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八法流注 (最后修订于2015/4/21 13:45:13)[共549字]
摘要:概述八法流注即奇经纳卦法。有两种。其一为灵龟八法,《针灸大成》集中地介绍了这方面的内容;其二为飞腾八法,使用奇经中的八个腧穴,但主要是根据时间的天干来进行配穴。灵龟八法灵龟八法为按时配穴法的一种。系以八脉八穴配合九宫数,再据日时干支所代表的数字计算配穴。《大全》载《八法歌》:“坎一联申脉,照海坤二五,震三属外关,巽四临泣数,乾六是公孙,兑七后溪府,艮八系内关,离九列缺主。”日时干支所代表数字据《八法临时干支歌》:“甲己子午九宜用,乙庚丑未八无疑,丙辛寅申七作数,丁壬卯酉六须知,戊癸辰戌各有五,己亥单加四共齐。阳日除九阴除六,不及零余穴下推。”例如甲子日戊辰时,甲得10数,子得7数,戊得5数,辰得5数,共27数。此日是阳日,应除二九18数,余9数,即取离9列缺穴。飞腾八法飞腾八法为按时配穴法的一种。见《玉龙经》。系以八脉八穴配合八卦,按每日各个时辰的天干推算开穴。所配属八卦与灵龟八法不同,因其以时干为主,故又名“奇经纳甲法”。其法,逢壬、甲时,开公孙(属乾);逢丙时,开内关(属艮);耀时,开临泣(属坎);逢庚时,开外关(属震);逢辛时,开后溪(属巽);逢乙、癸时,开申脉(属坤);逢己时,......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针灸大全》:[卷之四窦文真公八法流注]八法交会八脉
\r图\ph-h5.bmp\r公孙二穴父通冲脉。内关二穴母通阴维脉。(合于心胸胃。)后二穴夫通督脉。申脉二穴妻通阳跷脉。(合于目内、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临泣二穴男通带脉。外关二穴女通阳维脉。(合于目内、耳后、颊、颈肩)。列缺二穴主通任脉。照海二穴客通阴跷脉。(合于肺系、咽喉、胸膈)。《针灸大全》明·正统四年徐凤公元1439年
- 《针灸大全》:[卷之四窦文真公八法流注]八法临时干支歌
甲己子午九宜用,乙庚丑未八无疑。丙辛寅申七作数,丁壬卯酉六须知。戊癸辰戌各有五,巳亥单加四共齐。阳日除九阴除六,不及零余穴下推。按灵龟飞腾图有二,人莫适从,今取其效验者录之耳。\r灵龟八法之图\ph-h4.bmp\r假如甲子日,戊辰时,就数逐日支干内。甲得十数,子得七数。又算临时支干内,戊得五数,辰得五数,共成二十七数。此是阳日,该除二九一十八数,余有九数,离九列缺穴也。又如乙丑日,壬午时,就算逐
- 《针灸大全》:[卷之四窦文真公八法流注]八穴相配合歌
公孙偏与内关合,列缺能消照海。临泣外关分主客,后申脉正相合。左针右病知高下,以意通经广按摩。补泻迎随分逆顺,五门八法是真科。《针灸大全》明·正统四年徐凤公元1439年
- 《针灸大全》:[卷之四窦文真公八法流注]论经脉有奇经八脉
《难经》云∶脉有奇经八脉者,不拘于十二经,何谓也?然,有阳维,有阴维,有阳跷,有,络有十五。凡二十七气相随上下,何独不拘于经也?然,圣人图设沟渠,通利水道,以备不然。天雨降下,沟渠溢满,当此之时,霈妄行,圣人不能复图也。此络脉满溢,诸经不能复拘也。既不拘于十二经络皆从何起何继,详见下文。《针灸大全》明·正统四年徐凤公元1439年
- 《针灸大全》:[卷之四窦文真公八法流注]八脉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督脉内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针灸大全》明·正统四年徐凤公元1439年
- 《针灸神书》:[卷三·琼瑶神书人部]八法流注六十四法
公孙临泣内关中,后溪列缺肺属金,外关申脉照海穴,若明此穴值千金。第一公孙二穴(热,脉洪,提刮三五次,泻三五次,搜摄战三五次,升阳、气下,不灸。寒,脉微,补三五次,搓三五次,捻三五次,升阳三次,三壮)。公孙前穴属于脾,心腹胀满足难医,五隔结胸中满病,胎衣不下血昏迷,滑肠泻痢腹脐痛,肠风下血漏疟疾,五膈五噎冷积病,小儿脱肛痢难医,里急后重但便血,痰气中满喘声齐,久积更兼儿块病,神针下处立除危。第二临泣
- 《针灸大全》:[卷之四窦文真公八法流注]飞腾八法歌
艮上内关然。戊午临泣生坎水,庚属外关震相连。辛上后装巽卦,乙癸申脉到坤传。己土列缺南离上,丁居照海兑金全。其法只取本时天干为例,假如甲己日戊辰时,即取戊干临泣穴,己巳时,即列缺;庚午时,即外关。余皆仿此。(愚谓奇经八脉之法,各有不相同。前灵龟八法,有阳九阴六、十干十变开阖之理,用之得时,无不捷效。后飞腾八法,亦明师所授,故不敢弃,亦载于此,以示后之学人。)《针灸大全》明·正统四年徐凤公元1439年
- 《针灸大全》:[卷之四窦文真公八法流注]八法逐日干支歌
甲己辰戌丑未十,乙庚申酉九为期。丁壬寅卯八成就,戊癸巳午七相根据。丙辛亥子亦七数,逐日干支即得知。《针灸大全》明·正统四年徐凤公元1439年
- 《针灸大全》:[卷之四窦文真公八法流注]八法主治病证
公孙二穴通冲脉,脾之经,在足大指内侧本节后一寸陷中。令病患坐合两掌相对取之,主治三十一证。凡治后证,必先取公孙为主,次取各穴应之。九种心疼,一切冷气。大陵二穴中脘一穴隐白二穴。痰膈涎闷,胸中隐痛。劳宫二穴膻中一穴间使二穴。脐腹胀满,气不消化。天枢二穴水分一穴内庭二穴。胁肋下痛,起止艰难。支沟二穴章门二穴阳陵泉二穴。泄泻不止,里急后重。下脘一穴天枢二穴照海二穴。胸中刺痛,隐隐不乐。内关二穴大陵二穴中
- 《针灸大全》
《针灸大全》 针灸著作。 ①一名《针灸捷法大全》。六卷。明·徐凤撰于1439年左右。卷一-二载针灸歌赋;卷三为周身经穴歌;卷四载窦氏八法流注;卷五载金针赋及子午流注;卷六为灸法。书中除收录多种针灸资料外,并附插图,是一部综合性的针灸书。此书为其后杨继洲《针灸大成》的编纂创造了有利条件。现存明刻本等。1949年后有排印本。 ②即《针灸大成》的文名,见该条。作者:
- 《针灸大全》:[卷之四窦文真公八法流注]奇经八脉周身交会歌
督脉起自下极,并与脊里上风府,过脑额鼻入交,为阳脉海都纲要。任脉起于中极底,脉并少阴之肾经,与任督本于会阴,三脉并起而异行。阳跷起足跟之底,循外踝上入风池。阴跷内踝循喉嗌,本是阴阳脉别支。诸阴会起阴维脉,发足少阴筑宾。诸阳会起阳维脉,太阳之金门是。带脉周回季胁间,会于维道足少阳。所谓奇经之八脉维系诸经乃顺常。《针灸大全》明·正统四年徐凤公元1439年
- 《针灸大全》:[卷之四窦文真公八法流注]八脉配八卦歌
干属公孙艮内关,巽临震位外关还。离居列缺坤照海,后兑坎申脉间。补泻浮沉分逆顺,得时呼吸不为难。祖传秘诀神针法,万病如拈立便安。《针灸大全》明·正统四年徐凤公元1439年
- 《续名医类案》:[卷六]寒热
之皆洪数有力,余部皆平,曰∶此潮热病也。以加减补中益气治之,日进一服,三日病渐退。复用六味地黄丸兼前药,调理一月而安。或问寒热而不以疟治,何也?曰∶此非疟,乃潮热也。潮者,如水之潮,根据期而至。《八法流注》云∶申酉二时属膀胱与肾,此病专属二经,水衰火旺,当申酉时火动于中,故发热而躁,躁属肾。若疟疾肝部必弦,今不然,惟左尺独现火象。此因平日斫丧太过,肾水亏损,阴火旺炽,加之盐饮烧酒,引入肾经,故小便
- 子午八法
子午八法 子午流注针法和灵龟八法的合称。《医学入门》:“言子午八法者,子午流注兼奇经八法也。”作者:
- 八法
八法 ①八种治疗法则。见《医学心悟》。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详各条。八法的实际运用,早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已经赅备。 ②八脉八穴的用法,主要指灵龟八法及飞腾八法。出《针灸大全》。 ③下手八法。出《针灸大成》。见该条。作者:
- 下手八法
下手八法 针刺操作过程中的八种手法。出《针灸大成》卷四。内容包括揣、爪、搓、弹、摇、扪、循、捻。见各该条。作者:
- 正骨八法
正骨八法 医疗技术名。诊断治疗骨关节损伤之八种手法。见《医宗金鉴》卷八十七,即摸法、接法、端法、提法、按法、摩法、推法、拿法。详各该条。作者:
- 中医八法及其代表方
中医治法丰富多彩,常用治法是“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正如《医学心悟》说“论病之倚,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病之方,则义以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尽之。汗法:是通过发汗以祛除外邪的一种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外感表证及麻疹、疮疡、水肿初起兼有表证者。其代表方为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等。吐法:是通过引起呕吐祛除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用于治
- 荣备回避八法
荣备回避八法 针刺前须注意的八条事项。《奇效良方·针灸门》:“荣备回避八法:风——凡用针刺,天气风盛,令病人避风之处刺之,无伤也。寒——凡用针刺,天气寒冷,令病人向温暖处,先饮汤液醴。暑——凡用针,夏月热盛,血淖而多脱其血,以新水洗其面,于风凉处坐,而然后刺。湿——凡用针刺,令病人致于高原之处,先服辛燥之物,然后刺。阴——凡用针刺,遇阴气生,气血不行,先服温补之药,然后刺。燥——凡用针刺,遇夏月
- 银屑病治疗之广汗法与八法
清代医家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之《程钟龄医门八法》开篇引子中说:“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治病之方,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方剂归类以八法,而临证治法何止八类,正如程氏所说“八法之中,百法备焉。程氏接着说:“病变虽多,而法归于一。临床症状百出,是疲于应对,还是执简驭繁,需心有定见,在纷繁的症中提炼出“
- 江育仁教授治肺八法经验介绍
【摘要】介绍当代著名中医儿科学专家江育仁教授治疗肺系病证的常用八法,即肃肺、宣肺、开肺、清肺、润肺、补肺、温肺、泻肺的适应病证、理法方药,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效果。【关键词】肺系疾病;治肺八法;江育仁江育仁教授是当代著名的中医儿科学专家、全国名老中医、全国第一位中医儿科学博士生导师。他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60余年,成就卓越。特别对儿科急性热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麻疹并发肺炎等危重病证拥有
- 八法临时干支歌
甲己子午九宜用,乙庚丑未八无疑, 丙辛寅申七作数,丁壬卯酉六顺知, 戊癸辰戌各有五,巳亥单加四共齐, 阳日除九阴除六,不及零余穴下推。 其法上如甲丙戊庚壬为阳日,乙丁己辛癸为阴日,以日时干支算计何数,阳日除九数,阴日除六数。阳日多或一九、二九、三九、四九;阴日多或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剩下若干,同配卦数日时,得何卦,即知何穴开矣。假如甲子日戊辰时,以日上甲得十数,予得七数,以时上戊得五数
- 中医降低转氨酶八法
疏肝理气法: 1.疏肝理气:属肝气郁结者,可用柴胡疏肝散、金铃子散治疗,常用药如柴胡、郁金等。 2.疏肝理脾:适用于肝郁脾虚、肝气犯胃之证,如以甘柴合剂(柴胡、甘草)、逍遥散或香砂六,君子汤加香附、郁金、川楝子、神曲、麦芽等治疗急慢性肝炎,有显著的降酶作用。 3.疏肝利湿:属气滞湿阻者,治以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疏肝调气,健哞化湿,可使此型的转氨酶升高者降为正常。 清热利湿法: 1.属
- 赵冠英治疗胃病八法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原则,以通降为大法,着重恢复胃的通降功能,正如华岫云所说:“脾胃之病,虚实寒热,宜燥宜润,固当详辨,其于升降二字,尤为紧要”(《临证指南医案》)。总的来说,导师治胃主要有以下八法。 健脾和胃法 脾宜升则和,胃宜降则安,脾胃一脏一腑,升降相因,纳运协调,共同维持水谷精微的运化。脾胃虚弱则运化无力、升降失调而出现脘腹胀痛,纳呆食少,疲倦乏力等症状。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健脾益胃
- 李忠:癌性疼痛中医论治八法
中医药学会中医肿瘤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新型给药技术协作组秘书长。师从国内著名中医肿瘤专家王沛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尤其擅长于中医药治疗肺癌、肝癌、胃癌、肠癌、淋巴瘤等多种恶性肿瘤,并在肿瘤术后预防复发、转移和癌性疼痛的治疗及肿瘤放、化疗中药增敏解毒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中国中医药报》作者:李忠:癌性疼痛中医论治八法
- 肛门坠胀辨治八法
失调,脏腑亏损,气血不和,经络阻滞,瘀血浊气下注而出现本症。在临床中我科对以肛门坠胀不适为主诉的症状的患者,通过肛门指诊、肛门镜、乙状结肠镜及钡剂灌肠等检查,排除肛肠科手术指征后,采用“肛门坠胀辨治八法”进行综合治疗,临床取得较好效果,介绍如下。 1调和脾胃,升清降浊 此法用于脾胃失调证。脾胃主中州,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主运化水谷,脾气以升为健,胃主受纳水谷,胃气以降为和,如脾失健运,胃失和降,
- 癌性疼痛中医论治八法
癌性疼痛是晚期肿瘤病人的常见症状。从临床上看癌痛的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不通”、“不荣”两方面,表现为“虚”、“实”两种证候群。当然,它们并非绝对相分,就癌瘤发生的本质而言,在于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所以,癌痛的发生亦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临床中亦常表现为虚实相兼。但由于肿瘤不同的阶段发展过程中病机有异,虚实亦有偏重之别,一般而言,肿瘤早期、中期以实痛为主,晚期以虚痛为主,或虚实并见。临床治法亦因癌痛病
- 按摩八法
按摩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既可用于治疗疾病,又可用于保健美容。按摩在民间长期流传,形成许多流派,手法也多种多样,具体应用很灵活。下面介绍常用的八种方法:1、按法:用指和掌在人体适当部位进行按压。分指按、掌按、单手按和双手按。按压时的力量,应当由轻到重,达到—定程度后再逐渐减轻。2、摩法:用手或掌在人体适当部位进行柔软的抚摩,力量仅达到皮肤或皮下,主要依靠腕力,多配合推法进行,单手摩和双手摩,是一种
- 飞腾八法
飞腾八法 针灸按时配穴法之一。见《玉龙经》。以八脉八穴配合八卦,按每日各个时辰的天干推算开穴。所配属八卦与灵龟八法不同,因其以时干为主,故又名“奇经纳甲法”。其法,逢壬、甲时,开公孙(属乾);逢丙时,开内关(属艮);逢戊时,开临泣(属坎);逢庚时,开外关(属震);逢辛时,开后溪(属巽);逢乙、癸时,开申脉(属坤);逢己时,开列缺(属离);逢丁时,开照海(属兑)。例如甲子日,戊辰时,即取临泣穴,己
- 郑毓琳和他创立的热凉补泻与针刺八法
魁山在北京开设中医诊所,1954年3月应华北中医实验所邀请为针灸医师,同年10月至临终一直任原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第三研究室主任。 郑毓琳注重热凉补泻手法,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出临证针刺八法,施针时重用左手,左手与右手互相配合,认为得气和气至病所是提高针刺疗效的关键,他提倡针刺与气功相结合,主张临证取穴,穴少而精,治疗中风半身不遂、胃脘痛、哮喘、崩漏、小儿积滞等疑难杂证疗效满意,针治眼
- 治肺八法临床应用心得
咳嗽、肺痿、肺痈、喘症、哮症、肺胀、肺痨等病。掌握肺系疾病的理法方药是非常重要的临床技能之一。肺系疾病的治疗方法大体分为直接治肺法和间接治肺法。宣肺、肃肺、清肺、泻肺、温肺、润肺、补肺、敛肺,即治肺八法,属于直接治肺法的范畴。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而主治节,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的病理表现,主要是气机的升降出入失常。肺为娇脏,清虚而处高位,不耐寒热,喜润恶燥,所以治肺之法,应以辛、平、甘、润最为适
- 汪受传教授治疗小儿慢性咳嗽八法
【摘要】总结汪受传教授对小儿慢性咳嗽的治疗经验。慢性咳嗽证候复杂,治法不一,汪老师提出宣发、肃降、燥湿、涤痰、祛风、化滞、益气、养阴之八法,临证每获奇效。【关键词】小儿慢性咳嗽;八法;汪受传 Abstract:TosummarizeprofessorWangShouchuan’sexperienceontreatingchildrenchroniccough.Chroniccoughh
- 飞腾八法起例
甲己子午九,乙庚丑未八, 丙辛寅申七,丁壬卯酉六, 戊癸辰戌五,巳亥属之四。 右并以日时天干、地支配合得数,以九除之,取零数,合卦定穴。作者:
- 冠心病辨治八法
冠心病属“胸痹”、“心痛”、“真心痛”、“心络痛”的范畴。五脏渐衰,脏腑功能失调,为发病的基础。素体阳气不足,复受寒暑等邪气侵袭,或饮食不节,嗜食肥甘,或思虑劳倦,或情志失调等为主要病因。其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肝、肾诸脏;病理变化为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心血不足,心阳不振,导致气滞、寒凝、痰浊、瘀血等阻滞心脉而发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即心气、心血、心阴亏虚成心肾阳虚;标实为气滞、寒凝、痰浊、瘀血阻
- 八法交会歌
内关相应是公孙,外关临泣总相同, 列缺交经通照海,后溪申脉亦相从。作者:
- 头痛辨治八法
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此法主要用于风寒湿邪夹杂者,多因冒雨涉水,感受风寒湿邪,阻碍经络,经久不愈,每遇风邪入络,气血经脉阻碍清阳而发病。症见头痛胀重,甚则剧烈疼痛,或偏于两太阳穴处痛,舌淡苔滑腻,脉沉细而滑。方用自拟蠲痛汤: 方药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川芎20克,细辛5克,白芷10克,白蒺藜3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甘草6克。 若寒湿之邪化热,加葛根、蔓荆子、生石膏、野菊花,祛风
- 中医治病八法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基本的治法有八种,分别是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称为中医治病八法。 汗法汗法也称解表法。简单而言,就是通过发汗来驱邪外出的一种治疗方法。汗法列在八法之首,是驱邪的第一法。只要病邪在表,即可以用汗法。值得提出的是,汗法决不是针对感冒的治法,临床所见的许多疾病,例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颈椎病、肩周炎、荨麻疹、牛皮癣等等,有时用汗
- 八法五虎建元日时歌
甲己之辰起丙寅,乙庚之日戊寅行, 丙辛便起庚寅始,丁卯壬寅亦顺寻, 戊癸甲寅定时候,五门得合是元因。作者:
- 何谓“治喘八法”?
①宣肺散寒,解表化饮 肺为清虚之脏,阖群活泼,以容吸入之气,以司呼浊之能,气机宜呼宜畅。风寒之邪从皮毛而入,内合于肺,或内伏痰饮,均可令气机壅闭,宣降失司而上逆作喘。若症见喘促胸闷,咯痰稀薄,鼻流清涕,寒热无汗,苔薄白,脉浮紧者,治宜宣肺散寒,止咳定喘,用麻黄汤主之。盖以表实里郁治应外解,故以麻黄、桂枝发汗,杏仁肃肺,并辅以甘草而守阴液,此为表实而设。若阴盛之体外邪袭之必然引动伏饮,若肺络壅塞,
- 发热辨治八法
见的一种病症,许多疾病均可引起发热,其病因病机复杂,常寒热虚实相互夹杂,症状表现各异,因此治疗必须针对不同病机辨证施治,对症用药,方可获效。笔者通过多年临证积累了一些治疗发热的经验,现将常用治疗发热八法拟定分述如下: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法 外感发热,汗出不解,病邪传里,初始在肺,为持续发热,若进一步影响到胃,形成肝胃蕴热,则午后热甚,伴咳嗽、吐白黏痰或黄痰,口干舌燥,舌苔薄黄而腻,脉滑数。
- 冠心病治疗八法
2g,香附12g。若低热盗汗加百合、沙参、五味子;喘息不宁加桑皮、半夏、橘红;喘而汗出,戴阳于上加补骨脂、附片补肾纳气。 冠心病发作时每以温通心阳、泄浊豁痰、祛瘀通脉、解郁升阳之法为主,缓解期常以益气养心、温补心肾、滋肾复脉为主。但临床常常见到虚实夹杂,标本互见,故当审证求因,详析病机,谨慎辨证,根据虚实的主次缓急灵活运用诸法,不可守一法而图终,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疗效。作者:冠心病治疗八法
- 陈宝贵治疗胃脘痛八法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以上腹部近剑突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常兼见纳差、嗳气、呃逆、腹胀、呕恶,甚至呕血、黑便等症状。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等疾患。近10多年来,在临床上对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的治疗,西医以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为主,辅以一些黏膜保护剂,这些方法在解除患者痛苦、短期内使溃疡愈合等方面有较好疗效,但仍有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大约有5%~10
- 飞腾八法
飞腾八法 针灸按时配穴法之一。见《玉龙经》。以八脉八穴配合八卦,按每日各个时辰的天干推算开穴。所配属八卦与灵龟八法不同,因其以时干为主,故又名“奇经纳甲法”。其法,逢壬、甲时,开公孙(属乾);逢丙时,开内关(属艮);逢戊时,开临泣(属坎);逢庚时,开外关(属震);逢辛时,开后溪(属巽);逢乙、癸时,开申脉(属坤);逢己时,开列缺(属离);逢丁时,开照海(属兑)。例如甲子日,戊辰时,即取临泣穴,己
- 八法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作者:
- 看舌八法
一、看苔色。(详后)。二、看舌质。(质亦有色,又有大小湿热之症,舌质胀大,满口边有齿印。血热之症质色紫)。三、看舌尖。(白苔满舌,尖有红刺,勿用温燥之药)。四、看舌心。(四边有苔,中无,或中有直裂,或有直槽或横裂)。五、看燥润。(以手摸之,或滑润或燥刺棘手,有看似润而摸之燥者,有看似燥而摸之滑者)。六、看舌边。(苔色与边齐否)。七、看舌根。(根后有无苔色接续,有无大肉瘤)。八、看变换。(观其变与不
- 赵冠英治胃八法
如衡,非平不安原则,以通降为大法,着重恢复胃的通降功能,正如华岫云所说:“脾胃之病,虚实寒热,宜燥宜润,固当详辨,其于升降二字,尤为紧要(《临证指南医案》)。总的来说,导师治胃主要有以下八法。 健脾和胃法 脾宜升则和,胃宜降则安,脾胃一脏一腑,升降相因,纳运协调,共同维持水谷精微的运化。脾胃虚弱则运化无力、升降失调而出现脘腹胀痛,纳呆食少,疲倦乏力等症状。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健脾益胃
- 八法逐日干支歌
甲己辰戌丑未十,乙庚申酉九为期, 丁壬寅卯八成数,戊癸巳午七相宜, 丙辛亥子亦七数,逐日支干即得知。作者:
- 子午流注养疗按摩
00-8-1字数:172000版次:1a作者简介:目录:绪论第一章天人相应的中医整体观第一节天人相应第二节阴阳与五行第二章经络学说第一节经络系统构成与分布第二节经络系统的功能与作用第三章子午流注、灵龟飞滕八法第一节子午流注、灵龟飞滕八法的理论基础第二节子午流注、灵龟飞滕八法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子午流注、灵龟飞滕八法各法开穴规律第四章子午流注养疗按摩第一节按摩史简述第二节“子午流注”与按摩的关系第三
- 产后瘀血流注
产后瘀血流注 病证名。见单养贤《胎产全书》。即产后流注。详该条。作者:
- 流注
流注 ①病名。指肢体深部组织多发性化脓性疾病。由于毒邪内侵,气血虚弱,致使邪毒流窜,出现多发生脓肿,往往有此愈彼发的特征。临床中常见有暑湿流注、瘀血流注、湿痰流注等,宜辨而治之。 ②指人身气血,流动不息,灌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③针灸取穴的一种方法,如:子午流注。作者:
- 髂窝流注
髂窝流注 病名。指发生于髂窝部肌肉深处之流注。流注病之一种。即缩脚流注。详见该条。作者: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