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反应性呼吸疾病的免疫治疗

目录

1 拼音

chāo mǐn fǎn yìng xìng hū xī jí bìng de miǎn yì zhì liáo

2 概述

超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和(或)功能紊乱,亦称变态反应。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称为变态反应原,可以是全抗原、半抗原,有时对内源性变态反应原发生免疫应答,所致疾病称为自身免疫病。超敏反应发生的原因不一,临床表现各异,根据其发生机制分为四型:临床上常见超敏反应高水平性疾病,有时不仅限于其一种类型,可由几种类型混合发生。

Ⅰ型超敏反应:是IgE类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其特点是反应迅速、强烈、消退亦快,通常不引起组织损伤,其发病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因此将此型称为速发性超敏反应。常见疾病有过敏性休克、过敏性鼻炎和部分支气管哮喘。

Ⅱ型超敏反应:是IgG或IgM类抗体与细胞的相应抗原成分,或与细胞相结合的半抗原相互作用,在补体系统、巨噬细胞或杀伤细胞的参与下,造成组织损伤反应,因此称为细胞毒型超敏反应。多种免疫血液病、Goochpasture综合征等属此型超敏反应。

3 准备

1.详细病史和体检,查明变应原和掌握诊断和病情。

2.向患者介绍治疗目的,注意事项,取得合作。

4 方法

4.1 1.超敏反应的一般治疗方法

(1)避免与变应原再接触

(2)减敏疗法:已查明引起疾病的变态反应原,无法回避且用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症状者,可用特异性变态反应原进行特异的减敏治疗,此方法对部分患者有效。

(3)皮质激素:具有抑制免疫效应的发挥和抑制免疫应答的诱导两方面的免疫抑制作用;并具有抑制细胞因子生成、炎性介质释放、减少血管通透性和抑制炎性细胞的聚集等抗炎作用。

(4)介质阻释剂:色甘酸钠:具有细胞膜稳定作用,从而抑制肥大细胞等释放介质,并且还抑制白细胞、巨噬细胞等的激活。酮替芬:能抑制巨噬细胞、粒细胞等的炎性介质释放。

(5)介质拮抗剂:此类药物主要有抗组胺药、血小板激活因子(PAF)拮抗剂、白三烯拮抗剂、血栓素A2拮抗剂等。但单一介质拮抗剂在治疗超敏反应中受到一定限制,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疗效。

(6)改善效应器官的功能。

4.2 2.主要疾病的治疗

(1)支气管哮喘:我国1997年公布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提出了治疗方案,在免疫治疗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查明并避免哮喘的激发因素。

②减敏疗法。

③皮质激素吸入治疗。

④支气管扩张剂包括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和茶碱类药物。

⑤在疗效不佳或激素抵抗哮喘患者,考虑使用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或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

(2)变应性鼻炎治疗方法。

①避免接触致敏变态反应原,或脱敏治疗。

②抗组胺药:氯雷他定10mg每日一次口服。

③色甘酸钠:20mg每日3次,干粉鼻腔吸入,或者1%溶液滴鼻。

④皮质激素:鼻腔喷雾吸入。

(3)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

①泼尼松:0.5mg/(kg·d)口服,症状改善病情好转后应逐渐减量,总疗程约6个月。作用:A.使病人痰量减少,从而影响曲霉菌的生长和繁殖;B.抑制超敏反应;C.降低IgE水平。

②抗真菌药:伊曲康唑200mg,每日一次,使用2~5月。或二性霉素B吸入也有效。

(4)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一旦发病应立即离开工作环境,脱离接触致病抗原是本病治疗的根本措施。重症病例可用皮质激素治疗,泼尼松30mg~60mg,每日一次,2周后视病情变化,逐渐减量至停药,同时予以对症治疗。对慢性病例已发生肺纤维化者,激素仅对尚存的炎症有效,对已形成的纤维化或蜂窝肺无效。

(5)嗜酸粒细胞综合征(表1)

单纯型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症状轻微,一般对症治疗,消除已知引起超敏反应的因素,有寄生虫者驱虫治疗,药物引起者立即停药。

迁延型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除消除病因治疗外,常用泼尼松30mg~40mg,每日一次,疗程4~6个月,症状好转和肺部病灶吸收后,逐渐减量至停药。

热带型嗜酸粒细胞增多症,首选乙胺嗪,6~8mg/(kg·d),分三次口服,10~14天为一疗程,必要时停用10天后,给予第二疗程治疗。

哮喘型嗜酸粒细胞增多症,与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治疗相同。

过敏性肉芽肿性血管性血管炎,环磷酰胺2mg/(kg·d),分三次口服,重症静脉滴注4~5mg/(kg·d),数日后改变口服,病情缓解后每隔2~3月减量25mg,持续用药1年,同时可并服用泼尼松50mg~60mg,每日一次。

5 注意事项

注意药物治疗的适应证和副作用。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