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长桑君天星秘诀歌 (最后修订于2015/5/19 9:56:20)[共70字]
摘要:长桑君天星秘诀歌为针灸歌赋名。简称《天星秘诀》。见《针灸大全》。托名长桑君。见《针灸大全》。七言韵语,列举各种病症的配穴,主要为前后配穴法。......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 针灸歌诀名。简称《天星秘诀》。托名长桑君。见《针灸大全》。七言韵语,列举各种病症的配穴,主要为前后配穴法。作者:
-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
天星秘诀少人知,此法专分前后施。 若是胃中停宿食,后寻三里起璇玑。 脾病血气先合谷,后刺三阴交莫迟。 如中鬼邪先间使,手臂挛痹取肩髃。 脚若转筋并眼花,先针承山次内踝。 脚气酸疼肩井先,次寻三里阳陵泉。 如是小肠连脐痛,先刺阴陵后涌泉。 耳鸣腰痛先五会,次针耳门三里内。 小肠气痛先长强,后刺大敦不要忙。 足缓难行先绝骨,次寻条口及冲阳。 牙疼头痛兼喉痹,先刺二间后三里。 胸膈
- 《针灸大成》:[卷三]长桑君天星秘诀歌
(《乾坤生意》)天星秘诀少人知,此法专分前后施,若是胃中停宿食,后寻三里起璇玑。脾病血气先合,后刺三阴交莫迟,如中鬼邪先间使,手臂挛痹取肩。脚若转筋并眼花,先针承山次内踝,香港脚酸疼肩井先,次寻三里、阳陵泉;如是小肠连脐痛,先刺阴陵后涌泉。耳鸣腰痛先五会,次针耳门、三里内。小肠气痛先长强,后刺大敦不要忙,足缓难行先绝骨,次寻条口及冲阳。牙疼头痛兼喉痹,先刺二间后三里,胸膈痞满先阴交,针到承山饮食喜
- 《针灸大全》:[卷之一]长桑君天星秘诀歌
天星秘诀少人知,此法专分前后施。若是胃中停宿食,后寻三里起璇玑。脾病血气先合谷,香港脚疼肩井先,次寻三里阳陵泉。如是小肠连脐痛,先刺阴陵后涌泉。耳鸣腰痛先五会,次针耳门三里内。小肠气痛先长强,后刺大敦不要忙。足缓难行先绝骨,次寻条口及冲阳。牙疼头痛兼喉痹,先刺二间后三里。胸膈痞满先阴交,针到承山饮食喜。肚腹浮肿胀膨膨,先针水分泻建里。伤寒过经不出汗,期门三里先后看。寒疟面肿及肠鸣,先取合谷后内庭。
- 《杨敬斋针灸全书》:[卷之下]长桑君天星秘诀歌
天星秘诀少人知此法专分前后施若是胃中停宿食后寻三里起璇玑脾病血气先合谷后刺三阴交莫迟如中鬼邪先间使手臂挛痹取肩却若转筋并眼花先针承山次内踝香港脚酸疼肩井先次寻三里阳陵泉如是小肠连脐痛先刺阴陵后涌泉耳鸣腰痛先五会次针耳门三里内小肠气痛先长强后刺大敦不要忙足缓难行先绝骨次寻条口及冲阳牙疼头痛兼喉痹先刺二间后三里胸膈痞满先阴交针到承山饮食喜肚腹浮肿胀膨膨先针水分泻建里伤寒过经不出汗期门三里先后看寒疟面肿
- 《针灸易学》:[卷上二认症定穴]长桑君天星秘诀歌认症定穴治法
胃中宿食∶三里、璇玑。脾病∶气,合谷;血,阴交。小肠连脐痛∶阴陵泉、涌泉。手臂拘挛∶肩。肚腹浮肿∶水分、建里。寒疟面肿肠鸣∶合谷、内庭。胸膈痞满∶阴交、承山。小肠气痛∶长强、大敦。牙疼头疼喉痹∶三间、三里。冷风湿痹∶环跳、阳陵。指痛挛急∶少商。香港脚疼∶肩井、三里、阳陵泉。转筋眼花∶承山、内踝。鬼邪∶间使。足缓难行∶绝骨、条口、冲阳。《针灸易学》清·嘉庆三年李守先公元1798年
- 《类经图翼》:[类经附冀卷四附针灸诸赋]长桑君天星秘诀
天星秘诀少人知,此法专分前后施。若是胃中停宿食,后寻三里起璇玑。脾病血气先合谷,后刺三阴交莫迟。如中鬼邪先间使,手臂挛痛取肩。脚若转筋并眼花,先针承山次内踝。香港脚酸疼肩井先,次寻三里阳陵泉。如是连脐小肠痛,先刺阴陵后涌泉。耳鸣腰痛先五会,次针耳门三里内。小肠气痛先长强,后刺大敦不要忙。足缓难行先绝骨,再寻条口及冲阳。牙疼头痛兼喉痹,先刺二间后三里。胸膈痞满先阴交,针刺承山饮食喜。肚腹浮肿胀膨膨,
- 新针灸大成
论刺王公布衣难经勘注卷二提要周身经穴赋百症赋标幽赋席弘赋金针赋玉龙赋通玄指要赋灵光赋兰江赋流注指微赋勘注卷三提要(一)歌五运主病歌六气为病歌百穴法歌十二经脉歌玉龙歌胜玉歌杂病穴法歌杂病十一穴歌长桑君天星秘诀歌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四总穴歌肘后歌回阳九针歌针内障秘歌针内障要歌补泻雪心歌行针总要歌行针指要歌刺法启玄歌针法歌(二)策诸家得失策头不多灸策穴有奇正策针有深浅策勘注卷四提要部俞穴歌腹部中穴歌
- 针灸大成——中医古籍名著丛书
流注论卫气行论诊要经终论刺禁论刺法论难经卷二周身经穴赋百症赋标幽赋席弘赋金针赋玉龙赋通玄指要赋灵光赋拦江赋流注指微赋卷三五运主病歌六气为病歌百穴法歌十二经脉歌玉龙歌胜玉歌杂病穴法歌杂病十一穴歌长桑君天星秘诀歌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四总穴歌肘后歌回阳九针歌针内障秘歌针内障要歌补泻雪心歌行针总要歌行针指要歌刺法启玄歌针法歌策诸家得失策头不多灸策穴有奇正策针有深浅策……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编辑
- 《医说》:[卷一三皇历代名医]秦长桑君
长桑君者六国时人不知何许人也时人莫有识者扁鹊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心自奇异之常谨以礼遇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医说》南宋张杲公元1127-1279年
- 《凌门传授铜人指穴》:长叶君天星秘诀歌
天星秘诀少人知此法专分前后施若是胃中停宿食后寻三里起璇玑脾病血气先合谷后刺三阴交莫迟如中鬼邪先间使手臂挛痹取肩脚若转筋并眼花先针仍山次内踝香港脚酸疼肩井先次寻三里阳陵泉如使小肠连脐痛先次阴陵后涌泉耳鸣腰痛先五会次针耳门三里内小肠气痛先长强后针大敦不要忙足缓难行先绝骨次寻条口及冲阳牙疼头痛兼喉痹先刺二间后三里胸膈痞满先阴交针到承山饮食喜肚腹浮肿胀膨膨先针水分泄建里伤寒过经不出汗期门通里先后看寒疟面肿
- 扁鹊
扁鹊 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渤海郡鄚(今河北任邱)人。约生活于公元前5世纪。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乃将其禁方书传于扁鹊。后于陕西、山西、河北一带行医,精诊断方法,通内、外、小儿、妇产、五官各科,善用汤药、针灸、砭石、蒸熨、按摩疗法。如病在腠理用汤熨,病在血脉施针砭,病在肠胃用酒醪。行医随俗而变。过邯郸为“带下医”,过雒阳为“耳目痹医”,过咸阳为“
- 禁方论
奇,其配合必巧,穷阴阳之柄,窥造化之机。其修合必虔诚敬慎,少犯禁忌,则药无验。若轻以示人,则气泄而用不神,此又阴阳之理也。灵枢禁服篇,黄帝谓雷公曰:此先师之所禁,割臂插血之盟也。故黄帝有兰台之藏,长桑君有无泄之戒,古圣皆然。若夫诡诈之人,专欲图利,托名禁方,欺世惑众。更有修炼热药,长欲道淫,名为养生,实速其死,此乃江河恶习,圣人之所必诛也。又有古之禁方,传之已广,载入医书中与经方并垂,有识者,自
- 《本草从新》:[卷十四水部]半天河水
甘微寒。治鬼疰狂邪恶毒。洗诸疮。主蛊毒。杀鬼精。恍惚妄语与饮之。勿令知之。槐树间者。主诸风。及恶疮风瘙疥痒。一名上池水。(此竹篱头水、及空树穴中水也、战国策云∶长桑君饮扁鹊以上池之水、能洞见脏腑、注云∶上池水、半天河水也。)《本草从新》清·公元1644-1911年吴仪洛
- 《本草撮要》:[卷十水火土部]【半天河水】
味甘微寒。治鬼痉狂邪恶毒。洗诸疮。去蛊。杀鬼精恍惚妄语。与饮之。勿令知之。槐树间者。治诸风及恶疮风瘙疥痒。一名上池水。此竹篱头水及空树穴中水也。战国策云。长桑君饮扁鹊以上池之水。即半天河水也。《本草撮要》清陈其瑞公元1644-1911年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秦
六国时人。当时鲜有识之者,扁鹊奇之,谨以礼遇。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乃悉取禁方授之。出《史记》。《古今医统大全》明徐春甫公元1556年
- 《难经古义》:叙
史称扁鹊饮上池水。洞视垣一方。观夫起虢尸。谶赵梦。相桓侯也。尽唯一长桑君之遇哉。若非有探赜于鼎湖。安能中其肯綮。世医崇奉素难。犹且疑岐扁之言。遄遄有所支离。以余观之。抑在扁鹊。则支离其辞。而不支离其道要之。不过干城轩岐。羽翼灵素。以补其阙。拾其遗焉尔。古之义也。予业轩岐之学。三十年于兹。讲究难经。日盛一日。顾其为书。编残简碎。非复扁鹊之旧也。注家因循。滥吹不鲜。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亦唯人心如
- 培养人才要遵循自身规律
师承教育到学校教育,从私学到官学,是中医教育的一大变革和进步,但在中医的发展史上,师承教育是中医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主要形式。这种师徒教育造就了历代名医,并代代相传,形成学派。如雷公师从黄帝,扁鹊师从长桑君、张仲景师从张伯祖、李东垣师从张元素。三是草根性。“土生土长”是中医的一种特色,历史上许多名医都是从普通百姓中走出来的。如有史籍记载,扁鹊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的医学家,在邯郸做妇科医生,
- 中医五千年演义
第五回牙齿洪荒炎帝走天涯驯猛兽黄帝战蚩尤第六回改前非岐伯习医术学神农黄帝拜名师第七回共工氏怒角不周山轩辕帝苦修针灸术第八回定计谋商汤救奴隶荐伊尹仲虺下厨房第九回夺药罐商王擂战鼓联诸候商汤灭夏第十回长桑君慧眼识英才扁葛氏立志成大器第十一回切细脉力诊赵大夫施妙手勇救虢太子第十二回学妇科一语救双命重真情丹心医慈母第十三回通情理神医救同行太独断霸主丧残生第十四回求大道扁鹊拜孔子报深恩剖腹换人心第十五回太
- 扁鹊与扁鹊文化
扁鹊是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属于真实历史的一部分;但是,他又是一个被传统文化神化了的人物,有着很深的传奇色彩。 扁鹊真能“隔垣见物”吗?如果真能“隔垣见物”,为什么历史上这样的绝技没有流传下来?长桑君自己的“道行”有多高?他有特异功能吗?如果长桑君没有特异功能,他怎么能够拥有“怀中药”?他怎么能让扁鹊“饮上池水”而“隔垣见物”,而不是他自己饮药三十日?如果扁鹊不能“隔垣见物”,那么,这种传说是
- 《伤寒论辩证广注》:[卷之十四辩风池风府期门等穴针刺法]附足三里穴图
\r附足三里穴图\pt68a16.bmp\r三里二穴。图经云。土也。在膝下三寸。骨外廉。两筋间当举足取之。类经云。坐而竖膝低跗取之。足阳明之所入。为合。可刺五分。留七呼。此穴主泻胃中之热。天星秘诀云。兼期门。治伤寒过经。不出汗增治法云。治热病汗不出。喜呕。口干并宜针。不宜灸。以上太阳病传入阳明经可刺证一条。(自原论中第二卷太阳治法上集附于此)《伤寒论辩证广注》
-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三心集·杂证谟积聚]针灸法
长桑君针积块瘕法∶先于块上针之,甚者,又于块首一针,块尾一针,讫,以艾灸之,立应。一法曰∶凡灸痞者,须灸痞根,无有不效。其法在脊背十三椎下,当脊中点墨记之,此非灸穴,却于墨之两旁各开三寸半,以指揣摸,觉微有动脉,即点穴灸之,大约穴与脐平。多灸左边,或左右俱灸,此即痞根也。或患左灸右,患右灸左,亦效。一、灸穴法∶中脘、期门、章门、脾俞、三焦俞、通谷,此诸痞所宜灸者。积痞在上者,宜灸∶上脘、中脘、期
- 《研经言》:[卷二]扁鹊见垣一方人说
《史记》(五百)扁鹊传载扁鹊饮长桑君药,三十日见垣一方人,由是诊病洞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注∶方,边也。言见墙垣彼边之人也。案如注说,是谓能隔墙见人矣。长桑何药,而乃变易形质若此耶?窃谓此当与纪昌贯虱同义。大抵久竭目力,则所见必异。虱大如轮,以径言也;垣一方人,以深言也。迹虽不同,理则一致。想扁鹊学望诊时,必日视其垣以炼目力,而以意合之人面,久之则垣中浅者深者,一一分明,便似其中有人在。云一
- 《医学源流论》:[卷上方药]禁方论
其配合必巧,穷阴阳之柄,窥造化之机,其修合必虔诚敬慎,少犯禁忌,则药无验。若轻以示人,则气泄而有不神,此又阴阳之理也。《灵枢》禁服篇∶黄帝谓雷公曰∶此先师这所禁,割臂歃血之盟也。故黄帝有兰台之藏,长桑君有无泄之戒,古圣皆然。若夫诡诈之人,专欲图利,托名禁方,欺世惑众。更有修炼热药,长欲导淫,名为养生,实速其死。此乃江湖恶习,圣人之所以诛也。又有古之禁方,传之已广,加载医书中,与经方并垂,有识者自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三十四痞块门]药方
长桑君针积块瘕,先于块上针之。甚者又于块首一针,块尾一针,立应。针讫灸之。章门天枢气海通谷上脘中脘上六穴皆灸积块,可按证选用。奔豚气块攻心,胁痛满,奄奄欲绝。(先以汤洗手足□之,却取下穴。)期门气海关元(各灸五壮。)《古今医统大全》明徐春甫公元1556年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秦
姓秦,名越人,卢国渤海人。得《素问》、《灵枢》之旨,着有《八十一难经》。少为舍长。舍客长桑君善医,出其禁方传之,饮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鹊如其言饮水,果视疾尽见五脏结。一日见齐桓侯曰∶君疾在腠理。侯曰∶无疾。后五日复见曰∶君疾在血脉。五日又见曰∶君疾在肠胃。又五日曰∶君疾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不数日,侯疾作,扁鹊已逃去矣,侯遂死。然则治之于轻微者,常易愈;治之于重着者,必难痊。学人不可不
- 《婴儿论》:序
奇中。周氏之于小方脉。可谓精矣。予欲附之剞劂。以公于天下。子幸赐弁一言。可以行远也。予受卒业。乃欲曰。周氏之精哑科。犹业生鉴病于镜。脏腑结。了然可知也。盖神完守固。外物不胶。而后得者也。广川子之获之。亦不异越人之遇长桑君。斯笔之行也。天下之受其子。而忧其疾者。必延熟斯书之医。则亦可不谓知所择哉。支然后庶哉免不慈之饥矣乎。宽政丁己孟陬望日长崎吉村正隆士兴题《婴儿论》清周士祢公元1644-1911年
- 《黄帝内经素问》:后序
家大人未供奉内药院时,见从德少喜医方术,为语曰∶世无长桑君指授,不得饮上池水,尽见人五脏,必从黄帝之脉书、五色诊候,始知逆顺阴阳,按奇络活人;不然者,虽圣儒无所从精也。今世所传内经素问,即黄帝之脉书,广衍于秦越人、阳庆、淳于意诸长老,其文遂似汉人语,而旨意所从来远矣。客岁以试事北上,问视之暇,遂以宋刻善本见授曰∶广其传非细事也,汝图之。从德窃惟吴儒者王光庵宾,尝学内经素问于戴原礼,可一年所,即治
- 《本草纲目》:[水部第五卷水之一]半天河
(《别录》下品)【释名】上池水。弘景曰∶此竹篱头水,及空树穴中水也。时珍曰∶《战国策》云∶长桑君饮扁鹊以上池之水,能洞见脏腑。注云∶上池水,半天河也。然别有法。【气味】甘,微寒,无毒。【主治】鬼疰,狂,邪气。恶毒(《别录》)。洗诸疮(弘景)。主蛊毒(《日华》)。杀鬼精,恍惚妄语,与饮之,勿令知之(甄权)。槐树间者,主诸风及恶疮风瘙疥痒(藏器)。【发明】宗曰∶半天河水,在上天泽之水也,故治心病鬼疰
- 张新仲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浅议
的传统,但不利于学术交流,难以造就全面人才。2师徒教育师徒教育是古代中医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它突破了家传教育的局限,进行的是有选择的传授学问,因而具有更大的教育意义。“古之学者必有师”。如扁鹊师从长桑君、张仲景师从张伯祖、李东垣师从张元素,吴普、樊阿、李当之则是医学家华佗的弟子。这种师徒教育造就了历代名医,并代代相传,形成学派。如河间学派的刘完素一一罗知悌一一朱丹溪一一戴思恭;易水学派的张元素—
- 病已至而退之
外的得到;仓猝之间做到。⑦宽:舒缓;宽松;宽舒。⑧主持之力:指主动权;掌管或处理的权力。⑨卢医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因家于卢国,故又称“卢扁。姓秦,名越人,渤海郡(今河北任丘)人。学医于长桑君。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巫术治病。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医名甚著。后因医治秦武王病,被秦太医令李醯(xī)妒忌杀害。在《史记》、《战国策》里载有他传记和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汉书&m
- 中药修合须辨水
表低凹浅塘之塘水,得土气,能调脾胃去湿热,仲景治伤寒瘀热黄疸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即取潦水浸药煎汤,以其味薄不助湿气。半天河水(上池水)指雨后竹篱头上之水、空树穴中之水、竹叶上的露水。《战国策》载:“长桑君饮扁鹊以上池之水三十日能见物。”注曰:上池水即半天河水。此水能治鬼疰狂邪恶毒,洗各种疮疡及毒虫咬伤,宁神志,愈恍惚妄语,润睛而明目。流水性味甘平,主五劳七伤,肾虚脾弱,阳盛阴衰,目不能暝及霍乱吐泻
- 中医古籍常见典故
亦此意也。后遂以“三折肱、“九折臂以喻良医。以此命名者,如明代吴承昊《折肱漫录》。上池、窥垣:喻指医术高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常谨遇之,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hel
- 医书常见典故拾萃
。《左传》曰:三折肱为良医。亦此意也。”后遂以“三折肱”、“九折臂”以喻良医。以此命名者,如明代吴承昊《折肱漫录》。 上池、窥垣:喻指医术高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常谨遇之,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
- 《类经图翼》:[卷六经络(四)]手阳明大肠经穴
呼,灸三壮。主治颔肿喉痹,肩背痛,鼽衄齿痛,目黄口干,口眼歪斜,饮食不通,振寒伤寒水结。玉龙赋云∶治牙疼妙。席弘赋云∶兼阳溪,治牙疼腰痛咽痹。百证赋云∶兼阴,能疏通寒栗恶寒。通玄赋云∶治目昏不见。天星秘诀云∶兼三里,治牙疼头痛喉痹。三间(一名少谷)在食指本节后,内侧陷中。手阳明所注为。刺三分,留三呼,灸二壮。主治鼽衄热病,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疟,唇焦口干,气喘目痛,
- 《重楼玉钥》:[卷下]足阳明胃经穴
已外。若不灸三里。令气上冲目使眼无光盖以三里能下气也。千金云。凡邪病大呼骂走。三里主之。名鬼邪。太乙歌云。兼束骨刺。治项强肿痛。体重腰瘫。又云合太冲中封。治行步艰难。百证赋云。兼阴交。治中邪霍乱。天星秘诀云。兼二间。治牙疼头痛。并喉痹小便不利等症。厉兑在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按本轮篇曰。厉兑者。足大指内次指之端也。经脉经筋等篇。俱云中指缪刺篇曰。邪客于足阳明之络。刺足中指次指爪甲上。各一。
- 《针灸集成》:[卷三]手阳明大肠经
分留六呼灸三壮主治颔肿喉痹肩背痛鼽衄齿痛目黄口干口眼歪斜饮食不通振寒伤寒水结○治牙疼妙(玉龙赋)兼阳溪治牙疼腰痛咽痹(席弘赋)兼阳能疏通寒栗恶寒(百证赋)治目昏不见(通玄赋)兼三里治牙疼头痛喉痹(天星秘诀)三间在食指本节后陷中去二间一寸针三分留三呼灸二壮主治鼽衄热病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疟唇焦口干气喘目痛善惊寒热结水多唾○兼肾俞善除背痛风劳(席弘赋)兼攒竹治目中之漠漠(百证赋)
- 呕吐
但使主气日强,经气日通,则积痞自消。斯缓急之机,即万全之策也,不独治积,诸病亦然。9.凡坚硬之积,必在肠胃之外,募原之间,原非药力所能猝至,宜用阿魏膏,琥珀膏,或水红花膏。三圣膏之类以攻其外,再用长桑君针法以攻其内。然此坚顽之积,非用火攻,终难消散,故莫妙于灸。余在燕都,尝治愈痞块在左?者数人,则皆以灸法收功也。10.积久成疳,乃其经络壅滞,致动肝脾阳明之火,故为颊肿,口糜,牙龈臭烂之证。此其在
- 《医学读书记》:徐序
夫药性之君臣佐使。凡成书之沿误者,厘而正之;古人纷纭聚讼者,折而衷之。夫惟多读古人之书,斯能善用古人之书,不误于用意,亦不泥于用意,于长沙氏之旨,庶几得之,可谓通其意矣。抑吾观太史公之传扁鹊也,云长桑君以禁方尽与之,忽然不见,后遂能生死人,其说近于鬼物,其人不可再得;而其传淳于意也,谓得禁方于公乘阳庆,传黄帝扁鹊脉书五色诊病,是多读书而通于意者。扁鹊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如淳于意者斯可矣。尤君之学
- 《医学入门》:[卷首集例]历代医学姓氏
长桑君姓长桑名过,扁鹊师也,以禁方传之。凤纲汉阳人。常采百草水渍之,瓮盛封泥,自正月始迄九月末,又取瓮埋之百日,煎膏为丸,有卒死者,以此药纳口中,水下之皆生。玄俗西汉河间人。饵巴豆,卖药都市,七丸一钱,治百病。河间王病瘕,买药服之,下蛇十余头。问药意,俗云∶王瘕乃六世余殃下堕,非王所招也。王常放乳鹿麟母也,仁心感天,故遭俗耳。王家老舍人自言父世见俗,俗有形无影,王乃呼俗,日看实无影,王欲女配之,
-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三心集·杂证谟积聚]论治(共十一条)
但使主气日强,经气日通,则积痞自消。斯缓急之机,即万全之策也,不独治积,诸病亦然。一、凡坚硬之积,必在肠胃之外,募原之间,原非药力所能猝至,宜用阿魏膏、琥珀膏,或水红花膏。三圣膏之类以攻其外,再用长桑君针法以攻其内。然此坚顽之积,非用火攻,终难消散,故莫妙于灸。余在燕都,尝治愈痞块在左胁者数人,则皆以灸法收功也。一、积久成疳,乃其经络壅滞,致动肝脾阳明之火,故为颊肿、口糜、牙龈臭烂之证。此其在外
- 《古今医鉴》:序
,粉之玄锡,摩之白HT,而其体明也。譬玉荣石精,尘垢莫蚀,而须眉鬓毛,可得而察也。故谓医为鉴可也。谓古今之医为古今之鉴亦可也。而岂形迹之足拘哉。嗟龚子之心之仁,成是书而公于天下,又有大过人者。昔者长桑君以禁方传越人,而戒以无泄,徒为越人传,不欲为天下公,狭小之见,是反鉴索照者类也,而非所以语龚子也。庄子曰∶至人之用心也着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殆龚子公是书之谓乎。其父西园君,负才玄览,为世儒医,
- 《医旨绪余》:[下卷]五十八、不执方说
不执方而又合法,亦匪易臻也,脱非生平融通《素》、《难》、《本草》,仲景、洁古、守真、东垣、丹溪诸书,不可以语此秘密,医何容易谈也!子徒以方书为快捷方式,盖亦未求之上古乎,上古之世无方,《扁鹊传》载长桑君以禁方相授受,亦不载曰何方。春秋时秦缓医和,汉淳于公辈,以医名天下,亦未尝有方传也。至张仲景乃始有方,是知东汉以前,医皆妙悟心法,察病投剂,未尝徇方也。彼岂私其方不欲授之人哉,诚惧后之人拘执不变,
- 《素问要旨论》:序
殇之厄。遂设运气,说太始之册文,开荥医鉴,彰太素之妙门。先圣既遗轨范,《素问》、《灵枢》二经,共为一十八卷,其理奥妙,披会难明。今有刘守真先生者,曾遇陈先生,服仙酒醉,觉得悟《素问》玄机,如越人遇长桑君,饮上池水,隔腹观病之说也。然先生谈《原病式》一卷,《宣明论》五卷,《要旨论》三卷。其《原病式》者,明病机之本,说六气病源。《宣明论》者,精要医方,五运六气用药,古往及今,渊奥妙旨,莫越于此也。《
-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重刻刘守真先生宣明论方序
,谓之曰∶服某药乎?曰∶然。元素曰∶子误矣。某味性寒下降,走太阴,阳亡汗不能出。今脉如此,当服某药奏效矣。完素大服,如其言,遂愈,元素自此显名,余因是知医术之不可与寻常人语也。尝疑司马迁氏称扁鹊遇长桑君之事,颇涉谬悠。乃即近史饮酒、凿心之说证之,岂尽无征不信者哉!殆以医道通玄,非神机不得其秘,而世之习旁门,执方书,守意见,以戕伐生灵者,由其无所从悟也。守真本《内经》,着《要旨》、《宣明》二论,总
- 《本经逢原》:[卷一水部]诸水
,但疮有血者,不可涂之。六畜食一合当时死,人亦然。生熟汤入盐微咸,霍乱者,饮一二升,吐尽痰食即愈。方诸水,大蚌水也,向月取之,得至阴之精华,故能明目止渴除烦,汤火疮敷之有效。上池水,竹篱头上水也,长桑君饮扁鹊能洞鉴脏腑,见垣一方人。东阿井水煎乌驴皮胶,治逆上之痰血;青州范公泉造白丸子,利膈化痰。二者皆济水之分流也。至若古冢废井、泽中停水、山岩泉水有翳,及诸水经宿面有五色者,皆有毒,非但不可服食煎
- 《类经图翼》:[卷十一针灸要览]诸证灸法要穴
胁下。肝俞(七壮。)章门(三七壮。)行间(七壮。)〔脾积〕名痞气,横在脐上二寸。脾俞胃俞肾俞通谷章门(二七壮。)足三里(上俱七壮。)〔肾积〕名奔豚,生脐下,或上下无时。肾俞关元(瘕癖。)中极(脐下积聚疼痛。)涌泉(四五壮,不可太过,炷如麦粒。)〔气块〕脾俞胃俞肾俞梁门(疼痛。)天枢长桑君针积块瘕,先于块上针之,甚者又于块首一针,块尾一针,针讫灸之立应。《类经图翼》明张介宾公元1368-1644年
- 《本草蒙筌》:[卷之八石部]诸水
系峻滩急趋下水,可去下体腿胯湿痛,仗竟下行。井华水汲在早晨,补阴虚,并清头目,盖缘天一真气,浮结水面而未开。山骨水觅于长夏,退时疫,且却瘟黄,乃因夏至阴生,起从地底而极冷。半天河水积诸竹木管中,即长桑君授扁鹊,以上池之水是也。质极清洁而不浊,堪炼丹药,欲成仙者须求。菊英水出于菊花多处,原陶靖节好植菊,而采英浸水是焉,气甚馨香而最甘,可烹茗芽,望延寿长寿源,其源多菊花,而流水四季皆菊花香,居民饮之
- 《外科启玄》:后序
颇济人。人莫测其秘。试之。病辄收奇迹。全活人无算。公丰神俊爽。两眸烨烨映。一见知非常人。年近耆而不屑以指使。不佞弟尝侍公。公曰。若知医乎。医者意也。得意者亡法。何论方。然秦越人以神医闻。必先受禁方长桑君所。奈何废方。世医棼知。率未及一笑。而求谐六律隶奉常甚者托言师心。倍轩岐四氏而自用。彼剽陈言为神。悖矣。师心蔑古悖之悖矣。与其师心。毋宁执方。与其执方。毋宁穷理。理者玄之又玄。君臣佐使异用。寒热虚
- 《针灸逢源》:[卷五证治参详]积聚门
到。则其坚聚之气。自然以渐解散。第灸痞之法。非一次便能必效须择其要处。至再至三。连次陆续灸之。无有不愈者。一治痞须灸痞根。在脊骨十三椎下当中点记。两旁各开三寸半。以指揣摸觉微有动脉。此即痞根也。多灸左边。或左右俱灸。或患左灸右。患右灸左。皆效长桑君针积块瘕法。先于块中针之。甚者又于块头一针。块尾一针。讫以艾灸之立应(块头二七壮。块中三七壮块尾七壮)。《针灸逢源》清·嘉庆二十年李学川公元1815年
- 《女科经纶》:序
论,俾学人知所从事,其于妇人病,庶毋患治疗之倍难于男子也。司马子长称扁鹊过赵,闻邯郸贵妇人病带下,即为带下医。夫妇人病,不止于带下。而扁鹊所过,随以其名闻诸侯间。知古人留心于妇人病。盖慎且重也。今之医者,非如扁鹊遇长桑君,授上池神术。舍昔圣昔贤之论,而欲冀为洞垣之见,不其难哉。苟有志斯,其以斯编为规矩焉,绳墨焉,可也。康熙甲子岁孟秋七月李棘人萧赓六氏漫识《女科经纶》清萧埙公元1644-1911年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