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近视

目录

1 拼音

bú néng jìn shì

2 英文参考

hyperopi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hyperopia[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不能近视为病名[1]。见《张氏医通》卷八。即远视[1][2]

远视(hyperopia[3])为病名[4]。见《审视瑶函》。又称能远怯近症(见《审视瑶函》)、能远视不能近视(见明·倪维德《原机启微》)、不能近视(见《张氏医通》卷八)、视远怯近症[4]。是指以视远物较视近物清楚为主要表现的眼病[5]。远视轻者视远较视近清楚,故古称能远怯近症,至《目经大成》始名远视[6]。实际上,病重者视远亦不清楚[6]

不能近视相当于西医学之远视眼[6]

西医治疗详见远视条。

4 不能近视的病因病机

不能近视多由先天所致[6]。禀赋不足或肝肾俱虚,目中光华散漫不收,以致不能视近[6]

《景岳全书》卷二十七:“不能近视者,阴气不足也”。阴不足则阳越于外,故能远照而视远清晰,阴被阳灼,阴主敛,肾阴亏损,光华不能收敛于近,故视近反模糊[6][6]

视远尚清,视近模糊者,多由肾阴不足,目中光华不能收敛视近引起[6]。视远近皆模糊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肝肾亏虚,目中光华散漫不收所致[6]

5 不能近视的症状

不能近视患者眼外观一般无异常,轻者视远较清楚,视近物模糊,持续近距离使用目力时可见眼胀、头痛、视昏,眼干涩疲劳,眼睑沉重等证候,休息片刻可以缓解[6][6][6]。病重者,阳乏阴衰,视远近皆不清楚[6][6]。小儿患本病者,容易引起通睛[6]

6 不能近视的治疗

不能近视治宜滋阴明目,用杞菊地黄丸或地芝丸加减,并可用针灸治疗,亦可配镜矫正视力[6]

6.1 辨证治疗

6.1.1 肝肾两虚

远视·肝肾两虚证(hyperopia with liver-kidney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肝肾不足,以视远尚清,视近模糊,或用眼后感眼球酸痛,或兼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为常见症的远视证候[6]

6.1.1.1 症状

视远尚清,视近模糊,或用眼后感眼球酸痛,或兼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6]

视远清楚,视近模糊,或视远近皆模糊不清。全身可无明显不适,或见肝肾亏虚之脉症[6]

6.1.1.2 证候分析

视远尚清,视近模糊者,多由肾阴不足,目中光华不能收敛视近引起[6]。视远近皆模糊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肝肾亏虚,目中光华散漫不收所致[6]

6.1.1.3 治法

补益肝肾[6]

6.1.1.4 方药治疗

可用地芝丸[备注]地芝丸(《此事难知》):生地黄、天门冬、枳壳、菊花。或杞菊地黄丸[备注]杞菊地黄丸(《医级》):六味地黄丸加枸杞、菊花。加减治疗:地芝丸中天冬,生地黄滋肾清热为主药;菊花助主药清肝明目,枳壳理气和胃,使之补而不滞,宜用于阴虚有热者,杞菊地黄丸滋养肝肾,益精明目,尤适于肝肾不足者用。[6]

6.1.2 气血两虚

远视·气血两虚证(hyperopia with qi-blood deficiency  pattern),气血两虚,以视远较视近清楚,不耐久视,两目隐痛,甚则连及前额,全身可兼见面色少华,心悸怔忡,头晕失眠,气短神疲,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无力为常见症的远视证候[6]

6.1.2.1 症状

视远较视近清楚,不耐久视,两目隐痛,甚则连及前额,全身可兼见面色少华,心悸怔忡,头晕失眠,气短神疲,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无力[6]

6.2 针灸治疗

6.2.1 体针

6.2.1.1 方一

常用下列四组穴位:承泣、翳明;四白、肩中俞;头维、球后;睛明、光明。每天针刺一组,轮换取穴,10次为一疗程。[7]

6.2.1.2 方二

取睛明、风池为主穴;配攒竹、四白[8]。睛明穴以30号毫针直刺1.0~1.5寸,得气即止;其他穴位用捻转手法,中等强度刺激,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8]

6.2.2 梅花针

①用梅花针叩打后颈部及眼区(眼眶周围),于颈椎两侧各叩三行,于眼眶上缘及下缘密叩3~4圈,同时在睛明、攒竹、鱼腰、四白、太阳、风池等穴各叩几下。也可叩打背部俞穴。[8]

②主穴:正光穴(攒竹穴与鱼腰穴连线中点,眶上缘下方)。配穴:风池、大椎、内关。于穴位0.8~1.2 cm直径范围内叩打20~50下。一般只用主穴,如效果不佳再酌情加用配穴。隔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以中等度刺激为宜。[8]

6.2.3 耳针

6.2.3.1 方一

耳针治疗本病有较好的效果,可取目、目1、目2、肝、肾等穴,用王不留行籽,用胶布固定穴上,每日压迫2~3次,每次每穴压迫1分钟左右,两耳轮流使用[8]

6.2.3.2 方二

选穴:眼、肝、脾、肾、心

刺灸法:毫针刺,每次2~3穴,每次留针30~60min,间歇运针;或用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数次。治疗5次测视力表1次,观察视力改善程度。

6.2.4 皮肤针

选穴:颈椎两旁至大椎处、眼区周围

刺灸法:颈椎两旁至大椎处用重叩法叩打5~10次,眼周围由内向外转圈轻叩3~5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6.3 配镜矫正视力

远视虽可施以药物及针刺治疗,但临床疗效尚难确定[8]。所以发现远视症状,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同时,尚应及早配镜矫正视力[8]

7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3.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15.
  3.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77.
  5. ^ [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6. ^ [6] 廖品正.中医眼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35-136.
  7. ^ [7] 廖品正.中医眼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34-135.
  8. ^ [8]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73.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