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肝丸

目录

1 拼音

bǔ gān wán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Bugan Wan

2.2 标准编号

WS3-B-1947-95

2.3 处方

当归 120g 川芎 60g    白芍    80g 地黄 120g    防风 60g 羌活 60g

2.4 制法

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粉末加炼蜜50~ 55g与适量 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水蜜丸;气微香,味微甜、苦、辛。

2.6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油管含金黄色分泌物,直径约20μm。油管含 棕黄色分泌物,直径约100μm。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棕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 物。薄壁细胞纺锤形,壁略厚,有极微细的斜向交错纹理。草酸钙簇晶直径18~32μm, 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中含数个簇晶。螺纹导管直径8~23μm, 加厚壁互相连接,似网状螺纹导管。

2.7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8页)。

2.8 功能与主治

补血祛风。用于肝血虚损兼感风邪所引起的头目眩晕,胁痛、头 痛、肢体疼痛。

2.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9g,一日2次。

2.10 规格

每10粒重 1g

2.11 贮藏

密闭,防潮。

3 补肝丸说明书

3.1 药品类型

中药

3.2 药品名称

补肝丸

3.3 药品汉语拼音

3.4 药品英文名称

3.5 成份

3.6 性状

3.7 作用类别

3.8 适应症/功能主治

补血祛风。用于肝血虚损兼感风邪所引起的头目眩晕,胁痛,头痛,肢体疼痛。

3.9 规格

每10粒重1克

3.10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9克,一日2次。

3.11 禁忌

3.12 不良反应

3.13 注意事项

1.阴虚阳亢者不宜服。

2.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按照用法用量服用,长期服用应向医师或药师咨询。

4.服用本品一周后症状未见改善或加重者,应到医院就诊。

5.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6.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8.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9.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5 药理作用

3.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4 《异授眼科》

4.1 组成

菟丝子(酒煮,捣烂)3两,柏子仁(炒)3两,枸杞3两,山药3两,白茯苓2两,防风1两,栀子(炒)1两,五味子1两,车前子1两(炒),细辛5钱,甘草5钱,蕤仁3钱,川芎1两。

4.2 主治

肝虚目暗,渐渐昏(??),时见黑花,视一如二。

4.3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灯草煎汤送下。

4.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熟地3两,兔肝1具,捣膏入药,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4.5 用药禁忌

忌萝卜、蒜、椒、姜、鱼腥、犬羊,煎炒、油面、生冷之物。

5 《审视瑶函》卷三

5.1 组成

苍术(米泔水制)、熟地黄(焙干)、蝉退、车前子、川芎、当归身、连翘、夜明砂、羌活、龙胆草(酒洗)、菊花各等分。

5.2 主治

玛瑙内障。

5.3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薄荷汤送下。

5.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米泔水煮猪肝,捣烂,入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6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五

6.1 组成

泽泻1两半,菖蒲1两半,人参2两,茯苓2两,干山药2两,远志2两,防风2两,知母2两,干地黄2两。

6.2 功效

退翳。

6.3 主治

飞尘眯目,外障。

6.4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茶送下。

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7 《慎斋遗书》卷五

7.1 组成

海螵蛸4钱,杞子4两,人归身1两,杜仲4两,香附2两(醋炒)。

7.2 功效

补肝。

7.3 用法用量

口服。

7.4 制备方法

水泛为丸。

8 《眼科全书》卷五

8.1 组成

人参3钱,白茯1钱,熟地1钱,山药1钱,远志1钱,知母1钱,泽泻1钱,防风1钱,楮实子(酒洗)1两,菟丝子(酒煮)1两,蒺藜(炒,去刺)1两,当归(酒洗)1两,石菖蒲8钱,夏枯草8钱,石斛草8钱,覆盆子(酒洗)7钱,蔓荆子7钱,龙胆草7钱,细辛7钱,川芎7钱。

8.2 主治

飞尘入眼伤,物粘处有血积成块,或肉生疙瘩者。

8.3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空心白汤送下;或酒送下。

8.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8.5 附注

原书治上证:宜用小锋针抽拨或针出毒血。

9 《癍论萃英》

9.1 组成

四物汤加防风、羌活各等分。

9.2 主治

风虚眩运,风秘便难;干胁痛。

9.3 用法用量

口服。

9.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9.5 附注

本方改为汤剂,名“治风六合汤”(见《医方集解》);改为散剂,名“补肝散”(见《杂病源流犀烛》)。

10 《圣济总录》卷一一二

10.1 组成

杏仁1两,茺蔚子1两,青葙子1两,枸杞子1两,五味子1两,茯苓1两(去皮),干地黄3两,菟丝子2两,决明子1两,山芋1两半,车前子1两半,地骨皮(焙)1两半,柏子仁1两半,大黄1两半,细辛(去苗叶)1两半,甘草(炙,锉)1两半,人参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黄连(去须)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

10.2 主治

眼昏暗,将变成内障。

10.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加至30丸,食后米饮送下,临卧再服。

10.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1 《千金》卷六

11.1 组成

青葙子1两,桂心1两,葶苈子1两,杏仁1两,细辛1两,茺蔚子1两,枸杞子1两,五味子1两,茯苓1两6铢,黄芩1两6铢,防风1两6铢,地肤子1两6铢,泽泻1两6铢,决明子1两6铢,麦门冬1两6铢,蕤仁1两6铢,车前子2两,菟丝子2两,干地黄2两,兔肝1具。

11.2 主治

眼暗。

11.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饮送下,1日2次。加至30丸。

11.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2 《幼幼新书》卷三十三引《龙木论》

12.1 组成

芎1两,藁本1两,五味子1两,细辛1两,羌活1两半,知母1两半,茺蔚子2两。

12.2 主治

小儿睑中生赘外障,赤涩泪出。

12.3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茶送下。

12.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2.5 附注

原书治上证,先宜钩、割,散去瘀血,后乃熨烙,并服用本方。

13 《千金翼》卷十一

13.1 别名

地肤子丸

13.2 组成

地肤子2合,蓝子2合,蒺藜子2合,细辛5合,桂心5分,车前子2合,菟丝子2合,瓜子2合,螢火虫5合,黄连1两半,茺蔚子2合,青葙子2合,大黄2两,决明子5合。

13.3 功效

明目。

13.4 主治

眼暗。

13.5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饮送下。可加至20丸。

13.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3.7 用药禁忌

慎热面食、生冷、酢、滑、油、蒜、猪、鸡、鱼、荞面、黄米。

13.8 附注

地肤子丸(《圣惠》卷三十三)。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