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豚

目录

1 拼音

bēn tún

2 概述

贲豚为古病名[1]。见《难经·五十四难》。又称奔豚(《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贲肫(《诸病源候论·积聚病诸候》)、奔豚气[2]、肾积(《难经·五十四难》)。《难经》列为五积之一,属肾之积[2][3]。是指肾脏阴寒之气上逆,或肝经气火冲逆,以有气从少腹上冲胸脘、咽喉,发时痛苦剧烈,心悸头晕,久而喘咳、骨痿、少气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3]

《难经·五十四难》:“肾之积,名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府病形》:“肾脉……微急为沉厥,奔豚。”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杂病源流犀烛·肾病源流》:“肾之积,曰奔豚……皆由肾虚,脾家湿邪下传客肾所致。”

积证(amassment disease[3])是指以腹内结块,固定不移,伴胀痛或刺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3]

3 贲豚的症状

贲豚患者有气从少腹上冲胸脘、咽喉,发时痛苦剧烈,或有腹痛,或往来寒热,病延日久,可见咳逆、骨痿、少气等症[3]

4 贲豚的病因病机

贲豚多由肾脏阴寒之气上逆或肝经气火冲逆所致[3]

5 贲豚的辨证分型

5.1 奔豚·肝气犯脾证

奔豚·肝气犯脾证(kidney amassment with syndrome of liver qi invading spleen[3])是指肝气犯脾,脾气不舒,以气从少腹上冲胸脘,腹满,谵语,脉弦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3]

5.2 奔豚·肝气犯肺证

奔豚·肝气犯肺证(kidney amassment with syndrome of liver qi invading lung[3])是指肝气犯肺,肺气失宣,以气从少腹上冲胸脘,发热,恶寒,无汗,腹满,饮水而尿少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3]

6 贲豚的治疗

贲豚治宜温散寒邪或清肝降逆[3]

治疗贲豚可用桂枝加桂汤或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奔豚汤等方[3]

7 关于积聚

积聚(abdominal mass[4]、amassment and accumulation[4])为病名[5]。是指以腹内结块,或痛或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5][5]。见《黄帝内经灵枢·五变》。

积聚为积病与聚病的合称[5]。腹内结块,固定不移,并伴胀痛或刺痛为特征者称为积[5]。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作时止为特征者称为聚[5]。积和聚有不同的病情和病机:积是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乃为脏病;聚是无形,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属气分,乃为腑病[6]

积为脏病,脏有五,聚为腑病,腑有六,故又有五积六聚之名[6]

积和聚在病情和病机上虽有不同,但二者病因相同,病机相关,故并而讨论[6]

积聚与癥瘕痃癖等证相类似[6]

《医学入门》等书有以积聚为男子病,癥瘕为女子病者[6]。又有从部位区分者[6]

在现代医学中,凡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脾肿大、腹盆腔肿瘤、增生型肠结核等,多属“积”之范畴;胃肠功能紊乱、不完全性肠梗阻等原因所致的包块,则与“聚”关系密切[7]

积聚现常分为聚证(肝气郁结证、食滞痰阻证)、积证(气滞血阻积证、气结血瘀积证、瘀血内结积证、正虚瘀结积证)进行辨治,详见积聚条。

8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69.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12.
  3.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4.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31.
  6. ^ [6]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87-191.
  7. ^ [7]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79-82.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