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八冲为经外奇穴别名,即八风[1]。见《备急千金要方》:“凡脚气初得脚弱,使速灸之……其足十趾去趾奇一分,两足凡八穴,曹氏名日八冲。”
八风为经外奇穴名(bāfēng EX-LE10)[2][3]。出《奇效良方》。又名八冲、阴独八穴。在足背侧,第1~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一侧四穴,左右共八穴[2]。主治足跗肿痛,脚背红肿,足趾青紫,足趾麻木,疟疾,毒蛇咬伤,脚气,趾痛,头痛,牙痛,月经不调,疠风(恶疮,传染病发热)等。
4 代号
EX-LE10
5 出处
八风出《奇效良方》:八风八穴,在足五趾歧骨间,两足共八穴。故名八风。
八冲出《备急千金要方》:“凡脚气初得脚弱,使速灸之……其足十趾去趾奇一分,两足凡八穴,曹氏名日八冲。”
6 八风穴的别名
八冲(《曹氏灸经》)
阴独八穴(《针灸集成》)。
7 八冲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八风穴在足背侧,第1~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一侧四穴,左右共八穴[2][4]。
八风穴在足背侧,第1~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一侧四穴,左右共八穴[3]。
八风穴位于足背侧各趾间趾蹼缘上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穴[1][5]。
经外奇穴——八风穴的位置
经外奇穴——八风穴的位置
8 八冲穴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卧位,于足背各趾间的缝纹端取穴,其中第1、2,2、3,4、5趾间穴点即行间、内庭、侠溪[5]。
9 八冲穴穴位解剖
八风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第三、四趾的趾长、短伸肌腱。分布有腓浅神经和腓肠神经。
9.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4]。
9.2 穴区神经、血管
有趾背神经(八风1为腓深神经终末支,八风2,3、4为腓浅神经终末支)和趾背动脉分布[4]。
10 八冲穴的功效与作用
11 八冲穴主治病证
八风穴主治足跗肿痛,脚背红肿,足趾青紫,足趾麻木,疟疾,毒蛇咬伤,脚气,趾痛,头痛,牙痛,月经不调,疠风(恶疮,传染病发热)等。
八风穴主治足跗肿痛、毒蛇咬伤、脚气,趾痛[4]。
八风穴主治头痛,牙痛,月经不调,蛇咬伤,脚气,脚背红肿,足趾麻木等[3][1]。
八风穴主治 足跗肿痛,足趾青紫,趾痛,足趾麻木,脚气;头痛,牙痛;疟疾,毒蛇咬伤,疠风(恶疮,传染病发热)[5]。
12 八冲穴的配伍
13 刺灸法
向上斜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可扩散至足背,或向趾端扩散[5]。
13.1 灸法
可灸[5]。
14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素问·刺疟》:刺疟者……先足胫酸痛者,先刺足阳明十趾间出血。
《备急千金要方》:凡脚气初得脚弱,使速灸之……其足十趾去趾奇一分,两足凡八穴,曹氏名曰八冲,极下气有效。
《针灸大成》:八风,治脚背红肿,针一分,灸五壮。
《针灸集成》:阴独八穴,主妇人月经不调,须持经定为度,针三分,灸三壮。
《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八冲,奇穴。……针一至三分,灸三至五壮。主治脚背红肿(针出血)、脚气(灸),亦治头痛、齿神经痛、间歇热、肺充血。
15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
-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4.
- ^ [4]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49.
- ^ [5]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405.
古籍中的八冲
- 《黄帝素问直解》:[卷之一]金匮真言论第四篇
此言藏之金匮者然,故曰金匮真言也。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天有八风,四方四隅之风也。经有...
- 《景岳全书》:[卷之十从集·杂证谟诸风]经义
之。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谨候虚风而避之...
- 《医经原旨》:[卷三]论治第八
所胜,我克者也。如以木见土、以土见水之类是也。)八风四时之胜,终而复始。(八风之至,随四时之胜。至数...
- 《类经》:[十二卷论治类]十七、治之要极无失色脉治之极于一
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理色脉,察内外之精微也。通神明...
-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九]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第四十七日也。二至二分。乃阴阳离合之候。中宫乃占八风之时。是以递居本宫之第一日有变。则占在君民将相也...
- 更多古籍中的八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