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豆蔻散

目录

1 拼音

cǎo dòu kòu sǎn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草豆蔻散

2.1 处方

草豆蔻(去皮)一斤,生姜(切作片)二斤,甘草八两。

2.2 炮制

上件拌匀,入于银器内,用水过三指许,以慢火熬令水尽,焙令干,杵为细末。

2.3 功能主治

治脾胃不调,胸膈满闷,饮食不化,呕逆恶心;或藿乱呕吐,心腹刺痛,肠鸣泄利,水谷不分。

夏月煎作熟水常服,调中止逆,除冷气,消饮食。

2.4 用法用量

每服一钱,用沸汤点服,不计时候。

2.5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草豆蔻散

3.1 处方

草豆蔻(去皮)30克,人参30克,柴胡30克,白术30克,陈皮45克,炙甘草15克。

3.2 功能主治

补气健脾,疏肝行气。主脾胃气虚。妊娠腹胀。

3.3 用法用量

上为散,每服12克,加生姜3克,大枣3枚,水煎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4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

4 《鸡峰》卷二十:草豆蔻散

4.1 处方

草豆蔻仁、生姜、甘草、木香、人参各等分。

4.2 制法

上为粗末。

4.3 功能主治

和气。主

4.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4.5 摘录

《鸡峰》卷二十

5 《兰室秘藏》卷中:草豆蔻散

5.1 处方

细辛叶2分,防风2分,羊胫骨灰5分,熟地黄5分,当归6分,草豆蔻仁1钱3分,黄连1钱3分,升麻2钱5分。

5.2 制法

上为细末。

5.3 功能主治

寒多热少,牙齿疼痛。

5.4 用法用量

先用温水漱口,牙痛处擦之。

5.5 摘录

《兰室秘藏》卷中

6 《普济方》卷二十一:草豆蔻散

6.1 处方

草豆蔻(面裹煨熟,去皮取肉)1两,茴香子(炒)1两,木香半两,陈曲(微炒)2两,麦糵(炒)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干姜(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

6.2 制法

上为散。

6.3 功能主治

脾气虚弱,腹内膨胀,不思饮食。

6.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先嚼煨生姜少许,食前沸汤调下。

6.5 摘录

《普济方》卷二十一

7 《圣惠》卷七十五:草豆蔻散

7.1 处方

草豆蔻1两(去皮),当归半两(锉,微妙),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半两,干姜半两(炮裂,锉),白术1两,熟干地黄1两,木香半两,芎藭3分。

7.2 制法

上为散。

7.3 功能主治

妊娠心腹多痛,吃食减少,四肢不和。

7.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7.5 摘录

《圣惠》卷七十五

8 《圣惠》卷七十一:草豆蔻散

8.1 处方

草豆蔻1两(去皮),桂心3分,芎藭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干姜半两(炮裂,锉),桔梗3分(去芦头),槟榔半两,诃黎勒皮1两(煨,用皮),甘草1分(炙微赤,锉)。

8.2 制法

上为粗散。

8.3 功能主治

妇人脾胃虚,气攻两胁胀痛。

8.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前稍热服。

8.5 摘录

《圣惠》卷七十一

9 《普济方》卷一九七引《卫生方》:草豆蔻散

9.1 处方

草豆蔻1两,当归1两,杏仁1两,厚朴1两,木香1两,麻黄1两,猪苓1两,半夏1两,良姜1两,藿香1两,甘草1两,吴茱萸1两。

9.2 功能主治

一切疟。

9.3 用法用量

上为饮子。分一半面裹炮之。每剂7钱,煨姜3片,同煎,寒时热吃,热时放冷吃。

9.4 摘录

《普济方》卷一九七引《卫生方》

10 《圣济总录》卷一七二:草豆蔻散

10.1 处方

草豆蔻5枚(和皮用),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防风(去叉)半两,藿香半两,陈橘皮(去白,焙)1分。

10.2 制法

上为散。

10.3 功能主治

调中补虚。主小儿疳,渴不止。

10.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生姜米饮调下。

10.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11 《圣惠》卷八十四:草豆蔻散

11.1 处方

草豆蔻3枚(去皮),槟榔1分,诃黎勒半两(煨,用皮),人参1分(去芦头),前胡1分(去芦头),甘草半分(炙微赤,锉)。

11.2 制法

上为粗散。

11.3 功能主治

小儿胸中寒气积滞,气逆,不下乳食。

11.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1.5 摘录

《圣惠》卷八十四

12 《圣惠》卷八十五:草豆蔻散

12.1 处方

草豆蔻1分(去皮),木香1分,五味子1分,人参1分(去芦头),白茯苓1分,诃黎勒皮半两,陈橘皮1分(汤侵,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12.2 制法

上为粗散。

12.3 功能主治

小儿吐利,兼胸胁胀满。

12.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12.5 摘录

《圣惠》卷八十五

13 《博济》卷二:草豆蔻散

13.1 处方

厚朴2两(去皮,用生姜3两取汁浸,炙汁尽为度),草豆蔻(和皮)1两,干姜1两(炮),白术1两(炮黄色),诃子1两(炮,去瓤,细切,炒)2两。

13.2 制法

上为末。

13.3 功能主治

和一切冷气。主脾胃气不和,霍乱不止,酒食所伤,兼患脾泄。

13.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霍乱,冷米饮下,或酒调下;腹痛不可忍者,每服3钱,炒生姜酒下;余即如汤煎服。

13.5 摘录

《博济》卷二

14 《圣济总录》卷六十二:草豆蔻散

14.1 处方

草豆蔻(去皮)1两,高良姜(炮)1两,陈曲(炒)1两,麦糵(炒)1两,木香1两,诃黎勒(炮,去核)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乌梅肉(炒)半两,甘草(炙)半两。

14.2 制法

上为散。

14.3 功能主治

膈气,宿食不消。

14.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空心、食前入盐点服。

14.5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15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草豆蔻散

15.1 处方

草豆蔻(去皮)半两,甘草(炙,锉)1分。

15.2 制法

上为细散。

15.3 功能主治

心痛不欲饮食,胁痛如刺壅闷。

15.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白汤调下。

15.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16 《圣济总录》卷四十四:草豆蔻散

16.1 处方

草豆蔻(去皮)1两,高良姜3分,桂(去粗皮)半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五味子半两,白豆蔻(去皮)半两,陈橘皮(去白,焙)半两,肉豆蔻(去壳)半两,白术1两。

16.2 制法

上为散,研匀。

16.3 功能主治

脾胃寒,腹中虚鸣,泄泻不止。

16.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煨生姜、木瓜汤下。

16.5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17 《圣惠》卷三十九:草豆蔻散

17.1 处方

草豆蔻10枚(去皮),高良姜3分,人参1两半(去芦头),白茯苓2两,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17.2 制法

上为散。

17.3 功能主治

饮酒过度,呕逆不止,心腹胀满。

17.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点少盐搅匀,不拘时候服之。

17.5 摘录

《圣惠》卷三十九

18 《圣惠》卷五十一:草豆蔻散

18.1 处方

草豆蔻1两(去皮),泽泻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桂心3分,白术3分,赤茯苓半两,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细辛半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甘草3分(炙微赤,锉)。

18.2 制法

上为散。

18.3 功能主治

心膈冷气痰饮,胸中滞闷,或吐清水,不纳饮食。

18.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8.5 摘录

《圣惠》卷五十一

19 《圣惠》卷五十:草豆蔻散

19.1 处方

草豆蔻1两(去皮),人参3分(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半两,桂心半两,木通半两(锉),槟榔半两,鸡舌香半两,赤茯苓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

19.2 制法

上为散。

19.3 功能主治

膈气,心胸不利,食即呕逆。

19.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19.5 摘录

《圣惠》卷五十

20 《圣惠》卷四十七:草豆蔻散

20.1 处方

草豆蔻1两(去皮),木香半两,桂心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术半两,干姜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20.2 制法

上为散。

20.3 功能主治

霍乱吐泻,脐下气筑,心悸妨闷。

20.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20.5 摘录

《圣惠》卷四十七

21 《圣惠》卷四十五:草豆蔻散

21.1 处方

草豆蔻1两(去皮),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紫苏茎叶1两,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枳实3分(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1两,前胡1两(去芦头),木通1两(锉),槟榔1两。

21.2 制法

上为散。

21.3 功能主治

脚气,发动呕逆,胸中满闷,不下饮食。

21.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1.5 摘录

《圣惠》卷四十五

22 《圣惠》卷四十二:草豆蔻散

22.1 处方

草豆蔻1两(去皮),当归1两(锉,微炒),白术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半,高良姜1两(锉),赤茯苓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桔梗1两(去芦头),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22.2 制法

上为散。

22.3 功能主治

胸痹短气,脏腑久寒,脐腹疼痛,两胁胀满,心膈不利。

22.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2.5 摘录

《圣惠》卷四十二

23 《圣惠》卷三十:草豆蔻散

23.1 处方

草豆蔻3分(去皮),前胡1两半(去芦头),桔梗3分(去芦头),木香3分,赤茯苓1两,大腹皮3分(锉),槟榔1两,紫苏茎叶2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23.2 制法

上为粗散。

23.3 功能主治

虚劳上气,胸中满闷,不下饮食。

23.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23.5 注意

忌炙煿、醋物、猪肉。

23.6 摘录

《圣惠》卷三十

24 《圣惠》卷十三:草豆蔻散

24.1 处方

草豆蔻1两(去皮),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槟榔1两,当归1两(锉,微炒)。

24.2 制法

上为粗末。

24.3 功能主治

伤寒后,冷热气不和,心腹疼痛,食不消化。

24.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24.5 摘录

《圣惠》卷十三

25 《圣惠》卷五:草豆蔻散

25.1 处方

草豆蔻半两(去皮),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半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白茯苓3分,白术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枳实半两(麸炒微黄),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芎藭半两,柴胡半两(去苗),桔梗1两(去芦头),白芍药半两,黄耆半两(锉)。

25.2 制法

上为散。

25.3 功能主治

脾胃气久虚,四肢无力,腑脏虚损,不欲饮食,日加羸瘦,体虚颤掉。

25.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25.5 注意

忌生冷、油腻、湿面、猪犬肉。

25.6 摘录

《圣惠》卷五

26 《圣惠》卷五:草豆蔻散

26.1 处方

草豆蔻1两(去皮),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白术1两,干姜1两(炮裂,锉),木香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26.2 制法

上为粗散。

26.3 功能主治

脾气虚,腹胁胀满,四肢不和,面色青黄,不纳饮食。

26.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26.5 摘录

《圣惠》卷五

27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草豆蔻散

27.1 处方

草豆蔻1两半(去皮),白术3分,高良姜3分,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香熟)。

27.2 制法

上为散。

27.3 功能主治

大肠虚冷,腹痛,不思饮食。

27.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中盏,同煎7分,空心、食前和滓温服。

27.5 摘录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28 《圣惠》卷七十:草豆蔻散

28.1 处方

草豆蔻1两(去壳),沉香半两,白豆蔻半两(去皮),诃黎勒皮半两,白术半两,桂心半两,丁香母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28.2 制法

上为散。

28.3 功能主治

妇人脾胃虚冷气,胸膈不利,食即呕吐。

28.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生姜汤调下,不拘时候。

28.5 摘录

《圣惠》卷七十

29 《赤水玄珠》卷九

29.1 方名

草豆蔻散

29.2 组成

草豆蔻、槟榔(各炒紫色)、罂粟壳(烧灰)各等分。

29.3 主治

丈夫伤血,妇人血崩,渍入大肠出血。

29.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饮下。

2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30 《魏氏家藏方》卷五

30.1 方名

草豆蔻散

30.2 组成

厚朴(去粗皮,用生姜3两取汁浸,炙候汁尽为度)2两,陈皮(去白)2两,草豆蔻(不去皮)1两,干姜(泡洗)1两,白术(炒)1两,诃子(泡,去核)1两,甘草3两(炙),五味子3分。

30.3 功效

和一切冷气。

30.4 主治

肝胃气不和,霍乱不止,酒食所伤,肝泄。

30.5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霍乱,冷饮下;若伤酒,以酒调下;肝痛不可忍者,炒生姜酒送下3钱。

30.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31 《鸡峰》卷十四

31.1 方名

草豆蔻散

31.2 别名

常山饮子

31.3 组成

知母2斤,常山2斤(用川者),乌药1斤(捶碎),草果2斤,甘草2斤(炙),高良姜20两。

31.4 主治

疟疾因外邪客于风府,生冷之物内伤脾胃,或先寒后热、先热后寒,或寒热独作,或连日发,或间日一发,寒则肢体颤掉,热则举身如烧,头疼恶心,烦渴引饮,气息喘急,口苦咽干,脊膂痠疼,肠鸣腹痛,诸药不效,渐成劳疟。

31.5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5个,煎至7分,去滓温服。

31.6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32 《圣惠》卷七十八

32.1 方名

草豆蔻散

32.2 组成

草豆蔻(去壳)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3分,当归(锉,微炒)3分,白术3分,前胡(去芦头)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木香半两,桂心半两,半夏(汤浸7遍去滑)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32.3 主治

产后脾胃虚寒,或时呕逆,不下饮食。

32.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2.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33 《济阳纲目》卷十三

33.1 方名

草豆蔻散

33.2 组成

草豆蔻(去皮)1两,益智仁1两,干柿蒂2两。

33.3 主治

寒气攻胃呃噫。

33.4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钱,加生姜3片,水煎,热服。

34 《圣惠》卷九十三

34.1 方名

草豆蔻散

34.2 组成

草豆蔻3分(去皮),龙骨1两,酸石榴皮3分(锉,炒微黄),高良姜1分(锉),当归半两(锉,微炒),干姜1分(炮裂,锉),子芩3分。

34.3 主治

小儿疳痢腹痛,不下乳食。

34.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薤白1茎,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34.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35 《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35.1 方名

草豆蔻散

35.2 组成

草豆蔻1两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五味子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白术半两,枳实(去瓤麸炒)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干姜(炮)半两,鳖甲(醋炙,去裙襕)半两,芍药半两,木香半两。

35.3 主治

留饮、宿食成癖。

35.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木瓜盐汤送下。

35.5 制备方法

上为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35.6 附注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草豆蔻丸”。

36 《博济》卷三

36.1 方名

草豆蔻散

36.2 组成

草豆蔻半两(每个面裹煨,候面焦黄,去面用),甘草1两(炙),肉桂(去皮)1两陈皮(去白)1两,蛮姜1两。

36.3 主治

胃口冷,吃食无味;脾泄泻不止;酒后数圊如痢,心胸不快,不思饮食。

36.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半,更入陈米末1钱,大枣2个,水1盏,同煎7分,温服,其滓再煎服之。

36.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37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37.1 方名

草豆蔻散

37.2 组成

草豆蔻(去皮,锉)8两,生姜(和皮切作片子用)1斤,甘草4两(炙,锉),陈橘皮(去白,焙)1两。

37.3 主治

胃寒气逆,呕哕不止。

37.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沸汤点之,夏月煎作冷熟水服。

37.5 制备方法

上和匀,入银器内,用水过药三指许,慢火熬令水尽,取出焙干为散。

37.6 附注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豆蔻散”。

38 《圣惠》卷五十九

38.1 方名

草豆蔻散

38.2 组成

草豆蔻1两(去皮),白石脂1两,当归1两(锉,微炒),干姜1两(炮裂,锉)。

38.3 主治

水谷痢不止,腹内疼痛。

38.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38.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39 《圣惠》卷二十八

39.1 方名

草豆蔻散

39.2 组成

草豆蔻1两(去皮),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半两,白术1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1两(炙微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39.3 主治

虚劳,脾胃虚冷,食不消化。

39.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39.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40 《圣惠》卷十四

40.1 方名

草豆蔻散

40.2 组成

草豆蔻3分(去皮),藿香1两,桂心3分,白术1两,人参1两(去芦头),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黄耆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40.3 主治

伤寒后,脾胃气弱,痰逆,不思饮食,四肢虚羸。

40.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差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40.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41 《圣惠》卷六

41.1 方名

草豆蔻散

41.2 组成

草豆蔻1两(去皮),高良姜3分(锉),桂心半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白术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白豆蔻半两(去皮),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肉豆蔻半两(去壳),甘草1分(炙微赤,锉)。

41.3 主治

大肠虚冷,肠鸣腹痛,下痢,不思饮食,腹痛飧泄。

41.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食前以姜、枣汤调下。

41.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42 《圣惠》卷四十三

42.1 方名

草豆蔻散

42.2 组成

草豆蔻1两(去皮),丁香3分,缩砂3分(去皮),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白术3分,萝卜子3分(微炒),桂心3分,木瓜3分,木香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槟榔3分。

42.3 主治

心腹气壅滞,卒胀满,不能饮食。

42.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42.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