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埃可病毒抗体 (最后修订于2013/2/28 22:32:52)[共778字]
摘要:
埃可病毒(echo virus)属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基因组为单链RNA。有34个血清型。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什么是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均是肠病毒的一种。它们的感染在人群中很常见。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孕妇感染后可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可引起胎儿畸形甚至死胎。柯萨奇病毒又可分为A型和B型两类,它们对人体的影响及所致症状都不相同。作者:不明
- 孕妇、新生儿感染柯萨奇病毒或埃可病毒会有哪些危害?
但有报道,孕妇感染可致胎儿畸形,孕晚期感染可导致死胎。如果感染了柯萨奇病毒B型,可致先天性心脏病,尤以早孕期多发,并可同时伴有泌尿生殖道、心血管和消化道的畸形。柯萨奇病毒在孕妇中的感染率约为9%。埃可病毒感染对胎儿有何影响,目前尚无定论,但有孕晚期感染后可导致死胎的报道。 柯萨奇病毒A型感染对新生儿的影响不大,主要表现为胃肠炎。柯萨奇病毒B型感染新生儿后症状可轻可重,轻者仅为轻度发热,重者可出现
- 第三节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型肠道病毒
第三节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型肠道病毒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分布广泛。依病毒亚群和血清型的不同或对不同组织的嗜性不同(受体的差异),可引起各种不同的疾病。 一、病毒型别与抗原性 (一)柯萨奇病毒 柯萨奇病毒对乳鼠的敏感性很高,根据它们感染乳鼠产生的病灶,柯萨奇病毒可以分为A、B两组。A组有23型病毒,B组有6型病毒。通过型特异性抗原,经中和试验。ELISA方法等可以对各型进行
- 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分别有哪些症状?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喷嚏、流涕、咳嗽等。 (2)疱疹性咽峡炎:在咽部、舌、软腭等处出现小疱疹,可伴有扁桃体肿大。 (3)皮疹:主要分布在面部、手指、足趾等处,为疱疹和斑丘疹。 此外,可有脑膜脑炎及病毒性心肌炎。 柯萨奇病毒B型感染症状为:特征性传染性胸肋痛,同时可伴发发热、心肌炎、脑膜脑炎等。 埃可病毒感染症状可见:上呼吸道感染、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发热、无菌性脑膜炎等。作者:不明
- 自身抗体基础与临床:附自身抗体荧光图谱
免疫学是当今生命科学中较前沿的学科之一,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为满足相关人员的需求,作者根据免疫学基础和最新免疫理论及长期大量的研究实践,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编写了本书。本书系统地阐述了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研究,每章分别从自身抗体的研究简史、自身抗原、自身抗体的致病作用、检测方法与临床意义进行论述,内容新颖,阐述严谨,充分反映了该领域的最新知识和研究进展,适合于临床医师、
- 抗PR3抗体和抗MPO抗体的检测及临床研究
2005年03月01日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Vol.8No.9P.546-548为了探讨抗蛋白酶-3(PR3)抗体、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在系统性血管炎患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江西医学院学者检测251例系统性血管炎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的抗PR3抗体和抗MPO抗体及ANCA,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韦格纳肉芽肿病(WG)患者主要表现为PR3和颗
- 抗PR3抗体和抗MPO抗体的检测及临床研究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Vol.8No.9P.546-548为了探讨抗蛋白酶-3(PR3)抗体、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在系统性血管炎患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研究者检测了251例系统性血管炎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抗PR3抗体、抗MPO抗体及ANCA,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1例系统性血管炎患者与非血管炎病人的检测,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33例韦格纳肉芽
- 抗核小体抗体与抗C1q抗体在狼疮肾炎血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06年01月18日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Vol.9No.8P.479-4815(太原)为了探讨抗核小体抗体与抗C1q抗体在狼疮肾炎(lupusnephritis,LN)患者血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46例LN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并与31例无肾炎临床表现的SLE患者作对照。结果LN患者血清中抗核小体抗体与抗C1q抗体浓度及阳性率显著高于SLE对照组。抗双链
- 招飞学生510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核心抗体阳性的调查
招飞体检工作是培养飞行员的第一道关口,选好苗子是建设好飞行队伍的重要前提。为了确保高质量、高素质的青年学生应征到飞行学院,我们收集了2004年6月份复检学生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的检测结果,共发现抗-HBc阳性30例,并进行了分析。1对象与方法1.1对象510例招飞学生为山东和河南两省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年龄16~19周岁,平均年龄17.5岁,均为男性。1.2方法晨起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
- 人源性汉坦病毒噬菌体抗体基因的筛选、测序和表达
人源性汉坦病毒噬菌体抗体基因的筛选、测序和表达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9年第1期第19卷出血热作者:侯颖春 杨为松 白雪帆 许国双 李光玉单位:侯颖春(710032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老年病科);杨为松 白雪帆 许国双 李光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病科)关键词:噬菌体;抗体;汉坦病毒;DNA;单链;免疫球蛋白可变区 【摘要】 目的 为了获取人源性HFRS基因工程抗体。方法 直接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检测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CRP的临床价值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致残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约为0.3%,发病2年内即可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破坏。本文对RA患者的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CRP、RF、ASO、ESR进行检测,并与其他自身免疫病比较,观察各指标对RA的临床应用价值。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检测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CRP的临床价值作者:李世荣马…
- 联合检测抗核小体抗体和抗dsDNA抗体对SLE疾病活动和脏器损害的意义
摘 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ds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和脏器损害的意义。方法69例SLE分为疾病活动和疾病稳定组、狼疮肾炎(LN)和非狼疮肾炎组(NLN)。测定AnuA和抗dsDNA抗体水平,比较组间抗体水平差异,分析其与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nuA和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55.1%和47.82%,疾病活动组显著高于疾病稳定组(P〈0.001)。
- Nature:抗体正在误导科学界,重组抗体能否颠覆单抗、多抗时代?
一大堆利用抗体标记神经递质(受体)的论文来袭,抗体正在误导科学界1994年到2011年间,《比较神经学》(ComparativeNeurology)期刊的主编CliffordSaper经常看到一大堆利用抗体标记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位置的论文。2000年前后,基因敲除小鼠在生物领域大受欢迎,但结果令人不安。这提醒了CliffordSaper一个事实:抗体正在误导科学界。CliffordSaper先生现在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抗核抗体荧光核型与抗双链DNA抗体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各种荧光核型及其与抗双链DNA(dsDNA)抗体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56例SLE患者血清中ANA,ELISA方法检测抗dsDNA抗体。结果检测56例SLE患者,其中45例ANA为均质型,11例为颗粒型,前者占患者的80%。但两型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其中45例均质型患者抗dsDNA抗体浓度均30IU/ml,与颗
- 从人源单链抗体库中筛出具有抗原结合活性的重链可变区和更小抗体片段
从人源单链抗体库中筛出具有抗原结合活性的重链可变区和更小抗体片段中国免疫学杂志1999年第4期第15卷分子与细胞免疫学作者:胡志伟 段招军 朱建高 周国华 胡锦跃 孙去病单位:湖南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免疫生物室,长沙410078关键词:人免疫球蛋白基因;单链抗体库;大肠癌靶向;重链可变区;互补决定区 中国图书分类号 R730.3 摘 要 目的:用噬菌体呈现技术结合体外致敏法构建了人源单链抗体库,
- 单克隆抗体固相血小板抗体实验在血小板配型中的应用
血小板抗体是由机体对血小板表面或相关抗原免疫而产生,长期反复输注血小板的患者易出现血小板抗体,从而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对需要输注,特别是需要长期输注血小板的患者,笔者采用单克隆抗体固相血小板抗体实验对血小板进行交叉配型,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青岛地区拟进行血小板输注的20例血液病患者。 1.2方法采用MASPAT试剂盒进行配型,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2结果 对18例患
- 抗哇巴因抗体及抗前海葱苷原A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
抗哇巴因抗体及抗前海葱苷原A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免疫学杂志1999年第4期第15卷技术与方法作者:李素琴符云峰卢振敏朱树森WilhelmSchonerChristianEim单位:李素琴符云峰卢振敏朱树森(河北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生化研究室石家庄050021);WilhelmSchonerChristianEim(德国吉森大学生化与内分泌研究所GIESSEN35392)关键词:抗哇巴因抗体抗前
- HLA配型对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的肾移植受者人/肾存活率的影响
008年07月16日《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7年28卷12期-728-730页医学空间(MEDcyber.com)7月16日消息,该项研究目的是探讨HLA交叉反应组(CREGs)配型对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肾移植受者人/肾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应用美国莱姆德公司LAT1240、LM720R、SSP2LB试剂,准确检测112例PRA阳性肾移植受者体内PRA的水平及其抗体的特异性,评估其致敏
- HIV抗体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抑郁心理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HIV抗体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抑郁状况、危险因素和发生率。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研究组即HIV抗体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和对照组即单纯肺结核患者;用自编调查表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组患者抑郁心理比对照组明显,危险因素主要为抑郁加重、轻生念头、报复想法;抑郁发生率为73.07%。结论:HIV抗体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抑郁心理明显,存在危险因素,
- 梅毒血清学试验中特异性抗体与非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比较和临床应用
【关键词】梅毒血清学试验特异性抗体非特异性抗体 近年来,我国性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梅毒是其中的主要一种。如何使用快速、价廉、简便、敏感且特异性高的诊断方法,正确掌握现有试剂优缺点,有助于梅毒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控制其蔓延至关重要。因此,笔者对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结果进行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选自我中心
- 孕母血中抗胎儿细胞IgG类抗体酶联免疫检测法的建立
的免疫应答,有可能诱发原因不明性流产等病理性妊娠的出现。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检测手段,国内外尚无有效、特异的免疫性流产诊断方法。因此,我们利用纯化的滋养细胞表面抗原,建立了孕母血中抗胎儿细胞IgG类抗体的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用于免疫性流产的特异性诊断。 一、材料与方法 1.抗滋养细胞膜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见文献[1]。 2.滋养细胞表面特异性膜抗原的纯化:采用制备的混合单克隆抗体(
- 胰岛细胞自身抗体、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在初诊2型糖尿病中的测定与意义
胰岛细胞自身抗体、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在初诊2型糖尿病中的测定与意义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0年第2期第7卷临床研究作者:冯真贵 杨士军 方小正单位:冯真贵 杨士军(江苏省淮阴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免中心 淮阴223300);方小正(内分泌科)关键词:胰岛细胞自身抗体;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糖尿病 摘要 为筛查混淆于2型糖尿病中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作者对76例初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
- 第二节 单克隆抗体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一、单克隆抗体技术与实验动物关系
第二节 单克隆抗体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一、单克隆抗体技术与实验动物关系 杂交瘤(Hybidoma)合成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ies,McAb)是近年来生物医学中的一项重大突破。从根本上解决了免疫学中长期存在的“特异性”和“重复性”问题,在短短的几年里,在许多不同科学领域内发挥了巨大作用。 单克隆抗体技术是在1975年由Kohler和Milstein首创的,他们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抗体结核分枝杆菌抗体
【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检测105例肺结核患者血清抗结核抗体与痰直接涂片检测患者痰中的结核杆菌进行了对比。分析比较两者的检测结果。结果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率为83.8%,直接涂片阳性率为26.3%,ELISA法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痰直接涂片(P<0.001)。结论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抗结核抗体简便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抗核抗体荧光核型与抗双链DNA抗体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各种荧光核型及其与抗双链DNA(dsDNA)抗体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56例SLE患者血清中ANA,ELISA方法检测抗dsDNA抗体。结果检测56例SLE患者,其中45例ANA为均质型,11例为颗粒型,前者占患者的80%。但两型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其中45例均质型患者抗dsDNA抗体浓度均30IU/ml,与颗
- 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的韦格纳肉芽肿病的特点
2006年01月24日中华肾脏病杂志2005Vol.21No.10P.585-5884(北京)为了分析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阳性的韦格纳肉芽肿病(WG)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传统的抗蛋白酶3(PR3)抗体阳性者之间的差异。研究者取89例WG患者经本院肾内科确诊,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并对比抗MPO抗体阳性和抗PR3抗体阳性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89例患者中54例抗MPO抗体阳性,34例抗P
- 天演药业:“抗体工程设计”平台的新贵
导读:癌症免疫疗法作为继放疗、化疗、靶向疗法后的一种新型疗法,它正表现出对抗肿瘤的巨大潜力。而特异性抗体成为治疗癌症新利器,其到底是如何被设计的?本文是生物探索对天演药业创始人兼总裁罗培志博士的专访,旨在向读者介绍如何准确、快速、有效地控制靶向人源化抗体的生成、优化及表达。21世纪,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成为全社会最重要并可能改变本世纪工业和经济格局的技术。随着现代生物
-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MSA)检查有什么意义?
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抗体的滴度最高,但抗体滴度升高亦见于其他甲状腺疾病。据国外报告用灵敏的方法测定TGA及MSA,表明其阳性率为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100%,粘液性水肿80%,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63%,非毒性甲状腺肿33%,甲状腺癌32%。这在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与单纯性或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瘤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在一些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具有血清TSH值增高者,说明有明显自身免疫过程,并有亚临
- 31例乙型肝炎e抗体、核心抗体双阳性检测HBV-DNA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了解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双抗体阳性的HBV-DNA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验31例HBV感染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双抗阳性HBV-DNA含量,并随机检验同期小三阳(HBsAg+HBe-Ab+、HBc-Ab+)32例进行比较。结果HBe-Ab、HBc-Ab双抗阳性HBV-DNA阳性率
- Science专题:癌症抗体,艾滋病抗体
的疾病靶向治疗方法。终于在四十年前,一项技术的诞生,令这一期望不再遥不可及,这就是杂交瘤技术(hybridomatechnology)的问世。利用这种技术,研究人员就可以大批量生产具有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这为对抗多种传染疾病,以及令人头疼的癌症,艾滋病等疾病提供了持久的保护。最新一期(9月13日)的Science杂志就以此为焦点,介绍了抗体的临床进展,其中重点突出了癌症抗体治疗,以及针对艾滋病病毒
- 血清Cj抗体、GM1抗体和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血清Cj抗体、GM1抗体和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1999年第1期第6卷论 著作者:忻琪珺 程源深单位:忻琪珺 宁波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神经科,宁波315040;程源深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空肠弯曲菌肠炎;GM1抗体 摘要 目的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病因及发病机理探讨。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3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G
- 什么是核心抗体,什么是核心抗体IgM和IgG,其阳性分别表示什么?
核心抗体是乙型肝炎核心抗体的简称,可简写为抗-HBc。核心抗原虽然在血清中查不出来(它在血中很快被裂解),但是它具有抗原性,能刺激身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出特性抗体,即核心抗体,故检测抗-HBc可以了解人体是否有过核心抗原的刺激,也就是说是否有过乙肝病毒的感染。所以抗-HBc是一项病毒感染的标志。 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过程中,于急性期即可测到很高的抗-HBc,而在急性期过后,核心抗体水平仍保持一定高度,
- 单克隆抗体:从80年代的魔弹到当今临床应用的主流——第七届国际人抗体和杂交瘤会议简介
单克隆抗体:从80年代的魔弹到当今临床应用的主流——第七届国际人抗体和杂交瘤会议简介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0年第3期第20卷国际会议简介作者:董军 黄强单位:苏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新型单克隆抗体的治疗性试验及开发的新方法构成了1999年9月8日~10日在英国爱丁堡召开的第七届国际人抗体和杂交瘤会议上讨论的核心问题。大会分新兴的抗体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自体免疫/变态反应性疾病、肿瘤、感
- 从半合成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抗角蛋白人抗体①
从半合成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抗角蛋白人抗体①中国免疫学杂志2000年第1期第16卷分子与细胞免疫学作者:王刚 化冰 王琰 刘玉峰单位:王 刚(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北京 100037);化 冰(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北京 100037);王 琰(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北京 100037);刘玉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西安 710032)关键词:噬菌体抗体库;角蛋白;人单克隆抗体 摘 要:目的:从半合成噬菌体
- 前列腺癌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抗特异性膜抗原抗体的筛选
2008年04月28日《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7年28卷9期-609-613页医学空间(MEDcyber.com)4月28日消息,该项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国人前列腺癌噬菌体Fab抗体片段库,筛选、鉴定抗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的人源Fab抗体可变区的编码基因,为前列腺癌的诊断与基因治疗研究开辟新途径。方法采用20例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提取其总RNA,经RTPCR及半套式扩增得到免
- 双特异抗体酶免疫染色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
双特异抗体酶免疫染色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 自从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人胃粘膜成功地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后,已有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表明Hp与慢性胃和溃疡病有密切关系,可能是这些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目前诊断Hp的方法主要有组织培养法、尿素酶试验和各种染色法。鉴于这些方法繁琐、费时、须胃镜取材才能完成等,寻找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快速且简便的诊断Hp的方法,是目前急需研究和解
- 311例SARS患者康复后一年内血清IgG抗体变化分析
2005年07月26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Vol.26No.3P.194-1964(北京)为了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康复后一年内血清中SARS冠状病毒(SARS-CoV)特异性抗体IgG的产生水平及动态变化,研究者SARS患者康复后,每隔2-4周抽取IgG抗体阳性的SARS康复期患者血液,经病毒灭活后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SARS-CoV特异性抗体IgG;利用Stat
- 抗p68抗体的检测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2005年02月21日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Vol.8No.9P.528-530近期北京大学学者建立了抗p68抗体的检测方法,并研究其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意义。该研究以Hela细胞为底物,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83例RA病人及114例其他结缔组织病和81名正常人血清中的抗p68抗体,并分析该抗体与RA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183例RA患者中,抗p68抗体的阳性率为67.8%
- B细胞产生抗体多样性的秘密
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机体中重要的抗感染细胞——B淋巴细胞——是如何通过“选择性基因突变”(selectivegenemutations)产生多种多样的专一性抗体,然而却不会因随机突变而导致癌症。研究结果已经在8月26日的Nature杂志上发表。这个研究结果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的了解两件事情:机体如何产生强大的免疫系统来抵抗外源入侵,以及癌症——特别是淋巴瘤——如何发展和如何避免。B淋巴细
-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水平及意义的探讨
2005年06月01日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Vol.9No.2P.72-764(太原)为了研究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探讨AnuA在SLE诊治中的作用和意义,研究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20例初诊SLE患者、55例其他风湿性疾病和30名健康对照血清中AnuA水平。同时记录各种临床表现,检测并分析其治疗前的其他自身抗体和实
- ELISA法检测HIV抗体的几点体会
播,感染人数成倍增长(据《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1990年AIDS/HVI报告数2/299人,2002年AIDS/HIV1028/9732人,估计实际人数是报告人数的10倍)。HIV感觉的诊断以HIV抗体的检现为金标准,为了达到早诊断、早治疗、早管理的目的,全国先后建立了大量的HIV抗体初筛实验室。出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实验室仅能做常规的HIV抗体初筛工作,很少对HIV病毒做深层次的研究。现简述
- 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09-6614(2004)14-1305-02单克隆抗体技术自1975年问世至今,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但是,目前应用的单克隆抗体绝大数是鼠源性的,临床重复给药时机体会产生免疫反应。应用于临床的理想抗体应该是人源性的,而人-人杂交瘤技术目前进展缓慢,即使研制成功,仍存在杂交瘤细胞体外传代不稳定,产量不高及抗体亲合力低等缺陷。迄今为止,解决这一问题最理想的
- 1238例济南市区儿童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及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幽门螺杆菌(Hp)抗体检测,了解济南市区7~18岁儿童Hp感染情况。方法通过随机抽样,采用免疫层析法进行末梢血Hp抗体检测。结果济南市区7~18岁儿童Hp抗体总阳性率为14.72%,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除10~12岁组的Hp抗体阳性率最低外,Hp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健康儿童组、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Hp抗体阳性率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济南市区
- 糖尿病相关胰岛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主要依据其病因学的不同而进行分型,其中1型糖尿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疾病,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针对胰岛β细胞的自身抗体,是存在免疫损害的有力佐证。虽然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人们在患者血清中发现了多种自身抗体,但目前认为主要以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羟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以及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等四种抗体的临床意义较大。本文复习了近年文献报道的一些结果。
- 两种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亚型的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界值的探讨
2005年07月25日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Vol.13No.1P.34-388(长沙)为了探讨判别两种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亚型的最佳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界值及其诊断价值,研究者绘制LADA患者GAD-Ab指数的频数分布图,进行曲线拟合。比较130例经典1型糖尿病、145例2型糖尿病和145例LADA患者的临床特点,利用受试者运筹特征(ROC)曲线比较不同GAD-Ab滴
-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关键酶。近年来,通过免疫学、生物化学及基因重组研究,已证实TPO是甲状腺微粒体(TM)的主要成分[1]。TPO也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一种重要的自身抗原,可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TPO抗体(TPO-Ab)。TPO-Ab作为AITD一种主要的自身抗体,可通过激活补体、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和致敏的T杀伤细胞直接杀伤等作用机制,引起甲状腺滤胞损伤,间接的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导致甲状
- 抗瓜氨酸纤维蛋白原抗体有助早期关节炎诊断
2005年08月03日(医业网)6荷兰研究人员在8月的《风湿病年鉴》(AnnRheumDis2005;64:1199-1204)上报告,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抗瓜氨酸纤维蛋白原抗体(一种纤维蛋白的可溶性前体)检测,有助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和预测疾病进展,特别是对IgM类风湿因子(IgM-RF)阴性的早期关节炎患者。阿姆斯特丹Sanquin诊断中心的DrteHamann医生及其同事在论文中指
- 尿毒清颗粒对小鼠耐寒机能和体液免疫循环抗体溶血素的影响
【摘要】目的进一步阐明尿毒清颗粒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黄煎剂诱发小鼠泄泻致肠胃功能紊乱模型,观察尿毒清颗粒对模型动物的耐寒机能和体液免疫循环抗体溶血素的影响。结果NDQ预防组及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食量、毛形状、光泽、活动度均有改善,脾脏增重,HC50降低,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耐寒机能提交。结论本品能有效对抗由大黄诱导产生的泄泻致小鼠肠胃功能紊乱的各种症状。能提高小鼠的抗寒机能,显著降低动物死亡率。
- 单克隆抗体导航技术检测结肠癌术后复发
(AnnSurgOncol.2004Feb;11(2):197-202)发表在今年2月号肿瘤外科学年鉴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放射导航手术中采用HuCC49DeltaCH2单克隆抗体,能安全敏感的检测结肠癌术后腹腔内复发。美国俄亥俄大学医学院的AgneseDM博士指出,CC49是针对结肠癌抗原(TAG-72)的单克隆抗体,但在放射导航外科中采用鼠源性CC49会导致人抗鼠抗体(HAMA)的产生。研究
- 丙型肝炎病毒相关肽抗体的测定
CV的黑猩猩血清中分离克隆子一cDNA基因(GOR47-1),该基因与HCV基因无同源性,可编码一个具有15个氨基酸序列的抗原表位短肽,命名为丙型肝炎病毒相关肽(GOR),感染动物的血清中与其对应的抗体为抗-GOR。研究发现,GOR与感染的肝细胞核膜蛋白4~20氨基酸残基部分序列有同源性(47%),抗-GOR可广泛存在于有HCV感染背景的患者体内,与HCV感染密 切相关。我们用人工合成GOR肽(
-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有着双重抗肿瘤作用
在实体瘤中通常可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过度表达。如今研究人员发现了能抵抗肿瘤生长的人类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在10月1日《免疫学杂志》(JImmunol2004;173:4699-4707)上,荷兰乌得勒支GenmabBV公司的伯利克(WimK.Blecker)和同事指出,这种名为mAb2F8的抗体是根据其功能表现选自小鼠体内生成的一组完全人源化的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在异种移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