪,曾用风药吊吐不出者;或触冒寒邪,霍乱吐泻,手足逆冷,唇口青黑...
- 一捻金
》补入)。为细末,每服一字,蜜水调下。治小儿风痰吐沫,气喘咳嗽,肚腹膨胀,不思饮食。方名:一捻金别...
- 更多治疗朝食暮吐的中成药
朝食暮吐相关药物
- 前列地尔注射液
)打开安瓿时,先用酒精棉擦净后,把安瓿上的标记点朝上,向下掰。(6)本品要通过医生的处方和遵医嘱使...
- 小儿敷脐止泻散
期间忌食生冷、油腻。3.用药期间腹泻增多,伴有呕吐者及时上医院诊治。4.对薄膜贴剂皮肤过敏及患儿哭...
- 更多朝食暮吐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朝食暮吐
-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五]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得下者,有寒有热,不可概论也。食入即吐,热也;朝食暮吐,寒也。此则非寒非热,由中焦停饮,气结而逆,故...
- 《杂病广要》:[脏腑类]胃反
脾不磨,脾不磨则宿谷不化,其气逆而成胃反也,则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心下牢大如杯,往往寒热,甚者食已即...
-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四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论一首、脉证二十七条、方二十三首
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今脉反弦。故名...
- 《证治准绳·杂病》:[第三册诸呕逆门]胃反
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其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又云∶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
- 《普济方》:[卷三十六胃腑门]胃反(附论)
盒缝。埋土中三收贮密封羸弱。只丸等兼进治胃翻。朝食暮吐。食讫腹中刺痛。背怯冷。橘皮(三两)甘草浓朴茯...
- 更多古籍中的朝食暮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