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口服液

目录

1 拼音

chái hú kǒu fú yè

2 英文参考

chaihu oral liquid[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haihu koufuy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柴胡口服液为中成药,是由柴胡经加工制成的口服液[1]。具有解表退热的功效。用于外感发热,症见身热面赤、头痛身楚、口干而渴。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柴胡口服液的药典标准。

4 柴胡口服液的药典标准

4.1 品名

柴胡口服液

Chaihu Koufuye

4.2 处方

柴胡1000g

4.3 制法

柴胡粉碎成粗粉,加四倍量的水,于80℃温浸半小时,加热回流1小时,用水蒸气蒸馏(蒸馏过程中补充四倍量的水),收集初馏液适量,加入氯化钠使浓度达到12%,盐析12小时,再进行重蒸馏,收集重蒸馏液适量,加丙二醇30ml,振摇,放置,备用;再收集重蒸馏液适量,备用。将收集初馏液后的药材水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中加入蔗糖,温热使溶解,冷却后与重蒸馏液合并,滤过,加入香精及续蒸馏液至1000ml,滤过,灌封,经100℃流通蒸汽灭菌30分钟,即得。

4.4 性状

本品为棕红色的液体;味微甜、略苦。

4.5 鉴别

(1)取本品10ml,置250ml烧瓶中,加水50ml,加热蒸馏,收集蒸馏液10ml,取2ml,加入品红亚硫酸试液2滴,摇匀,放置5分钟,溶液显玫瑰红色。

(2)取本品5ml,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10ml使溶解,取上清液0.5ml,加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甲醇溶液(1→30)0.5ml,混匀,加磷酸2ml,混匀,置热水浴中,溶液显淡红紫色。

(3)取本品30ml,置分液漏斗中,用乙醚振摇提取3次,每次15ml,弃去乙醚液,再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每次15ml,合并正丁醇液,加入等体积的氨试液,摇匀,放置使分层,分取上层液,减压回收正丁醇至于,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柴胡对照药材1g,加水30ml,在80℃温浸30分钟后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取滤液,自“用以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起,同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3:7:2)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硫酸乙醇溶液(1→10),在7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在日光和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日光下显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颜色的斑点,紫外光下显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6 检查

4.6.1 相对密度

应不低于1.01(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Ⅷ A)。

4.6.2 pH值

应为3.0~5.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Ⅶ G)。

4.6.3 其他

应符合合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J)。

4.7 功能与主治

解表退热。用于外感发热,症见身热面赤、头痛身楚、口干而渴。

4.8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小儿酌减。

4.9 规格

每支装10ml

4.10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4.11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5 柴胡口服液药品说明书

5.1 药品类型

中药

5.2 药品名称

柴胡口服液

5.3 药品汉语拼音

5.4 药品英文名称

5.5 成份

5.6 性状

5.7 作用类别

5.8 适应症/功能主治

解表退热。用于外感发热,症见身热面赤、头痛身楚、口干而渴。

5.9 规格

每支装10毫升(相当于原药材10克)

5.10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20毫升,一日3次;小儿酌减。

5.11 禁忌

5.12 不良反应

5.13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4.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7.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5.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5.15 药理作用

5.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6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