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3 注解
艾蒿为艾之别名[1]。
4 参考资料
古籍中的艾蒿
-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艾
《尔雅》)、医草(《别录》)、黄草(《埤雅》)、艾蒿。时珍曰∶王安石《字说》云∶艾可疾,久而弥善,故...
-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白蒿
》通谓之蘩,以其易蘩衍也。曰∶蘩,皤蒿。即今陆生艾蒿也,辛熏不美。曰∶蘩,由胡。即今水生蒌蒿也,辛香...
- 《太平圣惠方》:[卷第二十四]治大风癞诸方
。熟。即每服暖治大风癞。身体面目有疮。白艾蒿酿酒方。用白艾蒿十束。每束如斗。粗锉。以水一硕。煮取汁...
-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刘寄奴草
谓之乌藤菜云。【集解】恭曰∶刘寄奴草生江南。茎似艾蒿,长三、四尺,叶似山兰草而尖长,一茎直上有穗,叶...
- 《本草品汇精要》:[卷之十四草部下品之中]草之草
名医所录)【名】金寄奴【苗】〔图经曰〕春生苗茎似艾蒿上有四棱高三二尺以来叶青似柳四月开碎小黄白花形如...
- 更多古籍中的艾蒿