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蔻

目录

1 拼音

bái kòu

2 姜科植物白豆蔻和爪哇白豆蔻的果实·《中医大辞典》·白蔻

白蔻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经解》,为《本草拾遗》记载的白豆蔻之简称[1]

2.1 别名

白蔻、白蔻仁、豆蔻、蔻米[2]

2.2 来源及产地

姜科植物白豆蔻Amomum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爪哇白豆蔻ACompactum Solomd ex Maton的果实(用时去果壳)[2]。主产越南、泰国,我国南部有引种栽培[2]

2.3 性味归经

辛,温,入肺、脾、胃经[2]

2.4 功能主治

化湿,行气,暖胃,消滞,解酒[2]。主治湿阻气滞,胸闷腹胀,脘腹冷痛,宿食不消,噫气,呃逆,呕吐,反胃[2]

2.5 用法用量

煎服:1.5~6g[2]。后下[2]

2.6 化学成分

本品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右旋龙脑、右旋樟脑、桉叶素、松油醇等[2]

2.7 药理作用

酊剂或醑剂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2]。其挥发油对豚鼠实验性结核,能轻度增强小剂量链霉素的作用[2]

3 姜科植物滑叶山姜的果实·《中华本草》·白蔻

3.1 拼音名

Bái Kòu

3.2 来源

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滑叶山姜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IpiniatonkinensisGagnep.

采收和储藏:果实将熟时采收,烘干或阴干。

3.3 原形态

滑叶山姜,多年生直立草本。茎较粗壮。叶柄长3-6cm;叶舌长1.5-2cm,钝,革质;叶鞘具条纹;叶片线状被针形,长达60cm,宽约7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革质,上下两面均无毛。圆锥花序顶生,直立,长40-50cm,宽约4cm,下部无毛,上部密被长柔毛;花3-5朵聚生,花梗极短;苞片卵形,花时脱落,长约1.5cm;小苞片与苞片相似,惟较小;花萼近钟状,长9-10mm,无端不规则齿裂,一侧开裂至中部;花冠管长7-8mm,裂片长圆形,长1.5-1.8cm,内凹,背面被柔毛,后方的一枚先端有小尖头,下部具缘毛;唇瓣卵形或圆形,长1.4cm,宽l-1.2cm,先端微凹,基部略收缩;侧生退化雄蕊线形,极短,花丝长4-5mm,花药长6mm;子房球形,被绢质长柔毛。花期2-3月,果期4-6月。

3.4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路边和草丛等潮湿之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等地。

3.5 性状

性状鉴别:蒴果呈长椭圆形,长1.2-1.6cm,表面光滑,黄棕色,去果皮后三室,每室有种子4-8粒,内果皮与假种皮紧密包裹着种子团,不易分开;种子呈不规则的多面体,直径约6mm,背部隆起,并有一浅沟,种子表面谈棕色,有纵纹。假种皮白色。气微,味辛、苦。

显微鉴别:果皮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方形细胞组成。中果皮中石细胞带为1列细胞组成,石细胞径向延长,壁不甚厚,纹孔,孔沟明显、其中散在维管柬。薄壁细胞含有大量小分晶或不定形结晶。假种皮较厚,由数层细胞组成,最外层细胞长条形,两端钝圆。可见草酸钙簇晶。

3.6 性味

味辛;性温

3.7 功能主治

行气开胃。主胃脘疼痛;消化不良

3.8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3.9 摘录

《中华本草》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93.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98.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