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赛玛

目录

1 多索茶碱药品标准

1.1 正式名

多索茶碱

1.2 汉语拼音

Duosuo Chajian

1.3 标准号

WS-442(X-386)-99

1.4 拉丁文或英文

Doxofylline

1.5 主要活性成分

本品为1,3-二甲基-7-(1,3-二氧环戊基-2-基)甲基-3,7-二氢-1H-嘌呤-2,6-二酮

1.6 性状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

本品在氯仿中易溶,在醋酸乙酯中略溶,在甲醇、水中微溶,在石油醚中几乎不溶,在稀酸或稀碱中微溶。

熔点 本品的熔点为141~145℃(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VI C)。

吸收系数 取本品,精密称定,加0.1mol/L盐酸溶液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约含15μg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IV A)在273nm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发布 浙江省药品检验所 审核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委员会 审订

宁波天衡制药厂 北京四达生物技术研究所 浙江新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提出

本标准自2000年 1 月 31 日起试行,试行期 年。

保 护 期 年,保护期内,其它单位不得仿制。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吸收系数(E)为335~356。

1.7 鉴别

(1)取本品约20mg,加盐酸1ml与氯酸钾0.1g;置水浴上蒸干,残渣遇氨气即显紫色,再加氢氧化钠试液数滴,紫色即消失。

(2)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主峰一致。

(3)取本品,加0.1mol/L盐酸溶液制成每1ml中含15μg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IV A)测定,在273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245nm的波长处有最小吸收。

(4)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品的图谱一致(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IV C)。

1.8 检查

有关物质 取本品,加氯仿制成每1ml中含20mg的溶液,作为试品溶液;精密量取适量,加氯仿稀释成每1ml中含0.2m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V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氯仿-环已烷-丙酮(1∶1∶1)为展开剂,展开后,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与对照溶液的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1.0%)。

干燥失重 取本品,以五氧化二磷为干燥剂,80℃减压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1.0%(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Ⅷ L)。

炽灼残渣 取本品1.0g,依法检查(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Ⅷ N),遗留残渣不得过0.1%。

重金属 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Ⅷ H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1.9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V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1∶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3nm。理论板数按多索茶碱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测定法 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0μg的溶液,精密量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干燥至恒重的多索茶碱对照品,同法测定,按外标法计算,即得。

1.10 作用与用途

支气管扩张剂,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及其它支气管痉挛引起的呼吸困难。

1.11 用法与用量

口服,通常成人每次0.3~0.4g,每日2次。

1.12 注意

对本品或黄嘌呤衍生物类药物过敏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妊娠期妇女,严重心、肺、肝、肾功能异常者以及活动性、消化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慎用。

1.13 剂量

1.14 标示量

按干燥品计算,含C11H14N4O4应为98.0~102.0%

1.15 类别

1.16 制剂

1.17 规格

1.18 贮藏

密闭保存。

1.19 有效期

三年。

2 多索茶碱说明书

2.1 药品名称

多索茶碱

2.2 英文名称

Doxofylline

2.3 别名

安赛玛;达复啉;凯宝川苧;枢维新;新茜平

2.4 分类

呼吸系统药物 > 平喘药物 > 茶碱类药

2.5 剂型

1.片剂:200mg;300mg;400mg。

2.胶囊:200mg。贮法:密闭干燥处贮存。

3.注射液:10ml:100mg。

4.大输液:100ml:300mg。

5.散剂:200mg。

6.氯化钠注射液:100ml(多索茶碱300mg与氯化钠900mg)。

7.葡萄糖注射液:(1)100ml(多索茶碱300mg与葡萄糖5g)。(2)250ml(多索茶碱300mg与葡萄糖12.5g)。

2.6 多索茶碱的药理作用

多索茶碱是甲基黄嘌呤的衍生物,为支气管扩张药,可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内的磷酸二酯酶发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哮喘的作用。其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较氨茶碱强10~15倍,并具有茶碱所没有的镇咳作用。多索茶碱无腺苷受体阻断作用,故与茶碱相比,较少引起中枢、胃肠道及心血管等肺外系统的不良反应,但大剂量给药仍可引起血压下降等。另外,体内外研究证实多索茶碱还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支气管收缩以及继发的血栓素A2生成的作用。在大鼠体内研究中发现多索茶碱可抑制PAF诱导的胸膜炎及渗出,还可抑制白三烯C4的生成。

2.7 多索茶碱的药代动力学

多索茶碱口服吸收迅速,口服片剂的生物利用度为62.6%。健康成人单次口服多索茶碱片剂400mg后,1.18h达血药浓度峰值1.75μg/ml;如为单次口服多索茶碱胶囊400mg后,1.22h达血药浓度峰值1.9μg/ml;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静脉注射100mg(注射时间超过10min),6min后达血药浓度峰值2.50μg/ml。多索茶碱吸收后广泛分布于各脏器及体液中,以肺组织中含量最高。总蛋白结合率为48%,超过90%的药物在肝内代谢,主要代谢产物为β-羟乙基茶碱,代谢产物无活性。以原形及代谢产物的形式自尿中排出。口服给药的清除半衰期为7.27h;静脉给药的清除半衰期为1.83h,总清除率为683.6±197.81ml/min。

2.8 多索茶碱的适应证

用于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及其他支气管痉挛引起的呼吸困难。

2.9 多索茶碱的禁忌证

1.对多索茶碱或黄嘌呤衍生物类药过敏者。

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3.哺乳期妇女。

2.10 注意事项

1.(1)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性溃疡患者。(2)慢性肺心病患者。(3)快速性心律失常(国外资料)、心脏供血不足等心脏病患者。(4)严重血氧供应不足者。(5)高血压患者。(6)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7)肝病患者。(8)肾功能不全或合并感染的患者。(9)癫痫发作患者(国外资料)。

2.药物对老人的影响:老年患者对多索茶碱清除率可能不同,用药时应监测血药浓度,慎用。

3.药物对妊娠的影响: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多索茶碱对出生后发育无影响,但尚无足够的人类临床研究资料,孕妇应慎用。

4.药物对哺乳的影响:哺乳期妇女禁用。

5.茶碱类药物个体差异较大,应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确定给药剂量及方法。必要时应监测血药浓度(如在增大使用剂量时,应注意监测血药浓度,20μg/ml及以上浓度为中毒浓度。)。

6.多索茶碱不应与其他黄嘌呤类药物同用,与麻黄素或其他肾上腺素类药物同用时须慎用;与氟喹酮类药物(如依诺沙星、环丙沙星)合用时宜减量;建议用药时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或食品。

7.用药时应避免滥用乙醇类制品。

8.用药过量可导致严重心律不齐及阵发性痉挛等,此表现为初期中毒症状,应暂停用药,监测血药浓度,在上述中毒迹象和症状完全消失后仍可继续使用。

2.11 多索茶碱的不良反应

1.心血管系统:与其他甲基黄嘌呤类药物如茶碱相比,多索茶碱致心率失常作用明显较低。此外,有多索茶碱导致心悸及心动过速的报道,尤其是大剂量或静脉给药时。

2.中枢神经系统:有极少数患者出现震颤和失眠;有静脉给药后发生轻度嗜睡的报道。

3.胃肠道:罕见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胃灼热感。

4.皮肤:有静脉滴注多索茶碱引起皮肤潮红和灼热感的报道。

2.12 多索茶碱的用法用量

1.口服给药:1.片剂:一次200~400mg,一日2次,餐前或餐后3h服用。

2.胶囊:一次300~400mg,一日2次。静脉注射:一次200mg,每12小时1次,以5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40ml缓慢静脉注射,时间应在20min以上,5~l0日为一疗程。静脉滴注:将多索茶碱3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注射液1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不少于30min,一日1次,5~10日为一疗程。其他疾病时剂量:合并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肝脏疾病、肾功能减退的患者用药时应减量。国外用法用量参考:成人常规剂量:口服给药:1.支气管哮喘:一次400mg,一日2~3次。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次400mg,一日2~3次。静脉给药: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单次静脉给予100~200mg;或稀释后给予一日3~5mg/kg。肝功能不全时剂量:肝功能不全的代谢能力降低,故应减量。其他疾病时剂量: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存在心力衰竭时,多索茶碱的清除率明显下降,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调节剂量。儿童常规剂量:口服给药:一次200mg,一日2~3次;或一日12~18mg/kg。肝功能不全时剂量:参见成人。

2.13 药物相互作用

1.巴比妥类、大环内酯类药(如红霉素)药物对多索茶碱代谢的影响不明显。

2.食物可降低多索茶碱的血药浓度峰值,并延迟达峰时间。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