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天麻丸

目录

1 拼音

bàn xià tiān má wán

2 半夏天麻丸药典标准

2.1 品名

半夏天麻丸

Banxia Tianma Wan

2.2 处方

法半夏360g、天麻180g、炙黄芪360g、人参30g、苍术(米泔炙)36g、炒白术80g、茯苓126g、陈皮360g、泽泻36g、六神曲(麸炒)69g、炒麦芽39g、黄柏54g

2.3 制法

以上十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取生姜,榨汁(每100g粉末用生姜3g),药渣加水煎煮,煎液滤过,与汁合并,泛丸,干燥,即得。

2.4 性状

本品为浅黄色至棕黄色的水丸;味苦、微甘。

2.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纤维成束或散离,壁厚,表面有纵裂纹,两端断裂成帚状或较平截(炙黄芪)。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组织中(陈皮)。纤维束鲜黄色,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木化增厚(黄柏)。草酸钙针晶成束,长32~144μm,存在于黏液细胞中或散在(法半夏)。

(2)取本品1g,研细,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提取2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陈皮对照药材0.3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橙皮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饱和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用0.5%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为展开剂,展开12cm,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另取黄柏对照药材1g,加甲醇10ml,同[鉴别](2)项下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鉴别](2)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及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5: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

2.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2.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2.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3nm。理论板数按橙皮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2.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橙皮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即得。

2.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适量,研细,取约0.2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1g含陈皮以橙皮苷(C28H34O15)计,不得少于10.0mg。

2.8 功能与主治

健脾祛湿,化痰息风。用于脾虚湿盛、痰浊内阻所致的眩晕、头痛、如蒙如裹、胸脘满闷。

2.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g,一日2~3次。

2.10 注意

忌食生冷油腻。

2.11 规格

每100丸重6g

2.12 贮藏

密封。

2.13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3 半夏天麻丸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Banxia Tianma Wan

3.2 标准编号

WS3-B-0058-89

3.3 处方

法半夏 ?? 360g 天麻 180g 黄芪(蜜炙) 360g 人参 30g 苍术(米泔炙) 36g 白术(麸炒) 80g 茯苓 126g 陈皮 360g 泽泻 36g 六神曲(麸炒) 69g 麦芽(炒) 39g 黄柏 54g

3.4 制法

以上十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取生姜压榨汁(每 100g粉末用 生姜 3g),其残渣煎水与汁合并,泛丸,干燥,即得。

3.5 性状

本品为浅黄色的水丸;味苦、微甘。

3.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2页)。

3.7 功能与主治

健脾祛湿,化痰熄风。用于脾聚湿生痰。眩晕,头痛,如蒙如裹 胸脘满闷。

3.8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6g,一日 2~ 3次。

3.9 注意

忌食生冷油腻。

3.10 规格

每 100粒重 6g?

3.11 贮藏

密闭,防潮。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