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不同阶段的心理治疗

目录

1 拼音

cán jí bú tóng jiē duàn de xīn lǐ zhì liáo

2 概述

残疾的不同阶段可发生不同的心理问题,因此需要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治疗。

3 操作名称

残疾不同阶段的心理治疗

4 适应证

心理治疗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疼痛所致残疾引起的心理障碍。

5 禁忌证

意识丧失或障碍者。

拒绝训练或完全无训练动机及要求者。

6 准备

一般不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需要时可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等设备。

要向患者说明治疗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

7 方法

1.急性期或新近残疾的心理问题及处理

(1)心理问题:患病后的即刻心理反应分为心理休克期、心理冲突期、退让或重新适应期3期。

(2)心理治疗:

①急性期患者较容易接受暗示,只要针对不同的心理反应期,使用合理的医疗技术和措施,患者的情况能够获得改善。

②主要的治疗手段为行为治疗。行为治疗的基本原则是重建新的替代行为,目的是帮助患者在重建新的病房环境中的生活,从而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和技巧,进而追求新的康复目标。

2.残疾认同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及处理

(1)心理问题:随着患者逐步接受患病的现实,患者的心理反应以情绪变化为主,伴有行为和社会功能改变,表现为:①依赖性增加;②主观感觉异常;③易激惹、情绪波动;④焦虑、恐怖反应及抑郁情绪相当常见;⑤害怕孤独。⑥猜疑心加重;⑦自卑感加重。

(2)心理治疗:重点应该放在减少康复治疗中不易为患者接受的方面,减少逃避行为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应首先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①在康复治疗的开始阶段,应强调有效行为,用积极、双向临时性强化代替自然强化;当患者获得较多的功能行为,并重新参加家庭和工作活动时,有效行为就容易为患者所采用。

②康复训练开始时,应将注意力放在每次训练任务的强度增加方面,同时要识别和找出什么是积极的强化刺激,并在初始阶段按1:1的比例连续的实施;然后,在维持或减少强化刺激的同时,通过增加训练任务的内容,来增加预期要完成的训练量。如果收到成效,患者在治疗中即可体会到成功的经验,又可以减少孤立感和由感觉缺失造成的不良心理状态,从而进一步强化效果。

③当遇到患者出现退缩或攻击行为时,应设法减弱这种强化刺激。一方面留意患者的日常活动,并将它与康复内容结合起来,即可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另一方面还应帮助患者家属认识配合完成康复计划的重要性,这种配合既不能过于温情,也不能过于冷淡,而是要让患者懂得他们在康复计划中对进展能起的作用,并能观察到治疗成效。

8 注意事项

1.训练场所应选择安静的房间,避免干扰。

2.训练前准备  每次训练前应根据对患者的评定结果及上次训练的反应,制定具体训练计划。预先准备好训练用品,应尽量减少患者视野范围内的物品,避免杂乱无章。

3.治疗师必须真正作到以不批评、不包办代替和中立的态度对待患者。

4.治疗师既要宽容患者的弱点和缺陷,又要重视和欣赏患者的长处和优点。对患者要真诚地理解、尊重和认同,得到患者的信任,与患者建立一种具有治疗意义的亲密关系。

5.要注重远期疗效。成功的治疗应重视患者今后对克服各种困难和矛盾能力的提高,要增进患者的自尊、自信、独立自主和对自己负责的精神。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