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cáo zá bìng
2 英文参考
gastric discomfort[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tomach upset[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嘈杂病(gastric discomfort[1]、stomach upset[2])为症状名[3]。是指以自觉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痛非痛,似辣非辣,脘部懊𢙐,莫可名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1]。病因有胃热、胃虚、血虚之不同。见《丹溪心法》。一作𩠎杂[3]。俗称心嘈[3]。
《景岳全书·嘈杂病》:“其为病也,则腹中空空,若无一物,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而胸膈懊𢙐。莫可名状,或得食而暂止,或食已而复嘈,或兼恶心,而渐见胃脘作痛。”
4 嘈杂病的症状
《医学正传·嘈杂病嗳气》:“夫嘈杂病之为证也,似饥不饥,似痛不痛,而有懊𢙐不自宁之状者是也。”
5 嘈杂病的辨证治疗
嘈杂病有火𩠎、痰𩠎、酸水浸心作嘈、气郁胸膈作嘈及蛔虫作嘈之分[3]。
5.1 火𩠎
因火所致嘈杂病者,兼见食已即饥,虽食不饱,治宜降火为主,可用和中汤、三圣丸、左金丸等方[3]。
5.2 痰𩠎
若湿痰壅盛者,见气闷多痰,似饥非饥,不欲饮食,治宜和胃化痰,可用白术丸、曲术丸[3]。
5.3 酸水浸心作嘈
酸水浸心作嘈者,多因脾胃虚寒,水谷不化,故停饮作酸,症见泛吐酸水,治宜温中和胃,可用温胃饮、六君子汤[3]。
5.4 气郁胸膈作嘈
气郁胸膈作嘈者,症见胸膈痞闷,脉沉而濇,治宜理气宽胸,可用气郁汤、逍遥丸[3]。
5.5 蛔虫作嘈
5.6 胃热
嘈杂病·胃热证(stomach upset with stomach heat syndrome[2])又称胃热嘈杂病,是指胃有火热,以嘈杂病而兼恶心吐酸,口渴喜冷,口臭心烦,脘闷痰多,多食易饥,或似饥非饥,舌红,苔黄干,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嘈杂病证候[4]。
5.6.1 症状
嘈杂病而兼见口渴喜冷,口臭心烦,苔黄,或见脉数[5]。
5.6.2 治法
宜和中清热[5]。
5.6.3 治疗胃热嘈杂病的方药
用温胆汤[备注]温胆汤(《备急千金要方》):半夏、橘皮、甘草、枳实、竹茹、生姜、茯苓为主方,热盛者可加黄连、山栀之类。[5]
5.7 胃气虚
嘈杂病·胃气虚证(stomach upset with qi deficiency syndrome[2])是指胃气不足,以嘈杂病时作时止,兼口淡无味,食后脘胀,体倦乏力,舌淡,脉虚等为常见症的嘈杂病证候[4]。
5.7.1 症状
嘈杂病而兼见口淡无味,食后脘胀,舌淡脉虚[5]。
5.7.2 治法
5.7.3 治疗胃气虚型嘈杂病的方药
用四君子汤[备注]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加山药、扁豆之类[5]。
5.8 胃阴虚
嘈杂病·胃阴虚证(stomach upset with yin deficiency syndrome[2])是指胃阴不足,嘈杂病而兼口干舌燥,不思饮食; 或知饥不食,食后饱胀,大便干燥; 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嘈杂病证候[4]。
5.9 血虚
嘈杂病·血虚证(stomach upset with blood deficiency syndrome[2])又称血虚嘈杂病,是指血虚失养,以面色淡白或萎黄,唇、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多梦,记忆力弱,手足发麻,妇女经少经闭,舌淡,脉细等为常见症的嘈杂病证候[2]。
5.9.1 症状
5.9.2 治法
5.9.3 治疗血虚嘈杂病的方药
用归脾汤[备注]归脾汤(《济生方》):党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术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为主方。[5]
6 参考资料
-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88.
-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 ^ [5]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37.
治疗嘈杂病的方剂
- 槟榔橘皮汤
4两,橘皮2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醋心,嘈杂。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空心生蜜汤调下。摘录:方...
- 平胃分消饮
皮8分,枳壳8分,甘草5分。主治:胃有痰火,吞酸嘈杂。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煎服。制备方法:上锉作...
- 肝胃汤
枣1枚。功能主治:调补肝胃。主右目多泪,眦胀,心嘈杂,阳明空虚,肝阳上扰使然。摘录:方出《临证指南医...
- 栀子二陈汤
胆星5分,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功能主治:刺心嘈杂,干噎。用法用量:方中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用量...
- 凉水丹
灰、白麦面各等分。制法:蒸热为丸。功能主治:倒饱嘈杂,心胃疼痛,痰火症。用法用量:大人每服3钱,小儿...
- 更多治疗嘈杂病的方剂
治疗嘈杂病的中成药
- 安脾丸
子大,小儿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脾胃虚,肝乘于脾,嘈杂及吐食,脉弦者。用法用量生姜汤送下。从少至多,渐...
- 舒肝调气丸
用于两胁胀满,胸中烦闷,呕吐恶心,气逆不顺,倒饱嘈杂,消化不良,大便燥结。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6g...
- 坐珠达西
清热,愈溃疡,消肿。用于“木布”病迁延不愈,胃脘嘈杂,灼痛,肝热痛,消化不良,呃逆,吐泻胆汁,吐血和...
- 翁沥通胶囊
不良反应:偶见恶心、呃逆、腹痛、腹泻、胃脘胀闷、嘈杂、便秘、头晕、烦躁、皮疹、瘙痒等。翁沥通胶囊的用...
- 胃痛散
散寒止痛,舒气导滞。用于胸膈胀满。胃寒作痛。倒饱嘈杂,呕吐酸水,不思饮食。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0.5...
- 更多治疗嘈杂病的中成药
嘈杂病相关药物
- 舒肝调气丸
用于两胁胀满,胸中烦闷,呕吐恶心,气逆不顺,倒饱嘈杂,消化不良,大便燥结。【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6...
- 调胃丹
健胃宽中,舒肝顺气。用于胃酸胃寒,胸中胀满,倒饱嘈杂,胃口疼痛。【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克,一日2...
- 木香理气片
舒,停食停水,胸胁痞闷,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倒饱嘈杂,大便秘结。【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4~8片,一...
- 曲麦枳术丸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用于脾虚停滞,脘腹痞满,倒饱嘈杂,不思饮食。【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2...
- 越鞠保和丸
功能主治】舒肝解郁,开胃消食。用于气郁停滞,倒饱嘈杂,胸腹胀痛,消化不良。【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6...
- 更多嘈杂病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嘈杂病
- 《杂病广要》:[脏腑类]嘈杂
源候证治诸说夫心胸嘈杂,妇人多有此证。原疾之由,多是痰也,皆血液泪汗变成。或云是血嘈,今人多用猪余血...
- 《寿世保元》:[卷三]嘈杂
恣食无节。朝伤暮损。而成清痰稠饮。滞于中宫。故为嘈杂。嗳气吞酸痞满。甚则为翻胃膈噎即此之由也。夫嘈杂...
-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一明集·杂证谟嘈杂]论治(共二条)
一、痰火嘈杂等证,如脾虚微火多痰而嘈杂者,宜和中汤,或三圣丸,或术连丸。若中焦火盛兼痰而嘈杂者,宜软...
- 《证治汇补》:[卷之五胸膈门]嘈杂
大意嘈杂者。痰因火动。乃噎膈反胃之渐也。(丹溪)病因恣食无节。蓄积痰饮。滞于中宫。故为嘈杂。此嘈杂之...
- 《顾松园医镜》:[卷十·御集]吞酸嘈杂
又有老人胃气虚弱,口吐酸水不止者,宜补胃气为主。嘈杂、俗谓心嘈,火症也,而痰次之。终岁嘈杂者,必夭天...
- 更多古籍中的嘈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