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柏子滋心丸(浓缩丸) (最后修订于2009/12/8 23:33:43)[共357字]
摘要:柏子滋心丸(浓缩丸)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柏子滋心丸(浓缩丸)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滋阴养心,安神益智。用于心血亏损,神志不宁,精神恍惚,夜多怪梦,怔仲惊悸,健忘。规格每8丸相当于药材3克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禁忌外感发热患者忌服。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本品宜餐后服。2.服本药一周后症状未见改善,或症状加重者,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3.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4.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5.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6.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7.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药理作用备注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雷姓乌鸡白凤丸(浓缩丸)
简介:雷氏乌鸡白凤丸根据明朝名医古方,精选乌鸡、鹿角胶、鳖甲、人参、黄芪、当归等20味名贵绿色中药材。运用现代浓缩专利技术制成,具有服用方便、吸收好.不含糖等优点。现代临床研究发现:乌鸡白凤丸除用于治疗女性痛经、月经不调.还具有促皮质激素作用、保肝作用、增强免疫、抗炎作用。处方组成:由乌骨鸡、鹿角...作者:
- 百合固金丸(浓缩丸)含量测定方法
百合固金丸(浓缩丸)处方为:百合100g,地黄200g,熟地黄300g,麦冬150g,玄参80g,川贝母100g,当归100g,白芍100g,桔梗80g,甘草100g。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11:8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应不低于2000。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研细,取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
- 百合固金丸(浓缩丸)含量测定方法
百合固金丸(浓缩丸)处方为:百合100g,地黄200g,熟地黄300g,麦冬150g,玄参80g,川贝母100g,当归100g,白芍100g,桔梗80g,甘草100g。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11:8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应不低于2000。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研细,取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
- 参白浓缩丸质量标准的建立
【摘要】目的建立参白浓缩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对制剂中的黄芪、赤芍和白茅根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主要有效成分丹酚酸B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参白浓缩丸中黄芪、赤芍和白茅根的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重现性好,无空白干扰;HPLC法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丹酚酸B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4%(RSD=2.08%),精密度RSD=1.74%,重复性RSD=1.19%,稳定性RSD=1.70%
- 《汤头歌诀》:[消补之剂]健脾(丸)
参术与陈皮,枳实山楂麦(芽)随。曲糊作丸米饮下,消补兼行胃弱宜。〔人参、白术(土炒)各二两,陈皮、麦芽(炒)各一两,山楂两半,枳实(麸炒)三两。陈皮、枳实理气化积,山楂消肉食,曲、麦消谷食,人参、白术益气强脾。〕枳术丸(洁古)亦消兼补,〔白术(土炒)〕、〔枳实(麸炒)〕等分。荷叶烧饭上升奇。(荷叶包陈米饭,煨干为丸,引胃气及少《汤头歌诀》清汪昂公元1644-1911年
- 《汤头歌诀》:[利湿之剂]缩泉(丸)
益智同乌药(等分),山药(为)糊丸便数需。(盐汤下,治便数遗尿。)《汤头歌诀》清汪昂公元1644-1911年
- 《鸡峰普济方》:[卷第七肺]肺虚客热(广济紫菀汤为丸)
国博王患咽喉噎塞胸膈不利时发寒热夜多盗汗忽心胸壅闷咳血三两口即止晚后脉数口干皆因《鸡峰普济方》宋张锐公元960-1279年
-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证治要诀类方卷之四·丸类、丹类、膏类
(附后)苏合香丸(和剂)中风与感应丸并用。即苏感丸。(安息香膏。和入苏合油内。)白术青木香乌犀角香附丁香朱砂诃黎勒(煨)白檀香安息香(另为末。无灰酒熬膏)麝香(研)荜茇龙脑沉香苏合香油(各二两)薰陆香(一两)上为末。炼蜜。丸如芡实大。或如龙眼大。外以蜡包。临时切开取用。以姜汤熟水酒任下。青龙丸(济生)穿山甲(十五片。锻石炒)全蝎(去毒。二十一个)蜈蚣(七条生用)斑蝥(七个。糯米炒去头足)麝香(一
- 高效液相法测定六味地黄丸(浓缩丸)中丹皮酚的含量
【摘要】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丸(浓缩丸)中丹皮酚的含量。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空剂;甲醇-水(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4nm。结果丹皮酚含量在5~25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1.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51%,RSD=0.59%(n=5)。结论结果表明,该方法方便快捷、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关键词】丹皮酚含量测定;六味地黄丸(浓缩丸);高效
- 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非处方药目录的通知
天油每瓶装(1)3毫升(2)9毫升乙14二仙口服液每支10毫升乙15二仙膏每瓶装(1)500克(2)400克(3)250克乙16二冬膏乙17二母清肺丸(二母丸)每丸重9克甲18二至丸甲19二至丸(浓缩丸)每10粒重1.7克甲20二陈丸甲21二陈丸(浓缩丸)每8丸相当于原生药3克甲22二陈合剂甲23人参五味子冲剂每袋重(1)5克(2)10克甲24人参天麻药酒甲25人参北芪片甲26人参当归颗粒每袋装
- 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非处方药(西药、中成药)目录的通知
┃4 │ 风热感冒冲剂 │ 颗粒剂(冲剂) │ ┃ ┠──┼────────────┼─────────────┼──┨ ┃5 │ 羚翘解毒丸 │ 蜜丸、水丸、浓缩丸、颗粒│ ┃ ┃ │ │剂(冲剂)、片剂 │ ┃ ┠──┼────────────┼─────────────┼──┨ ┃6 │ 桑菊感冒片
- 微波干燥灭菌技术可用于中药丸剂生产
本报讯 日前,开封河南大学制药厂将微波干燥灭菌技术用于中药浓缩丸剂的干燥灭菌。结果表明,与传统干燥、灭菌方法相比,微波干燥灭菌技术可使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其对有效成分破坏较小,可有效改善浓缩丸剂的溶散时限等指标。 中药浓缩丸以有效成分集中、体积小、服用方便等优点,近年来在市场上备受青睐。然而,其传统生产方法生产周期长,质量较难控制。尤其是干燥、灭菌工艺,一般采用蒸汽烘箱和远红外烘箱等静态方式。不
- 微波干燥灭菌技术可用于中药丸剂生产
本报讯 日前,开封河南大学制药厂将微波干燥灭菌技术用于中药浓缩丸剂的干燥灭菌。结果表明,与传统干燥、灭菌方法相比,微波干燥灭菌技术可使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其对有效成分破坏较小,可有效改善浓缩丸剂的溶散时限等指标。 中药浓缩丸以有效成分集中、体积小、服用方便等优点,近年来在市场上备受青睐。然而,其传统生产方法生产周期长,质量较难控制。尤其是干燥、灭菌工艺,一般采用蒸汽烘箱和远红外烘箱等静态方式。不
- 肾络康浓缩丸治疗IgA肾病30例临床观察
龄l6—48岁,平均28岁,平均病程l5.4个月。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l8.45岁,平均32岁,平均病程l3.2个月。两组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肾络康浓缩丸(由黄芪、太子参、熟地、山萸肉、丹参、三七、防风、川牛膝、青风藤、益母草、苍术、鱼腥草组成,由本院中药制剂室加工而成),每次69,每日3次,疗程为3个月。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门服潘生丁每次1
- 八珍丸浓缩丸
八珍丸浓缩丸使用说明书标准来源:部颁标准第八册 【药品名称】八珍丸 【汉语拼音】BazhenWan 【药物组成】党参、白术(炒)、茯苓、甘草、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辅料为蜂蜜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浓缩丸;气香,味苦、辛、微酸。 【作用类别】本品为虚证类非处方药药品。 【功能与主治】补气益血。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萎黄,四肢乏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注意事项
- 补中益气丸浓缩丸
补中益气丸浓缩丸使用说明书标准来源:部颁标准第七册 【药品名称】补中益气丸 【汉语拼音】BuzhongYiqiWan 【药物组成】黄芪(蜜炙)、党参、甘草(蜜炙)、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辅料为 【性状】本品为棕黑色的浓缩丸;味微甜、辛。 【作用类别】本品为虚证类非处方药药品。 【功能与主治】补中益气。用于体倦乏力,内脏下垂。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10丸,一日3次。
- 龙胆泻肝丸浓缩丸
龙胆泻肝丸浓缩丸使用说明书 标准来源:部颁标准第十一册 【药品名称】龙胆泻肝丸 【汉语拼音】LongdanXieganWan 【药物组成】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关木通(备注链接:含“关木通”的药物被禁止生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取消关木通药用标准)、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辅料为 【性状】本品为黑棕色的浓缩丸;味苦。 【作用类别】本品为耳鸣耳聋类非
- 知柏地黄丸临床新用
知柏地黄丸是一种常用中成药,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适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骨蒸潮热、遗精、盗汗、咽喉肿痛等症。近年来,经临床实践与研究证实,发现临床上有较好的新用途。1.治疗单发良性甲状腺结节:有人应用知柏地黄丸治疗单发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效果显著。方法:单纯口服知柏地黄丸,每次9克,或其浓缩丸,每次8粒,每日3次,90天为1疗程,效果:用知柏地黄丸治疗单发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26例,经用药1&mdas
- 《普济方》:[卷一百十五诸风门]诸风杂治
白丸子方(出圣惠方)治一切风。附子(半生半炮去皮脐)白附子(半生半炮)半夏(汤洗七遍)天南星(热水洗)天麻干蝎(生用)白花蛇肉(酥拌炒令黄)甘菊花羌活防风(去芦头)芎桂心白僵蚕(生用)白藓皮木香(以上各半两)巴豆(半两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别研入)朱砂(一分细研)雄黄(一分细研)麝香(一分细研)上捣罗为末。入朱砂、雄黄、麝香等研令匀。以糯米饭和捣一二千杵。丸如梧桐子大。用腻粉滚过。每服以温酒下三(二
- 《本草纲目·草部(下)》
蒺藜释名名茨、旁通、屈人、止行、休羽、升推。气味(子)苦、温、无毒。(白蒺藜:甘、温、无毒)。主治1、腰脊痛。用蒺藜子捣成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胡豆大,每服二丸,酒送下。一天服三次。2、通身浮肿。有杜蒺藜每日煎汤洗。3、大便风秘。用蒺藜子(炒)一两、猪牙皂荚(去皮、酥炙)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盐茶汤送下。4、月经不通。有杜蒺藜、当归,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米汤送下。5、难产(胎在腹中,胞衣亦不下;
- 《证治准绳·类方》:[第二册]痰饮
水煮金花丸(洁古)南星半夏(各一两,俱生用)天麻(五钱)雄黄(二钱)白面(三两)上为细末,滴水为丸。每服五十丸至百丸,先煎浆水沸,下药煮令浮为度,漉出,淡浆水浸,另用生姜汤下。防风丸(《和剂》)治一切风及痰热上攻,头痛恶心,项背拘急,目眩旋运,心怔烦闷,手足无力,骨节疼痹,言语謇涩,口眼动,神思恍惚,痰涎壅塞,昏愦健忘,虚烦少睡。防风(洗)川芎天麻(去苗,酒浸一宿)甘草(炙。各二两)朱砂(半两,
- 《普济方》:[卷二十九肾脏门]肾虚(附论)
一两烧为粉)柏子仁(三分)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补骨脂(一两微炒)薯蓣(三分)沉香(一两)荜澄茄(三分)熟干地黄(一两)黄(三分锉)川椒(三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温酒下三十丸。晚食鹿茸丸(圣济总录)治男子肾脏虚损。腰脚弱。气不足。体烦倦。面色黑。小便数。鹿茸(一对酒浸去毛炙)肉苁蓉(酒浸一宿去皱皮焙)附子(炮裂去皮脐)牛膝(酒浸一宿焙)
-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二痰饮大小总论合参]控涎丹(一名妙应丸)
治有余痰饮。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各等分)为末,糊丸,桐子大,临卧淡姜汤下七丸至十丸。加朱砂二钱,全蝎三钱,治惊痰极效。《冯氏锦囊秘录》清代冯楚瞻公元1644-1911年
- 《汤头歌诀》:[消补之剂]保和(丸)
神曲与山楂,苓夏陈翘菔(音卜)子加。曲糊为丸麦(芽)汤下,亦可方中用麦芽。〔山楂(去核)三两,神曲、茯苓、半夏各一两,菔子(微炒)、连翘各五钱。山楂消肉食,麦芽消谷食,神曲消食解酒,菔子下气,制曲、茯苓渗湿,连翘散结,陈、夏健脾化痰。此内伤而气末病者,故但以和平之品消而化之,不必攻补也。〕太安丸内加白术(二两,)中消兼补效堪夸。《汤头歌诀》清汪昂公元1644-1911年
-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三第四门]续命汤(防风丸)
治痛风高监之子服。煎小续命汤下防风丸。《是斋百一选方》宋王璆原公元960-1279年
-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八宙集·古方八阵]热阵
(仲景)理中丸即名人参理中汤。治太阴即病,自利不渴,阴寒腹痛,短气咳嗽,霍乱呕吐,饮食难化,胸膈噎塞,或疟疾瘴气瘟疫,中气虚损,久不能愈,或中虚生痰等证。人参白术(炒)干姜(炒)炙甘草(各三两)上四味,捣筛为末,蜜丸,鸡子黄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根据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原论加减法,详在霍乱门述古
- 第十四节 积聚癓瘕门汇方
通治诸积 【开郁正元散】治痰饮血气,郁结食积,气不升降,积聚胀痛,宜此利气行血,和脾消导。(按此诸药方治气血痰食平和之剂,海粉不入煎,若作丸更佳) 白朮,陈皮,青皮,香附,山楂,海粉,桔梗,茯苓,砂仁,玄胡索,神曲炒,麦芽[炒],甘草[炙各等分], 上剉,每服一两,生姜三片,水煎服。 【大七气汤】治积聚症瘕,随气上下,心腹朽痛,上气窒塞,小腹胀满,大小便不利。 (此惟病气形气俱实者可用,
- 止嗽定喘丸浓缩丸
止嗽定喘丸浓缩丸使用说明书 标准来源:部颁标准第二十册 【药品名称】止嗽定喘丸 【汉语拼音】ZhisouDingchuanWan 【药物组成】麻黄、苦杏仁、甘草、石膏。辅料为 【性状】本品为色糖衣的浓缩丸,除去糖衣显棕褐色;味甘、苦。 【作用类别】本品为咳嗽类非处方药药品。 【功能与主治】清肺热,平喘咳。用于发热口渴,咳嗽痰黄,喘促,胸闷。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粒,一日2-
- 丸剂
标题丸剂附录序号附录Ⅰ内容全文 A.丸剂 丸剂是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和微丸等类型。 蜜丸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 水蜜丸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和水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 水丸系指药材细粉以水(或根据制法用黄酒、醋、稀药汁、糖液等)粘合制成的丸剂。 糊丸系指药材细粉以米糊或面糊等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
- 百合固金丸浓缩丸
百合固金丸浓缩丸使用说明书标准来源:部颁标准第七册 【药品名称】百合固金丸 【汉语拼音】BaiheGujinWan 【药物组成】百合、地黄、熟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甘草。辅料为蜂蜜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浓缩丸;味甜、微苦。 【作用类别】本品为咳嗽类非处方药药品。 【功能与主治】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肾阴虚,干咳少痰,咽干喉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丸,
- 羚翘解毒丸浓缩丸
羚翘解毒丸浓缩丸使用说明书 标准来源:部颁标准第十一册 【药品名称】羚翘解毒丸 【汉语拼音】LingqiaoJieduWan 【药物组成】羚羊角、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辅料为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浓缩丸;气芳香,味苦、辛。 【作用类别】本品为感冒类非处方药药品。 【功能与主治】疏风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恶寒发热,头晕目眩,咳嗽,咽
- 通宣理肺丸浓缩丸
通宣理肺丸浓缩丸使用说明书 标准来源:部颁标准第十一册 【药品名称】通宣理肺丸 【汉语拼音】TongxuanLifeiWan 【药物组成】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辅料为 【性状】本品为黑棕色的浓缩丸;味苦、辛辣。 【作用类别】本品为咳嗽类非处方药药品。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咯痰不畅,发热恶寒,鼻
- 香砂养胃丸浓缩丸
香砂养胃丸浓缩丸使用说明书 标准来源:部颁标准第十一册 【药品名称】香砂养胃丸 【汉语拼音】XiangshaYangweiWan 【药物组成】木香、砂仁、白术、陈皮、茯苓、半夏(制)、香附(醋制)、枳实(炒)、豆蔻(去壳)、厚朴(姜制)、广藿香、甘草。辅料为 【性状】本品为亮黑色的浓缩丸;气微,味辛、微苦。 【作用类别】本品为胃痛类非处方药药品。 【功能与主治】温中和胃。用于不思饮
- 《普济方》:[卷一百诸风门]痫(附论)
退至半月一发。则是已效。半年可愈。记一妇人心恙。一年一发。为灸劳宫二穴。间使二穴。阳谷二穴。百会一穴。自此竟不发。方妙功十一丸(出神效方)治痫疾。丁香木香沉香乳香麝香京三棱(炮)莪术(炮)黑牵牛(微炒)黄连雷丸(炒)各半两)赤小豆(七个)上为细末。水浸一宿。化一丸。大便出。随病各有形状。取下为验。或作化一番。不可再服。曾经火炙者不治。远年愈妙。天麻乌蛇丸(出圣济总录)治风痫心惊。身热螈。摇头口噤。
- 《普济方》:[卷一百四诸风门]风痰(附论)
三焦不和。则水饮易为停积。风能生热。壅亦成痰。是故有头目不利。神思昏浊之候。其感呕逆不纳饮食者。则因于胃冷而得之。其治故不可一概论也。风痰者。是短气。好眠头眩。常欲呕逆者是也。方牛黄生犀丸(出和剂方)治风盛痰壅。头疼目眩。咽膈烦闷。神思恍惚。心怔面赤。口干多渴。睡卧不安。小便赤涩。大便多秘。黄丹(研)雄黄(研飞)腻粉(研)羚羊角(镑各五两)铅水银(与铅同结砂子)朱砂(犀(镑)龙温薄荷同惊看人参羌
- 《银海指南》:[卷三]汤丸备要
六味地黄丸(仲阳)治肝肾不足,真阴亏损,精血枯竭,憔悴羸弱,腰痛足酸,自汗盗汗,水泛为痰,发热咳嗽,头运目眩,耳鸣耳聋,遗精便血,消渴淋沥,失血失音,舌燥喉痛,虚火牙痛,足跟作痛,下部疮疡等症。熟地(八两)山萸肉(酒润)山药(各四两)茯苓(乳拌)丹皮泽泻(各三两)上蜜丸梧子大,空心盐汤下。如用作汤,分两酌定。崔氏八味丸(金匮)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泄泻腹胀,或元阳虚惫,阳痿
- 《普济方》:[卷十六心脏门]心虚(附论)
腑充实。气血和平。荣卫通流。阴阳调顺。则心神安静。疾无所生也。若血脉虚损。肠气方天王补心丹(一名天王补心丸出危氏方)宁心保神。益血固精。壮力强志。令人不忘。清三熟地黄(洗)人参(去芦)白茯苓(去皮)远志(去心)石菖蒲(去毛)黑参柏子仁桔汁炒断丝)梗各等分)上为末。炼蜜丸。每一两作十丸。金箔为衣。每服一丸。灯心枣汤化下。食后临卧服。作梧桐子大丸。吞服亦可。远志散(出圣惠方)治心气虚。惊悸喜忘。不思
- 《普济方》:[卷二十二脾脏门]兼理脾胃附论
证矣。方绫锦养脾丸(出御药院方)治大补脾胃。极进饮食。调顺三焦。保养营卫。脾肾俱虚。冷气攻刺心胸腹胁。小肚疼痛。呕逆痰水。口苦。噫气吞酸。及膀胱冷气奔冲腰背。脐腹绞痛。手足微冷。小便频数。又治猝暴心疼。霍乱吐逆。妇人血气症瘕。心腹刺痛。此药诚如绫锦木香丁香沉香红豆蔻大椒官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一钱一分)白茯苓炙黄)人麦(炒黄各二钱五分)浓朴(为细末。炼蜜和丸。每两作六丸。此药虽九两。分作
- 《普济方》:[卷一百十四诸风门]诸风难治附论
不吐者。不宜服之。兼消除大小疮及恶毒。兼治堕马打破伤损疼痛。或因而热结大小便涩滞。或腹腰急痛。腹满喘闷者。凡此诸风所感不一。当随证而治也。方乌犀丸(出和剂方)治丈夫妇人卒中诸风。牙关紧急。膈上多痰。或语蹇涩。口眼斜。用薄荷汁与酒各少许。化三丸服之。良久再服。立有大效。又治瘫痪暗风痫病。手足潮搐。心神不安。遍身顽麻。肠风痔漏。肾藏风毒。上攻下疰。妇人血风头旋。吐逆。皮肤肿痒。遍身疼痛。白术(米泔浸
- 《幼幼新书》:[卷第八]惊热第三
不定,所以发惊,甚者掣缩变成痫也。又小儿变蒸亦微惊。所以然者,亦热气盛所为者也。《颅囟经》治孩子惊热入心,拟成痫疾,面色不定,啼哭不出,潮热无度,不吃乳食,大假眼翻露白,手足逆冷,呼唤不应。牛黄丸牛黄(研)大黄独活(各一分)升麻琥珀(炙,别研)绿豆粉大麻仁(别研。各半两)上为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熟水下一丸,顿服之,食后再服一丸。至十岁加金银箔各五片。忌爆炙毒物。《外台》刘氏疗小儿眠睡不安,惊啼不
- 《普济方》:[卷一百六十四痰饮门]一切痰饮(附论)
病源痰饮者。由气脉闭塞。津液不通。水饮气停在胸腑。结而成痰。又其人素盛今瘦。水走动肿方大五饮丸(出千金方)治主五种。一曰留饮。停水在心下。二曰饮。水在两胁下。三曰动有声。夫五饮者苁蓉(一两)远志(一两)苦参藜芦乌贼骨白术甘遂大黄石膏栝蒌根桔梗大戟朴(一两)旋复花丸(出千金方)治停痰饮。结在两胁。腹胀满。羸瘦不能食。食不消化。喜唾干呕欲倒。胁下痛。旋复花桂心枳实人参(各五分)甘遂(三分)吴茱萸细辛大
- 《医方证治汇编歌诀》:通治方
(虽云通治,亦当细切病情,不得笼统施用也。)六味地黄(丸钱仲阳因仲景肾气丸,减去桂、附,以治小儿,今通治大小证。)平补剂,(六味不寒不热,为平补足三阴之剂。)酸苦甘辛咸淡比,(六味之名以此。曰“地黄”者,重补肾也。)地黄(八两味苦)萸(山萸四两味酸)药(山药四两味甘)苓(茯苓三两味淡)泻(泽泻三两味咸)丹,(丹皮三两味辛)肝肾阴亏洵堪倚。(治肝肾阴亏火浮诸证)腰膝酸疼仲(杜仲)膝(牛膝)添,(名
- 关于公布第三批非处方药目录的通知
茶每袋重3克甲169清热祛湿颗粒(冲剂)每袋装10克乙170清热消炎宁胶囊每粒含九节茶干浸膏0.5克甲171清热解毒软胶囊每粒装1.2克乙172清热解毒颗粒每袋重5克、每袋装18克乙173理中丸(浓缩丸)每8丸相当于原药材3克甲174羚羊感冒口服液每支10毫升甲175羚羊感冒片甲176羚羊感冒胶囊每粒装0.42克甲177虚汗停颗粒每袋装10克乙178蛇胆川贝枇杷膏每瓶装(1)75毫升(2)100
- 《幼幼新书》:[卷第二十四]一切疳第三
故谓一切疳也。钱乙论诸疳云∶疳在内,目肿腹胀,利色无常,或沫青白,渐瘦弱,此冷证也。疳在外,鼻下赤烂自揉,鼻头上有疮不着痂,渐绕耳生疮。治鼻疮烂兰香散。(方见鼻疳门中。)诸疮,白粉散主之(方见疳疮门中。)肝疳,白膜遮睛,当补肝地黄丸主之(方见虚寒门。)心疳,面黄颊赤,身壮热,当补心安神丸主之(方见虚热门中。)脾疳,体黄腹大,食泥土,当补脾益黄散主之(方见胃气不和门中。)肾疳,极瘦,身有疮疥,当补肾
- 《太平圣惠方》:[卷第八十五]治小儿急惊风诸方
夫小儿急惊风者。由气血不和。夙有实热。为风邪所乘。干于心络之所致也。心者神之所舍也。治小儿急惊风。四肢抽掣。拘急。壮热。或则口噤。天麻丸方。天麻(一两)雄黄(一分细研)乌蛇肉(一分)蝉壳(一分)干蝎(一分)麝香(一分细研)分)腻粉(一上件药。并生用。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煮枣肉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薄荷酒下三治小儿急惊风。遍身壮热。心多惊悸。睡卧不安。手足跳掣。胸膈多涎。犀角丸方。犀角屑(一
- 《证治准绳·类方》:[第六册]疝
〔治外束之寒〕丁香楝实丸(东垣)治男子七疝,痛不可忍,妇人瘕聚带下。当归(去芦)附子(炮,去皮脐)川楝子茴香(炒。各一两)上四味,锉碎,以好酒三升同煮,酒尽焙干,作细末,每药末一两,再入下项药∶丁香木香(各五分,作二钱)全蝎(十三个)玄胡索(五钱,一作一两)上四味,同为细末,入前项当归等末拌匀,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百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一方无当归、木香,名苦楝丸。)沉香桂附丸(《宝
- 《幼幼新书》:[卷第二十三]五疳第四
《颅囟经》治小儿五疳,兼腹肚虚胀,疳气烦闷,或时燥渴。紫霜丸方大黄黄连代赭(各一分)朱砂麝香(各少许)杏仁(去皮尖,别研)肉豆蔻巴豆(去皮,以冷水浸,别研。各一两)上件细研,以蜜为丸如赤豆大。每服空心米饮下一丸。五岁、十岁只可服五丸,临时加减。忌冷水、油腻、炙爆。《仙人水鉴》治小儿五疳八痢,急慢惊风,日渐羸瘦。宜服肥孩儿芦荟丸芦荟白附子(末)白芜荑(末。各一钱)朱砂胡黄连(末)雄黄(各二分)青黛黄
- 关于下发蒙藏维药说明书【主要成份】项排序内容的通知
统一换发药品批准文号工作的通知》(国药监注[2001]582号文)的安排,在审核蒙药、藏药和维药说明书时遵照执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二○○二年二月二十日藏药二十一味寒水石散【主要成份】寒水石(奶制)、石榴子、甘青青兰、渣驯膏、余甘子、诃子(去核)、唐古特乌头、绿绒蒿、土木香、小伞虎耳草、豆蔻、牛黄等二十一味。二十八味槟榔丸【主要成份】槟榔、大托叶云实、圆柏、小檗皮、紫草茸、藏茜草、冬葵
- 《证治准绳·类方》:[第六册]大便不通
麻仁丸(《和济》)治肠胃热燥,大便秘结。浓朴(去皮,姜制炒)芍药枳实(麸炒。各半斤)大黄(蒸,焙,一斤)麻仁(别研,五两)杏仁(去皮尖,炒,五两半)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临卧用温水下。大便通利则止。《宝鉴》麻仁丸顺三焦,和五脏,润肠胃,除风气。治冷热壅结,津液耗少,令人大便秘难,或闭塞不通。若年高气弱及有风人大便秘涩,尤宜服之。枳壳(去瓤,麸炒)白槟榔(煨半生)菟丝子(酒浸,别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三十三积聚门]药方
肝积肥气肝积名肥气,在左胁大如覆杯,似有头足,色青,两胁下痛牵引小腹,足寒转筋。男为积疝,女为瘕聚。久不愈,令人发咳逆疟,连岁不已,其脉弦细。(《三因》)肥气丸治前证。当归头苍术(各两半)青皮(一两,炒)蛇含石(醋淬七次)三棱莪术铁华粉(各三两,与棱术同入醋内煮一伏时)上为细末,醋煮米糊丸绿豆大。每服四十丸,当归浸酒下。(东垣)肥气丸治同前。浓朴(五钱)黄连(七钱)柴胡(一两)川乌头(制,一钱二分
- 附子理中丸浓缩丸
附子理中丸浓缩丸使用说明书标准来源:部颁标准第七册 【药品名称】附子理中丸 【汉语拼音】FuziLizhongWan 【药物组成】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辅料为 【性状】本品为棕黑色的浓缩丸;气微,味微甜而辛辣。 【作用类别】本品为虚证类非处方药药品。 【功能与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脘腹冷痛,肢冷便溏。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12丸,一日3次。 【注意事项】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