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斑蝥

目录

1 拼音

chǎo bān móu

2 英文参考

stir-baked MYLABRIS with ric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米炒斑蝥为斑蝥的炮制品。斑蝥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的干燥体[1]。米炒斑蝥微挂火色,显光泽,臭味轻微[1]。米炒后,其毒性降低,其气味矫正,可内服[1]。以通经、破癥散结为主[1]。用于经闭癥瘕,狂犬咬伤,瘰疬,肝癌,胃癌[1]。民间常用配方“斑蝥煮鸡蛋”弃斑蝥食鸡蛋,用以治疗肝癌、胃癌[1]

4 米炒斑蝥的炮制方法

晋代有炙、炒、烧令烟尽(《肘后备急方》)等炮制方法[1]

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糯米、小麻子同炒法[1]。并要求“待米黄黑出,去两翅足并头”(《雷公炮炙论》)[1]。《雷公炮炙论》:"凡修事斑猫,用糯米、小麻子相拌同炒,待米黄黑、出,去麻子等,去两翅、足并头。以血余裹悬墙角上一夜用之,则毒去也。"

宋代《博济方》中记有“麸慢火炒令黄色”、“著豆面炒焦黄为度”及“酒浸后炒令焦黑止”,还有醋煮(《苏沈良方》)、米炒焦法(《类编朱氏集验医方》)[1]

明代增加了醋煮焙干(《普济方》)、牡蛎炒(《医宗粹言》)、麸炒醋煮(《本草通玄》)等[1]。并对其炮制目的有较多的阐述,如“生者误服,吐泻难当”(《蒙筌》);“去翅足,入糯米同炒……生则令人吐泻”(《医学入门》);“其性大毒,能溃烂人肌肉……惟用米同炒,取气而勿用质,为法甚稳”(《经疏》);“并渍糯米小麻子相拌炒……则毒去亦”(《本草纲目》)[1]。《本草纲目》:"用麸炒过,醋煮用之。"

清代又有蒸制(《本草述》)、米泔制(《串雅补》)、土炒(《外科证治全书》)等炮制方法[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米炒等[1]

净斑蝥的制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或取原药材,除去头、足、翅及杂质[1]

拣净杂质,除去足、翅(《中药大辞典》)。

米炒斑蝥的炮制方法:将米置热锅中,用中火加热至冒烟,投入斑蝥拌炒,至米呈黄棕色,取出,筛去米,除去头、足、翅,摊开放凉[1]。或者投入去头、足、翅的斑蝥拌炒,至米呈黄棕色,取出,筛去米,摊开放凉[1]。每100kg斑蝥,用米2kg[1]

将米置锅内加热,喷水少许至米粘贴锅上,俟烟冒出时,加入斑蝥,轻轻翻炒,取出,去净米粒,除去足、翅。(每斑蝥10斤,用米2斤)(《中药大辞典》)

注意事项:斑蝥在炮制和研粉加工时,操作人员宜带眼罩或防毒面具进行操作,以保护眼、鼻黏膜免受其损伤,炒制后的米要妥善处理,以免伤害人畜,发生意外事故[1]

5 米炒斑蝥的性状

生斑蝥为干燥虫体(或为去除头、足、翅的干燥躯体),略呈长圆形,背部具革质鞘翅1对,黑色,有三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膜状透明的内翅2片[1]。胸腹部乌黑色,胸部有足3对[1]。有特殊的臭气[1]

米炒斑蝥微挂火色,显光泽,臭味轻微[1]

6 斑蝥的性味归经

斑蝥味辛,性热;有大毒[1][2]。归肝、胃、肾经[2][2]

《中药大辞典》:辛,寒,有毒,入大肠、小肠、肝、肾经。

《中华本草》:性味味辛,性温,大毒,归经肝、胃、肾经。

《神农本草经》:"味辛,寒。"

《本草经疏》:"入手阳明、手太阳经。"

《玉楸药解》:"入足厥阴肝经。"

《会约医镜》:"入肺、脾二经。"

《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7 斑蝥的功能主治

斑蝥具有破血消癥,攻毒蚀疮的功能[2]

斑蝥具有破血逐瘀,散结消瘸,攻毒蚀疮的功效[2]。用于瘕瘕,经闭,顽癣,瘰疬,赘疣,痈疽不溃,恶疮死肌[2]

《中药大辞典》:斑蝥具有攻毒,逐瘀的功能。外用治恶疮,顽癣,口眼歪斜,喉蛾;内服治瘰疬,狂犬咬伤。

《中华本草》:斑蝥具有攻毒蚀疮、逐瘀散结,主痈疽、瘰疬、顽癣、经闭、症瘕、癌肿。

《神农本草经》:"主寒热,鼠瘘,恶疮疽,蚀死肌,破石癃。"

《名医别录》:"主疥癣,血积,堕胎。"

《药性论》:"治瘰疬,通利水道。"

《日华子本草》:"疗淋疾,敷恶疮瘘烂。"

《本草纲目》:"治疝瘕,解疔毒、猘犬毒、沙虱毒、轻粉毒。"

生斑蝥多外用,毒性较大,以攻毒蚀疮为主[2]。用于瘰疬瘘疮,痈疽肿毒,顽癣瘙痒[2]。如治瘰疬结核,疮瘘流脓,久不敛口的生肌干脓散(《验方》);治顽癣瘙痒的顽癣必效方(《外科正宗》)[2]

米炒斑蝥毒性降低,其气味矫正,可内服[2]。以通经、破癥散结为主[2]。用于经闭癥瘕,狂犬咬伤,瘰疬,肝癌,胃癌[2]。如治瘀血阻滞,月经闭塞的斑蝥通经丸(《济阴纲目》)[2]。民间常用配方“斑蝥煮鸡蛋”弃斑蝥食鸡蛋,用以治疗肝癌、胃癌[2]

8 米炒斑蝥的炮制作用

生斑蝥多外用,毒性较大,以攻毒蚀疮为主[2]。用于瘰疬瘘疮,痈疽肿毒,顽癣瘙痒[2]。如治瘰疬结核,疮瘘流脓,久不敛口的生肌干脓散(《验方》);治顽癣瘙痒的顽癣必效方(《外科正宗》)[2]

米炒后,其毒性降低,其气味矫正,可内服[2]。以通经、破癥散结为主[2]。用于经闭癥瘕,狂犬咬伤,瘰疬,肝癌,胃癌[2]。如治瘀血阻滞,月经闭塞的斑蝥通经丸(《济阴纲目》)[2]。民间常用配方“斑蝥煮鸡蛋”弃斑蝥食鸡蛋,用以治疗肝癌、胃癌[2]

9 斑蝥的炮制研究

斑蝥中的有毒物质为斑蝥素,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能引起充血、发赤和起泡[2]。口服毒性很大,可引起口咽部灼烧感、恶心、呕吐、腹部绞痛、血尿及中毒性肾炎等症[2]。往往引起肾功能衰竭或循环衰竭而致死亡[2]。故斑蝥生品不内服,只能作外用,口服必须经过炮制[2]

9.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1)从斑蝥素理化特性来说,以米炒为宜[2]。由于斑蝥素在84℃开始升华,其升华点为110℃,米炒时锅温为128℃,正适合于斑蝥素的升华,又不至于温度太高致使斑蝥焦化[2]。当斑蝥与糯米同炒时,由于斑蝥均匀受热,使斑蝥素部分升华而含量降低,从而使其毒性降低[2]。其次,斑蝥呈乌黑色,单炒难以判断炮制火候,而米炒既能很好地控制温度,又能准确地指示炮制程度,说明用米炒的方法炮制斑蝥是科学的[2]

(2)斑蝥不同部位微量元素存在着差异,Mg、Zn、Cu等元素,去头翅者比未去者及头、翅的含量依次偏高,而有害元素Pb比未去者及头翅依次偏低[2]

9.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1)斑蝥通过米炒和其他加热处理,可使斑蝥的LD50升高[2]。而除去头、足、翅后的斑蝥,不论生品或炮制品中,斑蝥素、甲酸及脂肪油的含量均升高,LD50降低[2]

(2)通过测定比较样品的LD50,可知采用米炒和烘烤炮制的斑蝥均能显著地降低其毒性,另外对大鼠的肾脏毒性亦有一定的降低[2]。但对体重与肝脏毒性均无明显影响[2]

9.3 工艺研究

采用低浓度的药用氢氧化钠溶液炮制斑蝥,可以使斑蝥素在虫体内转化成斑蝥酸钠(见图9-4),以达到降低毒性,保留和提高斑蝥抗癌活性的目的,其作用优于米炒法[2]

图9-4斑蝥素的转化

10 米炒斑蝥的贮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于干燥处[2]。防蛀[2]。按毒剧药管理[2]

11 参考资料

  1. ^ [1]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39-141.
  2.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