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藏结 (最后修订于2009/1/6 15:57:36)[共407字]
摘要:藏结证名。亦作脏结。①指阳气虚衰,阴浊凝结的病证。症状表现与结胸相类。《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苔滑者,难治。”“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一云“寒而不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成无己注:“结胸者,邪结在胸;藏结者,邪结在藏。二者皆下后邪气乘虚入里所致。……与阴相结者,为藏结,以阴受之则入五藏故尔。”治用理中汤、四逆汤等方。②指胁下素有积聚痞块,痛引少腹的病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伤寒来苏集·陷胸汤证》:“少腹者,厥阴之部,两阴交尽处;阴筋者,宗筋也。今人多有阴筋上冲小腹而痛死者,名曰疝气,即是此类。”③指脏气不平,阴阳关格所致的便秘。《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秘结证治》:“……或藏气不平,阴阳关格,亦使人大便不通,名曰藏结。”参见便秘条。......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藏结
藏结 证名。亦作脏结。 ①指阳气虚衰,阴浊凝结的病证。症状表现与结胸相类。《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苔滑者,难治。”“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一云“寒而不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成无己注:“结胸者,邪结在胸;藏结者,邪结在藏。二者皆下后邪气乘虚入里所致。……与阴相结者,为藏结,以阴受之则
- 《医宗金鉴》:[卷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大陷胸丸方
妄下不可,失下亦不可。总在适当其宜,则去邪即所以安正也。魏荔彤曰:此条乃承上条脉见浮大而言。必结胸证具,脉兼见浮大,而加以烦躁,方可卜其死。不然,烦躁亦结胸证中之一也,何遽云死耶!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注】邪结三阳,名曰结胸;邪结三阴,名曰藏结。
- 《伤寒论辩证广注》:[卷之五]辩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
(此系仲景原文)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苔滑者难治。(此言结胸病状。与藏结虽相似而各别。故仲景设为问答以辩之。夫结胸藏结。何以云。太阳病。以二者皆太阳病误下所致也。盖结胸病。始因误下。而伤其上焦之阳。阳气既伤。则风寒之邪。乘虚而入。上结于胸。按之则痛者。胸中实也。寸浮
- 《卫生宝鉴》:[补遗外感伤寒等证]阳证
寒邪在半表半里。舌胎白滑或黄胎。治用小柴胡汤。(方见前)热结在里。表里俱热。舌上或白或黑。不滑而涩。治用白虎汤加人参。(方见前)经曰。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又曰。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卫生宝鉴》元罗天益公元1343年
- 保养小腹益寿延年
在人体肚脐以下部位,内藏结肠、空肠、回肠、直肠(通俗称之为大肠、小肠)及男女泌尿生殖系统。小腹各个器官正常运转,是躯体健康的保证。故在小腹部位作养生运行时(仰卧式)应用双手绕肚脐圆周轻摩。 具体方法是:用左右掌互换法,左掌左升右降,右掌右升左降。以下部位均应循肚脐圆转轻摩肝胆胰脾。经常按摩此部位,能活跃小腹大小血管、细胞,改善微循环,清除血内毒素,清除小腹大,血管内垃圾、脂肪,长期坚持有奇效。
- 因风成毒证
因风成毒证 眼科病证名。指因风湿热而目病者,《杂病·证治准绳》:“初发时乃头风湿热、瘀血灌睛,睑硬睛疼等,病失于早治;虽治,不得其法,遂致邪盛搏夹成毒,睥与珠通行胀出,如拳似腕,连珠带脑,痛不可当。先从乌珠烂起,后烂气轮。有烂沿上下睑并脑及颧上,肉尽空而死。若饮食少脾泄藏结者死尤速。若能饮食而脏调者死迟。”《张氏医通》卷八:“惟初起时,急用石膏散”加减。作者:
- 《丹溪手镜》:[卷之上舌上胎(三十九)]不治证
藏结白胎滑者死,其候如结胸,饮食如故,时时下利。《丹溪手镜》元朱丹溪公元1281—1358年
- 《医宗金鉴》:[卷四医宗金鉴三十七卷]结胸
37.按之满硬不痛痞,硬而满痛为结胸,大结从心至少腹,小结心下按方疼.热微头汗为水结,漱水不咽血结名,瘀衄未尽经适断,内实沈大审的攻,抵当桃仁大小陷,误攻浮大命多倾,不实浮滑小陷证,藏结悉具躁烦凶.【注】伤寒下之太早则成痞硬,中风下太早则成结胸,均为表邪乘虚入里.硬满按之而痛,为结胸实邪也.硬满按之不痛,为痞硬虚邪也.大结,谓大结胸,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手不可近者,宜大陷胸汤攻之.小结,谓小
- 《伤寒论辩证广注》:[卷之五辩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瓜蒂散方
。于上方后。言之已明。未尝言虚家用瓜蒂散。当另煮稀糜粥以调药也。或问云。虚家倘犯上条证。不可与瓜蒂散。当用何药。余答云。仲景方。若栀子豉汤。可以待之。(重出例)病患胁下素有痞(云云至)入阴筋者。此名藏结死(注见前藏结论下)(附后例)伤寒病。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云云至)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
- 《伤寒括要》:[卷下]脏结
(脏气闭结不能流通也外症如结胸状但饮食如故时时下利为异耳寸脉浮关脉沉细而紧阴筋引脐腹而痛也)胁下有痞气。连在脐旁。痛引小腹阴筋。此冷脏结。必死藏结无阳症。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不可攻也。(茱萸四逆汤宜灸关元穴)《伤寒括要》明李中梓公元1368-1644年
- 《伤寒括要》:[卷上]胸满胁满腹满少腹满
热。脉沉紧。(小柴胡汤)太阳下利。呕逆。汗出。头痛。胸胁硬满。不恶寒。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胸胁腹满。唇青厥冷。脉沉细此生冷伤脾。(理中汤去参术加香附)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名藏结。死。腹满不减。为里实。(大柴胡汤)腹满时减。为里虚。(理中汤加木香浓朴)太阴误下。腹满痛。(桂枝芍药汤)痛甚。(桂枝大黄汤)阳明潮热。谵渴喘秘满。(大柴胡汤)大实大满。(承气汤)哕而腹满。小便难。
- 《张聿青医案》:[卷二十痉论]陷胸泻心二方合论
明,且膈者所以遮护心肺,不使浊气上熏者也。今膈膜有病,而上焦空旷之区,悉为水饮痰热之所占踞,非急与扫荡廓清,则君主宫城,岌岌乎有震动之险。譬如剿寇之道,必先除其暴,然后可以安其良也。推此而寒实结胸之用三物白散,藏结之不可治,按之自濡为气痞,不在泻心例者,均可条分缕晰。其外胸痹痞气,宜用栝蒌薤白,湿温胸痞,宜用杏朴橘半等,临症分辨,均在读书者之会通耳。《张聿青医案》清张聿青公元1644年—1911年
- 《丹溪手镜》:[卷之上]汗吐下温水火刺灸八法(四)
明病,当心下坚满,不可攻,攻之遂利不止者死,止者愈。阳明病,自渴,若发汗,小便自利,此为内竭,虽坚不可攻,宜导之。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脉虚,复厥者,不可下,下之亡血死。伤寒呕多,虽有阳明症,不可攻。藏结无阳证,寒而不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不可下。诸四逆厥,不可下。病欲吐者,不可下。下利,脉浮大,为虚,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肠鸣,属当归四逆汤。可温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身更疼,宜温之。下利,身痛腹满
- 西藏结核病防治中心10年胸腔积液病例B超分析
了解,笔者就我中心诊治的结核性胸膜炎B超结果做一浅显的分析。1临床资料资料为我中心1996年8月~2006年9月连续10年B超登记的胸腔积液病例共2050例。这些病例在我中心经过其他临床检查均初诊或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病人,因为我中心的专业特点,其诊断较为可靠,而且绝大部分病人在经本中心抗痨治疗被证实,只有少数病人转移到本地(拉萨)住院治疗,所有病人主要为藏族,2050例中只有38例是汉族和回族。
- 《伤寒证治准绳》:[卷一总例]不可下
日后必便血若发汗则小便自利也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痞至四日虽能食以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虽不大便但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
- 《证治准绳·伤寒》:[卷一总例]不可下
日后必便血若发汗则小便自利也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痞至四日虽能食以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虽不大便但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
- 《针灸聚英》:[卷四下]六十六穴阴阳二经相合相生养子流注歌
(原)髀枢足痛。腰背苦难禁。只可刺京骨。休于别处寻。胃解(经火)膝旁连骨。霍乱共头风。一刺解穴。狂癫亦有功。大肠曲池(合土)半身麻不遂。两臂痛难支。汗后多余热。宜针手曲池。癸合戊癸肾涌泉(井木)胸中藏结热。遍体复黄痿。诸厥并无子。涌泉当夺魁。肝行间(荥及狂悲。痴呆兼呕血。神门刺莫违。脾商丘(经金)身寒苦太息。痔病共脾虚。但见如斯证。商丘刺便除。肺尺泽(合水)手臂拘挛急。四肢暴肿时。口干劳咳嗽。尺泽
- 《中国医籍考》:[卷二十四]方论(二)
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是伤寒别有提纲矣。此不特为太阳伤寒之提纲。即六经总纲。观仲景独于太阳篇别其名。曰伤寒。曰中风,曰中暑。曰温病。曰湿痹。而他经不复分者。则一隅之中。可以寻其一贯之理也。其他。结胸藏结。阳结阴结。瘀热发黄。热入血室。谵语如狂等证。或因伤寒。或非伤寒。纷纭杂沓之中。正可思伤寒杂病合论之旨矣。盖伤寒之外皆杂病。病不脱六经。故立六经。而分司之。伤寒之中。最多杂病。内外夹杂。虚实互呈。
- 《兰室秘藏》:[卷下大便结燥门]大便结燥论
治大肠结燥不通生地黄生甘草(各一钱)大黄(煨)熟地黄当归梢升麻桃仁麻仁(各一钱)红花(三分)上咀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远温服《兰室秘藏》金元间李东垣公元1115-1368年
- 《兰室秘藏》:[卷下大便结燥门]大便结燥论
治膈咽不通逆气里急大便不行青皮槐子(各二分)生地黄熟地黄黄柏(各三分)当归身甘草梢(一钱)桃仁(十个另研)上咀如麻豆大都作一服入桃仁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食前服《兰室秘藏》金元间李东垣公元1115-1368年
- 《兰室秘藏》:[卷下大便结燥门]大便结燥论
治脾胃中伏火大便秘涩或干燥闭塞不通全不思食乃风结血秘皆令闭塞也以润燥和血疏风自然通利矣桃仁(汤浸去皮尖)麻仁(各一两)当归梢大黄(煨)羌活(各一两)上除桃仁麻仁另研如泥外捣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白汤下如病入不大便为大便不通而涩其邪盛者急加酒洗大黄以利之如血燥而大便燥干者加桃仁酒洗大黄如风结燥大便不行者加麻仁大黄如风湿而大便不行加煨皂角仁大黄秦艽以利之如脉涩觉身痒气涩而大便不通
- 《兰室秘藏》:[卷下大便结燥门]大便结燥论
治大便难幽门不通上冲吸门不开噎塞不便燥秘气不得下治在幽门以辛润之炙甘草红花(各一分)生地黄熟地黄(各五分)升麻桃仁泥当归身(各一钱)上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调槟榔细末五分稍热食前服之《兰室秘藏》金元间李东垣公元1115-1368年
- 《医宗金鉴》:[卷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桃核承气汤方
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满,而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宜下之以抵当汤。【注】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者,脉当浮大。若脉微而沉,则是外有太阳之表而内见少阴之脉,乃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也。或邪入里,则为结胸、藏结之证。今既无太阳、少阴兼病之证,而又不作结胸、藏结之病,但其人发狂,是知太
- 《伤寒论注》:[卷二]陷胸汤证
之则死。阳明脉浮大,心下反硬,有热属藏者,可攻之。太阳结胸热实,脉浮大者,不可下,何也?盖阳明燥化,心下硬,是浮大为心脉矣。火就燥,故急下之以存津液,釜底抽薪法也。结胸虽因热入所致,然尚浮大,仍为表脉。恐热未实则水未结,若下之,利不止矣。故必待沉紧,始可下之。此又凭脉不凭症之法也。结胸症具,烦躁者亦死。结胸是邪气实,烦躁是正气虚,故死。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
- 藏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病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世居高原的农牧民由于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原因,患有慢性胃病的人相对平原地区的人多,给他们的生活、工作造成很多困难,我院采用藏西医结合的方法对2007年-2009年258例住院病人进行藏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藏药治疗对比。方法将258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120例,采用单纯藏药:坐珠达西、仁青芒觉、人青常觉、洁白丸、大月晶丸等进行为期1个月的治疗。第二组138例,采用藏西医结合治疗,疗程
- 藏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藏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心衰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心衰患者4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氧疗、控制感染、解痉平喘、强心利尿等);观察组24例,藏药内服加放血配合西药常规方法治疗。结果藏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70%,藏西医结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传统藏医疗法结合常规西药,用于治疗高原地区肺心病心力衰竭,具有良好协同作用
- 对新世纪藏医药发展的认识——访北京藏医院院长黄福开
在我国,藏医药作为理论体系较为完善、发展较为迅速的民族医药,正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日前,记者采访了北京民族医院暨北京藏医院院长黄福开,请他谈谈对新世纪藏医药发展的看法。 记者:您长期从事藏医药的临床、研究和开发工作,你认为藏医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黄福开:经过漫长的历史积累与系统发掘,藏医药具有比较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藏医药除是卫生资源外,还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工业资源和旅游资源。
- 西藏濒危藏药材人工种植有进展
西藏濒危藏药材人工种植栽培技术科研项目经过近1年阶段性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据了解,目前西藏濒危野生藏药材已达40种以上,该项目的实施为探索珍贵、濒危藏药材规模化人工种植,保护西藏有限的野生藏药材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为西藏藏医药产业化、规模化打下了基础。 据了解,濒危藏药材人工种植栽培技术研究是西藏2005年重点科研项目。经过近1年的工作,全自治区已初步建立十几处濒危藏药材人工种植栽
- 西藏开展拯救濒危藏药材计划
随着藏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加之20世纪90年代后期藏药工业化生产的到来,对藏药材掠夺式的采挖,导致部分藏药材濒临灭绝。西藏有关部门正开展“濒危藏药材人工种植栽培技术研究”项目,以拯救这些濒临灭绝的藏药材。记者从西藏自治区科技厅获悉,自2005年起,科技厅联合自治区藏药厂、自治区藏医学院、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等7家单位开展了“濒危藏药材人工种植栽培技术研究”项目。西藏高原是藏医藏药学的发源地,特有
- 西藏拯救濒危藏药材五年培育药材40种
西藏有关部门日前开展了“濒危藏药材人工种植栽培技术”项目,以拯救濒临灭绝的藏药材。从西藏自治区科技厅获悉,自2005年起,科技厅联合自治区藏药厂、自治区藏医学院、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等7家单位开展了“濒危藏药材人工种植栽培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一年的培育,目前人工种植栽培濒危藏药及用量大的藏药材已达10多类。今年,这些单位开始培育新品种,计划在3至5年内培育濒危野生藏药材约40种,并将种植技术向百姓
- 藏红花在西藏栽培成功
在精耕细作的泥土里,盛开着紫色的花朵,花芯内黄色的花粉、红色的藏红花分外夺目。这是10月30日记者在拉萨市林业局苗圃中心见到的情景。据悉,藏红花在西藏已经栽培成功。 市林业局苗圃中心藏红花技术生产负责人张建伟最初是在自治区农科院仅有1平方米的土地上试种藏红花的。第二年,增至两平方米,第三年,扩展到10平方米。 藏红花原产希腊、西班牙、伊朗等国,一度盛开在喜马拉雅山脉。它的花期每年只有10月份
- 西藏桑日试种藏药材
西藏区桑日藏药材试种工作近日在桑日镇雪巴村全面铺开,目前已种植各类药材6.9亩,其中菥冥子2.6亩,波棱瓜0.5亩,黄葵0.5亩,子仁节0.2亩,藏回香0.2亩,藏当归0.3亩,草觉明0.6明,草红花2亩。由于雪巴村土壤质量好,山南地区科技局、桑日县农牧局将利用这个特点,选择最适宜种植的药材品种,以便今后全面推广。作者:
- 西藏启动藏医药“申遗”已正式上报中国文化部
记者17日从西藏自治区文化厅获悉,藏医药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工作已完成申报文本、视频的撰写及拍摄,并已正式上报中国文化部。 藏医药已在雪域高原上传承了2000多年,是中国目前最为完整、最有影响的民族医药之一,是藏族人民博采中医学、古印度医学和古阿拉伯医学之长,逐步形成的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的传统医学体系。 “虽然现在藏医药在其他藏区以及尼泊尔、印度都得到了
- 藏药青龙十八味藏红花丸治疗乙型肝炎286例临床观察
部消失,复查两对半为HBsAg(1:16),HBeAg(-),抗-HBC(+),抗-HBe(-),血清HBV-DNA≤103cp/ml并GPT降到50u/L。随访疗效巩固,未发现复发症状。4小结上述药物应用对肝热有消炎、保肝、肝内解毒、舒肝利胆、活血化瘀作用,对早期肝癌、肝硬化腹水及乙型肝炎有显著疗效。临床表明上述药物按时应用具有保肝及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也有促进新陈代谢、抗病毒和恢复机体正
- 确保藏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藏药资源保护迫在眉睫
据新华社讯青藏高原历来以盛产冬虫夏草、雪莲、大黄等名贵药材闻名,然而,相关资料显示,长期盲目掠夺式采挖、资源利用不合理及人工种植缺乏积极性等问题致使藏药资源越来越少,藏药资源保护迫在眉睫。 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供的资料显示,由于对天然野生药材缺乏有效保护,生产企业掠夺式的采集与收购致使药材资源日趋匮乏,个别药材甚至濒临枯竭。 以红景天和冬虫夏草为例,目前国内以红景天为主要原料生产药品及
- 《兰室秘藏》:[卷下大便结燥门]大便结燥论
治大便不通五日一遍小便黄赤浑身肿面上及腹尤甚其色黄麻木身重如山沉困无力四肢痿软不旋眼黑目中溜火冷泪鼻不闻香臭少腹急痛当脐中有动气按之坚硬而痛青皮(去腐)酒黄连(各一分)酒黄柏橘红甘草(炙半)升麻(各二分)黄人参炒曲(各五分)麻黄(不去节五钱)杏仁(四个)上咀分作二服水二大盏半先煎麻黄令沸去沫再入诸药同煎至一盏去渣稍热食远服此证宿有风湿热伏于荣血之中其木火乘于阳道为上盛元气短少上喘为阴火伤其气四肢痿
- 《兰室秘藏》:[卷下大便结燥门]大便结燥论
金匮真言论云北方黑色入通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又云肾主大便大便难者取足少阴夫肾主五液津液盛则大便如常若饥饱失节劳役过度损伤胃气及食辛热味浓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阴津液亏少故大便结燥然结燥之病不一有热燥有风燥有阳结有阴结又有年老气虚津液不足而结燥者治法云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结者散之如少阴不得大便以辛润之太阴不得大便以苦泄之阳结者散之阴结者温之仲景云小便利而大便硬不可攻下以脾约丸润之食伤太阴腹满而食不
- 《兰室秘藏》:[卷下大便结燥门]大便结燥论
治大便风秘血秘常常燥结当归梢(一钱)防风(三钱)大黄(湿纸裹煨)羌活(各一两)皂角仁(烧存性去皮一两五钱其性得湿则滑湿滑则燥结自除)桃仁(二两研如泥)麻仁(二两五钱研如泥)上除麻仁桃仁另研如泥外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三两服后须以苏麻子粥每日早晚食之大便日久不能结燥也以瓷器盛之纸封无令见风《兰室秘藏》金元间李东垣公元1115-1368年
- 《兰室秘藏》:[卷下大便结燥门]大便结燥论
升麻生地黄(各二钱)熟地黄当归梢生甘草大黄(煨)桃仁泥麻仁(各一钱)红花(五分)上除桃仁麻仁另研如泥外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盏入桃仁麻仁泥煎至一盏去渣空心稍热服《兰室秘藏》金元间李东垣公元1115-1368年
-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藏医院管理
式下,藏医院如何充分发挥藏医药特色优势,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同时,顺应改革潮流,找准自己的位置,并根据自身状况、潜力、优势,积极探索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道路,成为藏医院管理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来的藏医医疗和医院管理工作心得,谈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藏医院管理的肤浅思考和认识。1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藏医药学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经过同自然灾
- 北京藏医院首批国际学徒毕业
本报讯(记者向佳)在5月7日北京藏医院举行的与智利拉丁美洲中医学院联合培训班结业典礼上,来自智利、阿根廷、葡萄牙、哥伦比亚、西班牙等国家的29名学员拿到了结业证书,他们回国后将成为传统中医药、藏医药的传播者,把他们在北京藏医院学习到的藏医理论、藏医药适宜技术教授给更多的人。结业典礼上,北京藏医院还与智利拉丁美洲中医学院签订了联合培训协议,使这一联合培训机制成为常态。据了解,此次联合培训开创了藏医
- 西藏那曲地区藏族学生恒牙列初期错牙合畸形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藏族学生错牙合畸形患病的基本资料,为当地防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71名恒牙列初期藏族学生,对其进行牙合关系调查,按Angle错牙合分类法分类,数据处理用SPSS11.5软件包。结果当地恒牙列初期藏族学生错牙合畸形患病率为67.1%,男生患病率为65.4%,女生患病率为6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8,P0.05);错牙合畸形构成比以Ang
- 西藏藏族青年血浆AVP含量的测定
【摘要】目的了解高原的人群中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的含量,初步探讨这种含量变化在低氧环境适应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西藏健康藏族青年300人血浆AVP的含量(pg/ml)与西藏健康汉族青年300人血浆AVP的含量。结果西藏藏族青年血浆AVP含量高于西藏汉族青年,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AVP的这种含量变化在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原;
- 全国藏医药学术研讨会9月14日在拉萨召开
为进一步加强国内藏医药学的学术交流,联合西藏自治区内外专家、学者,继承和发展藏医药学,促进藏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西藏自治区卫生厅主办的2007年全国藏医药学术研讨会9月14日在拉萨召开。 本次研讨会共收到来自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内蒙古、广西等省区的学术论文180多篇,内容涉及藏医药理论、临床研究、医院管理、藏医护理、藏医教学、新药开发、资源保护、藏药制剂标准、市场营销等
- 藏医药真布病临床标准出台
据新华社讯9月9日~10日,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及青海省卫生厅、中藏医药管理局主办的2006年全国藏医药学术研讨会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会议通过了第一个藏医药临床标准——真布病诊断与疗效标准。藏医药学是我国民族医药学领域最大的、最活跃的医药学科,遍及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甘肃5个省区。青海省是目前我国藏医药学发展最快、学术气氛最为活跃的省份。此次研讨会首次以真布病(与西医的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相
- 《藏药材图谱大全》编纂出版
2014年4月10日,西藏自治区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藏药材图谱大全》编纂出版项目顺利通过由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藏药材图谱大全》及电子光盘,共收载了2192种藏药材品种和1600幅涉及藏药材的相关照片,基本涵盖了常用藏药材品种,为引导正确用药,传承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藏医药研究,推动产业化发展及教学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该书已正式出版发行。作者:
- 西藏地区7~18岁藏族学生体格发育状况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西藏地区藏族学生体格发育现状,为生长发育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04年测量的7~18岁藏族学生2538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拉萨城市及那曲农村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进行比较。结果男生身高、体重、胸围增长趋势均为城男比乡男提前,即乡男的快速发育时间落后于城男,但17~18岁时2者的身高、体重、胸围已无明显差别。身高快速发育时间城女比乡女提前2a,18岁时身高、体重城女高于乡女
- 中科院藏药研究重点实验室填补藏药研究基地空白
中新社西宁6月28日电(郭雪媛)“中国科学院藏药研究重点实验室要建成一个可供藏医药系统研究及现代化改造的技术平台,为藏医药人才培养、技术交流和藏药理论的发展提供支撑,这将填补国内乃至国际藏药研究基地的空缺。28日,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陶燕铎说。史料记载,藏医药学的发展至少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代藏药应用的地域,除西藏自治区外,还包括青海、四川、云南和甘肃等省所属的一些
- 中科院藏药研究重点实验室填补国际藏药研究基地空白
“中国科学院藏药研究重点实验室要建成一个可供藏医药系统研究及现代化改造的技术平台,为藏医药人才培养、技术交流和藏药理论的发展提供支撑,这将填补国内乃至国际藏药研究基地的空缺。”28日,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陶燕铎说。史料记载,藏医药学的发展至少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代藏药应用的地域,除西藏自治区外,还包括青海、四川、云南和甘肃等省所属的一些藏族自治州和自治县。目前已知藏药资源种类有
- 青海藏医药古籍整理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记者从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了解到,这一国内主要承担藏医药古籍整理保护工作的科研机构目前已先后抢救、挖掘藏医药古籍1000多部,使藏医药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传承、发展和弘扬。藏医药是中华医药学宝库重要组成部分,典籍浩瀚、博大精深。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所长多杰说,为促进藏医药传承与发展,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研究所成立25年来致力于藏医药古籍文献搜集、整理、出版工作,先后抢救、挖掘《藏医秘诀宝库》
- 藏猪DNA文库有望在西藏建立
西藏工布江达县“国家级藏猪遗传资源保护区”申请近日初步通过专家认证,这意味着藏猪DNA文库有望建立,这对藏猪遗传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农牧厅获悉,为进一步做好西藏藏猪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促进藏猪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西藏召开了“藏猪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专家论证会”,全国畜牧总站、西藏自治区畜牧总站、中山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20多名专家参加了会议。专家认为,西藏工布江达县藏猪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