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原

目录

1 拼音

biàn yìng yuán

2 英文参考

allergen

anaphylactogen[WS/T 455—2014 卫生监测与评价名词术语]

3 注解

变应原又称致敏物(allergen),是指能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包括完全抗原和半抗原[1]。完全抗原如异种动物血清,半抗原如抗菌素等[2]

变应原指能够诱发变态反应的物质。实际上在哮喘、枯草热、荨麻疹等疾病使用这个名称时主要是指能够诱发变应性过敏症的抗原而言。自然界中成为变应原的物质是很多的,诸如花粉、室内尘埃、各种食物或药品等。与这些抗原起反应的物质以前对其本质是不了解的,一直沿用反应素(reagin)的名称。现在根据石坂公成等的研究,证明是免疫球蛋白E(IgE抗体)。

变应原可以是完全抗原(如微生物、寄生虫、花粉、异种动物血清等),也可以是半抗原(如药物和一些化学制剂)。有时变性的自身成分作为自身抗原,也可引起变态反应发生。变态反应的发生可分为两个阶段:致敏阶段,当机体初次接触变应原后,需要有一个潜伏期(1~2周),免疫活性细胞才能产生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此期间机体无任何异常反应,但已具备了发生变态反应的潜在能力。变态反应发生阶段,当致敏机体再次与同一变应原接触,变应原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也就是异常免疫反应出现,此过程出现较快,少则几秒至几十秒,多则2~3天。变态反应发生的原因一是个体的免疫机能状态;二是进入机体的抗原的性质、纯度及途径等。这两个因素中主要因素是前者,即个体免疫应答的差异。使用同一种药物后发生变态反应者只是少数,而且出现的临床症状也不相同: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轻者出现荨麻疹。但也有些变态反应类型,如结核菌素迟发型变态反应与个体差异关系不大。变态反应发生的特点是:必须有变应原的刺激;具有严格的针对性,即两次接触的变应原必须相同;有一定的潜伏期,必须经历从致敏到变态反应发生两个阶段;必须有过敏体质者存在。变态反应发生的原因和表现十分复杂,对其分类曾有不同的观点。但目前大多按照造成免疫病理的机制,将变态反应分为四类:Ⅰ型(速发型)、Ⅱ型(细胞毒型)、Ⅲ型(免疫复合物型)、Ⅳ型(迟发型)。

4 参考资料

  1.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WS/T 455—2014 卫生监测与评价名词术语[Z].2014-11-15.
  2.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 157—2009 职业病诊断名词术语[Z].2009-03-16.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