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葫芦科植物冬瓜的种子·《中医大辞典》·白瓜子
白瓜子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为《新修本草》记载的冬瓜子之别名[1]。
2.1 白瓜子的别名
2.2 来源
葫芦科植物冬瓜Benincasa hispida (Thunb). Cogn.的种子[2]。
2.3 性味归经
2.4 功能主治
2.5 白瓜子的用法用量
2.6 化学成分
3 葫芦科植物南瓜的种子·《中医大辞典》·白瓜子
白瓜子为中药名,出自《东北药用植物志》,为《现代实用中药》记载的南瓜子之别名[1]。
3.1 白瓜子的别名
白瓜子[3]。
3.2 来源
葫芦科植物南瓜Cucurbita moschata(Duch.) Poiret的种子[3]。
3.3 性味
甘,温[3]。
3.4 功能主治
1.治绦虫、蛔虫、血吸虫病[3]。去皮生食或微炒研末空腹服,每次60~120g,两小时后再服泻剂;或连皮捣碎入煎剂服[3]。
3.5 运用
种子在果实内萌发的幼苗,名盘肠草,又名南瓜阴芽,捣烂炒热熨,治小儿盘肠气痛;煎服治惊风,感冒,风湿热[3]。
3.6 化学成分
种子含南瓜子氨酸(Cucurbitine)、维生素及脂肪油[3]。
3.7 药理作用
煎剂在体外对牛肉或猪肉绦虫的中段或后段有麻痹作用,而对其头节及未成熟节片则无此作用,故与槟榔有协同作用[3]。水溶液在体外能杀死蛲虫或蛔虫[3]。南瓜子能抑制血吸虫幼虫的生长发育[3]。南瓜子氨酸与南瓜子过高剂量对小鼠肝、肾等有影响,停药后可恢复[3]。
4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96.
-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1.
-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06.
用到中药白瓜子的方剂
- 白瓜子丸
拼音:báiguāzǐwán处方:白瓜子2两,藁本1两,远志1两,杜蘅1两,天门冬3两,白芷1两,...
- 白杨皮散
三十四:白杨皮散:处方:白杨皮1握,地骨皮、苍耳子,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盐半合,生...
- 白瓜丸
āwán处方:白瓜子仁3两,陈橘皮3分,白芷1两,藁本1两,远志1两,杜衡1两,车前子1两,当归1两...
- 补肝散
卷六,名见《证类本草》卷二十七:补肝散:处方:白瓜子7升。制法:绢袋盛,搅,沸汤中3遍,晒干,以酢...
- 丁沉丸
卷一○一:方名:丁沉丸组成:沉香5两,藁本3两,白瓜瓣半升,丁香5合,甘草2两,当归2两,芎2两,...
- 更多用到中药白瓜子的方剂
古籍中的白瓜子
- 《证类本草》:[卷第二十七]白瓜子
白瓜子味甘,平、寒,无毒。主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
- 《本草纲目》:[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三]冬瓜
(《本经》上品)【校正】今并入白瓜子。【释名】白瓜(《本经》)、水芝(同上)、地芝(《广雅》)。志...
- 《本草品汇精要》:[卷之三十八菜部上品]菜之走
无毒蔓生白瓜子(出神农本经)主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以上朱字神农本经)除烦满不乐久服...
- 《太平圣惠方》:[卷第四十]治面诸方
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温酒下三十丸治白粉刺。及面...
-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一面体门]面
朝夕从事者,又安可已耶。治面。令光白润泽。白瓜子丸方白瓜子(炒令黄二两)本(去苗土)远志(去心)杜蘅...
- 更多古籍中的白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