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经脉

目录

1 拼音

bó shū jīng mài

2 注解

《帛书经脉》为书名。长沙马王堆汉墓(公元前168年)出土的帛书之一。原无篇名。内容记载十一脉,因名《帛书经脉》,或名《十一脉灸经》。《帛书经脉》有三种版本,近人又分别称为《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分甲种本、乙种本两种)。[1]

参见《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分甲种本、乙种本两种):

《足臂十一脉灸经》为帛书名。撰人不详。1973年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成书年代早于《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经脉学文献,为研究经络学说的形成历史提供了原始的实物根据。见1979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五十二病方》。[2]

《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为帛书名。撰人不详。1973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马王堆汉墓中发现。成书年代早于《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经脉学文献。载于1979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五十二病方》中。[3]

《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为帛书名。撰人不详。1973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马王堆汉墓中发现。成书年代早于《黄帝内经》。内容与《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大致相同,缺文较甲本多,首尾较完整。此外,在叙述脉的顺序上略有差异。载于1979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五十二病方》中。[3]

3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38.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44.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96.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