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常山丸
2.1 处方
常山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黄芩(去黑心)2两,香豉(炒干)2合。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常山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2.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3 《圣济总录》卷三十五:常山丸
3.1 处方
常山(细锉)3分,乌梅肉(炒)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鳖甲(去裙襕,醋浸炙)半两,萎蕤半两,石膏(碎)1两,知母(焙)3分,蜀漆叶3分,白薇3分,升麻3分,地骨皮3分,麦门冬(去心,焙)3分,豉(炒)1合。
3.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3.3 功能主治
3.4 常山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腹米饮送下;未发前再服,渐加丸数。以愈为度。
3.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4 《外台》卷五引《近效方》:常山丸
4.1 常山丸的别名
4.2 处方
常山、豉(熬)、桃仁(去皮尖,熬)各等分。
4.3 制法
上药各为末。先以豉和桃仁捣如泥,然后下常山末细搅,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4.4 功能主治
瘴疟。
4.5 常山丸的用法用量
桃仁常山丸(原书同卷)、桃仁丸(《圣惠》卷五十二)。
4.6 注意
忌生葱、生菜。
4.7 摘录
《外台》卷五引《近效方》
5 《外台》卷五引《延年秘录》:常山丸
5.1 处方
常山4分,青木香4分(南者),蜀漆1分,牡蛎2分(煅),大黄2分,乌梅肉1分(熬),丹砂2分(研),豉2分(熬),知母2分,鳖甲2分(炙),麻黄1分(去节)。
5.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5.3 功能主治
疟疾。
5.4 常山丸的用法用量
未发前粥饮服5丸讫,微吐后,须臾任食,至欲发更服10丸。
5.5 注意
忌苋菜、生血物、生葱、生菜、油腻。
5.6 摘录
《外台》卷五引《延年秘录》
6 《圣济总录》卷三十六
6.1 方名
常山丸
6.2 组成
常山(别捣)1两,桃仁(取陈者,去双仁,炒,和皮捣)1两,铅丹8钱(细研),豉1合(炒令烟尽,手捻可碎,摊冷别捣)。
6.3 主治
6.4 常山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鸡鸣时空心酒送下;欲发时再服15丸。其日不得梳洗,发过方可饮食。
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7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7.1 方名
常山丸
7.2 组成
常山(锉)3分,乌梅肉(炒)3分,豉(炒)3分,天灵盖(酥炙黄)3分,丹砂(研)半两,知母(切焙)半两,蜀漆半两。
7.3 主治
温疟。
7.4 常山丸的用法用量
每日未发前空腹以温酒送下20丸,渐加至30丸,日3次。
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8 《外台》卷五引《广济方》
8.1 方名
常山丸
8.2 组成
常山6分,乌梅肉(熬)6分,豉6分,天灵盖(烧)6分,知母4分,朱砂4分,蜀漆4分,大黄4分。
8.3 主治
温疟。
8.4 常山丸的用法用量
空肚以温酒送下20-30丸,日3服,未发前服。不吐则利。
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8.6 用药禁忌
忌生葱、生菜、生血等物。
9 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外台》卷五
9.1 方名
常山丸
9.2 组成
9.3 主治
瘴疟。
9.4 常山丸的用法用量
发前空腹服4丸,欲发更服3丸,饮下之。
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9.6 用药禁忌
服药后至过发时,勿吃食;勿杂食猪肉鱼肥腻及生冷生葱、生菜。
古籍中的常山丸
- 《普济方》:[卷一百九十七诸疟门]诸疟(附论)
姜(三十块连皮)乌梅(十个打碎)(三寸去粗皮又服恒山酒治疟方恒山鳖甲(醋炙去裙各三分)虎头骨(炙半两...
- 《外台秘要》:[卷第五]疗疟方二十一首
藻菘菜生葱生菜。(文仲同出第二卷中)延年疗疟,常山丸方。(裴右庶送)常山(四分)青木香(四分南者)...
- 《普济方》:[卷一百九十八诸疟门]足太阴脾疟(附论)
二钱半)上为末。每服三钱。水盏半。生姜、枣子入常山丸(出经效济世方)治脾疟由热气内伤不泄。故脾疟。...
- 《外台秘要》:[卷第五]山瘴疟方一十九首
菜海藻菘菜。又若患瘴热实兼吐痢者,大黄汤方。大黄常山升麻甘草(炙各三两)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
- 《外台秘要》:[卷第五]五脏及胃疟方六首
为脾疟,令人病寒则腹中痛,热则肠中鸣,转汗出,常山丸方。常山(三两)甘草(半两炙)知母(一两)鳖甲...
- 更多古籍中的常山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