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脑室穿刺引流术

目录

1 拼音

cè nǎo shì chuān cì yǐn liú shù

2 名称

侧脑室穿刺引流术

3 概述

侧脑室引流是一种紧急的颅内减压术。常用于结核性脑膜炎(结脑)顽固性高颅压危重患者,可以迅速降低颅内压,预防或纠正脑疝;对异常的脑脊液起到置换作用,可降低脑脊液中的白细胞和蛋白含量,减轻蛛网膜粘连;脑室内注药可立即参与脑脊液循环,局部药物浓度高,能有效地杀灭结核杆菌,控制脑部的炎症。

4 适应证

侧脑室穿刺引流术适用于:

1.严重脑水肿并高颅压综合征,药物降颅压效果不明显者。

2.有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脑室扩大,严重的颅内高压者。

3.慢性脑积水急性发作或慢性进行性脑积水用其他降颅压措施无效者。

4.脑疝前期或早期。

5 禁忌证

1.脑疝形成期。

2.出血性疾病及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

3.颅内血管或脑室畸形。

4.穿刺部位有外伤或局部感染。

6 准备

1.术前用肥皂温水洗头,剃去前囟及其周围约3~4cm内头发。

2.物品准备:腰椎穿刺包,用细的腰椎穿刺针,治疗盘。

3.助手固定头部,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

7 方法

经额侧脑室引流较常用,此法简单易行,定位准确,很少发生合并症,便于固定行脑室持续引流。

具体操作:患者取仰卧位,选择非优势半球穿刺。穿刺部位从两眉间中点起沿中线向上向后8cm处,再向非优势半球侧旁开2~2.5cm处为穿刺点,用甲紫做好标记,以2%普鲁卡因局麻,用钻颅锥先穿入头皮内至颅骨,锥头对准两耳连线的方向刺入5~6cm深(婴儿3~4cm)即达脑室内(若有条件可在CT引导下进行)。穿刺针应保持固定在一个方向,不能使针头左右摆动,以免损伤脑组织。脑脊液引出后,固定穿刺针,将穿刺针连接消毒的封闭式引流袋。引流针头的高度应比侧脑室穿刺针的水平面高8~12cm,使侧脑室压力维持在0.96kPa(100mmH2O左右)。引流管中间可接三通接头,以便向侧脑室内注药。

8 注意事项

1.侧脑室穿刺引流可进行1次或多次,每次引流时间7~10d,病情需要者可延长至2~3周,一般不超过1个月,以免继发感染。

2.引流管高度要高于脑室引流孔8~12cm,也可提高至20cm,当颅内压高于此值时,侧脑室液便自动流出。引流过快可造成出血,也会使脑脊液分泌过多。引流瓶(袋)位置不能过低,否则可因虹吸作用引起低颅压。

3.侧脑室引流后应严格无菌操作,每日引流部位碘酊、乙醇消毒。每3~5d更换无菌引流装置1次,防止堵管、断管,警惕颅内出血或水肿。引流期间可酌情使用抗生素,坚持有效的抗结核治疗。引流期间脱水剂和皮质激素可酌情减量,若病情允许也可逐渐停用。病情好转后,要夹闭观察24~48h,患者适应后拔管。若再次出现颅内高压症,必要时可做分流术。对脑脊液蛋白含量高,有蛛网膜粘连者也可配合腰穿及鞘内注药或用生理盐水冲洗置换脑脊液。

成人结脑,脑室内注药用异烟肼50mg(或阿米卡星50~100mg)+醋酸泼尼泼尼泼尼松泼尼松泼尼松龙12.5~25mg(或地塞米松3~5mg),隔日1次或每周2次。具体用法同鞘内注射。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