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中医大辞典》·白螺蛳壳
3.1 白螺蛳壳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田螺科动物方形环棱螺Bellamya quadrata(Benson)或其同属动物的陈旧螺壳[1]。产浙江、江苏等地[1]。
3.3 性味
甘、淡,平[1]。
3.4 功能主治
1.治热痰咳嗽,胃痛吐酸,反胃[1]。煅存性研末服,3~9g,或入丸剂[1]。
2.治瘰疬、溃疡久不收口,烫火伤[1]。研末撒或调敷[1]。
3.5 化学成分
4 《*辞典》·白螺蛳壳
4.1 出处
《纲目》
4.2 拼音名
Bái Luó Sī Ké
4.3 白螺蛳壳的别名
白螺壳(《肘后方》)。
4.4 来源
为田螺科动物方形环棱螺或其同属动物的陈旧螺壳。于破败的墙壁内及螺壳堆积处,收集年久色白者,洗净晒干。
4.5 原形态
动物形态参见"田螺"条。
4.6 生境分布
产浙江、江苏等地。
4.7 性状
呈圆锥形,螺层7级,各级有棱,并有不明显的横斜线纹,壳口歪,卵圆形。壳外的角质膜已消失,故呈灰白色。体轻,质脆。气无,味淡。以陈久色白,壳顶不碎者为佳。
4.8 炮制
白螺蛳壳:洗净晾干,碾成碎块。煅螺蛳壳:取净螺蛳壳,置坩埚内,煅至缸透,取出,放凉,碾末。
4.9 性味
甘淡,平。
①《纲目》:"甘,寒,无毒。"
②《饮片新参》:"淡,平。"
4.10 功能主治
化痰,散结,止痛,敛疮。治热痰咳嗽,反胃,胃痛,吐酸,瘰疬,溃疡,汤火伤。
②《纲目》:"治反胃膈气,痰嗽,鼻渊,脱肛,痔疾,疮疖,下疳,汤火伤。"
4.11 白螺蛳壳的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1~3钱;或入丸剂。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4.12 附方
①治卒得咳嗽:白螺或白蚬壳,捣为末,酒服方寸匕。(《肘后方》)
②治湿痰心痛:白螺蛳壳去泥沙,火煅为细末,每服方寸匕,温酒调下。(《医学正传》)
③治膈气疼痛:陈白螺蛳烧研,每服一钱,酒下。(《纲目》白玉散)
④治瘰疬已散:白螺蛳壳为末,日日敷之。(《谈野翁试效方》)
⑤治诸疮烂湿不收:白螺蛳壳,火烧存性,敲碎,去壳内泥土,研极细掺之。(《本草汇言》)
⑥治汤火伤疮:多年干白螺蛳壳煅研,油调敷。(《澹寮方》)
⑦治杨梅疮烂:螺蛳壳、辰砂等分,片脑少许,为末搽之。(《纲目》)
⑧治下疳阴头生疮:白螺蛳壳不以多少,火内煅酥为末,于水内飞过,去土石粗者,次用轻粉,随分量入在药内,每用少许,干贴在疮上。(《奇效良方》银粉散)
4.13 摘录
《*辞典》
5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07.
用到中药白螺蛳壳的方剂
- 收口掺药
乳香5分(去油),没药5分(去油),琥珀5分,白螺蛳壳(煅末)2钱。功效:长肉收口。用法用量:掺患处...
- 白螺散
十六引《医方摘要》:别名:生肌散组成:(墙上)白螺蛳壳(洗净,煅研)。主治:痘疮不收。用法用量:掺之...
- 螺蛳壳丸
,胃脘痛。用法用量:本方方名,《保命歌括》引作“白螺蛳壳丸”。春,加川芎;夏,加黄连;冬,加吴茱萸...
- 九宝丹
子蜂房(煅,研为末)3钱,大黄3钱,冰片3分,白螺蛳壳(煅,研)2钱,朱砂2钱,血竭1钱,麝香3分,...
- 玉雪救苦丹
,制川朴1两,寒水石1两,川黄连(水炒)1两,白螺蛳壳1钱,柴胡8钱,淡豆豉8钱,赤茯苓8钱,辰砂片...
- 更多用到中药白螺蛳壳的方剂
用到中药白螺蛳壳的中成药
- 复方消痔栓
B-2946-98处方:五倍子59g大黄59g白螺蛳壳(煅)89g青果核(炭)89g冰片4g制法:以...
- 百部丸
炙)2两,紫菀(去苗土)2两,桂(去粗皮)2两,白术3两,麻黄(去根节)3两,五味子3两,杏仁(去...
- 生肌散
,煅龙骨2两,生乳香2两,生没药2两,海螵蛸(去壳)5钱,象皮2两(滑石烫),生赤石脂2两,冰片1...
- 更多用到中药白螺蛳壳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白螺蛳壳
- 《本草纲目》:[介部第四十六卷介之二]蜗螺
,捣为末。酒服方寸匕。(《肘后方》)湿痰心痛∶白螺蛳壳洗净,烧存性,研末。酒服方寸匕,立止。(《正传...
- 《本草品汇精要》:[续集卷之七上虫鱼部]甲虫
螺或白蚬壳捣为末酒服方寸匕○(正传方)湿痰心痛白螺蛳壳洗净烧存性研末酒服方寸匕立止○(孙氏方)膈气疼...
- 《医学正传》:[卷之四]胃脘痛
用牡蛎粉一、二钱,温酒调下。又方治湿痰作痛,用白螺蛳壳,去泥沙,火为细末,每服方寸匕,温酒调下,立止...
- 《文堂集验方》:[卷三]儿科
不干。用当归炒研末。去火气。频敷即效。多年墙上白螺蛳壳。火研细。糁上即效。〔脐突光肿〕赤小豆。豆豉。...
- 《本草述钩元》:[卷二十九介部]白蜗螺壳
主痰饮积及胃脘痛。治反胃膈气。痰嗽。湿痰心痛。白螺蛳壳洗净。烧存性。研痘疮不收。墙上白螺蛳壳洗净。研...
- 更多古籍中的白螺蛳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