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氧戊酸

目录

1 拼音

běn yǎng wù suān

2 概述

吉非罗齐是降血脂药,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主要是降低VLDL-C的合成,增加脂蛋白酯酶活力,促进VLDL-C分解,抑制HDL-C分解,并增加载脂蛋白Al(apoa I)和载脂蛋白A2(apoaⅡ)的合成,使HDL-C含量增加,使TG和LDL-C降低。临床用于高脂蛋白血症Ⅳ型、高脂蛋白血症ⅡⅡ型。

本药禁止与氯贝丁合用,也不宜与HMG-COA(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合用。与抗凝剂合用时,应减少抗凝剂的剂量。主要损害胃肠道、神经系统等。

3 吉非罗齐药典标准

3.1 品名

3.1.1 中文名

吉非罗齐

3.1.2 汉语拼音

Jifeiluoqi

3.1.3 英文名

Gemfibrozil

3.2 结构式

3.3 分子式与分子量

C15H22O3    250.34

3.4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

本品为2,2-二甲基-5-(2,5-二甲苯基氧基)-戊酸。按无水物计算,含C15H22O3应为98.0%~102.0%。

3.5 性状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

本品在三氯甲烷中极易溶解,在甲醇、乙醇、丙酮或己烷中易溶,在水中不溶;在氢氧化钠试液中易溶。

3.5.1 熔点

本品的熔点(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C)为58~61℃。

3.6 鉴别

(1)取本品约50mg,加乙醇3ml,溶解后,取溶液5滴,加2%碘化钾溶液与4%碘酸钾溶液各2滴,置水浴中加热1分钟,冷却,加淀粉指示液2滴,即显蓝色。

(2)在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601图)一致。

3.7 检查

3.7.1 有关物质

取本品,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适量,用流动相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2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取对照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20%。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各1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2倍。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的主峰面积(0.2%),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5倍(1.0%)。

3.7.2 残留溶剂

甲酸乙酯、正己烷、四氢呋喃、甲基环己烷与甲苯取本品约0.2g,精密称定,置20ml顶空瓶中,精密加入二甲基亚砜5ml振摇使溶解,密封,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分别取甲酸乙酯、正己烷、四氢呋喃、甲基环己烷与甲苯适量,精密称定,用二甲基亚砜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各约含200μg、11.6μg、28.8μg、47.2μg和35.5μg的混合溶液,精密量取5ml,置20ml顶空瓶中,密封,作为对照品溶液。照残留溶剂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P第二法)试验。以100%二甲基聚硅氧烷(或极性相近)为固定液;起始温度为40℃,维持7分钟,以每分钟15℃的速率升温至200℃,维持5分钟;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50℃;顶空瓶平衡温度为80℃,平衡时间为30分钟。取对照品溶液顶空进样,各成分峰之间的分离度均应符合要求。再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分别顶空进样,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均应符合规定。

3.7.3 水分

取本品,照水分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M第一法 A)测定,含水分不得过0.25%。

3.7.4 炽灼残渣

取本品1.0g,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N),遗留残渣不得过0.1%。

3.7.5 重金属

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H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3.8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D)测定。

3.8.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冰醋酸(75:24: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6nm。取吉非罗齐对照品与2,5-二甲苯酚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分别约含0.2mg和0.05mg的溶液,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吉非罗齐峰与2,5-=甲苯酚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理论板数按吉非罗齐峰计算不低于1500。

3.8.2 测定法

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使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2mg的溶液,精密量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吉非罗齐对照品,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3.9 类别

降血脂药。

3.10 贮藏

密封保存。

3.11 制剂

吉非罗齐胶囊

3.12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4 吉非罗齐说明书

4.1 药品名称

吉非罗齐

4.2 英文名称

Gemfibrozil

4.3 别名

吉非贝齐;古非罗齐;古非贝齐;乐衡;二甲苯氧二甲戊酸;甲苯丙妥明;二甲苯氧庚酸;诺衡;湘江诺衡;康利脂;洁脂;吉非洛齐;博利脂;苯氧戊酸;二甲苯氧戊酸;洛衡;诺衡胶囊;优瑞脂;Gevilen;Gemnpid

4.4 分类

循环系统药物 > 调整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 > 氯贝丁酯类药

4.5 剂型

胶囊剂:0.3g,0.6g。

4.6 吉非罗齐的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是通过激活脂蛋白酯酶活性,加速VLDL和TG的降解;抑制脂肪组织库存的三酰甘油分解和减少肝脏对游离脂肪酸的摄取,从而减少VLDL及TG的合成和分泌,最终使血清TG与TC水平下降。可轻度升高HDL-C。吉非罗齐能使6-酮前列腺素FL-α及血浆纤维蛋白自然溶解活性(FA)明显上升,而血栓素B2(TXB2)及血浆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Fg)明显下降。

4.7 吉非罗齐的药代动力学

口服吸收迅速且完全。1~2h后血药浓度达高峰。然后进入肝肠循环。血浆半衰期为1.5h。血药浓度与口服剂量呈正比。口服剂量的50%于24h内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并由肾脏排出,少量(6%)随粪便排出。体内无蓄积现象。

4.8 吉非罗齐的适应证

高脂蛋白血症Ⅳ型、高脂蛋白血症ⅡⅡ型。

4.9 吉非罗齐的禁忌证

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禁用,孕妇禁用。

4.10 注意事项

1.吉非罗齐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应对糖尿病患者增加降糖药的剂量。

2.长期用药者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及CK,如有明显异常,应及时减量或停药。

4.11 吉非罗齐的不良反应

约5%的患者有恶心、胃灼热、呕吐、食欲缺乏、腹痛和腹泻等消化系症状,偶见嗜酸粒细胞减少、皮肤红斑、皮疹、肌肉疼痛、视力模糊及轻度贫血。研究表明,服用吉非罗齐一年后约有1%~1.5%的患者发生胆结石,略高于人群患病率。另外,可见一过性转氨酶及CK活性增高,一般停药后即恢复正常。

4.12 吉非罗齐的用法用量

通常是每次0.6g,每天2次,或上午服0.6g,下午服0.3g。尤宜在饮食控制无效、TG显著升高、且出现腹痛或有胰腺炎倾向者。

4.13 药物相互作用

与抗凝剂有协同作用,并可升高血糖,服药时应注意调整抗凝药及降血糖药的剂量。与他汀类合用时可能增加肌病或肾脏功能损害。

4.14 专家点评

吉非贝吉非贝齐冠心病冠脉造影试验(LOCAT)表明,服用吉非贝齐1 200mg/d,随访32个月,患者血浆TG降低40%、TG降低9%、LDL-C降低6%、HDL-C升高9%,移植血管或是天然血管的粥样硬化狭窄病变进程明显减慢,新的病变发生率明显减少。赫尔辛基心脏研究(Helsinki Heart Study,HHS)表明,服用吉非贝齐胶囊600mg,每天2次,随访5年。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TC、LDL-C与TG分别较对照组减少11%、10%、40%,HDL-C增高15%,但以后其血脂回升,最终TC、LDL-C与TG分别下降8%、8%与35%,HDL-C上升10%,而且能降低中年高脂血症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但不影响总病死率。吉非罗齐可使三酰甘油下降40%~50%,最大效应见于用药后3~4周。研究表明,吉非罗齐对肾病综合征和尿毒症患者也有显著的降低三酰甘油的作用。

5 吉非贝齐中毒

吉非贝齐(二甲苯氧庚酸、诺衡、吉非罗齐)主要是降低VLDL-C的合成,增加脂蛋白酯酶活力,促进VLDL-C分解,抑制HDL-C分解,并增加载脂蛋白Al(apoa I)和载脂蛋白A2(apoaⅡ)的合成,使HDL-C含量增加,使TG和LDL-C降低。该药半衰期90min,约70%未经代谢而由尿中排出。

本药禁止与氯贝丁合用,也不宜与HMG-COA(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合用。与抗凝剂合用时,应减少抗凝剂的剂量。常用量口服每次0.3~0.6g,2/d,早晚餐饭前服。主要损害胃肠道、神经系统等。[1]

5.1 临床表现

[2]

1.-般反应较轻。常见有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口干、便秘等胃肠道反应以及头晕、头 痛、失眠、乏力、幻视、耳鸣及贫血、白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等。

2.长期服药可有肝功改变,如转氨酶升高等,也可见肌肉疼痛、肌无力、关节痛、关节肿及罕见横纹肌瘤。长期服用偶尔引起胆结石和白内障等。

5.2 治疗

吉非贝齐中毒的治疗要点为[2]

1.立即停药。口服可进行催吐、洗胃处理。

2.保肝等对症治疗。

6 参考资料

  1. ^ [1] 张彧主编.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157-158.
  2. ^ [2] 张彧主编.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158.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