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氏小杆线虫病

目录

1 拼音

ài shì xiǎo gǎn xiàn chóng bìng

2 注解

3 疾病别名

艾氏同杆线虫

4 疾病分类

肾脏内科

5 疾病概述

艾氏小杆线虫亦称艾氏同杆线虫,属小杆总科的小杆科。本虫原营自生生活,常出现于污水及腐败植物中,偶可寄生于人体,引起艾氏小杆线虫病。该病曾认为属罕见线虫病,但我国从1950年始报道,迄今已发现149例,分别从粪便和尿液中检出,以粪检者居多,达130例。

人体感染途径可能是经消化道或经泌尿道上行感染,在污水中游泳、捕捞水产品而接触污水或误饮污水均为幼虫侵入人体提供了机会。本虫侵入消化系统常引起腹痛、腹泻,但亦可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侵入泌尿系统可引起发热、腰痛、血尿、尿频、尿急或尿痛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肾实质受损时可出现下肢水肿和阴囊水肿、乳糜尿、尿液检查有蛋白尿、脓尿、低比重尿和氮质血症。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饮用污水或接触污水及腐败植物是预防艾氏小杆线虫病的关键。治疗药物可用阿苯达唑、甲苯达唑等。

6 疾病描述

艾氏小杆线虫也称艾氏同小杆线虫,属小杆总科的小杆科。本虫本属营自生生活的线虫,常出现于污水及腐败的植物中,偶可浸入人体寄生在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引起艾氏小杆线虫病。本病在我国最早由冯兰洲等于1950年报道,到1996年为止全国共发现144例,其中从粪便发现虫体者125例,从尿检出虫体者19例。 成虫纤细,圆柱状,体表光滑。前端有6片等大的唇片,食管呈杆棒状,前后各有1个咽管球。尾部尖长如针状。雄虫长约为1.2mm。雌虫长约为1.55mm,生殖器官为双管型,子宫内含卵4—6个。虫卵形态与钩虫卵相似,但较小。 本虫营自生生活,雌雄交配,产卵,卵孵化出杆状蚴,进食、生长、蜕皮、发育至自生生活的成虫,常生活在腐败的有机物内,也常出现于污水中。研究证明,各期虫体对人工肠液(pH8.4)有较高的耐受性;在人工胃液(pH1.4)内虫卵可存活24小时;虫体在正常人尿中存活不久,但在患肾炎、肾病或乳糜尿病人的尿中能生长发育。

7 症状体征

艾氏小杆线虫浸入泌尿系统可引起发热、腰痛、血尿、尿频或尿痛等症状,当肾实质受累时亦可出现下肢和阴囊水肿、乳糜尿、蛋白尿或脓尿,尿液镜检有红、白细胞和管型。虫体浸入消化系统常引起腹痛、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症状。

8 疾病病因

通过游泳、下水捕鱼而接触污水或误饮污水,使幼虫有机会浸入人体。

9 病理生理

人感染本虫的途径可能是幼虫经口进入消化道或经泌尿系上行感染,如通过游泳、下水捕鱼而接触污水或误饮污水,使幼虫有机会浸入人体。

10 诊断检查

诊断本病依据从患者尿液沉淀物中或从粪便中镜检出虫体或虫卵。

11 治疗方案

治疗药物可用甲苯咪唑、阿苯达唑、左旋咪唑等。

12 预后及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引用或接触污水及腐败的植物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

13 特别提示

本病在日本、墨西哥、以色列等国家均有发生。我国已报道的人体感染者分布于湖南、贵州、海南、湖北、广东、河南、新疆、西藏、浙江、上海、天津、江西、陕西、福建和山东等15各省、市。本虫曾在兔、狗、猴、鼠等动物粪便中检获。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