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叶散

目录

1 拼音

bǎi yè sǎn

2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柏叶散

2.1 处方

柏叶45克(微炙)续断45克 芎藭45克 禹余粮75克(烧,醋淬七遍)艾叶30克(微炒)阿胶30克(捣碎,炒令黄燥)赤石脂30克 牡蛎30克(烧为粉)地榆30克(锉)生干地黄30克(锉)当归45克(锉,微炒)鹿茸30克(去毛,涂酥,炙微黄)龟甲45克(涂酥,炙令黄)鳖甲45克(涂酥,炙令黄)

2.2 制法

上药捣细罗为散。

2.3 功能主治

治妇人崩中漏下,不问年月远近。

2.4 用法用量

每次6克,空腹时以粥饮调下。

2.5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

3 《外科方外奇方》卷四:柏叶散

3.1 处方

石柏末4.5克 轻粉3克 雄黄3克 青黛6克 滑石3克 寒水石(煅)6克 银朱4.5克辰砂15克 铅粉6克 侧柏叶末3克

3.2 制法

共为细末。

3.3 功能主治

治天疱疮。

3.4 用法用量

丝瓜叶汁调涂。

3.5 摘录

《外科方外奇方》卷四

4 《圣济总录》卷六十九:柏叶散

4.1 处方

柏叶(焙)1两,蒲黄1两,木香半两,乌鱼骨(去甲,炙)半两,棕皮半两,当归(洗,切,焙)半两,妇人油发(与棕皮2味烧灰)半两,阿胶(炙燥)1两。

4.2 制法

上为细散。

4.3 功能主治

吐血后,胸中痞,口干。

4.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用糯米粥饮入地黄汁少许,暖令温调下,不拘时候服。

4.5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九

5 《普济方》卷二一二:柏叶散

5.1 处方

柏叶2两,地榆1两(锉)。

5.2 制法

上为散。

5.3 功能主治

久血痢,小肠结痛不可忍。

5.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5.5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一二

6 《产宝诸方》:柏叶散

6.1 处方

柏叶不拘多少(瓦上焙干)。

6.2 制法

上为末。

6.3 功能主治

血崩不止;忧恚吐血,烦满少气,胸中疼痛者。

6.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米饮调下。

6.5 摘录

《产宝诸方》

7 《鸡峰》卷十七:柏叶散

7.1 处方

柏叶3分,阿胶半两,当归半两,熟地黄半两,赤芍半两,牡蛎半两。

7.2 制法

上为细末。

7.3 功能主治

妇人赤白带下,腹内痛,四肢烦疼,不欲饮食。日渐羸瘦。

7.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米饮调下,不拘时候。

7.5 摘录

《鸡峰》卷十七

8 《圣惠》卷七十三:柏叶散

8.1 处方

柏叶1两半(微炙),续断1两半,芎1两半,禹余粮2两半(烧,醋淬7遍),艾叶1两(微炒),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赤石脂1两,牡蛎1两(烧为粉),地榆1两(锉),生干地黄1两(锉),当归1两半(锉,微炒),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微黄),龟甲1两半(涂酥炙令黄),鳖甲1两半(涂酥炙令黄)。

8.2 制法

上为细散。

8.3 功能主治

妇人元气虚弱,崩中漏下,面色萎黄,消瘦乏力,腹中疼痛,不思饮食,亦治白带。

8.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前以粥饮调下。

8.5 摘录

《圣惠》卷七十三

9 《圣惠》卷五十八:柏叶散

9.1 处方

柏叶2两(微炙),黄芩2两,车前子2两,甘草2两(炙微赤,锉),阿胶2两(捣碎,炒令黄燥)。

9.2 制法

上为粗散。

9.3 功能主治

小便出血,心神烦热,口干,眠卧不安。

9.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地黄半两,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9.5 摘录

《圣惠》卷五十八

10 《圣惠》卷十一:柏叶散

10.1 处方

青柏叶1两,生干地黄1两,阿胶1分(捣碎,炒令黄)。

10.2 制法

上为末。

10.3 功能主治

伤寒吐血不止。

10.4 用法用量

以水1大盏半,煎至1盏,去滓,别搅马通汁1合,相和,更煎1-2沸,分温3服,不拘时候。

10.5 摘录

《圣惠》卷十一

11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柏叶散

11.1 处方

侧柏叶3分,芍药3分,艾3分,熟干地黄(焙)1两,禹余粮(醋淬)1两,麒麟竭1两,当归(锉,焙)3分,牛角(角思)(炙)3分。

11.2 制法

上为细末,研匀。

11.3 功能主治

妇人伤中血下兼带,或白或赤,脐下痛。

11.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生姜米饮调下。

11.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12 《普济方》卷一八八引《澹寮方》

12.1 方名

柏叶散

12.2 组成

侧柏叶(蒸干)1两,人参1两(焙干)。

12.3 主治

吐血下血,其证因内损,或因酒食劳损,或心肺脉破,血气妄行,血如涌泉,口鼻俱出,须臾不救。

12.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入飞罗面2钱,新汲水调如稀糊,啜服。

1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3 《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13.1 方名

柏叶散

13.2 组成

柏叶3两,大黄1两,黄芩1两。

13.3 主治

脏毒,脉盛者。

13.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米饮调下。

13.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3.6 各家论述

热蕴于中,不能输化,而有伤脏气,故下血紫黑,乃为脏毒焉。柏叶芳香,力能醒脾开胃,专主凉血止血;黄芩苦寒,性善宽肠清肺,专解膈热移热;大黄荡涤蕴热,以解热毒。使毒化热解,则脏气清和,而血室完固,安有下血紫黑为脏毒之患乎?此解毒之剂,为脏毒下血之专方。

14 《御药院方》卷八

14.1 方名

柏叶散

14.2 组成

侧柏叶4两,何首乌2两,地骨皮2两,白芷2两。

14.3 功效

荣养髭须。

14.4 用法用量

每用半两,入生姜10片,水1大碗,煎5-7沸,去滓,淋洗髭须,临睡用。

14.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5 《本事》卷三

15.1 方名

柏叶散

15.2 组成

柏叶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山栀子(去皮)半两,枳壳(去瓤,锉,麸炒)半两,羌活(去芦)半两,羊肝石半两,白蒺藜(炒去角)半两,升麻半两,子芩(去皮)半两,防风(去钗股)半两,牛蒡子(隔纸炒)半两,荆芥穗半两,茺蔚子半两,大黄(湿纸裹,甑上蒸)半两,苦参1两,乌蛇1条(酒浸,去皮骨,焙干)。

15.3 主治

疠风。

15.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温水调下,1日7-8服。

15.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5.6 各家论述

《本事方释义》:柏叶气味苦辛微寒,入足太阴,麻黄气味辛温而散,入足太阳;山栀子气味苦寒,入手太阴、少阴;枳壳气味苦寒,入脾;羌活气味辛温,能行水,入足太阳;羊肝石气味淡平,入足少阳、厥阴,能解药毒;白蒺藜气味甘辛温,入足厥阴,能明目;升麻气味苦辛微温而散,入足阳明;子芩气味苦寒,入手太阴;防风气味辛甘平,入足太阳;牛蒡子气味苦辛平微寒,入手太阴;荆芥气味辛温,入足厥阴;茺蔚子气味辛甘微温,入手足厥阴;大黄气味苦寒,入手足阳明;苦参气味苦寒,入手足少阴;乌蛇气味甘平,善能治风,入足少阳、厥阴。此治疠风之方也。血分中热气阻痹脉络,不主流行,必成疥癣,久则延为疠风。故用凉血药兼以疏风。古人有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

16 《圣济总录》卷一五二

16.1 方名

柏叶散

16.2 组成

柏叶(炙黄)2两,芎1两,芍药1两,白芷1两,干姜(炮)1两,牡丹(去心)1两,当归(焙)半两。

16.3 主治

妇人带下,腹痛。

16.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食前温酒调下。

16.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7 《圣惠》卷三十八

17.1 方名

柏叶散

17.2 组成

柏叶1两,黄芩1两,桂心1两,阿胶(捣碎,炒令黄燥)1两,甘草半两(锉,生用),熟干地黄1两。

17.3 主治

虚损,小便出血。

17.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2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温频服。

17.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8 《圣惠》卷六十五

18.1 方名

柏叶散

18.2 组成

寒食收柏叶(烧灰)1斤,露蜂窠半两(微炙),蜣螂5个(烧灰),密陀僧半两,腻粉1钱,石灰1钱。

18.3 主治

一切久恶疮不愈。

18.4 用法用量

浓煎浆水,淋洗疮后,用鸡子清调贴之。

18.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18.6 附注

方中石灰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19 《外科正宗》卷四

19.1 方名

柏叶散

19.2 组成

侧柏叶(炒黄,为末)5钱,蚯蚓粪(韭菜田内者佳)5钱,黄柏5钱,大黄5钱,赤豆3钱,轻粉3钱。

19.3 主治

三焦火甚,致生火丹,作痒或作痛,延及遍身。

19.4 用法用量

新汲水调搽。

19.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9.6 附注

《金鉴》有雄黄,或用香油调搽,主治缠腰火丹。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