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鱼尾

目录

1 拼音

bái yú wěi

2 英文参考

Asian butteflybush root and leaf[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中医大辞典》·白鱼尾

白鱼尾为中药名,出自《闽东本草》[1]

3.1 别名

溪桃、杨波叶、白背风、狭叶醉鱼草[1]

3.2 来源及产地

马钱科植物驳骨丹Buddleja asiatica Lour.的根或茎叶[1]。分布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台湾、福建等地[1]

3.3 性味

苦、微辛,温,有小毒[1]

3.4 功能主治

祛风,化湿,通络,杀虫[1]

1.治风寒发热,头身疼痛,风湿痹痛,腹胀,痢疾,跌打损伤,虫积腹痛[1]。煎服:9~15g[1]

2.叶捣敷无名肿毒;根煎洗皮肤瘙痒[1]

4 《*辞典》·白鱼尾

4.1 出处

《闽东本草》

4.2 拼音名

Bái Yú Wěi

4.3 别名

溪桃、野桃(《闽东本草》),杨波叶、蒲羌癀、白波越子(《福建中草药》)。

4.4 来源

为马钱科植物驳骨丹的根及茎叶。根、茎随时可采。叶8~9月采为佳。

4.5 原形态

落叶灌木,高2~3米。幼枝略呈四棱形,茎上被灰白色柔毛。叶对生;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5~12厘米,宽1.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斑生锯齿,上面绿色,被灰白色短柔毛,下面灰白色,密被柔毛;叶柄长3~10毫米,被毛。圆锥花序顶生;花小,淡紫蓝色或白色;萼钟形,4裂;花冠管状,先端4裂;雄蕊4;柱头2裂。蒴果,萼宿存。花期春季。

4.6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或栽于庭园。分布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福建、台湾等地。

4.7 性味

《福建中草药》:"苦微辛,温,有小毒。"

4.8 归经

《闽东本草》:"入心、肾、大肠三经。"

4.9 功能主治

祛风,化湿,通络,杀虫。治风寒发热,头身疼痛,关节风湿痛,脾湿腹胀,痢疾,丹毒,跌打损伤,虫积腹痛。

①《闽东本草》:"驱风寒,去湿热,止疼痛,健脾胃,杀虫解毒。治风寒发热,头身疼痛,胃腹虫痛,头晕眩呕。"

②《福建中草药》:"驱风化湿,行气活络。治痢疾,脾湿腹胀,关节风湿痛,无名肿毒,跌打损伤。"

4.10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4.11 注意

《闽东本草》:"体质虚弱者不宜多服。"

4.12 附方

①治痢疾:白鱼尾鲜叶或嫩芽叶一至二两,捣烂,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丹毒:白鱼尾全草三至五钱,煎汤服。(《闽东本草》)

③治跌打损伤:白鱼尾鲜根二两,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④治脾湿腹胀:鲜驳骨丹根二至三两,水煎,早晚分服。(《福建中草药》)

4.13 摘录

《*辞典》

5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99.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