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白喉

目录

1 拼音

bí bái hóu

2 英文参考

nasal diphtheria

3 疾病分类

耳鼻喉科

4 疾病概述

白喉是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特点为咽、鼻、喉等处粘膜坏死,形成伪膜,发热,面色苍白,周身无力等症状,重者合并心肌炎和神经麻痹。潜伏期一般1~7天,约2~4天。可发生在眼结合膜、耳、女孩外阴部,新生儿脐带、食道及皮肤破损处。

诊断:

(1)临床特点:咽部有典型假膜,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及吸气性呼吸困难。

(2)细菌学检查:患处分泌物涂片及培养阳性。

(3)鉴别诊断:与化脓性扁桃体炎、鹅口疮、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喉炎、气管异物相鉴别。

治疗:

(1)一般治疗:①严密隔离②饮食,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补充大量维生素B和C。③病室内安静舒适,做好口腔护理。

(2)对症治疗:烦躁不安者给镇静剂。

(3)药物治疗:①抗毒素应用②过敏性反应的治疗③抗菌素的治疗。

(4)并发症的处理:①喉梗阻:吸氧,立即行气管切开。②心肌炎:输入大量维生素C和B1,进易消化饮食,通便。③神经麻痹:吞咽困难者可行鼻饲,隔肌麻痹引起呼吸困难者应备好一切抢救药物及人工呼吸器。预防 自动免疫是预防白喉的根本措施,儿童可注射百白破疫苗。对病人要进行隔离。

5 疾病描述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呼吸道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直接传播,其次为间接传染,即通过使用染菌的手巾、食具、玩具、书报等。白喉常见于秋冬和春季期间,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以2—5岁发病率最高,我国自解放以来重视预防接种工作,故目前已很少见。

6 症状体征

较少见,也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二类,前者为白喉杆菌直接传染于鼻腔而发病,全身中毒症状轻微,后者则由咽白喉蔓延而来,全身症状和中毒情况都较重,症状和普通鼻炎同、鼻塞、流涕、但鼻涕中常带血,检查可见鼻前庭和上唇皮肤潮红,糜烂,鼻腔粘膜表面盖有灰白色假膜,尤其常见于鼻中隔上,除去假膜留下出血溃疡。

7 疾病病因

白喉杆菌传染。

8 病理生理

白喉杆菌传染后所发生的病理变化,可分局部与全身两种。

1、局部病变 白喉杆菌侵入人体组织后产生一种外酶素,损害粘膜上皮细胞,发生坏死,纤维素及白细胞渗出,纤维素凝固后,形成一层假膜,白喉杆菌在假膜下繁殖滋长,产生更多外霉素,所致病损扩大,假膜向四周蔓延,喉部假膜附着较松,有时可咳出。

2、全身病变 白喉外毒素进入血液出现全身重度现象,可引起重度性心肌炎,肾炎、周围神经炎或脑神经损害。

9 诊断检查

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结合细菌学检查,诊断多无困难,但一次检查阴性并不能排除本病,并重复多次,必要时可行锡克试验及毒力试验,以求早期确诊,如临床表现疑似白喉,也不一定等待化验证实,可先行治疗。

10 治疗方案

1、患儿应严格隔离,注意口腔及鼻部护理。

2、注射白喉抗毒素及青霉素,抗毒素的剂量应根据病情轻重和假膜范围而定,一般可用2万—4万单位,重者6万—10万单位,必要时可重复注射一次,青霉素有消灭白喉杆菌和防止继发感染的效果,宜及早足量使用。

3、有呼吸困难和喉阻塞症状者,应及时施行气管切开术。

4、密切注意心脏情况,如有心肌损害,患儿应卧床休息3—6周,并请儿科医师协同处理。

5、对白喉杆菌带菌者,应先予青霉素或红霉素治疗,如细菌培养持续阳性,可考虑切除扁桃体。

11 预后及预防

无特殊

12 特别提示

见于婴幼儿,多与咽、喉白喉同时发生,单纯性鼻白喉很少见;鼻白喉常流粘液脓性并混有血液的鼻溢液,发生于小儿,发病率很低。

预防与调养:

1.及时隔离患儿,对患儿的分泌物、用具、衣服、病室等,均须严格消毒。

2.按时接种白—百—破三联疫苗。

3.流行期间勿去公共场所。

4.卧床休息至少2周。

5.饮食宜清淡而营养丰富,以流食、半流食为主。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