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屈菜

目录

1 拼音

bái qū cài

2 英文参考

Chelidonium majus[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a greater celandine[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a celandine[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celandine[朗道汉英字典]

Chelidonium majus L.[朗道汉英字典]

herba chelidonii[朗道汉英字典]

白屈菜

3 概述

白屈菜为中药名,出自《救荒本草》[1]

4 别名

土黄连、山黄连、断肠草、雄黄草[1]

5 来源及产地

罂粟科植物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的全草[1]。分布东北、华北及河南、山东、江苏、江西、四川、新疆、陕西等地[1]

6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有黄色乳汁。茎直立,多分枝,嫩绿色,被白粉,疏生柔毛。叶互生,1~2回羽状全裂,基生叶全裂片5~8对,茎生叶全裂片2~4对,边缘有不整齐缺刻,上面近无毛,下面疏生短柔毛,有白粉。花数朵,伞状排列;萼片2,早落;花瓣4,黄色,倒卵圆形,雄蕊多数;子房线形,无毛。蒴果线状圆柱形,成熟时由基部向上开裂。种子多数,卵球形,黄褐色,有光泽及网纹。花期5~8月,果期6~10月。

生于山坡、山谷林边草地;有栽培。主产东北、华北。

7 采制

夏、秋季采割,阴干或鲜用。

8 化学成分

含白屈菜碱(chelidonine)、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血根碱(sanguinarine)α-,β-,γ-高白屈菜碱(α-,β-homochelidonine)、普托品(protopine)、小檗碱(berberine)、黄连碱等,尚含白屈菜酸、胆碱、芸香甙等。

9 性味

苦,寒,有毒[1]

10 功能主治

镇痛,止咳,利尿,解毒[1]

1.治胃痛,腹痛,泻痢,慢性气管炎,百日咳,黄疸,肝硬化腹水[1]。煎服:1.5~6g[1]

2.外治水田皮炎,疥癣,疖肿,毒虫咬伤,青年扁平疣[1]。捣汁局部涂擦[1]

11 化学成分

本品含白屈菜碱、原阿片碱、小檗碱、黄连碱等生物碱[1]。还含芸香苷、槲皮苷、强心苷和多量维生素C等[1]

12 药理作用

流浸膏对小鼠有轻度祛痰作用,煎剂有平喘作用[1]。白屈菜碱能轻度镇痛,松弛平滑肌的作用与罂粟碱相似而稍弱,对小鼠实验性肿瘤有抑制作用[1]。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絮状表皮癣菌有抑制作用[1]

13 白屈菜药典标准

13.1 品名

白屈菜

Baiqucai

CHELIDONII HERBA

13.2 来源

本品为罂粟科植物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挖,除去泥砂,阴干或晒干。

13.3 性状

本品根呈圆锥状,多有分枝,密生须根。茎干瘪中空,表面黄绿色或绿褐色,有的可见白粉。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者为一至二回羽状分裂,裂片近对生,先端钝,边缘具不整齐的缺刻;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绿灰色,具白色柔毛,脉上尤多。花瓣4片,卵圆形,黄色,雄蕊多数,雌蕊1。蒴果细圆柱形;种子多数,卵形,细小,黑色。气微,味微苦。

13.4 鉴别

(1)本品粉末绿褐色或黄褐色。纤维多成束,细长,两端平截,直径25~40μm,壁薄。导管多为网纹导管、梯纹导管及螺纹导管,直径25~45μm。叶上表皮细胞多角形;叶下表皮细胞壁波状弯曲,气孔为不定式。非腺毛由1~10余个细胞组成,表面有细密的疣状突起,顶端细胞较尖,中部常有一至数个细胞缢缩。花粉粒类球形,直径20~38μm,表面具细密的点状纹理,具3个萌发孔。果皮表皮细胞长方形或长梭形,长60~100μm,宽25~40μm,有的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细胞壁呈连珠状增厚。淀粉粒单粒,直径3~10μm;复粒由2~10分粒组成。

(2)取本品粉末1g,加盐酸一甲醇(0.5:100)混合溶液20ml,加热回流4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用石油醚(60~90℃)振摇提取2次,每次10ml,弃去石油醚液,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8,用二氯甲烷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二氯甲烷液,蒸于,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屈菜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白屈菜红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醇(10:2: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3.5 检查

13.5.1 水分

不得过13.0%(附录ⅨH第一法)。

13.5.2 总灰分

不得过12.0%(附录ⅨK)。

13.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7.0%。

13.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13.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1%三乙胺溶液(磷酸调pH值至3.0)(26:7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9nm。理论板数按白屈菜红碱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13.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白屈菜红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

13.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2g,精密称定,置圆底烧瓶中,精密加盐酸甲醇(0.5:100)混合溶液4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5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盐酸一甲醇(0.5:100)混合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0ml,蒸干,残渣加50%甲醇使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50%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3.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u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白屈菜红碱(C21H18N04)不得少于0.020%。

13.8 白屈菜饮片

13.8.1 炮制

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干燥。

13.8.2 性味与归经

苦,凉;有毒。归肺、胃经。

13.8.3 功能与主治

解痉止痛,止咳平喘。用于胃脘挛痛,咳嗽气喘,百日咳。

13.8.4 用法与用量

9~18g。

13.8.5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13.9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99.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