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本草乘雅
摘要:《本草乘雅》为书名。由明·卢之颐在其父卢复《本草纲目博议》一书的基础上,增补撰成《本草乘雅》。参见《本草乘雅半偈》:《本草乘雅半偈》为药物学著作。10卷。明·卢之颐撰。作者在其父卢复《本草纲目博议》一书的基础上,增补撰成《本草乘雅》。后书稿散佚,经追忆重写,半数已不能复补,故取名“半偈”。本书取《神农本草经》中的药物222种,后世收载的药物143种,共365种。每药在引录古说之后,均注以核、参及先人云等项目,广泛讨论了药性的理论及制药、用药等法。
查看全文 [ 最后修订于2015/12/14 9:54:03 225字 ]
相关词条:
- 本草乘雅
拼音:běncǎochéngyǎ英文:《本草乘雅》为书名。由明·卢之颐在其父卢复《本草纲目博议》一书的基础上,增补撰成《本草乘雅》。参见《本草乘雅半偈》:《本草乘雅半偈》为药物学著作。10卷。明·卢之颐撰。作者在其父卢复《本草纲目博议》一书的基础上,增补撰成《本草乘雅》。后书稿散佚,经追忆重写,半数已不能复补,故取名“半偈”。本书取《神农本草经》中的药物222种,后世收载的药物143种,共365种...
- 本草乘雅半偈
拼音:běncǎochéngyǎbànjì英文:《本草乘雅半偈》为药物学著作。十卷。明·卢之颐撰。作者在其父卢复《本草纲目博议》一书的基础上,增补撰成《本草乘雅》。后书稿散佚,经追忆重写,仅得其半,故取名“半偈”。本书取《神农本草经》中的药物222种,后世收载的药物143种,共365种。每药在引录古说之后,均注以核、参及先人云等项目,广泛讨论了药性的理论及制药、用药等法。现存清初刻本及抄本。阅读《...
- 千金花
拼音:qiānjīnhuā《*辞典》:千金花:出处:《本草乘雅半偈》拼音名:QiānJīnHuā来源:为菊科植物兰草的花。性味:《本草乘雅半偈》:味苦。功能主治:《本草乘雅半偈》:以花煮酒,治滞痢。摘录:《*辞典》...
- 卢繇生
父亲影响,继承医业,历十八年编成《本草乘雅半偈》一书。后又编有《摩索金匮》、《伤寒金镜疏钞》、《学古诊则》、《痎疟论疏》等书。他业医几十年,中年患目疾,至五十六岁,两目俱矇,仍瞑目晏坐,口授子婿记录自己的体会。他推崇《内经》、张仲景,所著《痎疟论疏》,对《黄帝内经素问·疟论》、《刺疟论》等篇发挥较详,取方亦简当。他在医学思想上,表现了受佛学的影响,例如认为神农本经365种药应周天之数,无容去取,...
- 卢之颐
父亲影响,继承医业,历十八年编成《本草乘雅半偈》一书。后又编有《摩索金匮》、《伤寒金镜疏钞》、《学古诊则》、《痎疟论疏》等书。他业医几十年,中年患目疾,至五十六岁,两目俱矇,仍瞑目晏坐,口授子婿记录自己的体会。他推崇《内经》、张仲景,所著《痎疟论疏》,对《黄帝内经素问·疟论》、《刺疟论》等篇发挥较详,取方亦简当。他在医学思想上,表现了受佛学的影响,例如认为神农本经365种药应周天之数,无容去取,...
- 卢晋公
父亲影响,继承医业,历十八年编成《本草乘雅半偈》一书。后又编有《摩索金匮》、《伤寒金镜疏钞》、《学古诊则》、《痎疟论疏》等书。他业医几十年,中年患目疾,至五十六岁,两目俱矇,仍瞑目晏坐,口授子婿记录自己的体会。他推崇《内经》、张仲景,所著《痎疟论疏》,对《黄帝内经素问·疟论》、《刺疟论》等篇发挥较详,取方亦简当。他在医学思想上,表现了受佛学的影响,例如认为神农本经365种药应周天之数,无容去取,...
- 伽喃香
拼音:gānánxiāng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GāNánXiānɡ别名:奇南香(《本草乘雅半偈》),琪喃(《宦游笔记》),奇楠(《纲目拾遗》)。来源:为瑞香科植物沉香或白木香近根部的含有多量树脂的木材。选取沉香中油性(树脂)足、体质重而性糯的木材条块,削去其含油少而色淡的部分。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沉香条。性状:多呈长方形之条状或块状,外表绿褐色(绿油伽喃香)或紫黑色(紫油伽喃香),油...
- 本草纲目博议
拼音:běncǎogāngmùbóyì英文:《本草纲目博议》为书名。为明代卢之颐的父亲卢复所著。参见《本草乘雅半偈》:《本草乘雅半偈》为药物学著作。10卷。明·卢之颐撰。作者在其父卢复《本草纲目博议》一书的基础上,增补撰成《本草乘雅》。后书稿散佚,经追忆重写,半数已不能复补,故取名“半偈”。本书取《神农本草经》中的药物222种,后世收载的药物143种,共365种。每药在引录古说之后,均注以核、参及...
- 卢复
拼音:lúfù英文:卢复为明代医生。字不远。号芷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习儒,二十岁始攻医学,后与当时名医缪希雍、王绍隆等过往甚密。精医学,兼通佛学(大乘),撰述有《芷园臆草》、《医种子》,辑录有《神农本经》等书。其子卢之颐,也是当地名医。其《本草乘雅半偈》中录有卢氏不少医论之内容。他们在医学上都表现了一定佛家思想的影响。...
- 开元写本本草经集注序例残卷
英文:《开元写本本草经集注序例残卷》为书名。本书是根据敦煌出土唐人抄录的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序例部分的影印本。参见本草经集注:《本草经集注》为药物学著作,七卷,梁·陶弘景约撰于5世纪末。本书是《神农本草经》较早注本的一种。书中补充了原书“序例”部分,并创用了“诸病通用药”的体例,便于药物检索。在药物方面辑录了原书及《名医别录》(为《本经》以后名医新增的药物),各365种,共730种。在三品分类的基...
- 点穴绝技——秘本珍本汇编
拼音:diǎnxuéjuéjì——mìběnzhēnběnhuìbiān英文:《点穴绝技——秘本珍本汇编》为书名。王俊雄等编著。1989年由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 本草类方
拼音:běncǎolèifāng英文:《本草类方》为方剂著作。十卷。清·年希尧撰于1735年。本书系将《本草纲目》中的附方分类编辑而成。分为诸风、痉风、项强、癫痫、卒厥等113类,每类均分列病症及其所用的方药。现存多种清刻本。...
- 本草图经
拼音:běncǎotújīng英文:概述:《本草图经》为书名。简称《图经》。宋·苏颂等编撰·《本草图经》:《本草图经》为书名。宋·苏颂等编撰。一名《图经本草》。20卷,目录1卷。书成于1061年。本书搜集全国各郡县的草药图,参考各家学说整理而成。《本草纲目》评价此书“考证详明,颇有发挥。但图与说异,两不相应,或有图无说,或有物失图,或说是图非,……”。原书已佚,佚文及图见于《证类本草》,现有辑佚...
- 本草类要
拼音:běncǎolèiyào英文:《本草类要》为书名。即《医学摘粹》丛书系列之一。《医学摘粹》为丛书名。清·庆恕撰。刊于1897年。包括《伤寒十六证类方》、《伤寒证辨》、《四诊要诀》、《杂证要法》、《本草类要》五种。...
- 本心斋疏食谱
拼音:běnxīnzhāishūshípǔ英文:《本心斋疏食谱》为食谱著作。1卷。宋·陈达叟编。约撰于1276年。“疏”通“蔬”,指素食,故本书是素食食谱。所记20个素食品种中,原料备品7种,菜品13种。在对每一种菜品作简要介绍后,都附有十六字的“赞”,至今仍有参考价值。现有清嘉庆十七年壬申(1812)虞山张氏刻本。...
- 四库全书·医家类
案》、《赤水玄珠》、《医旨绪余》、《证治准绳》、《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伤寒论条辨》、《先醒斋广笔记》、《神农本草经疏》、《类经》、《景岳全书》、《瘟疫论》、《痎疟论疏》、《本草乘雅半偈》、《御纂医宗金鉴》、《尚论篇》、《医门法律》、《伤寒舌鉴》、《伤寒兼证析义》、《绛雪园古方选注》、《续名医类案》、《兰台轨范》、《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伤寒类方》、《医学源流论》共97种。现...
- 本草通玄
拼音:běncǎotōngxuán英文:《本草通玄》为药物学著作。2卷。明·李中梓撰。约刊于明末。1667年又经尤乘增订,收入《士材三书》中。李氏将药物分为草、谷、木、菜、果、寓木、苞木、虫、鳞、介、禽、兽、人及金石等14部,共收药物341种。重点叙述了每种药物的临床应用。末附用药机要及引经报使、针灸要穴图等。现存几种清刻本及《土材三书》本。...
- 藏府标本药式
拼音:《cángfǔbiāoběnyàoshì》《藏府标本药式》书名。金·张元素撰。一卷。约成书于13世纪。本书主要根据《灵枢·经脉》所述各脏腑的本病、标病、证候和在治疗上所用的虚补、实泄等法则,对所使用的药物作了比较系统的归纳。如肺病实证用泻法,肺病虚证用补法,泻法、补法又分各种情况,各选用适当药物。其他脏腑皆如此。现有《周氏医学丛书》本(据赵双湖《医学指归》录出)及张山雷补注本(改名《藏府标...
- 奇效海上良方秘本
拼音:《qíxiàohǎishàngliángfāngmìběn》《奇效海上良方秘本》医方著作。四卷。旧题孙真人著,实系托名之作。撰年不详,1914年曾予刊印。本书分为头面、耳目、口鼻、喉舌齿牙、身体、四肢、胸胃心腹、杂症、妇女、胎产、小儿、痘疹、痈疽疮毒及中毒急救等类、各类病证皆先列述其主要证候,然后分别汇选单方验方。...
- 神农本草经通俗讲义
拼音:《shénnóngběncǎojīngtōngsújiǎngyì》《神农本草经通俗讲义》药学著作。一册。安徽省中医进修学校编。本书以顾观光辑《神农本草经》为蓝本,除注释原文外,增加了一些内容,而使每种药物从科属、形态、产地、性味、归经、用量、禁忌、贮藏、炮制、参考等项加以认识,并附药物图。1959年由安徽省人民出版社出版。...
- 得配本草
拼音:《dépèiběncǎo》《得配本草》药学著作。十卷。清·严洁、施雯、洪炜全撰。刊于1761年。本书选用《本草纲目》中的药物647种加以论述。除记明各药性味、归经、功用和主治外,详述各种不同药物之间相互配合应用,为本书的一大特色。作者订出了药物的得、配、佐、和,并取前二字作为书名。现有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 滇南本草图谱
拼音:《diānnánběncǎotúpǔ》《滇南本草图谱(第一集)》药学著作。经利彬等编。本书共选《滇南本草》中的药物26种,绘出原植物线条图26幅(每幅包括该植物各部解剖图)。皆有图说,包括释名、原文(根据两种《滇南本草》及其他各种文献校勘)、形态(根据现代植物解剖学)、考证、分布、药理、图版说明等项。这种对药进行科学考察和科学绘图的方法,有助于更好地研究云南地方药材。本书仅见第一集,现有1...
- 得宜本草
拼音:《déyíběncǎo》《得宜本草》药学著作。又名《得意本草》、《绛雪园得宜本草》。一卷。清·王子接撰。刊于1732年。本书收录古今常用药物362种,按《神农本草经》旧制,分上、中、下三品,记述扼要。现有抄本《四库全书》本等。...
- 古本康平伤寒论
拼音:gǔběnkāngpíngshānghánlùn英文:《古本康平伤寒论》为伤寒著作。简称《康平伤寒论》。汉张机所撰《伤寒论》的古传本之一。系1346年(日本贞和2年)日人和气朝臣覆录丹波忠手抄的我国古卷子本。由于丹波氏抄录于日本康平3年(1060年),故以“康平”为书名。本书较北宋本《伤寒论》为早,但篇次少于宋本。全书共12篇。包括伤寒例,六经病及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等。在个别条文与文字...
- 本草蒙筌
拼音:běncǎoméngquán英文:《本草蒙筌》为药物学著作。12卷。明·陈嘉谟撰。刊于1525年。卷首有历代名医图、姓氏及总论药性。卷1~12分为草(上、中、下)、木、谷、菜、果、石、兽、禽、虫鱼及人部等10部,共742种药。每种药均分论其气味升降、有毒无毒、产地、优劣、采集、所行诸经、七情所具、制度、藏留、治疗之宜、应验诸方及药图等,最后并附作者按语。对于各种药物的特征和用途辨析较详,论述...
- 本草经疏
拼音:běncǎojīngshū英文:《本草经疏》为药物学著作。又名《神农本草经疏》。30卷。明·缪希雍撰。刊于1625年。本书系将《证类本草》中药物选出490种(其中以《神农本草经》药物为主),分别用注疏的形式,加以发挥,并各附有主治参互及简误二项,考证药效及处方、宜忌等。本书引证文献较为广博。卷1~2为续序例上、下;卷3以下为玉石部上品,其后各卷的编排次序与《证类本草》同;卷30为补遗药品2...
- 博物知本
拼音:《bówùzhīběn》《博物知本》医学丛书。清·尤乘辑。刊于1691年。系《脏腑性鉴》、《经络全书》、《药品辨义》三书之合刊本。参见各该条。现存康熙初刻本。...
- 本草诗笺
拼音:běncǎoshījiān英文:《本草诗笺》为药物学著作。10卷。清·朱钥撰。刊于1739年。全书药物分为诸水、诸火、诸土、诸金、诸石、卤石、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诸米、诸菜、诸果、水果、诸味、香木、乔木、灌木、寓木、苞木、脏器、诸虫、龙蛇诸介、诸禽、诸兽、人等部,共872种药物。每药编为七言诗,以便初学习诵。现存几种清刻本和一种石印本。...
- 本草述
拼音:《běncǎoshù》《本草述》为药物学著作。32卷。清·刘若金撰。刊于1700年。作者依《本草纲目》的分类次序,编集691种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等30部。每种药物精选各家学说,删去浮词及迷信部分重新编纂而成。书中根据前人论述,以阴阳升降的理论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解释药性,在本草理论与临床方面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字简练,且多骈语,读之朗朗上口,颇益后学。现存多种清刻本和石印本。...
- 本草万方针线
拼音:běncǎowànfāngzhēnxiàn英文:《本草万方针线》为书名。八卷。清·蔡烈先辑于1712年。本书将《本草纲目》中所附的单方(包括全部附方以及发明项下的个别处方)15000余首,按病证分类编成索引。每一病证均记明该书的卷、页数。内容分为通治部、外科、女科、儿科、上部、中部、下部共七部,105门。每门分列各种病证,计收集单验方约一万五、六千条。是《本草纲目》有关病证治疗方剂的一种检...
- 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拼音:《jīnkuìyàoluèfānglùnběnyì》《金匮要略方论本义》金匮著作。二十二卷。清·魏荔彤释义。成书于1720年。魏氏注解《金匮要略》,在广泛汲取前人精义的同时,能结合临床实际并学习心得进行推敲,颇多个人发挥。尤其对所论病证的病机和治法,分析较详。但在释义中,间或杂有附会之论。现存清刻本。...
- 食鉴本草
拼音:shíjiànběncǎo英文:《食鉴本草》为食物药学著作。清·柴裔撰《食鉴本草》:四卷。清·柴裔撰。刊于1741年。清·费伯雄撰《食鉴本草》:一卷。清·费伯雄撰,约刊于1883年。本书首论各种食物的功用。主治、宜忌;其次按风、寒、暑、湿、燥、气、血、痰、虚、实十种病因分别论述各种治疗方法所须的若干食品。现存《珍本医书集成》本。《食鉴本草》全文在线阅读:http://zhongyiguji....
- 本草选
拼音:běncǎoxuǎn英文:《本草选》为药物学著作。一名《本草发明切要》。明·张三锡撰,王肯堂校。本书据《本草纲目》中已载药物,选出其中的600余种,并按原书分类方法,分为山草、水草、毒草等27类。每种均记其地道、修治、气味、主治及发明等项,是《本草纲目》的一种节录本。现有明·《医学六要》刊本。...
- 本草问答
拼音:běncǎowèndá英文:《本草问答》为药物学著作。2卷。清·唐宗海撰。刊于1893年。本书乃唐氏和他的学生张士让就本草学中的一些理论问题所作的问答整理而成。书中对于中西医药的不同理论观点,以及中药药性对人体医疗的相互关系等,均作了探讨。有初刻本和大量石印本。现有《中西汇通医书五种》本。...
- 痘疹百问秘本
拼音:《dòuzhěnbǎiwènmìběn》《痘疹百问秘本》痘疹专著。不分卷。清·吴学损刊于1676年。本书以问答体裁将痘疹诊治中的一些经常遇到的问题综括为175问,并逐一作了解答。论述简单,但切于临床实用。现存清刻本。...
- 本草思辨录
拼音:běncǎosībiànlù英文:《本草思辨录》为药物学著作。4卷。清·周岩撰。刊于1904年。本书主要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二书立方之义,就128种药物的药性进行了讨论,认为《神农本草经》等书是经典,不能轻易改动,并对李时珍、刘若金、邹润安、徐大椿、陈念祖等医药学家所述药性理论提出了某些不同的见解。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1960人民卫生出版社出铅印本。...
- 救荒本草
拼音:jiùhuāngběncǎo英文:JiuhuangBencao;MateriaMedicaforFamines《救荒本草》为中药著作。明·朱橚(周定王)等原撰。四卷(又有二卷本、十四卷本)。本书论述如何利用自然界的植物代替食品,以度荒年。作者通过调查访问将民间可供食用的各种草木(包括根、苗、花、实等)逐一描绘原植物图像,记明出产环境,外形物征,性味及食用的方法。原书共收载138种植物。后经增...
-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ěncǎo英文:JingShiZhengLeiBeijiBencao;ClassifiedMateriaMedicafromHistoricalClassicsforEmergency《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为中药著作,简称《证类本草》,宋·唐慎微撰。其初稿完成于1082年,最后定稿时间约在1098年。《证类本草》是在掌禹锡《嘉祐本草》和苏颂《本草图经》基础上,收集民间验方,各家医药名著以及经史传记、...
- 开宝新详定本草
拼音:kāibǎoxīnxiángdìngběncǎo英文:《开宝新详定本草》为本草著作,一名《开宝详定本草》,二十卷,目一卷。公元973年(开宝6年)由尚药奉御刘翰、道士马志、翰林医官翟煦等9人,取《唐本草》、《蜀本草》等详较,并参以《本草拾遗》等书,重新整理补充修订而成。较《新修本草》增药物计133种,马志为之注解,翰林学士卢多逊等予以刊定。次年(开宝7年)李昉等又以《开宝详定本草》“所释药类...
- 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拼音:《shàoxìngxiàodìngjīngshǐzhènglèibèijíběncǎo》《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药学著作。简称《绍兴本草》。系绍兴29年(1159年)南宋政府修订刊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时所用的书名。其内容全与《证类本草》同。只是作了部分改订,即“考证名方五百(或作三百)余首,证舛错八千余字。”现此书仅存各种旧钞的残卷。有1933年日本春阳堂的影印本(残存图卷一-五卷)...
- 本草征要
拼音:běncǎozhēngyào英文:《本草征要》为药物学著作。二卷。明·李中梓撰。刊于1673年。本书原系《医宗必读》卷三至四。书中将药物分为草、木、果、谷、菜、金石、人兽、禽、虫、鱼等10类,共352种药物,每药编成对偶联句,以便初学诵习,并附加按语说明。现存《医宗必读》本及1917年排印本等。李中梓(字仕材)先生,系明末江南医学教育家。籍贯松江府南汇县。生于万历十五年丁亥(先生精于医,复精...
- 本经便读
拼音:běnjīngbiàndú英文:《本经便读》为药物学著作。4卷。清·黄钰撰。刊于1869年。作者因陈修园《本草经读》一书所辑《本经》的原文词旨简奥,语句参差,难于诵记,乃据此编成对偶谐韵的联句,删去原注,以供初学之用。便于诵读,故名“便读”。于韵语中已能提纲挈领,虽删去原注,亦足资三反。...
- 本草原始
拼音:běncǎoyuánshǐ英文:《本草原始》为药物学著作。又名《本草原始合雷公炮制》。12卷。明·李中立撰。刊于1612年。本书将药物分为草、木、谷、菜、果、石、兽、禽、虫、人10部,收集药物约近500种,每种先以小字记其产地、形态、气味。次以大字记其主治,首载《神农本草经》原文,次引《名医别录》,又次综述各家之说。所绘药图,多为作者根据实物绘制(见马应龙序),比较逼真,并附有说明。现存明、...
-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hengLeiBeijiBencao;RevisedZhengheMateriaMedicaforEmergencyfromClassicsandHistorys《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为中药著作,宋代唐慎微原撰,曹孝忠等校勘,金代张存惠增补。简称《政和本草》。本书是在1116年(政和6年)由北宋政府重新修订刊行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自1249年张存惠重刊此书后又增附《本草衍义》一书的内容。...
- 本草衍义
拼音:běncǎoyǎnyì英文:BencaoYanyi;AugmentedMateriaMedica《本草衍义》为中药著作。二十卷。宋·寇宗奭撰。刊于1116年。本书根据作者在药材鉴别和药物应用方面的多年实践经验,将《(嘉祐)补注神农本草》中的470种释义未尽的药物,详加辨析论述。书中不仅提出了许多鉴别药物真伪优劣的方法,并通过一些实际病例推广了药物应用的范畴。特别是作者反对迷信地服食丹药,提倡...
- 本草饮食谱
拼音:běncǎoyǐnshípǔ英文:《本草饮食谱》为食疗本草著作。一卷。清·文晟辑,费伯雄鉴定。刊于1850年。本书将可以疗病的食物本草分为谷、豆、菜、瓜、果、味、禽、兽、鱼、虫等10部,共约200种,每种列述性味、采用、主治及宜忌等,内容简要。现存清刻本。...
- 本草拾遗
拼音:běncǎoshíyí英文:BencaoShiyi;ASupplementtoMateriaMedica《本草拾遗》为中药著作,唐代陈藏器撰。见《唐书·艺文志》。十卷。据《嘉祐本草》所引书传称:“《本草拾遗》,唐·开元中京兆府三原县尉陈藏器撰。以《神农本经》虽有陶(弘景)苏(敬)补集之说,然遗逸尚多。故别为序例一卷,拾遗六卷,解纷三卷,总目《本草拾遗》。”《本草纲目》评价此书“博极群书,精核...
- 神农本草经读
拼音:《shénnóngběncǎojīngdú》《神农本草经读》药学著作。简称《本草经读》。四卷。清·陈念祖撰。刊于1803年。本书辑录《本经》药物100余种,分上、中、下三品。并附录《本经》以外的药品46种,分别作注文诠释。除作者本人的注语之外,包括了《本草崇原》及《本草经解》的内容。现有多种近代刊本。...
- 吴普本草
拼音:wúpǔběncǎo《吴普本草》,药学著作。六卷。魏·吴普(公元420年—589)撰。见《隋书·经籍志》。原书已佚,但清·焦理堂有辑本,系从《证类本草》、《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出。阅读《吴普本草》,请访问http://db.39kf.com/zhongyiguji/2/wupubencao/index.shtml...
- 大观本草
拼音:dàguānběncǎo英文:《大观本草》为本草著作,即《经史证类大观本草》的简称。系大观2年(1108年)重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所改的书名,其后的刊本也有改称《经史证类大全本草》者。...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