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产热 (最后修订于2010/2/4 23:25:19)[共125字]
摘要:产热亦称产热作用。从广义而言,是恒温动物产热的总称。一般不包括病态即不包括由于体温调节机能紊乱所引起的高于普通体温的发热(pyrexia德Pyree-xie)。最狭义的产热,是指伴随代谢所产生的热,骨胳肌的产热也不包括在内,即非颤抖性产热(NST)。......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机体主要产热器官有哪些?
机体在安静时,主要的产热部位是躯干肌肉、内脏器官和大脑等。虽然这些部分仅占体重的1/3左右,但在安静时所占的产热量比例却很大。 如大脑占体重的2%,安静时产热为机体总产热量的16%,运动时为1%。内脏器官占体重的34%,安静时产热量为34%,运动时为8%。肌肉、皮肤占体重的56%,安静时产热为18%,而运动时为90%。其他占体重的8%,安静时产热量为10%,运动时为1%。由此可以看出,安静时
- 现代高频电疗法的产热特征比较
现代高频电疗法的产热特征比较 现代高频电疗法包括短波、超短波、微波、分米波等各种疗法。按应用方法又可分为电容场、线圈场、辐射场,为了更好发挥治疗作用,现将各种方法的产热特点(图5.5.9)和作用深度(图5.5.10)加以比较。图5.5.9 现代高频电疗法及超声治疗的产热特性比较纵轴-相对产热,局部升温与最高温度之比值,横轴-深度(cm):左:CF-短波,超短波电容电场;M-短波涡流电极;MKW-
- 哺乳动物繁殖期产热和能量代谢研究
动物的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等生理学过程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德华研究组以内蒙古草原的野生布氏田鼠为研究对象,近几年集中研究了繁殖期的产热和能量代谢特征及其机理,最近有较大进展。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布氏田鼠都表现出摄食量增加和适应性产热受到抑制的现象,然而1994年发现的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调节体重的激素-瘦素(leptin),其对母体产热和能量代谢的生理功能在两个时期是不同的。妊娠期瘦
- 十一、哺乳动物和人产热量和水半代谢期
十一、哺乳动物和人产热量和水半代谢期表12-13哺乳动物和人产热量和水半代谢期*哺乳动物体重(公斤)产热量Q(卡/公斤)水半代谢期TB(天)QTB卡·天/公斤小 鼠0.0211601.6250大 鼠0.2~0.4832.5210兔2.6453140狗14355180驴100~200207140黑猩猩382973210人702310~11230~250 *国外军事医学资料2分册2(9~10),
- 围术期低体温的预防
【摘要】麻醉使手术病人体温自身调节系统受到抑制,术中机体产热减少,散热增多,丢热的途径增加;重视围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对提高病人麻醉质量,减少低体温引起的并发症,加快床位周转十分重要。【关键词】核心温度;低体温;氧离曲线;心肌缺血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体温调节系统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能够维持体温恒定在37℃±0.2℃内;麻醉状态下病人的体温可随环境温度而改变,当手术中体温低于36℃时,称为低体温;
- 影响产热过程的因素有哪些?
正常体温的维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过程的动态平衡,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热量以维持体温,同时这些热量传导到机体表面,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等方式不断向外界发散。在生理情况下,体温倾向上升时,机体便依靠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如体温倾向下降时则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从而使体温维持在37℃左右。那么影响产热过程的因素有哪些呢? (1)基础代谢:人在基础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热,如果这些热量
- 剖腹产热中有忧
鞍山市妇儿医院产科病房26日出生11个新生儿,其中9个是剖腹产。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准妈妈选择“剖腹取子”? 鞍山市妇儿医院产科病房主任刘海虹告诉记者,剖腹产之所以成为产妇热衷的分娩方式,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孕妇总担心孩子发育不好,就拼命吃东西,完全不顾体重增长的速度,导致胎儿太大生不下来;有的人听说生孩子很痛苦,所以一怀孕就打算剖腹产了。此外,社会上流传“剖腹产不影响体形,产后身体复原快”等说法
- 西伯利亚人靠“基因”抗寒?脂肪直接产热
事在201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指出:在寒冷气候下生活的人群体内往往表现出以更加活跃的形式存在的基因(UCP1和UCP3)。这些基因帮助身体把储存的脂肪直接转化为热量,而不需要经过肌肉运动的化学能转化或大脑调节干预——这一过程称为“非战栗产热”。 新的研究对西伯利亚人进行了更为集中的采样,样本分为10个小组,囊括了西伯利亚所有地区的居民。英国剑桥大学ToomasKivisild遗传学研究组的研究生
- 生物柴油成为“大肥肉”谨慎对待生产热
0万吨的生物柴油生产线。如果这些项目都获批上马,将来南京一年的生物柴油产量逾百万吨,而全国2005年一年的产量才5万吨。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所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应浩研究员认为,现在生物柴油“炒”得很热,但目前对此很难持乐观态度。他说,技术不是问题,主要是原料供应和价格问题。考虑成本,已有的厂商包括准备上马的项目大多放弃植物油,选择废弃油脂为原料。全国一年的废弃油脂是六七百万吨,其中相当比例还要用
- 小儿发热分为哪几期?
在发热过程中,由于产热和散热这对矛盾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发热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1)前驱期:许多发热疾病可无此期症状。此期症状持续时间,根据发热疾病的具体情况而不同,主要表现:全身不适、疲倦乏力、腰背及四肢痛、头痛、食欲减退、精神不稳定、低热;有些发疹性疾病,在全身皮疹出现前,可有前驱疹,如麻疹前驱期时,口腔粘膜可出现费克氏斑。 (2)体温上升期:此期的特点是产热多而散热少,因此产热占优势
- 异丙酚复合麻醉下开颅手术患者麻醉期体温的变化
管收缩程度,体表温度通过Ramanatyan公式计算。观察诱导前、诱导后即刻、15、30、45、60、90、120、150、180min、停药时、停药后5、10、15、20min的温度、全身耗氧量和产热量的变化。结果与诱导前比较,患者耗氧量和产热量在诱导后15min~停药后10min时均降低,耗氧量和产热量在停药20min时升高,诱导后30~180min时体表温度升高,与停药时比较,停药后15、2
- 第三节 短波疗法
短波疗法(ShortWavetherapy) 一、概述 应用波长为100-10米的高频交流电在机体内产生磁场或电场能量,并主要利用高频电磁场能量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短波电疗法。由于它采用电缆线圈电极,治疗时,主要利用高频交变电磁场通过导体组织时感应产生涡流(图5.3.1)而引起组织产热,故又称为感应透热疗法。图5.3.1 短波电缆作用园柱形导体时,其内产生的涡流 短波疗法于1937年后广
- 新生儿的体温是如何调节的?
各器官系统功能及形态发生着有利于生存的变化。那么新生儿的体温是如何调节的呢? 当环境温度改变时,新生儿的皮肤(特别是三叉神经分布区)的温度感受器将冲动传入到体温中枢,引起反射性应答。温度升高时化学产热被抑制,末梢血循环增加;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则出汗,增加蒸发性散热。新生儿出汗反应较差,但不显性蒸发性散热可增加2~3倍。寒冷时,代谢、肺通气量及心博出量均增加,提高产热,同时末梢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 早产儿保暖
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汗腺功能不足。新生儿体重越轻,周围环境温度应越接近体温。为了使低体重儿、早产儿的体温维持的在正常体温范围,保暖将成为低体重儿、早产儿的重要问题。1早产儿的体温调节的特点1.1产热人体的产热物质主要是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而它们都来源于食物,要维持体温就必须有足够的热量摄入。一个正常的新生儿出生后在3天内脂肪储量可维持能量的需要,产热主要来源于棕色脂肪的分解,继而正常进食
- 创伤病人围术期低温的防治
机体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保持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以达到体温的相对稳定,但在创伤或麻醉状态下体温可随环境温度而改变。麻醉削弱中枢体温调节功能,在全麻药物或区域阻滞麻醉下,肌肉震颤受抑制,不能由此产生热量。同时,血管收缩反应也被挥发性麻醉剂的舒张血管作用而减弱,致使体热丢失,导致低温。目前临床医务人员对围术期低温的危害性尚认识不足,体温监测也常被忽视。所以重视创伤病人围术期体温监测和预防低温发生
- 发热是怎么形成的?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在正常健康情况下,这一对矛盾经常保持着动态平衡。当患某些疾病时,此相对平衡的关系发生障碍,使产热过多,散热过少,则引起发热。 根据体温上升的机理不同,发热可分为两大类: 一、致热原性发热 大多数患者的发热系由致热原所引起的,如各种病原体、细菌、细菌内毒素、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渗出液中的“激活物”、某些类固醇、异种蛋白等,在体内产生致热原,称为内生性致热原。目前认为这些致
- 瘦素对啮齿动物适应寒冷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面临寒冷环境的胁迫,动物从生理和行为上进行一系列调整以应对由于产热能力增加而导致能量需求的增加。在此过程中,作为能量平衡的两个重要方面——摄食和产热均呈现复杂而精细的调控。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组以栖息在内蒙古草原的野生布氏田鼠为研究对象,以在能量代谢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瘦素(leptin)为切入点,对其在冷适应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布氏田鼠(Lasiopodomysbrandt
- “阳虚则寒”寒证的分子机制研究——肾阳虚小鼠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
号而发挥治疗作用[7,8]。段元丽、沈自尹等也发现补肾中药能增强肾阳虚大鼠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的活动[9]。故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不足致肾阳虚之机理比较明确,此轴功能不足可影响机体的产热主要是代谢产热而导致能量代谢失衡;据目前西医的研究进展,正常情况下机体能量代谢平衡主要从产热和散热两方面进行自我调控,环境温度20℃~30℃时,机体能量代谢最为稳定,环境温度<20℃或>30℃机体代谢率皆
- 我国寻找替代能源取得重大进展产业前景看好
通过热解液化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公司主要从事生物质油生产设备的研究、开发和制造,生物油生产、销售及相关应用技术开发等业务。 多年来,该公司积极跟踪世界能源技术的走向,并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展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研究,2004年8月成功研制出每小时处理20kg物料(时产10kg生物油)的小试装置。2005年8月将上述装置改造成自热式的热解液化小试装置。同年11月,经安徽省科技厅鉴定,该技术达到了国
-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
两)粮食。每吃200g水果,也要减少25g粮食。 4三大营养素的分配 4.1三大营养素的分配。糖尿病人三大营养素的分配比例和正常人基本一样,蛋白质的比例可略高于正常人,脂肪比例略低于正常人。蛋白质产热占总热量15%~18%,脂肪产热占总热量20%~25%,碳水化合物产热占总热量60%~65%。各营养素虽然产热比例和正常人基本一样,但由于总热量低于正常人,所以除蛋白质外各营养素实际数量都比正常人低
- 33.2烧伤的代谢反应
证实,主要是分解代谢增强,产热和氧耗增加,蛋白质过度分解以及由于肌肉、脂肪和水分减少,体重下降一系列变化。近年的研究表明:烧伤后出现的代谢变化,一方面是糖原异生过程加速;另一方面是出现细胞代谢的紊乱,烧伤后机体组织破坏极为严重;长时间的负氮平衡,能量和蛋白质、脂肪、糖类等物质的储备严重损耗,使机体处于急性营养不良状态,以致严重影响烧伤创面愈合及康复过程。 33.2.1热能代谢 近年着重研究了体
- 《本草简要方》:[卷之二草部一]甘草
产热河绥远者最佳。老者黑色。名铁甘草。功力尤胜。主治。生者益胃气。通小便。解百药毒。入汗剂解肌表寒热。入凉剂泻内外邪热。入峻剂能使姜附无僭上之患。硝黄无峻下之病。灸者宜入和剂。补益脏腑气血。安神志。甘草泻心汤。甘草四两。黄芩三两。黄连一两。干姜三两。半夏(洗)一两。大枣十二枚。水一斗煮六升。去滓再煮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次。治伤寒误下。胸痞呕利。脾胃虚损。按此药功用至多。大要以解毒和胃安神去热为主。
-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营养及膳食状况调查
患者的膳食作出指导。方法对125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人体测量及问卷调查。结果采用BMI法认定体重正常者72例,低体重者5例,超重41例,肥胖7例;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均低于推荐量;三大营养物质中脂肪产热占32.71%,蛋白质产热占18.07%,碳水化合物产热占49.22%。结论老年住院患者膳食结构需要调整,要保证摄入充足的各种营养素,同时减少超重和肥胖。【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营养评价膳食调查
- 肥胖人为什么怕热?
的必要条件,人能够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通过体内的体温调节机构来维持体温的相对衡定,而且能保持高于环境温度的体温,以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是通过产热和散热两个过程的动态平衡来实现的。 人的体温就象一只不熄灭的“炉火”,由“火”所产生的热,不断产生也不断散发。假如一个人的体温得不到散发,体温就会越来越高,这样人岂不是被火烧尽了吗?其实不然。人每天通过呼吸、排便、排尿、出汗等散发大量的热量
- 500~750克甲种蔬菜提供多少热量,一汤匙花生油提供多少热量?
,甲种蔬菜包括:白菜、圆白菜、菠菜、油菜、芹菜、竹笋、西葫芦、丝瓜、冬瓜、黄瓜、苦瓜、茄子、西红柿、绿豆芽、茭白、冬笋、鲜蘑菇、龙须菜等。其产热量分别相当于柿椒、倭瓜、萝卜、水浸海带350g,扁豆、鲜豇豆250g,胡萝卜、蒜苗200g,鲜豌豆100g所产的热量。 一汤匙(10g)花生油含脂肪10g,产热3.35×105焦耳,相当于核桃仁15g,花生仁15g,南瓜籽18g,葵花籽18g,芝麻油1
- 影响散热过程的因素有哪些?
机体在产热的同时,又以各种方式将热量散发到体外。机体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当外界气温低于机体表层温度时,约近90%体热可通过皮肤的辐射、传导和对流方式发散,另一部分体热则随呼吸、尿和粪便中发散。那么影响散热过程有哪些因素呢?(1)辐射散热:这是机体的热量以热射线形式传给外界较冷物体的一种散热形式。辐射散热量与皮肤温度、气温的温差以及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等因素有关。若人体周围温度高于人体体表温度时,人体
- 高频电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等诸多优点,在宫腔镜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和较快发展。本文就高频电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及相关文献报道作一综述,以期为妇科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高频电手术及其组织效应 使足够强的高频电流通过生物组织产热并引起预期的组织破坏效应,称为电手术。依据电生物学基本原理,电子流动形成电流,单位时间内流过生物(导体)某一横断面的电流量称为电流强度,用安培(A)表示。电压则是存在于导体两端驱动电子在导体内作定向
- 重视围术期低体温的防治
机体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保持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可使体温恒定在37±0.2℃,当手术中体温降至36℃以下时称为低体温。目前临床对围术期低体温的危害性尚认识不足,被忽略的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是常见的[1]。加强围术期体温监测,积极防治低体温,这对提高麻醉质量和减少围术期并发症意义重大。1围术期低体温的原因麻醉手术期间体温下降主要是热量过多丢失到周围环境,产热和散热的平衡状态不能维持所致,其常见原
- 剖宫产术中产妇寒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有关患者处于麻醉状态时,决定患者体温最重要的因素是周围的温度。当手术室温度为24℃~26℃,不论患者年龄、性别、手术类型和所用麻醉如何,患者体温均能维持正常。空气的温度、湿度及流速对热量的消散有很大的关系。皮肤蒸发速率与空气的温度成正比,而与其湿度成反比。当空气水分饱和时,皮肤蒸发停止,空气的湿度除影响蒸发外,还影响对流及传导。故手术室温度应保持在25℃左右,湿度60%~70%,
- Cell新文章揭示代谢的开关
找到一个分子能将这一机制维持在“on”的位置促进体内脂肪燃烧是有可能的。然而这一策略是否适用于控制体重目前还不清楚。Kirichok说当前研究的焦点解偶联蛋白1(UCP1)长期以来为人所知是棕色脂肪产热能力的必要条件。这一蛋白只在棕色脂肪中激活,这种特异性使得它看似是一个很好的靶点,然而在脂肪细胞内对药物产生反应生成的的回路有可能证实是复杂的。无论如何,在该研究中Kirichok开发和使用的技术应
- 甲状腺激素有什么生理作用?
(1)对代谢的影响 ①产热效应 甲状腺激素能使细胞内氧化速度提高,耗氧量增加,产热增多,即是在禁食状态下,机体总热量的产生和氧耗中近于一半是由甲状腺激素作用的结果,这种作用称甲状腺激素“生热效应”。这种生热效应的生理意义在于使人体的能量代谢维持在一定水平,调节体温使之恒定。恒温动物体温的调节,虽然甲状腺激素起主导作用,但必须依靠神经系统和其他内分泌系统,如垂体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
- 附:分米波疗法
技术之一。自1959年以来通过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证明这种疗法是有效的高频电疗方法之一,是高频电疗法的一大进展。 二、分米波和其他一些高频疗法比较 1.与电容电极法相比:电容电极引起的脂肪/肌产热比为8~10:1;而用分米波圆辐射器时为1:4;用凹槽形辐射器时,中心为1:1.1,边缘为1:2。可知电容电极有明显的脂肪过热的缺点,而分米波则能显著地减轻脂肪过热。 2.与电缆和涡流电极相比:电
- 研究揭示下丘脑复杂神经环路机制
者厌食症。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BIDMC的研究人员在十月二十六日的Cell杂志上发表文章,进一步揭示了上述神经环路的复杂机制。文章描述了神经递质GABA选择性驱动能量消耗的机制,还解析了棕色脂肪产热过程背后的神经环路。“我们的研究旨在揭示大脑控制食欲和燃烧卡路里的神经环路,”文章资深作者,BIDMC内分泌科教授BradfordLowell说。“为此我们需要了解特殊神经元的功能,以及上下游神经元
- 精氨酸加压素在调节性低温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生理意义体核温度低于35℃称为低温。低温能明显促进创伤性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缺血和其他器官病理生理性伤害的恢复[11,12]。临床上低温治疗通常将体温被动的降低到正常体温调定点水平以下时,可立即引起产热增加和散热减少反应[8,9]。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阻遏低温治疗的效果,还可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出现凝血障碍、心功能衰竭、异位心率和低血压等,这些反应将使治疗复杂化[1113]。调节性低温(即
- 术中低体温原因及预防的研究进展
因 1.1患者自身的因素 手术前患者要常规禁食禁饮,加上病人自身体质较差,对冷刺激敏感性增强;患者紧张、恐惧的情绪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了回心血量以及机体的微循环,术中易致低体温的发生;应激情况下产热率往往不如散热率高,均导致机体散热加快[2]。尤其老人及小儿,老年人术中低温是因为代谢率低、体温调节易受干扰;同时,衰老时机体成分发生变化,有机成分下降,机体水含量减少,进而使机体热储降低,围手术期
- 剖宫产术后寒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3.1原因分析 3.1.1麻醉因素[1]硬膜外阻滞后,阻滞区皮肤温度明显增加,而非阻滞区温度下降,同时鼓膜温度降低,当鼓膜温度下降幅度接近0.5℃时,则开始发生寒战。另外,某些麻醉药物可使骨骼肌产热大大减少,血管扩张,散热增加。麻醉后产热增加,体温调节中枢为保持恒定的温度,主要通过骨骼肌收缩以增加热能的产生来加以调节。但阻滞区的骨骼肌已丧失收缩产热能力,只有非阻滞区骨骼肌产生收缩,因此也会出现
- 小儿体温调节有哪些特点?
小儿时期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比较差,体表面积相对大,皮肤汗腺发育不全,所以体温调节功能不稳定,产热和散热容易发生不平衡,所以体温容易波动。 一般来说,小儿体温升高较成人明显,体温波动范围亦较成人为大。小儿时期的发热可以是生理反应,也可以是病理征象。小儿发热的高低并不能完全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时病情虽然很严重,但是并不一定发热。相反,有时高热不退,而病情并不很重。 小儿时期体温调节能力差,年
- 《医宗金鉴》:[卷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生姜泻心汤方
汤者,其义重在散水气之痞也。生姜、半夏散□下之水气,人参、大枣补中州之土虚,干姜、甘草以温里寒,黄芩、黄连以泻痞热,备乎虚水寒热之治,胃中不和下利之痞,焉有不愈者乎?@@@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产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注】结
- 第四节 拟β肾上腺素能药物
第四节 拟β肾上腺素能药物 BRL26830A是一种新的β肾上腺素能促效剂,可增加产热,使代谢率上升,体脂含量减少。该药作用于特殊脂肪组织区域,不影响瘦体质密度,可减少氮丢失;对心率血压无影响。常用量每天200~400毫克,疗程6~8周,无肝、肾功能损害。Ly104119和Ly79771也是具有高度选择性产热、促代谢作用的减肥药物。作者:
- 感冒病人为什么会发热?
感冒时,由于病原体侵入人体内,致中性粒细胞或单核巨噬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原,使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发生失衡,产热过程加强而散热过程减弱,于是体温便升高,维持在一较高水平。若病原体被杀灭,致热原刺激消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恢复,减少产热,增加散热,使体温降至正常水平。由此可见,感冒时人体发热是机体对入侵病毒的一种反应,清除病原体是恢复正常体温的根本方法。作者:不明
- 局部冻伤
病因病理病机病理生理变化 可分三个阶段:1.生理调节阶段:冻伤之初,人体为了调节产热与散热之间的动态平衡,主要表现为产热增加和散热减少。产热增加的主要表现为肌肉紧张度增加,随之出现寒战,使代谢增高。如寒冷继续增加,肝脏代谢活动也增强。散热减少的主要表现为皮肤血管收缩,使血流减少,皮肤温度降低,以减少散热。如果寒冷持续时间较长,皮肤血管往往出现短暂的扩张,使局部血流增快,皮温回升,循环暂时得以改善。
- 第二章 常见症状及其问诊要点--第一节 发热
检查客观发现到的异常表现称为体征(sign),如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杂音等。本章仅叙述一些常见症状及其问诊要点,启发学员了解症状分析对诊断的重要意义。第一节 发热 正常人体温因受大脑皮层及下部体温中枢的控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产热与散热过程,而保持相对恒定,在某种情况下,体温中枢兴奋或功能紊乱或产热过多,散热过少,致使体温高出正常范围,即为发热(fever)。致热因素很多,最常见的是致热原
- 第二节 冻伤
部队近年冻伤的统计,足占52.8%,手占36.5%颜面占11.7%(耳鼻)。 二、冻结性损伤 (一)冻伤(局部冻伤) [病理生理变化]可分三个阶段: 1.生理调节阶段:冻伤之初,人体为了调节产热与散热之间的动态平衡,主要表现为产热增加和散热减少。产热增加的主要表现为肌肉紧张度增加,随之出现寒战,使代谢增高。如寒冷继续增加,肝脏代谢活动也增强。散热减少的主要表现为皮肤血管收缩,使血流减少,皮
- 人体有个胖瘦“开关”
。”研究人员发现,FTO突变会在脂肪前体细胞中激活一个遗传学开关,进而启动两个远端基因IRX3和IRX5。这两个基因是人体产热的主控制器,能将脂肪细胞内的能量转化为热量。在锻炼或寒冷的环境中均会引发这种反应。而存在肥胖风险的人群,FTO基因的突变会影响这两个基因,关闭这种产热机制,产生脂肪积累并导致肥胖。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存在遗传差异的核苷酸进行编辑,就能随意控制这个过程。随
- 饮食控制是否只控制主食,而副食不加控制?
、植物油它们都富含蛋白和脂肪,蛋白质在人体代谢过程中有58%变成葡萄糖,脂肪在人体代谢过程中有10%变成葡萄糖,因此副食不加控制,摄入过多也可使血糖升高。另外,大部分副食含有较多脂肪,产热量很高,如50g花生产生的热量等于100g粮食所产生的热量。所以摄入过多,体重增加,对血糖控制不利。因此饮食控制不仅是主食控制,对副食也应适当控制。笔者在门诊就遇到一位患者,说她饮食控制得很好,每天只吃三两粮食,
- 第四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控制
人体的体温经常可稳定在37°C左右,就是负反馈调控作用的结果。现在认为下丘脑内有决定体温水平的调定点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发出参考信息使体温调节中枢发出控制信息来调节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体温维持在37°C左右。如果人体进行剧烈运动,产热突然增加(即发生干扰信息,使输出变量增加)体温随着升高,则下丘脑内的温度敏感(监测装置)就发生反馈信息与参考信息进行比较,由此产生偏差信息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从而改
- 我国首次育成的两个桐膏新品种获滇省级注册登记
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能源植物分子育种研究组杨成源副研究员、徐增富研究员等培育的麻风树属新品种“多花膏桐”和“皱叶膏桐”近日获得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园艺植物新品种注册登记办公室颁发的有效期为三年的“云林园植新登第20110036”和“云林园植新登第20110037”号注册登记证书,据悉这是我国首次育成并通过省级注册登记的桐膏新品种。 膏桐也称小桐子、麻疯树、油芦子,隶属于大戟科膏桐属,原产热带美洲,
- 发热的形成与退热药的合理使用
对发热的形成以及发热的正负向作用不够了解,现在对退热药的应用有泛滥的趋势,有必要再谈发热的形成以及退热药的合理使用,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介绍。 1发热的形成 发热的形成是机体对内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一种反应,它包括感染、炎症过程,如血管疾病、损伤修补以及免疫机制释放的蛋白碎片、细菌的脂多糖毒素等称为外源性致热原,这些外源性致热原刺激单核细胞和吞噬细胞产生和释放内源性致热原(EP),EP可通
- 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及家庭护理
相当恒定的水平,这是由于机体对体温的自动调节,使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平衡所致。由于婴幼儿时期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皮层的分析鉴别及抑制功能较差,兴奋性冲动易于泛化,致使神经细胞呈过度兴奋状态,神经元过度的反复异常放电现象。1临床特点高热惊厥的临床特点:(1)以小儿多见,其年龄在6个月~5岁,约占95%;(2)在体温骤升时突然发生;(3)在一次性发热性疾病过程中,惊厥一般只发作一次;(4)惊厥发生
- 辛辣烟酒对甲亢病人有影响吗?
甲亢病人由于代谢增加,体内产热和散热均明显增加,因此常表现为怕热、多汗、皮肤湿润、皮肤潮红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在中医学里常责之于“火邪”为患,包括实火和虚火,实火可以伤津劫阴,虚火常常是阴液不足、虚热外浮的结果。辛辣、烟酒均可以助火伤阴,或加重病情,或诱发病变,故在中医学中将其列为禁忌的范畴。有人调查120例患者,其中嗜辛辣者有54例,占45%,说明贪食辛辣或酒肉也是甲亢发病的诱因之一。作者:
- 危重症患者高分解代谢与特异营养支持
完全不同的代谢紊乱。高分解代谢氧消耗量是增加的,而单纯饥饿性营养不良氧消耗量是减少的;高代谢阶段由介质介导的糖异生明显,饥饿性营养不良时外源性糖异生中止,部分葡萄糖在肝脏转化为脂肪,形成脂肪肝,结果产热减少:高代谢阶段酣体生成减少,饥饿性营养不良酣体生成增加,脂肪合成减少,分解明显增加。高分解代谢的蛋白质消耗与病死率高度相关,血清白蛋白每下降1g,病死率约增加33%,瘦体组织丢失35%~40%,或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