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叶

目录

1 拼音

pí pá yè

2 英文参考

folia eriobotryae[朗道汉英字典]

flower of loquat[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olium Eriobotryae(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oquat leaf[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枇杷叶

枇杷叶为中药名,出《名医别录》。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 的干燥叶[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Folium Eriobotry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loquat leaf(《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来源

枇杷叶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的叶[2]

枇杷叶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 的干燥叶[2]

7 产地

枇杷叶主产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北等地[2]

8 原植物形态

常绿乔木或灌木。叶互生,长椭圆或倒卵形,边缘上部有疏锯齿,基部楔形,上面多皱,下面及叶柄密被锈色绒毛。圆锥花序顶生,具淡黄色绒毛,花芳香;萼征5;花瓣5,白色;雄蕊20;子房下位,2~5室,每室胚珠2,花柱2~5,基部合生,有毛。梨果卵形,扁卵形或长卵形,橙黄色,肉甜。种子1至数粒,棕褐色,有光泽。花期9~11月,果期次年4~5月。

种于村边、平地、坡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四川、湖北有野生。

9 采收与初加工

全年可采,晒至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晒干。

10 生药性状

叶长圆形、倒卵形,长12~30cm,宽4~9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锯齿,近基部全缘;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较光滑;下表面密被黄色绒毛,主脉明显突起,侧脉羽状;叶柄极短,被棕黄色绒毛。革质而脆,易折断。无臭、味微苦。

11 性味归经

枇杷叶味苦,微辛,性微寒;入肺、胃经[2]

12 枇杷叶的功效与主治

枇杷叶具有清肺止咳,降气和胃,止渴的功效,治肺热咳嗽气喘,咳血,衄血;胃热呕吐,呃逆,妊娠恶阻,小儿吐乳,消渴及肺风面疮,酒皻鼻赤[2]

13 枇杷叶的用法用量

煎服:4.5~9g,刷去毛[2]

治肺病蜜炙用,治胃病姜汁炒用[2]

14 枇杷叶的化学成分

含苦杏仁甙(amygdalin)、熊果酸、齐墩果酸、维生素B1、和C、鞣质、有机酸、糖类等。

枇杷叶含皂苷、熊果酸、齐墩果酸、苦杏仁苷、枇杷佛林、金丝桃苷、鞣质、糖类及山梨醇[2]

鲜枇杷叶含挥发油,油中主含反式橙花叔醇及金合欢醇等[2]

15 枇杷叶的药理作用

枇杷叶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2]

苦杏仁苷有止咳作用,其水解产物苯甲醛在消化道有抑制酵母、防止发酵的作用[2]

16 枇杷叶制剂

枇杷叶膏

17 枇杷叶的药典标准

17.1 品名

枇杷叶

Pipaye

ERIOBOTRYAE FOLIUM

17.2 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I,indl.的干燥叶。全年均可采收,晒至七、八成千时,扎成小把,再晒干。

17.3 性状

本品呈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2~30cm,宽4~9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锯齿,近基部全缘。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较光滑;下表面密被黄色绒毛,主脉于下表面显著突起,侧脉羽状;叶柄极短,被棕黄色绒毛。革质而脆,易折断。气微,味微苦。

17.4 鉴别

(1)本品横切面:上表皮细胞扁方形,外被厚角质层;下表皮有多数单细胞非腺毛,常弯曲.近主脉处多弯成人字形,气孔可见。栅栏组织为3~4列细胞,海绵组织疏松,均含草酸钙方晶和簇晶。主脉维管束外韧型,近环状;束鞘纤维束排列成不连续的环[3],壁木化,其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薄壁组织中散有黏液细胞,并含草酸钙方晶。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枇杷叶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熊果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l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一丙酮(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7.5 检查

17.5.1 水分

不得过13.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H 第一法)。

17.5.2 总灰分

不得过9.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17.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75%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8.0%。

17.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17.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砝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甲醇-0.5%醋酸铵溶液(67:12:2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理论板数按熊果酸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17.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齐墩果酸对照品、熊果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乙醇制成每1ml含齐墩果酸50μg、熊果酸0.2mg的混合溶液,即得。

17.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粗粉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乙醇5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5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加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7.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齐墩果酸(C30H48O3)和熊果酸(C30H48O3)的总量不得少于0.70%。

17.8 枇杷叶饮片

17.8.1 炮制

17.8.1.1 枇杷叶

除去绒毛,用水喷润,切丝,干燥。

本品呈丝条状。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较光滑。下表面可见绒毛,主脉突出。革质而脆。气微,味微苦。

17.8.1.1.1 含量测定

同药材。

17.8.1.2 蜜枇杷叶

取枇杷叶丝,照蜜炙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Ⅱ D)炒至不粘手。

每100kg枇杷叶丝,用炼蜜20kg。

本品形如枇杷叶丝,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微显光泽,略带黏性。具蜜香气,味微甜。

17.8.1.2.1 检查

水分同药材,不得过10.0%。

总灰分同药材,不得过7.0%。

17.8.1.2.2 鉴别

(除横切面外)同药材。

17.8.1.2.3 含量测定

同药材。

17.8.2 性味与归经

苦,微寒。归肺、胃经。

17.8.3 功能与主治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

17.8.4 用法与用量

6~10g。

17.8.5 贮藏

置干燥处。

17.9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8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01.
  3. ^ [3] 国家药典委员会.关于勘误《中国药典》2010年版有关内容的通知(国药典综发〔2010〕246号).2010-09-28.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