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渊·胆腑郁热证

目录

1 拼音

bí yuān ·dǎn fǔ yù rè zhèng

2 英文参考

sinusitis with pattern of ?heat stagnation in gallbladder-fu[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鼻渊·胆腑郁热证(sinusitis with pattern of ?heat stagnation in gallbladder-fu)是指胆腑郁热,以鼻涕量多色黄,鼻塞,嗅觉减退,头痛剧烈,眉棱骨或颌面部有压痛,鼻黏膜充血肿胀,中鼻道、嗅沟见脓性分泌物,伴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寐少梦多、小便黄赤,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弦数等为常见症的鼻渊证候[1]

4 鼻渊·胆腑郁热证的症状

鼻渊·胆腑郁热证患者鼻涕黄浊粘稠如脓样,色黄或黄绿,量多,从鼻腔上方流下,或有腥臭味,鼻塞,嗅觉减退,鼻粘膜肿胀,尤以红赤为甚,中鼻道、嗅沟见脓性分泌物。头痛剧烈,眉棱骨或颌面部有压痛。全身或伴有发热、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耳鸣耳聋、寐少梦多、小便黄赤。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弦数。[1][2][3]

5 证候分析

胆腑郁热,循经上炎,攻犯脑窍,蕴结于鼻窦,燔灼气血,熏腐肌膜,故见涕黄粘稠如脓样,量多而有臭味[3]

火热较盛,蒸灼鼻内肌膜,瘀阻脉络,故肿胀,红赤尤甚,鼻塞及嗅觉减退等症状也较甚[3]

热毒灼伤窦壁,故叩压眉间或颧部,则疼痛剧烈[3]

胆经火热,上攻头目,清窍不利,故头痛剧烈,发热,目赤,耳鸣,耳聋[3]

火热蒸迫,胆汁外溢,故口苦、咽干[3]

胆热内郁,扰乱神明,故失眠梦多,急躁易怒[3]

舌质红,苔黄,脉弦数皆为胆经火热之象[3]

6 鼻渊·胆腑郁热证的治疗

6.1 方药治疗

6.1.1 治法

清泄胆热,利湿通窍[3]

6.1.2 方药

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备注]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龙胆草、栀子、黄芩、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黄、甘草加减治疗:该方以龙胆草、黄芩、柴胡、山栀子清泄胆热,泽泻、车前子、木通利湿,引热下行,当归、生地黄活血凉血,益阴制火,甘草调和药性[3]

若鼻塞甚者,加苍耳子、白芷、鹅不食草,以芳香通窍[3]

若肝胆火热塞盛,头痛剧烈,急躁易怒,便秘尿赤者,可用当归龙荟丸加减,以清泻肝胆之火[3]

也可用奇授藿香丸[备注]奇授藿香丸(《医宗金鉴》):藿香连枝叶研细束,雄猪胆汁和丸如梧桐大。,以木通,茵陈煎水送服:奇授藿香丸中以藿香芳香行气,辟浊化湿,猪胆苦寒,入胆经除胆热,配以木通、茵陈以清利胆经湿热[3]

6.2 饮食疗法

6.2.1 食疗方法

清泻胆热,利湿通窍[3]

6.2.2 推荐食材

丝瓜、鱼腥草、猪胆、苦瓜等[3]

6.2.3 食疗方

丝瓜饮:经霜丝瓜1条,切碎,沸水浸泡,代茶饮[3]

丝瓜根蕺菜饮:丝瓜根30g,鱼腥草30g,煎水,加白糖调味,代茶饮[3]

猪胆蜜:猪胆1个取汁,与蜂蜜60g共煎或蒸,代茶饮[3]

苦瓜泥:生苦瓜1条捣烂如泥,加白糖60g捣匀,两小时后将水滤出,去渣,分2~3次服用[3]

6.3 外治法

1)选用滴鼻灵[备注]滴鼻灵(经验方):鹅不食草650 g、辛夷花150g,煎水二次,药液混合,浓缩成1500 ml,加盐酸麻黄素粉3.75 g、葡萄糖粉15 g,过滤消毒,瓶装备用。、葱白滴鼻液或1%麻黄素液等滴鼻[3]

或用冰连散[备注]冰连散(经验方):黄连3g、辛夷花3g、冰片0.6 g,共研细末。吹入鼻腔,每天3~4次,以疏风清热通窍,改善鼻腔通气,使鼻窦分泌物易于排出[3]

2)上颌窦炎,可于穿刺冲洗后,注入鱼腥草液[备注]鱼腥草液(经验方):将鱼腥草干品切碎,置蒸馏器内加水过药面,加热蒸馏,以每3 ml相当原干药1g计算,收集第一次蒸馏液,再行蒸馏,以每1 ml相当于原干药3g计算,收集第二次蒸馏藏,每1000 ml加入0.8g氯化钠使溶解,再加入适量吐温-80,使溶液澄清,用IG重焙玻璃漏斗过滤,滤液灌装,以流通蒸气灭菌30 min,备用。,以清热解毒[3]

6.4 针灸治疗

6.4.1 针刺

6.4.1.1 方一

选用迎香、印堂、太阳、合谷、风池、曲池、足三里等穴位,每次2~3穴,强刺激[3]

6.4.1.2 方二

取迎香、鼻通、列缺、合谷、印堂、通天、内庭、风池等穴为主[4]。头痛加上星、百会;眉棱骨痛加攒竹[4]

6.4.1.3 方三

治法:清热泻火,宣肺通窍

处方:列缺、合谷、迎香、上迎香、印堂穴。取列缺、合谷为远部表里配穴,以清泻肺热;迎香挟于鼻旁,印堂位于鼻根,上迎香居两侧,三穴共奏疏散局部郁热而通鼻窍之功效。

随证配穴:行间,头痛加风池、太阳。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min,10次为一疗程。

6.4.2 穴位注射

取肺俞穴,进针3~5分,注入鱼腥草注射液0.5 ml,隔天1次[4]

7 鼻渊患者日常保健

注意擤鼻方法,鼻塞甚者,不可强行擤鼻,以免邪毒逆入耳窍,导致耳窍疾病[4]

急性者适当休息,注意营养[4]

对本病应积极、及时地治疗,以免使急性转为慢性,迁延日久难愈,或变生它疾[4]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感冒,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的疾病[4]

注意劳动保护,工作环境粉尘多者,应戴口罩[4]

8 鼻渊患者饮食宜忌

饮食不当会使鼻渊患者病情加重或延长病程[4]

鼻渊患者宜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以摄取足够的维生素C,如柑橘类水果、葡萄、黑莓等;多吃全谷类、豆类、坚果,以摄取B族维生素,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抵御外邪入侵[4]

鼻渊患者需戒除烟酒,忌食辣椒、大蒜、煎炸等辛辣燥热食物[4][4]

9 关于鼻渊

鼻渊(sinusitis)鼻渊为病名[5]。出《黄帝内经素问·气厥论》。俗称脑漏(见《景岳全书·鼻证》)、又称脑崩(见《外科大成》卷三)、脑渗(见《医学准绳六要》)、脑泻(《普济方》卷五十七)、历脑[5]、控脑痧[5]、控脑砂(见《医宗金鉴》卷六十五、《外科大成》卷三)。是指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表现的鼻病[5]。因涕下不止如淌水而得名[5]。是鼻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5]

《黄帝内经素问·气厥论》:“胆热移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不止也。”继《黄帝内经素问》之后,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论述也较多,并根据《黄帝内经素问》对其病机、病位、症状及“脑渗为涕”的论述,故又有“脑漏”、“脑渗”、“历脑”、“控脑痧”等病名[5]

《外科正宗》卷四:“脑漏者,又名鼻渊。总由风寒凝入脑户与太阳湿热交蒸乃成。其患鼻流浊涕,或流黄水,点点滴滴,长湿无干,久则头眩虚晕不已。”

鼻渊与西医的急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类似[5]。多见于急性鼻炎、慢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急性副鼻窦炎、慢性副鼻窦炎,亦可见于重症慢性鼻膜炎。

鼻渊发病率高,影响工作、学习,甚至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导致不良后果,故应积极防治[5]

详见鼻渊条。

10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 ^ [2]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231-233.
  3. ^ [3]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52.
  4. ^ [4]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35.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9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