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决明

目录

1 拼音

cǎo jué míng

2 英文参考

SEMEN CASSI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决明子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1]。决明子为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obtufifolia L.或小决明Cassia tora L.的干燥成熟种子[2]。决明略呈菱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长3~7mm,宽2~4mm。表面绿棕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泽。一端较平坦,另端斜尖,背腹面各有1条突起的棱线,棱线两恻各有1条斜向对称而色较浅的线形凹纹。质坚硬,不易破碎。种皮薄,子叶2,黄色,呈“S”形折曲并重叠。气微,味微苦。小决明呈短圆柱形,较小,长3~5mm,宽2~3mm。表面棱线两侧各有1片宽广的浅黄棕色带。炒决明子表面有裂隙,无光泽,微有香气[2]

决明子味甘、苦、咸,性微寒[2][2]。归肝、大肠经[2]。具有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的功能[2][2]。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生决明子长于清肝热,润肠燥[2]。用于目赤肿痛,大便秘结[2]。炒决明子能缓和寒泻之性,有平肝养肾的功效[2]。可用于头痛、头晕、青盲内障[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Semen Cassi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cassia seed(《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决明子的别名

草决明、马蹄决明、假绿豆[2]

7 决明子的处方用名

决明子、草决明、炒决明子[2]

8 决明子的来源

决明子为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obtufifolia L.或小决明Cassia tora L.的干燥成熟种子[2]

9 决明子的产地

决明子主产安徽、江苏、浙江、广西、广东、四川[2]

10 决明子的采收与初加工

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2]

11 决明子的炮制

决明子的炮制最早见于梁代的《本草经集注》,有“火炙,作饮极香”的记载[2]

唐代有醋渍(《千金翼方》)[2]

宋代有微炒(《太平圣惠方》)[2]

明、清基本沿用炒法[2]。但《握灵本草》记载了酒煮法[2]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黄等[2]

11.1 决明子的炮制方法

11.1.1 决明子

取原药材,去净杂质,洗净,干燥[2]。用时捣碎[2]

11.1.2 炒决明子

取净决明子,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断面浅黄色,爆鸣声减弱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即可[2]

11.2 成品性状

决明子略呈菱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表面绿棕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泽[2]。一端较平坦,另端尖斜,背腹面各有1条突起的棱线,棱线两侧各有1条斜向对称而颜色较浅的线形凹纹[2]。质坚硬[2]。气微,味微苦[2]。小决明呈短圆柱形,表面棱线两侧各有1片宽广的浅黄棕色带[2]

炒决明子表面有裂隙,无光泽,微有香气[2]

11.3 炮制作用

生决明子长于清肝热,润肠燥[2]。用于目赤肿痛,大便秘结[2]。如治疗肝火上冲,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的决明子汤(《圣济总录》)及风热上扰而致目痒、红肿疼痛的清上明目丸(《万病回春》)[2]。治肠燥便秘或热结便秘,可用生品大剂量打碎水煎服或与火麻仁或瓜蒌仁合用[2]

决明子炒后能缓和寒泻之性,有平肝养肾的功效[2]。可用于头痛、头晕、青盲内障[2]。如治肝肾亏损、青盲内障的石斛夜光丸(《中成药制剂手册》);高血压头痛、头晕,可用决明子炒黄,水煎代茶饮(《江西草药》)[2]

11.4 炮制研究

决明子主要含蒽醌化合物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决明素(obtusin)、美决明子素(obtusifolin)及其苷类[2]。决明子还含红镰霉素(rubrofusarin)及其苷类、决明内酯(toralactone)等[2]

对生决明子、炒决明子及二者的打碎品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同样煎煮时间,生、炒品打碎后煎出的游离蒽醌含量比未碎品为高;炒决明子的煎出成分又比生决明子为高[2]。决明子炒后大量蒽醌类成分被破坏,生决明子中蒽醌类成分主要以结合型存在;具有泻热通便作用的结合型蒽醌,炒决明子仅为生品的26.4%[2]。小决明子通过加热所得到的各种炮制品,总蒽醌、结合蒽醌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游离蒽醌则相应地有所增高,水溶性浸出物亦有增加[2]。炮制对决明子微量元素溶出也有影响,生决明子的微量元素含量与炒决明子破碎后的微量元素比较,虽然变化不大,但两者水浸液中微量元素的溶出量则有较大的区别,以炒决明子破碎后微量元素溶出较多[2]。又有研究表明,还原糖的含量小决明子比大决明子高,且不受炮制的影响;蛋白质生品含量较高,炮制后明显降低;氨基酸含量丰富[2]。决明子抗衰老及免疫增强作用,可能和多糖及氨基酸含量较高有关[2]

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决明子的炒制工艺,结果表明,炒制温度升高,炒制时间延长,使保肝成分含量下降,游离大黄酚含量升高[2]。药理实验证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决明子的保肝作用和通便作用都减弱[2]。炒制后既保留保肝作用,又减弱通便作用,并认为决明子炒制的最佳工艺为140℃,再保持此温度10分钟,然后取出放凉[2]

11.5 贮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2]

12 决明子的性味归经

决明子味甘、苦、咸,性微寒[2][2]

归肝、大肠经[2]

归肝、大肠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入肝、肾、大肠经[2]

13 决明子功效与主治

决明子具有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的功能[2][2]。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决明子治目赤肿痛,羞明多泪,青盲内障,角膜溃疡,头痛眩晕,肝阳上亢的高血压,高脂血症,习惯性便秘[2]。煎服:9~15g或泡茶饮[2]

决明子外用研末调敷,或水煎熏洗,治肿毒,癣疾[2]

生决明子长于清肝热,润肠燥[2]。用于目赤肿痛,大便秘结[2]。如治疗肝火上冲,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的决明子汤(《圣济总录》)及风热上扰而致目痒、红肿疼痛的清上明目丸(《万病回春》)[2]。治肠燥便秘或热结便秘,可用生品大剂量打碎水煎服或与火麻仁或瓜蒌仁合用[2]

炒决明子能缓和寒泻之性,有平肝养肾的功效[2]。可用于头痛、头晕、青盲内障[2]。如治肝肾亏损、青盲内障的石斛夜光丸(《中成药制剂手册》);高血压头痛、头晕,可用决明子炒黄,水煎代茶饮(《江西草药》)[2]

决明子为眼科常用清肝明目药,具有清热平肝、明目退翳消障,润肠通便的功效:

(1)用于肝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黑睛生翳,羞明流泪等。本品可单用,亦可与其他清热、明目药同用。肝热目赤涩痛者,宜配伍夏枯草、栀子等;风热目赤生翳者,宜与桑叶、菊花、蝉蜕等同用。

(2)本品尚有润肠通便之功,尤宜于目赤涩痛伴有热结便秘或肠燥便秘之证。

(3)用于益肾明目,常与蒺藜、女贞子、枸杞子、生熟地黄等同用,治内障、视瞻昏渺、青盲、肝虚雀目等病。如决明子丸(《千金翼方》)。

14 决明子的化学成分

小决明种子含蒽醌化合物:大黄酚、大黄素-6-甲醚、美决明子素(Obtusifolin)、决明素(Obtusin)、橙黄决明素(Aurantio-obtusin)、甲基决明素(Chrysoobtusin)及大黄酚-9-蒽酮等,还含胡萝卜素[2]。决明种子含决明素、甲基决明素等[2]

15 决明子的药理作用

水浸剂和乙醇浸剂对麻醉狗、猫、兔、大鼠均有降压作用,大剂量可致泻[2]。醇提取物在体外对葡萄球菌、白喉及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2]。水浸剂对某些皮肤真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菌等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本品还具有降血脂作用[2]

16 决明子中毒

决明子又名夜合草、草决明、假绿豆、马蹄决明[3]。属清热明目药[3]。为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成熟种子[3]。其内含有多种蒽类物质如决明素、大黄素、大黄酚、番泻叶甙等,还含有决明内酯、甜菜碱等[3]。药理作用为抗细菌、真菌,降压,降血脂,降血小板及抑制心脏,导泻,利尿,收缩子宫和抑制前列腺素合成[3]

16.1 不良反应机制

其内含有的大黄素等成分能刺激大肠,引起肠道内一些变化。[3]

16.2 临床表现

大量内服能够引起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还可以引起变态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口唇发麻等症状。[3]

16.3 治疗

决明子中毒的治疗要点为[3]

过量服用引起的腹痛、腹泻,可肌肉注射阿托品,同时补液治疗;如果出现过敏,用抗过敏药或激素及对症治疗。

17 决明子的药典标准

17.1 品名

决明子

Juemingzi

CASSIAE SEMEN

17.2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obtusi foliaL或小决明Cassia tora L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17.3 性状

决明略呈菱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长3~7mm,宽2~4mm。表面绿棕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泽。一端较平坦,另端斜尖,背腹面各有1条突起的棱线,棱线两恻各有1条斜向对称而色较浅的线形凹纹。质坚硬,不易破碎。种皮薄,子叶2,黄色,呈“S”形折曲并重叠。气微,味微苦。

小决明呈短圆柱形,较小,长3~5mm,宽2~3mm。表面棱线两侧各有1片宽广的浅黄棕色带。

17.4 鉴别

(1)本品粉末黄棕色。种皮栅状细胞无色或淡黄色,侧面观细胞1列,呈长方形,排列稍不平整,长42~53μm,壁较厚,光辉带2条;表面观呈类多角形,壁稍皱缩。种皮支持细胞表面观呈类圆形,直径10~35(55)μm,可见两个心圆圈;侧面观呈哑铃状或葫芦状。角质层碎片厚11~19μm。

草酸钙簇晶众多,多存在于薄壁细胞中,直径8~21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浸渍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盐酸1ml,置水浴上加热30分钟,立即冷却,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橙黄决明素对照品、大黄酚对照品,加无水乙醇一乙酸乙酯(2:1)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丙酮(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斑点变为亮黄色(橙黄决明素)和粉红色(大黄酚)。

17.5 检查

17.5.1 水分

不得过15.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 第一法)。

17.5.2 总灰分

不得过5.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17.6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17.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4nm。理论板数按橙黄决明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时间(分钟)流动相A(%)流动相B(%)
0~154060
15~3040→9060→10
30~409010

17.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大黄酚对照品、橙黄决明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无水乙醇一乙酸乙酯(2:1)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含大黄酚30μg、橙黄决明素20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17.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2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蒸干,加稀盐酸30ml,置水浴中加热水解1小时,立即冷却,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4次,每次30ml,合并三氯甲烷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用无水乙醇一乙酸乙酯(2:1)混合溶液使溶解,转移至2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7.6.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晶计算,含大黄酚(C15H1004)不得少于0.20%,含橙黄决明素(C17H1407)不得少于0.080%。

17.7 决明子饮片

17.7.1 炮制

17.7.1.1 决明子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17.7.1.1.1 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同药材。

17.7.1.2 炒决明子

取净决明子,照清炒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Ⅱ D)炒至微鼓起、有香气。用时捣碎。

本品形如决明子,微鼓起,表面绿褐色或暗棕色,偶见焦斑。微有香气。

水分同药材,不得过12.0%。

同药材,不得过6.0%。

同药材,含大黄酚(C15H1004)不得少于0.12%,含橙黄决明素(C17H1407)不得少于0.080%。

17.7.1.2.1 鉴别

同药材。

17.7.2 性味与归经

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

17.7.3 功能与主治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

17.7.4 用法与用量

9~15g。

17.7.5 贮藏

置干燥处。

17.8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8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04.
  2. ^ [2]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07-108.
  3. ^ [3] 张彧主编.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247.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