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

目录

1 拼音

shēn líng bái zhú sǎn

2 英文参考

shenling baizhu powder[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henling baizhu sa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国家基本药物

与参苓白术散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基本药物目录序号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单位零售指导价格类别备注
39533参苓白术散散剂6g0.6元中成药部分*
39633参苓白术散散剂1.5g0.17元中成药部分
39733参苓白术散散剂3g0.32元中成药部分
39833参苓白术散散剂9g0.87元中成药部分

注(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为代表品。

2、表中代表剂型规格在备注栏中加注“△”的,该代表剂型规格及与其有明确差比价关系的相关规格的价格为临时价格。

注(中成药部分):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概述

参苓白术散同名方剂约有十一首,其中《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莲子肉50g、薏苡仁50g、砂仁50g、桔梗50g、白扁豆75g、白茯苓100g、人参100g、甘草(炒)100g、白术100g、山药100g,具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功效。主治脾虚湿盛证。本方药性平和,温而不燥,是治疗脾虚湿盛证及体现“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方。现代常用于慢性胃肠炎、贫血、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以及妇女带下病等属脾虚夹湿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参苓白术散药典标准。

5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有一定的抗溃疡作用,对胃肠道功能有调节作用,对消化道上皮细胞有修复和再生作用,可用于部分慢性胃肠炎,但若是细菌感染所致者,特别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建议配合使用有效抗生素为宜;该方剂对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促进和调节作用,对血液流变学有积极影响,推测对慢性肾炎应有一定治疗作用;该方剂可刺激骨髓造血,又能改善胃肠道吸收和消化功能,所以对某些贫血患者有一定治疗作用。但对带下、支气管炎的治疗应配合有效抗生素。[1]

5.1 别名

白术调元散(《痘疹全集》卷十三)、参术饮(《张氏医通》卷十六)、白术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本方改为丸剂,名“参苓白术丸”(见《医林绳墨大全》;改为膏剂,名“参苓白术膏”(见《杂病源流犀烛》)。

5.2 组成

莲子肉(去皮)、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炒令深黄色)各一斤,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白茯苓、人参(去芦)、甘草(炒)、白术、山药各二斤[2]

莲子肉50g、薏苡仁50g、砂仁50g、桔梗50g、白扁豆75g、白茯苓100g、人参100g、甘草(炒)100g、白术100g、山药100g[3]

莲子肉(去皮)9g、薏苡仁9g、缩砂仁9g、桔梗(炒令深黄色)6g、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12g、白茯苓15g、人参15g、甘草炒9g、白术15g、山药15g。[4]

5.3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4]。每服二钱,枣汤调下[4]

上为细末。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4]

上为细末。每服6g,大枣汤调服下。小儿据岁数加减服之。[4]

5.4 功用主治

参苓白术散具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功效。主治脾虚湿盛证。症见食少,腹胀,便稀,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4]

5.5 方解

参苓白术散证由脾虚夹湿所致。脾胃虚弱,则运化失职,湿自内生,气机不畅,故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不足,肢体失于濡养,故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治宜补益脾胃,兼以渗湿为法。方中以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配伍山药、莲子肉助人参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佐以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桔梗宣肺利气,以通调水道,又载药上行,以益肺气。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补其中气,渗其湿浊,行其气滞,恢复脾胃受纳与健运之职,则诸症自除。本方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两方均有益气健脾之功,但四君子汤以补气为主,为治脾胃气虚的基本方;参苓白术散兼有和胃渗湿作用,并有保肺之效,适用于脾胃气虚夹湿之证,亦可用治疗肺损虚劳诸症。[4]

5.6 临床运用

参苓白术散药性平和,温而不燥,是治疗脾虚湿盛证及体现“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方。临床上以泄泻,食少,舌苔白腻,脉虚缓等为证治要点。[4]

5.6.1 加减法

若兼里寒而腹痛者,加干姜、肉桂以温中祛寒止痛;用治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者,加炒麦芽、炒谷芽、炒山楂以消食健脾和胃;治妇女脾虚湿重之带下或经行泄泻者,加车前子、黄芪、苍术以利湿健脾止带。[4]

5.6.2 参苓白术散治脾虚泄泻

某女,48岁,有腹泻史,经常腹痛肠鸣。近数月来每日均拉稀便二、三次,胃纳不佳,饮食乏味,形瘦神疲,舌质淡苔白,脉虚弱无力。此脾虚湿注,治宜健脾渗湿,拟参苓白术散主之。处方:西党参三钱、焦白术三钱、白茯苓三钱、淮山药四钱,炒扁豆三钱、薏苡仁四钱、苦桔梗一钱、缩砂仁(杵冲)八分、炒莲肉三钱、炙甘草一钱。三剂后,腹泻停止,再服七剂,胃纳增加,大便正常。

5.6.3 参苓白术散治胃虚嘈杂

某女,28岁,近来脘中嘈杂,得食稍舒,口淡乏味,食后即觉胀闷,大便不实。舌淡苔白,脉象虚细。此属胃虚腐熟转输功能减弱,治宜健脾养胃,宗参苓白术散意。处方:西党参三钱,白茯苓三钱,焦白术三钱,淮山药四钱,白扁豆三钱,姜半夏一钱半,陈会皮一钱半,炙甘草一钱。服上方二剂即愈。

5.6.4 参苓白术散治慢性痢疾

某女,35岁,患慢性菌痢数年(大便曾培养出B组痢疾杆菌),反复发作,解脓血便,每天4-6次,伴有腹痛,里急后重,精神疲乏,食欲减少。舌质淡红,苔薄白稍腻,脉沉濡弱。证属脾虚下痢,处方:党参五钱、白术四钱、陈皮二钱、山药五钱、苡米五钱、莲子肉三钱、木香二钱(后下)、黄连二钱、桔梗二钱、扁豆三钱、砂仁一钱五分(打、后下)鱼腥草五钱、甘草二钱。服药四剂后,症状消失,大便正常,嘱续服上方,共服十剂,疗效巩固。

5.6.5 参苓白术散治慢性肾炎

用本方去桔梗,加虎杖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13例。尿蛋白在(+++)-(++++)之间,经用本方治疗,最短一月,最长半年均获显效。其中8例临床治愈,出院时尿蛋白稳定在(-)-(±)之间;5例有效,尿蛋白控制在(+)-(++)之间,其它临床症状消失。笔者运用参苓白术散,减去苦辛载药上浮之桔梗,加入清热利水之虎杖,以达到治本为主,标本兼顾之目的。如阳虚寒重,水湿不化,浮肿严重者,先用真武汤之类,温阳利水,待水肿消退后,再用本方调治。若属气虚者,重用党参或酌加黄耆、杜仲、菟丝子等益气补肾。

5.6.6 参苓白术散治行经泄泻

某女,35岁,近年来每逢月经来潮,即发泄泻,腹胀微痛,精神困倦,饮食少进,头目眩晕,月经或多或少,色淡,舌质淡红,脉象濡缓无力。症脉合参,良由脾胃虚弱,湿聚中焦所致。治宜运脾渗湿,理气调经。处方:西党参三钱、白茯苓三钱、淮山药四钱、薏苡仁四钱、炒扁豆三钱、炒莲肉三钱、缩砂仁(杵冲)八分、陈皮八分、生白芍三钱、制香附一钱半、粉葛根一钱半、炙甘草一钱。上方加减连服四剂,诸恙悉除,经随访观察四月来未见复发。

5.7 现代适应证

[5]

参苓白术散现代常用于慢性胃肠炎、贫血、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及妇女带下病属脾虚夹湿者。

5.7.1 慢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大多由于饮食不洁造成急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或大肠杆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所致;某些药物或乙醇等也可以诱发破坏胃肠黏膜,应激因素也可因胃肠黏膜微循环障碍造成黏膜损伤,这些因素均可使胃肠黏膜充血、坏死,胃肠黏膜屏障破坏,从而诱发胃肠蠕动功能障碍,胃肠黏膜分泌功能异常,胃肠道食物分解消化异常,肠道渗透压异常,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吐泻使体液大量丢失从而无汗,头身重痛;细菌或毒素代谢产物作为致热原可引起发热等症状。慢性胃肠炎多由急性胃肠炎治疗不及时转变而来。

5.7.2 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患者连续咳嗽、咳痰3个月以上,或每年咳嗽2个月以上,连续超过两年并除外心肺和其他疾病者为慢性支气管炎。其病因主要是机体和呼吸道局部抵抗力降低,外因常常是细菌等微生物感染、有害气体、尘埃吸入、过冷过热、空气干燥等,常见感染微生物是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常见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衣原体、支原体等,也有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者。同时吸入职业性粉尘及化学物质如花粉、粉尘或空气污染大气中的有毒气体,或蛋白酶-抗胰蛋白酶失衡等细菌蛋白质的过敏以及体内的因素等也是常见的病因。病原微生物在呼吸道生长繁殖及其代谢产物、毒素等作用对支气管黏膜破坏,从而引起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破坏、渗出和单核细胞浸润等,慢性期主要是支气管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主要以慢性咳嗽、咳痰,两肺支气管内可闻及干湿哕音为主要表现。

5.7.3 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仅少数是由急性肾炎发展所致,其病因多为免疫介导的炎症。其中除免疫因素外,非免疫、非炎症因素也占重要地位。首先是免疫反应,某些外源性抗原或内源性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在血循环中形成免疫复合物,在某些情况下免疫复合物沉积或被肾小球捕捉并激活炎症介质导致肾炎产生;多个抗原、抗体分子形成网络状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和(或)肾小球系膜清除功能降低及补体成分功能缺陷等原因使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而患病;血循环中的游离抗体与肾小球固有抗原或已种植的肾小球的外源性抗原相结合在肾小球的局部形成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并导致肾炎。若原位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或循环免疫复合物不能被机体清除或机体针对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中免疫球蛋白产生自身抗体则导致病变并持续和进展;同时细胞免疫在某些类型的肾炎发病机制中也有重要作用。其次免疫反应需引起炎症反应才能导致肾小球损伤,炎症反应中炎症细胞可产生炎症介质,炎症介质又可趋化、激活炎症细胞,各种炎症介质间又相互促进或制约,形成十分复杂的网络关系,造成肾小球炎症病变。主要炎症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主要炎症介质包括补体、凝血纤溶因子、血管活性胺、白细胞三烯、激肽,近年又发现许多新的炎症介质,如活性氧等自由基、活性氮、血管活性肽、前列腺素类、血管活性胺、细胞黏附因子等。

除免疫及炎症因素外,非免疫、非炎症因素在慢性肾炎发病中也占重要地位。当肾单位破坏至一定数量时,剩余的肾单位代谢废物排泄负荷增加,而代偿性发生肾小球毛血管的高灌注、高压力、高过滤,“三高”可引起:①肾小球通透性增加,使蛋白尿增加而损伤肾小管间质。②肾小球内皮损伤,诱发血小板聚集,导致微血栓形成。③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系膜细胞及基质显著增生,肾小球肥大,继而硬化。同时在肾小球内上述“三高”时肾素-血管紧张素轴的活性增高引起肾小球肥大,继而硬化;同时使肾小管损害,间质炎症及纤维化,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加重肾损害,严重时可发生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尿蛋白、血尿、管型尿、水肿及高血压。

5.7.4 贫血病

贫血病因种类繁多,临床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其中造血干祖细胞异常,如再生性障碍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红细胞异常性贫血、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造血调节异常所致贫血如骨髓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淋巴细胞功能亢进所致贫血、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所致贫血、造血细胞凋亡亢进所致贫血等;造血原料不足,如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缺铁或铁利用障碍性贫血。二是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三是失血性贫血,包括凝血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严重肝病及非出凝血性疾病如支气管扩张、消化性溃疡及各种外伤等。这些贫血病因各异,机理不一,不再赘述。

5.7.5 带下病

带下病即病理性白带,是妇科疾病最常见的一个症状,多为生殖道出现炎症,特别是阴道炎、宫颈炎,也可见于癌变。临床上常见:①透明黏性白带,多见于宫颈炎、卵巢功能失调、阴道腺病或宫颈高分化腺癌。②灰黄色或黄白色泡沫状稀薄带,多见于滴虫性阴道炎。③凝乳块状或豆渣状白带,多见于念珠菌性阴道炎。④灰白色匀质鱼腥味白带,多见于细菌性阴道病。⑤脓样白带,黄色或黄绿色,黏稠多有臭味,多为细菌感染所致,多见于急性阴道炎、宫颈炎、宫颈管炎、宫腔积脓、宫颈癌、阴道癌等。⑥血性白带多见于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宫颈息肉、宫颈糜烂、子宫黏膜下肌瘤等。⑦水样白带,如淘米水样且奇臭,多为阴道、宫颈、子宫癌等所致。

5.8 药理作用

[6]

5.8.1 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君药人参所含人参多糖对多种实验性胃溃疡均有抑制作用。白术水提取物及丙酮提取物对胃溃疡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特别是丙酮提取物能抑制胃液分泌量,减少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排出量,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胃黏膜细胞、小肠隐窝细胞增殖,促进肠上皮移行,对肠黏膜损伤有修复作用,对胃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白术对肠管功能则呈双相调节作用。当肠管受乙酰胆碱作用而处于兴奋状态时,白术呈抑制作用,当受肾上腺作用处于抑制状态时白术呈兴奋作用,能使肠管活动恢复正常。茯苓单用或与人参合用均可使胃液酸度降低,对胃溃疡有防治作用,同时可使肠道平滑肌收缩幅度下降、张力下降。臣药山药可增进消化和吸收功能,对肠管节律性活动有双相调节作用,当乙酰胆碱引起肠管紧张性增高时,山药煎剂能使之下降,并恢复节律性活动,当肾上腺素引起其紧张性降低时,山药煎剂可明显拮抗,使之恢复正常节律;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山药对受损黏膜有修复作用。白扁豆含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其所含凝血酶B具有抗胰蛋白酶活性,对胃肠黏膜具有保护和止泻作用,对急性胃肠炎有解毒作用。薏苡仁具有健胃和止泻作用。佐药砂仁具有止吐作用,抑制胃酸分泌,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胃黏膜产生和释放PG,对胃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并能增进胃液分泌,促进胃肠蠕动,阻止肠内异常发酵,祛除胃肠积气等。桔梗可抑制胃酸分泌,有抗溃疡作用。使药甘草可使胃液量、游离酸度和总酸度明显降低,使胃溃疡减轻和瘢痕化减轻。甘草水提取物能增加胃黏膜细胞的“己糖胺”成分,促进消化道上皮再生,增加胃黏膜细胞合成和释放内源性PG,保护胃黏膜不受损害,并能促进胃黏液分泌和进胃上皮细胞的生存时间延长;甘草酸的总黄酮成分FM100能抑制胃酸分泌,具有抗溃疡作用,甘草FM100还具有罂粟碱样特异性解痉能力;甘草锌能促进纤维细胞合成纤维和基质。

5.8.2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君药人参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广泛的影响,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是调节免疫功能的活性成分。人参不仅对正常动物,而且对免疫功能低下的动物也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其中人参花皂苷能增加特异性抗体的浓度,使IgA、IgG、IgM水平升高;对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有促进作用,可促进T、B细胞对分裂原刺激的淋转反应;人参皂苷能增加脾T细胞对ConA诱导的增殖反应,促进IL-2的产生和提高NK细胞的活性;人参多糖可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可诱生肿瘤坏死因子。白术能使免疫抑制的动物TH细胞数明显增加,提高TH/TS比值,增加T细胞表面IL-2的表达,使IL-2水平显著增高,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提高抗体产生能力,促进骨髓细胞增殖反应,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自然玫瑰花结形成率,促进细胞免疫功能。茯苓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增强作用,茯苓多糖及羟乙基茯苓多糖可使淋巴细胞毒性增加20~28倍,使淋巴细胞的转化率明显升高,使脾脏抗体分泌细胞数目明显增多,使免疫球蛋白IgG含量显著上升;茯苓多糖可使巨噬细胞吞噬率明显提升,并能拮抗免疫抑制剂对巨噬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羧甲基茯苓多糖还可使胸腺、脾脏及淋巴结重量增加;茯苓素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但对抗体产生及淋巴细胞转化有抑制作用。臣药山药具有脱敏作用,对体液及细胞免疫均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能增加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增加末梢血ANAE阳性淋巴细胞数,促进血清溶血素生成。白扁豆对活性E玫瑰花环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具有细胞免疫促进作用。薏苡仁所含葡聚糖及酸性多糖CA-1、CA-2均有抗补体活性;其水浸液能增加巨噬细胞产生IL-1,促进单核细胞产生抗体。佐药桔梗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甘草不仅能诱生干扰素,增强NK细胞的活性,而且甘草酸可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而具有抗过敏作用;甘草酸能增加脾脏及胸腺的重量,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活性,使体内抗体显著增加,激活淋巴细胞增殖;甘草多糖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和单核细胞吞噬功能;甘草甜素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增强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分泌IL-2的能力;甘草次酸能升高淋巴细胞比率;甘草酸二胺能提高血清INFα水平;β-甘草次酸是人体补体经典途径的抑制剂。甘草Lx则可降低抗原量而起到免疫抑制作用。大枣可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大枣多糖可显著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和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其分泌TNF、NO、IL-1的能力;促进溶血素及溶血空斑,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明显拮抗补体活性,对抗Ⅰ型变态反应。

5.8.3 对心血管系统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君药人参能促进儿茶酚胺释放,抑制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促进Na+-Ca2+交换,使Ca2+内流增加,因而具有强心苷样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大心输出量,使冠状血流量增加,心率减慢,且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人参有抗缺氧和保护心肌的作用,拮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加速心肌缺血性损伤的恢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这与人参可降低心肌耗氧量和增加冠脉血流有关,而降低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向组织释放更多的氧,是人参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的又一原因;人参皂苷可使心肌梗死范围缩小;人参可扩张冠状动脉,脑、眼动脉及周围血管,对血压有双相调节作用,小剂量升血压,大剂量将血压,使高血压病人血压下降,使低血压和休克病人血压回升;同时抑制血浆中肌酸磷酸激酶活性,使PGI2/TXA2比值降低;人参皂苷对凝血酶诱导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人参二醇皂苷可使全血黏度显著下降,同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人参皂苷通过阻滞PG的代谢和对Ca2+的拮抗作用而对ADP、凝血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人参皂苷Rg3及Rg1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成分,所以人参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白术对周围血管有扩张作用,对血液有抗凝作用,对血小板聚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茯苓多种提取物均能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对心衰的心脏有强大的利尿作用,可减轻心脏前负荷。臣药白扁豆含有血球凝集素AB,但遇高温或煎煮后可被破坏。佐药砂仁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桔梗可使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并有降血脂作用;桔梗可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使药甘草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甘草酸有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及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甘草黄酮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均有拮抗作用,并能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甘草次酸有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的激动剂样作用。

该方剂的免疫调节和促进作用以及对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积极作用可能是其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机理。

5.8.4 抗炎、抗氧化、抗应激作用

人参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还能对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及物质代谢等生理功能进行调节,人参麦芽醇、水杨酸、香草酸均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麦芽醇还能捕捉自由基,降低膜蛋白分子硫氢基团外露,从而稳定膜蛋白结构;人参聚乙炔对微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有抑制作用;人参根、茎叶皂苷均能增强SOD和CAT的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人参皂苷能抑制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对抗超氧阴离子对心肌的损伤;人参二醇皂苷可使SOD活性增高,对脑缺血和缺血后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有抑制作用;人参具有抗应激作用,对缺氧、低温、高温均能增加耐受能力;人参根、果及茎叶皂苷可促进高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可使衰老的细胞群中“不分裂”细胞转化为“分裂”细胞,并使细胞分裂周期缩短;人参还能显著降低单核细胞分泌炎性因子IL-1、IL-6;人参皂苷R0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臣药白术有蛋白同化作用,能明显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白术煎剂能升高白细胞,活化网状内皮系统,增强其吞噬功能;白术煎剂能提高RBC中SOD及GSH-Px活性,抑制脑内单胺氧化酶活性,降低RBC中MDA含量,抑制RBC自氧化溶血,并能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具有抗氧化能力;白术能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具有抗疲劳、抗应激,增加体力、体重的作用。使药甘草具有解百药毒作用,对多种药物中毒、食物中毒、体内代谢产物中毒、细菌毒素及农药中毒等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甘草具有保泰松或氢化可的松样的抗炎作用,甘草通过抑制PGE2作用及减少内源性PGE2的产生,对炎症的Ⅰ、Ⅱ、Ⅲ期有抑制作用,对免疫性炎症有强大的抑制作用,可以抑制纤溶系统的活化,降低血清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促进作用,抑制细胞膜通透性亢进。臣药山药能清除超氧阴离子及羟自由基,增加RBC中SOD及GSH-Px的CAT活力,降低LPO含量,降低血、脑、肝等组织中的LPO水平,具有抗氧化作用。茯苓所含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同时能改善炎症的全身症状。薏苡仁浸出物可稳定炎性细胞膜,抑制甲基转换酶、磷脂酶A2和PGE2的分泌;能抑制中性粒细胞产生活性氧(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H2O2等)。桔梗具有抗炎作用。大枣多糖能清除自由基,对全血化学发光中活性氧的清除能力最强,同时增加血中SOD、CAT活力,降低肝、脑、血浆中的LPO含量,具有显著的抗氧化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人参、白术和甘草对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君药人参通过垂体前叶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激素增加,提高其应激反应能力,能促进性腺、甲状腺功能,提高耐缺氧能力,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具有抗疲劳、抗应激、抗突变、抗衰老作用,并能刺激低下的生理功能。人参药理活性因机体状态不同呈双相作用,这种适应原样作用有利于机体恢复。使药甘草能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而产生皮质激素样作用,提高机体内分泌调节能力。上2味药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兴奋作用,必然使体内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从而有力地发挥抗炎、解热、促进物质代谢、水盐代谢的作用,特别是糖皮质激素的“允许”作用,可以协调体内其他激素发挥作用,从而使体内状态恢复平衡。

5.8.5 对造血功能的影响

君药人参可通过促进骨髓DNA、RNA、蛋白质及脂肪的合成,促进骨髓细胞有丝分裂,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其中人参皂苷Re和人参总皂苷对骨髓潜能干细胞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红细胞的分化以及促进红系、粒系、巨核系组成的混合集落形成;同时人参皂苷能促进淋巴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分泌造血因子GH-CSF及造血相关因子IL-3及IL-6等;人参二醇提取物可促使溶血性家兔摄取Fe的速率增高,使失血性家兔肝对放射性铁摄取明显增加。白术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对化疗和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白术煎剂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能显著促进红系造血祖细胞生成,因此有促进RBC造血作用。白术还能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茯苓含有较多蛋白质、镁、铁、磷、钙、钠、钾;白扁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铁、磷、锌、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尼克酸、酪氨酸酶等。薏苡仁含脂肪酸、氨基酸,大枣含丰富的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维生素C及维生素P、钙、铁、磷和多种氨基酸等。莲子肉同样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山药含丰富的维生素及糖类。这些均为骨髓造血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加之该方剂对肝胆、胃肠系统的积极影响使消化吸收功能提高而使造血物质更加丰富,所以对贫血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免疫促进和调整作用也与多种贫血的发病机理相符。

5.8.6 对肿瘤的影响

君药人参皂苷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人参花皂苷对脾脏NK细胞、干扰素和IL-2有诱生作用,人参茎叶皂苷可抑制肿瘤RNA和DNA合成,人参皂苷R0对黑色素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关系;人参皂苷对肉瘤、艾氏腹水癌、子宫颈癌、白血病及肝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人参多糖可诱生肿瘤坏死因子,对人喉癌、肺癌细胞均有细胞毒作用;人参烯醇类对吉田瘤培养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人参挥发油可以抑制癌细胞的核酸和糖的代谢,对多种肿瘤均有抗肿瘤活性。臣药白术具有细胞毒作用,能降低瘤细胞的增殖率,降低瘤组织的侵袭性,提高机体抗肿瘤的反应能力,同时使瘤周免疫细胞反应增强,有利于抑制瘤组织的扩散和转移,对食管癌、腹水癌、肉瘤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佐药茯苓所含多糖及茯苓素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是直接细胞毒作用,提高巨噬细胞产生TNF的能力,增强杀伤肿瘤细胞作用;茯苓多糖及茯苓素能抑制艾氏腹水癌细胞及白血病细胞的生长,茯苓素与肿瘤细胞膜上核苷转运蛋白结合,抑制核苷转运,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高浓度时使细胞破坏。薏苡仁脂溶性部分可引起原生质变性,抑制癌细胞分裂,对多种肿瘤均有抑制作用。使药甘草有抗肿瘤作用,其甘草酸的衍生物甘草酸钠对子宫癌、直肠癌及膀胱癌的疗效超过氨甲蝶呤、长春新碱等常用抗癌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甘草酸能增加细胞的解毒作用和抵抗力有关。大枣多糖可激活巨噬细胞释放TNF、IL-1、NO等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其中NO是杀伤肿瘤细胞的重要效应分子,对胃腺癌、白血病K562细胞有抑杀作用。

5.8.7 对血糖的影响

君药人参有降血糖作用,其有效成分是人参总皂苷和人参多糖。人参总皂苷降血糖作用明显,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可能通过纠正葡萄糖-6-磷酸酶活力及葡萄糖激酶的活性异常而使糖的利用正常化而产生降糖作用;人参多糖B可通过增加胰岛素分泌和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使血糖降低;人参多糖A则通过抑制葡萄糖-6-磷酸酶的活性,使肝磷酸化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及磷酸果糖激酶的活性升高而起到降糖作用;人参糖肽通过与β受体结合,再通过cAMP将信息传至肝细胞质,使磷酸化酶的活性升高,导致肝糖元分解降低;cAMP亦将信息传至线粒体,使苹果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枸橼酸合成酶及细胞色素氧化酶等参与糖氧化过程的酶活性升高,使糖的利用加快,导致血糖降低。茯苓所含8个三萜类化合物可使胰岛素分化诱导活性增强。白术也有轻微的降血糖作用。臣药山药、薏苡仁也有降血糖作用。桔梗水及醇提取物均有降血糖作用。

5.8.8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该方剂治疗对象所涉及的带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肠炎等大多为感染性疾病,但该方剂中仅有白术、白扁豆、砂仁、甘草对部分病原微生物有抑杀作用。君药白术有抑菌作用,对絮状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枯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臣药白扁豆有抗病毒作用,砂仁仅对结肠类耶尔森菌及摩根变性杆菌有抑制作用。茯苓煎剂能杀死钩端螺旋体,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甘草醇提取物及甘草酸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幽门螺旋杆菌、阿米巴原虫均有抑制作用,同时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特别是对艾滋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甘草多糖对水疱口炎病毒、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有抑制作用;甘草酸对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抑制能力较强;甘草酸单胺能灭活HIV;甘草甜素除抑制上述病毒外,还能抑制肝炎病毒。仅凭这几味药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作用可能太弱了,那么该方剂对带下等感染所致疾病的治疗可能有赖于其抗肿瘤作用和免疫促进和调节作用。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中成药研究》(1982;8:25):参苓白术散水煎液小剂量对肠管蠕动有兴奋作用,大剂量有抑制作用,可解除肠管的痉挛,并能增加肠管对水和氯离子的吸收。解痉作用的机理初步看来一方面可直接作用于平滑肌,另一方面亦有拮抗拟胆碱药的作用。

5.9 各家论述

1.《医方考》:脾胃喜甘而恶秽,喜燥而恶湿,喜利而恶滞。是方也,人参、扁豆、甘草,味之甘者也;白术、茯苓、山药、莲肉、薏苡仁,甘而微燥者也;砂仁辛香而燥,可以开胃醒脾;桔梗甘而微苦,甘则性缓,故为诸药之舟楫,苦则喜降,则能通天气于地道矣。

2.《冯氏锦囊·杂症》:脾胃属土,土为万物之母。东垣曰:脾胃虚则百病生,调理中州,其首务也。脾悦甘,故用人参、甘草、苡仁;土喜燥,故用白术、茯苓;脾喜香,故用砂仁;心生脾,故用莲肉益心;土恶水,故用山药治肾;桔梗入肺,能升能降。所以通天气于地道,而无否塞之忧也。

5.10 歌诀

参苓白术扁豆陈,莲草山药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6]

5.11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一切气

6 《片玉痘疹》卷五方之参苓白术散

6.1 方名

参苓白术散

6.2 组成

人参、白术(去油炒)、白茯苓、粉草、山楂肉、陈皮、桔梗、木香、枳壳(炒)。

6.3 主治

《片玉痘疹》卷五之参苓白术散主治痘疮,脾胃气弱不能消食。

6.4 用法用量

上用水一盏,砂仁1个(捶碎),为引,煎服,不拘时候。

6.5 出处

《片玉痘疹》卷五

7 《镐京直指》方之参苓白术散

7.1 方名

参苓白术散

7.2 组成

东洋参2钱(米炒),白茯苓3钱,煨肉果1钱5分,炒薏苡5钱,炒车前3钱,仙居术2钱(炒),淮山药3钱,冬瓜子3钱,桔梗1钱,炒谷芽5钱。

7.3 主治

《镐京直指》之参苓白术散主治久泻伤脾胃,气虚脉弱,饮食不化。

7.4 制备方法

上为末服。

7.5 出处

《镐京直指》

8 《婴童百问》卷二方之参苓白术散

8.1 方名

参苓白术散

8.2 别名

和中散

8.3 组成

扁豆(炒)2钱,人参2钱,茯苓2钱,白术(土炒)2钱,甘草(炙)2钱,山药2钱,米仁1钱,砂仁1钱,莲肉1钱,桔梗1钱,天麻5分,藿香5分。

8.4 功效

《婴童百问》卷二之参苓白术散具有急惊下后和气助胃之功效。

8.5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枣汤送下。

8.6 制备方法

上为末。

8.7 出处

《婴童百问》卷二

9 《幼科指南》卷下方之参苓白术散

9.1 方名

参苓白术散

9.2 组成

人参1钱半,白术1钱半,白扁豆(姜汁炒)1钱半,白茯苓1钱半,山药1钱半,甘草1钱,桔梗1钱,苡米1钱,莲肉(去心)1钱,川芎1钱,当归1钱。

9.3 主治

《幼科指南》卷下之参苓白术散主治小儿脾胃久虚,不能转运,无以荣其气,或胎中受毒,脏腑蓄水,以致手足极细,项小骨高,尻削体瘦,肚大脐实,啼哭胸高,名曰丁奚;或虚热往来,头骨分开,翻食吐虫,烦渴呕哕,名曰哺露。

9.4 用法用量

米饮送下。

9.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神曲糊为丸。

9.6 出处

《幼科指南》卷下

10 《增补万病回春》卷三方之参苓白术散

10.1 方名

参苓白术散

10.2 组成

人参、白术(去芦)、茯苓(去皮)、山药(炒)、砂仁(研)、藿香、陈皮、干姜(炒)、莲肉(去心皮)、诃子(煨)、肉蔻(煨、去油)、甘草(炙)各等分。

10.3 主治

《增补万病回春》卷三之参苓白术散主治气虚泄泻。

10.4 用法用量

加生姜1片,灯心1团,水煎服。

10.5 加减

呕哕恶心,加半夏、乌梅;元气虚脱,昏倦,加黄耆、升麻少许,去砂仁、藿香;饱闷,加厚朴,去肉蔻、诃子;小水短涩,加木通、车前,去干姜;泻甚不止,加炒苍术、乌梅、熟附子少许。

10.6 制备方法

上锉1剂。

10.7 附注

本方方名,《东医宝鉴·内景篇》引作“参苓莲术散”。

10.8 出处

《增补万病回春》卷三

11 《医学心悟》卷六之参苓白术散

11.1 方名

参苓白术散

11.2 组成

人参1两,茯苓(蒸)2两,山药(炒)2钱,苡仁(炒)2钱,扁豆(炒)2钱,莲肉(去心,炒)2钱,砂仁1两,神曲(炒黑)5钱,甘草(炒)5钱,白术4两(陈土炒),陈皮1两(微炒)。

11.3 功效

《医学心悟》卷六之参苓白术散具有健脾养胃之功效。

11.4 主治

《医学心悟》卷六之参苓白术散主治痈疽脾虚者。

11.5 用法用量

每用3钱,开水送下。

11.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1.7 出处

《医学心悟》卷六

12 《己任编》卷三方之参苓白术散

12.1 方名

参苓白术散

12.2 组成

人参、茯苓、白术、米仁、山药、扁豆、芡实、砂仁、桔梗、川连、甘草(一方有葛根)。

12.3 主治

《己任编》卷三之参苓白术散主治小儿疳症,头大肚大,筋青,四肢独细。

12.4 出处

《己任编》卷三

13 《诚书》卷八之参苓白术散

13.1 方名

参苓白术散

13.2 组成

人参、白术(炒)、茯苓、甘草、陈皮、厚朴、肉桂、泽泻、诃子肉、扁豆(炒)、肉豆蔻(面裹煨)。

13.3 主治

《诚书》卷八之参苓白术散主治小儿惊风。久吐、久泻、久痢、久热之后,目陷无神,唇燥烦渴,厥,掌中热。

13.4 用法用量

米汤调服。

1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3.6 出处

《诚书》卷八

14 《冯氏锦囊·痘疹》卷十四方之参苓白术散

14.1 方名

参苓白术散

14.2 组成

人参、白术、茯苓、炙草、干葛、木香、藿香、麦冬。

14.3 主治

《冯氏锦囊·痘疹》卷十四之参苓白术散主治痘已靥未靥,身热不退,烦渴不止。

14.4 附注

《种痘新书》有炙耆。

14.5 出处

《冯氏锦囊·痘疹》卷十四

15 《种痘新书》卷四方之参苓白术散

15.1 方名

参苓白术散

15.2 组成

白术1钱,人参5分,茯苓5分,苡仁5分,莲子5分,山楂5分,神曲5分,肉蔻(去油)4分,诃子(煨,用肉)4分,陈皮4分,白芍5分,木香2分,炙草2分。

15.3 功效

《种痘新书》卷四之参苓白术散具有健脾去积之功效。

15.4 主治

《种痘新书》卷四之参苓白术散主治痘疮虚泄。小便清利,其粪或白或黑,或饮食不化,其气腥,其泄则滑溜自下而无声者。

15.5 出处

《种痘新书》卷四

16 参苓白术散药典标准

16.1 品名

参苓白术散

Shenling Baizhu San

16.2 处方

人参100g、茯苓100g、白术(炒)100g、山药100g、白扁豆(炒)75g、莲子50g、薏苡仁(炒)50g、砂仁50g、桔梗50g、甘草100g

16.3 制法

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16.4 性状

本品为黄色至灰黄色的粉末;气香,味甜。

16.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试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茯苓)。草酸钙簇晶直径20~68μm,棱角锐尖(人参)。草酸钙针晶细小,长10~32μm,不规则地充塞于薄壁细胞中(白术)。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长80~240μm,针晶直径2~8μm(山药)。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甘草)。色素层细胞黄棕色或红棕色,表面观呈类长方形、类多角形或类圆形(莲子)。种皮栅状细胞长80~150μm(白扁豆)。内种皮厚壁细胞黄棕色或棕红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壁厚,胞腔含硅质块(砂仁)。联结乳管直径14~25μm,含淡黄色颗粒状物(桔梗)。

(2)取本品4.5g,加三氯甲烷4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药渣挥尽三氯甲烷,加甲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甲醇5ml溶解,加在中性氧化铝柱(100~120目,15g,内径为1~1.5cm)上,用40%甲醇15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用水30ml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25ml,合并提取液,用水洗涤3次,每次20ml,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人参对照药材、甘草对照药材各1g,同法分别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硫酸乙醇溶液(1→10),在105℃加热5~10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分别在与两种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6.6 检查

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B)。

16.7 功能与主治

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16.8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

16.9 贮藏

密封。

16.10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7 参苓白术散药品说明书

17.1 药品类型

中药

17.2 药品名称

参苓白术散

17.3 适应症/功能主治

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17.4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17.5 注意事项

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7.6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7.7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18 参考资料

  1. ^ [1]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509.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魏睦新,王刚.方剂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4. ^ [4]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04.
  5. ^ [5]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05-206.
  6. ^ [6]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06-209.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